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节《人类文明的引擎》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素材4 人民版3 精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素材4 人民版3 精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备课资源参考教材百家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大影响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2.电气技术广泛应用的深远意义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3.主流版本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处理各版本教材都讲述了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影响、电气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电气技术的重大意义,但在具体编撰方式上各具特色:人民版教材利用1个课时组织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颇有面面俱到的特点;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行文表述比较简约,前者将改良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纳入“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课进行介绍,后者将改良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合为1个课时进行阐述。

就具体教学内容而言,三大主流版本教材存在如下差异:人民版教材详述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电气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增述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早期蒸汽机的发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机器加工制造业的诞生、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建立等内容;岳麓版教材则详细地介绍了爱迪生与电的应用;人教版教材详述了改良蒸汽机的影响和电气革命的意义。

资料卡片1.瓦特改良蒸汽机所产生的重大作用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炼铁厂用它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煤矿用它来排除矿井积水,纺织行业用它来作为动力。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6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63人民版PPT课件

水力
受地理条件限制、不稳定 、动力不足、远离原料产 地和销售市场,制约工业 革命的发展
能源转换革命
热能——机械能
珍妮机 1765 近代蒸水汽力机纺动纱机力1技76术9 的产生1,705 纽可门蒸汽机 主要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骡机 1779
水力织布机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78年巴黎世博 会展出的施耐德 大蒸汽锤模型
高20米,仅铁砧就重达320 吨。这是自古以来力气最大 的“铁匠”,一锤砸下去有 100吨。有记者报道施耐德 蒸汽锤既有雷霆万钧的力量, 又有毫厘不爽的精确,能够 打碎坚果的果壳而不损坏果 仁,打破蛋壳而不伤害孵成 的小鸡。
能源转换革命
热能——机械能
棉纺织业工厂
1803 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轮 船
1814 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
蒸汽机广泛使用的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2.建立了工厂,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推动机器的普及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现代意义的公司、垄断组织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表的 重工业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 发展快。
能源 扩展
煤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电、石油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 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不同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 明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 来 源 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生产 组织
工厂制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材料六 大多数人认为,蒸汽机等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促进了生产 力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恩格斯也说:“17世纪和18世 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 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但是,也有人对上 述(shàngshù)观点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蒸汽机发明后带来的工业 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高20米,仅铁砧就重达320吨。这 是自古以来力气最大的“铁匠” ,一锤砸下去有100吨。有记者报 道施耐德蒸汽锤既有雷霆万钧的 力量,又有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的精确,能够打碎坚 果的果壳而不损坏果仁,打破蛋 壳而不伤害孵成的小鸡。
第十四页,共32页。
用煤作燃料(ránliào)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 要呢?它存在哪些弊端?
第十页,共32页。
蒸汽机车(zhēnɡ qì
史jī 蒂ch芬ē)孙
汽船 富(q尔ìc顿huá n)
第十一页,共32页。
1867年巴黎(bā lí)世博会展出的蒸汽机农业机械
第十二页,共32页。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展 示(zhǎnshì)的蒸汽机抽 水机
第十三页,共32页。
1878年巴黎(bā lí)世博会展出 的施耐德大蒸汽锤模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diànqì)时代
1.起止(qǐ zhǐ1)9时世间纪(:shìjì)下半叶—20世纪
(shìjì)初。
2.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 基础。 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⑶1866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⑷1870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民版必修3
(3)能源:煤炭(蒸汽)、电力、石油。 发明:蒸汽机、发电机。
[助力通关] 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提示:(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①瓦特蒸汽机出现后, 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 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 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 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B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评价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 展的作用?
提示: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和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成 为一个整体。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主题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成就
[史料应用] 材料一: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 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 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 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工业革命 的序幕。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 机器大工业 的
过渡。 知识点二 “万能的原动机” 1.条件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展过程 (1)1690 年,法国工程师
巴本 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
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1705 年, 纽可门 等人合作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算得
[深层点拨] 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 动。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 开始。
知识点三 “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的发明和应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69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69人民版PPT课件

①煤炭的广泛运用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A.①②③ B.④⑤⑥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④石油的广泛运用 ⑥炼铁技术的进步 C.②③④ D.①③⑥
4、1879年,一则新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
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则新闻可能是( A)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B.英荷战争爆发
C.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近代科学体系的确立
反映微观粒子世界 理论体系 揭示了时间、空间 的可变性 给上帝创造万物说 以致命一击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天涯若比邻”
——科技对“距离”的挑战
材料一: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 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 的西行历程。历经一年的跋涉到达印度境内。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
人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科技: 延续生命
俄罗斯媒体企业家艾特斯科维声称,现已聘请了30位科学家 参与一项计划,旨在未来10年内将人类大脑移植到机器人体
! 人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这样的科学技术,是帮助 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人兽杂交》
Splice: 拼接、杂交
2.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展会,陈
列的展品中包括:C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 灯 泡、蒸汽织布机
C.蒸 汽 锤、铁路设备
D.电 话 机、水力纺纱机
3.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犬战书英 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见下图),这种新式武器采用的
当时最新科技成果有 ( C )
A、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C、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D、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3人类文明的引擎精讲优练课型课件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3人类文明的引擎精讲优练课型课件人民版必修3
飞机等交通工具陆续出现。 石油 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 ②石油化工:对_____ 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
诺贝尔 发明了炸药, 3.化学工业:1867年,瑞典人_______
随后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办了生产炸药的工厂。
【微点拨】 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而不是蒸汽机的发
2.电气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材料
(2)据材料说明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图四中发电机的研制,使电成为新能源,电
灯、电车等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 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史论总结】
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经济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2)政治方面:确立和巩固了资产阶级自身和对
世界的统治。
(3)世界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
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4)社会生活: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使人们的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影响:加剧了殖民扩张和侵略,造成环境 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深化点拨】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都是生产力
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和人 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机器大工业 的 2.意义: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___________ 过渡,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二、“万能的原动机” 纽可门 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1.历程:1705年_______ 瓦特 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 英国工人_____ 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使 用率。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人民版必修3

英国工业革命 ……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 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史实?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蒸汽动力技术 产生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蒸汽机的创制和应用产
生了哪些影响。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力: (1)表现。
时间
1831年
成就
电磁感应 _________
人物
英国法拉第
意义
发电机的理 论基础 第一台实用 电动机
1838年
电动机
雅可比 俄
西门子 德国________
制成发电机 最早具有商 品价值的直 流电动机 第一个发电 厂,把输电 线连接成网 络,拓展电 的应用范围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2)影响。
汽车 、远洋轮船、 ①交通领域: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_____
飞机等交通工具陆续出现。 ②石油化工: 对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 产生起到重大影响。
诺贝尔 发明了炸药。 3. 化学工业: 1867 年, 瑞典人________
[名师点拨]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瓦特是工匠,他依 靠自己的经验去改良蒸汽机, 因此没有实现科学与技术的 真正结合,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体现 了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
1870年
直流电动机
比利时格拉姆
1882年
发电厂电灯 电话等
爱迪生 美国________
(2)影响: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人类社
电气时代 。 会进入__________
2.内燃机: (1)成就。
卡尔· 本茨 和戴姆勒 ①19 世纪 80 年代前期,德国人__________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教学设计
3.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法,让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等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要求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确保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2.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让学生明白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1)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电力、化学工业等核心技术。
4.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5.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本章节内容中,涉及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在学情分析上,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选择一位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
3.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1)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信息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3)针对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
内容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具体史实,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导入:
师: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题四的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生: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引擎”中的一些具体史实的了解,来进一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什么是引擎,一般指什么?
生:发动机或马达,是动力装置。

师:那么这里所说的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指的是什么?
生:科学技术~~~~。

师:根据预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了三次工业革命中,该节介绍的主要是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使用教材达成课标要求:
师: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开始行业。

生:英国。

棉纺织业。

师:那么在棉纺织业方面主要有哪些技术发明和创新呢?
生:学生说出包括纺和织方面,并进行列举。

师:1教师根据学生所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需要的直接推动,由生产者根据实践经验而发明创新。

2利用纺织动力的对比和数字“40倍”等引导学生理解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工厂的出现,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推动了生产率、生产力的提高。

师:但这一时期的机器受季节和地理形式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蒸汽机孕育而生。

师:引导学生阅读,设计问题链。

1 让学生说出第二个目录前两段主要讲了什么?————蒸汽机发明和改良的过程。

在生产应用的过程中,蒸汽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地得到改良。

2根据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源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经验。

3那么其中有哪些人对此作了什么贡献?
4点出瓦特个人的作用,正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引导学生说出是如何被应用的?————工厂的生产(如莫兹利利用蒸汽机实现了刀具制作的机械化),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如富尔顿和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汽船和火车)
6(1)最终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蒸汽机这种技术的发明和创新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2)利用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与各种社会问题。

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教师作总结、过渡:
第一次工业革命突出的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那么科学,特别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对人类文明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将通过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来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概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有哪些典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对社会发展起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与特定历史情景中来体会)
学生:1 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雅可比发明电动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格拉姆发明直流电动机,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随后以电作为动力的各种发明不断涌现(点出爱迪生的突出贡献),使电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共事业等部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 “电气”中的“气”指的是内燃机,根据能量的守衡和转换定律,内燃机得以发明和应用。

对交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出现);促进了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产生、发展。

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在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由于科技的推动,出现了机器大生产,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本节的学习有何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重视科技,正确利用科技。

通过诺贝尔的事迹可以联系当今的比尔盖茨,得出科学创业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