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六年级科学地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地球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六年级科学地球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但并非完全球形,而是倾斜的椭球体。
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陆地和海洋的外壳,地幔是地壳之下的地层,而地核则是地幔之下的最内层。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指的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次自转完成约24小时,引起昼夜交替。
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完成一圈,引起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由大气、水汽和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不同类型的气候在阳光照射、降水和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地球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不断蒸发、凝结、降水和循环的过程,通过水循环,我们可以得到清洁的水源。
五、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和海洋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六、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应当珍惜地球的资源,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植树造林等。
总结:通过学习六年级科学地球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构造、运动、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地球知识的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为创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PT课件

2
3
为什么世界的气候会千差万别呢?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运动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
4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一天
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5
由于地球是个不很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
内,各地太阳高度不同。
6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7
Hale Waihona Puke 地球形状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 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递减,从而导致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8
怎样才能使我们生活中的太阳能装置在 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返回
9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 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们感受到的 气温有何变化?为什么?
夏天——气温偏高、冬季——气温偏低 夏天——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
做阳光照射下的水与沙子的温度变化实验,看一 看,哪个升温快、降温快,哪个升温慢、降温慢。
22
图中A、B、C、D的降水量有何不同?
A
D
C
B
23
A
B
C
D 24
D
D
C
C
B
A B
A
观察A、B、C、D的景观有怎样的变化。 25
由于地球表面相同纬度地区有海陆分布 的差异,从而造成同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的 不同。一般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 温差小,降水多;离海远的地区,受海洋影 响小,温差大,降水少。
14
15
公转产生的现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梯级评价(第1课时)(教师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形状与气候地球运动与气候地球形状与气候1.世界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所导致的。
2.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图甲中,当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时,地表的受热面积会越来越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就会越来越少。
3.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是当天最大的太阳高度。
4.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知识回顾】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名师提醒】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气温高低的关系。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获得太阳光热气温低大多高高小少低地球运动与气候1.地球自转与气候:(1)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2)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昼夜更替: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不停地更替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每天经历着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2.地球公转与气候:·画图在甲图中地轴上方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乙图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填图将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2)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
(4)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3.地球上的五带:(1)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2)名称、范围、现象。
【图示导学】昼夜长短与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质疑判断】1.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垂直,太阳直射点会一直照射到赤道上。
(√)2.低纬度地区全部位于热带。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初二学年,学生们学习了许多地理知识点,本文将对初二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的变化,公转使得地球形成季节。
地理知识点二:气候与天气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气象状况。
2.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大陆、海陆分布、气候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知识点三:水文与水资源1. 水资源的特点地球上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饮用水资源却很稀缺,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蓄水、渗透等过程,其中降水是最重要的环节。
地理知识点四:岩石与地壳变动1. 岩石的分类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每种岩石都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地壳变动地壳变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地震是地壳发生短期突发变动的结果。
地理知识点五:资源与环境保护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涉及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通过对初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同时,地理知识的应用也贯穿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学好地理不仅有助于学业提升,也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地理学的奥秘,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初中一年级地理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我们所在的家园,它作为一个天体,具有特定的形状和运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是一个几何图形,但我们通常将地球视为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受到自身自转和引力的作用,呈现出一个稍微扁平的形状。
这个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理球体”。
地理球体分为两个部分,即地球的赤道和地球的极点。
赤道是地球的最宽处,它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而两个极点则是地球的最窄处,它们将地球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赤道区域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因此,一些热带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农业产区。
其次,地球的极地区域气候寒冷,几乎没有绿色植物生长。
这限制了人类在这些地区的居住和发展。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偏心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轴线称为地轴,地轴北端延伸到天空中的一个点,称为北极星。
地球自转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670千米,造成了地球的日夜更替。
地球的自转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
例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在地球的不同方向,有时面对太阳而有时背对太阳。
此外,地球的自转也导致了地球表面的风,影响着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除了自转,地球还有公转运动。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一次公转周期大约为365.24天(即一年的长度)。
这导致我们在不同的季节经历着气温和日照时间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因此距离太阳较近的时候,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强,气温较高,进入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太阳辐射减弱,气温较低,进入冬季。
这一规律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差异明显。
地球的公转运动也与地球的倾斜度有关。
地球的倾斜度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日照时间上的明显差异。
例如,北半球的夏季和冬季与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的形状自转运动与气候

响
气
2、地球的运动
候
的 主
3、海陆分布
要 因
4、地形地势
素
5、人类活动
气候现象 的能量主 要来自于 太阳辐射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实验: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面,观察光斑的
大小、亮度的变化,回答问题。
太阳高度
更亮
A
BC
斜射
斜射 直射
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仔细观察下图,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
1.如果地球不运动,会不会有昼夜现象? 2.当北京是中午12点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使
得太阳高度在一天中不断的变化,从而使得 气温在不同的时刻也不相同。
温故知新:
还记得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 时候气温最低吗?
可见,地球的自转对气候的影响主要 是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影
地球的形状
球体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
地区太阳高度不同
响 气
自转
同一地点,一天 中太阳高度不同
候 地球的运动
的 主
公转
同一地点,一年 中太阳高度不同
要
海陆分布
因
素 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
思考:1、阳光照射在平面与球面上,太阳高度一样吗? 2、地球的形状对太阳辐射有什么影响?
G
A
E
B
D
C
太阳高度一样
F
H
太阳高度不一样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使得同一时间内不同 地区太阳高度不相同。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强 度逐渐降低,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也逐渐减少。
解释:
26、27地球的形状、地球运动与气候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 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天气温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1.仔细观察下图,说出地球公转的中心、周期和方向?
2.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转还是斜着身子转?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气候现象 的能量主 要来自于 太阳辐射.
影
1、地球形状
响
气
2、地球运动
候
的 主
3、海陆分布
要 因
4、地形地势
素
5、人类活动
第①课时:地球形状、地球运动与气候
实验: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面,观察光斑的
大小、亮度的变化,回答问题。
冬至
12 月 22 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 极夜 现象。
由于地球斜着身子公转,导致了太 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 除外),因此同一地区一年内获得的太 阳光热不同,导致气温高低不同,因此 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五带
春分 3月21
夏至 6月22
秋分 9·23北回归线来自次年春分3·21 赤道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练习:
判断衡阳市3月21日、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
6.南、北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天?南、北极圈内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
春分 3·21前后 赤道
昼夜相等
夏至 6·22前后 北回归线
北极
900N
66.50N北极圈 北寒带 北温带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内陆地区降水_少_
P71活动1、2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阳坡_较__暖__
地形对气 阴坡_较__冷__ 候的影响 迎风坡_降_水__多_
背风坡_降_1_0_0_米__,_气__温__下__降__0_.6_℃___
P72活动1、2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冬至
9月23日 12月22日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 昼夜平分 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地球 自转
地球 公转
太
阳
黄
直
赤
射
交
点
角
南
北
移
动
太
阳
黄
直
赤
射
交
点
角
南
北
移
动
同一地点 昼夜长短 有变化
同一地点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同一时间 昼夜长短 变化
同一时间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产生五带
四季的划分
北半球四季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南半球四季
春季:9、10、11月 夏季:12、1、2月 秋季:3、4、5月 冬季:6、7、8月
五带的划分
无阳光直射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热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重、难点)
各种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量体,时 刻向四周发送能量。气候现 象的千差万别,主要取决于 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太阳辐射强度两束相同的光线照在Fra bibliotek面上,哪里亮些?
太阳高度
直 射 斜 射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A
B C D E
哪里太阳辐射强?哪里温度高?
太
阳
光
地球自转与天气
今天中午 真热啊! 是啊,不过早 晨来的时候还 挺凉呢。
为什么会有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地球是不透明的,被太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白昼,
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
一天之中天气有什么变化?
气温的变化
地球公转
点击画面暂停或者再次播放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
直射点的变化与气候
地球公转示意
探究学习 赤道 北半球昼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 3 月___ 春分:__ 夜等长; 6 月___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 北回归线,北半球 夏至:__ 短 长 夜___; 昼___ 赤道 北半球昼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 9 月___ 秋分:__ 夜等长; 12月___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冬至:__ _________,北半球 短 夜__ 长。 昼___
66.5°N
90°N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北 回 赤 热 归 带 线 道
五 带 0° 的 划 23.5°S 分 66.5°S
23.5°N
南
回 归 南温带
线
南 极 圈 南寒带 90°S
项 方 周
目 向 期
自
转
公
转
自西向东 一天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和五带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地球的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短的变化,导致各地的光热不同,气候不同,并在地球 表面形成四季和“五带”。
1.气候四季分明 2.气候终年寒冷
A.热带 B.北温带和南 温带 C.北寒带和南 寒带
a.有极昼、极夜 现象 b.有阳光直射 现象 c.既无直射又无 极昼极夜现象
3.气候终年炎热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
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第三节
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形状与气候 地球运动与气候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形成世界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阅读材料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2.利用图示,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3.利用图片,对比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差异,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