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方国家对国家主权理论的三次挑战

合集下载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41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1.下图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目。

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B.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冷战局面的形成C.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D.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化2.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这样叙述20世纪70—90年头的世界: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对其事务限制驾驭的范围日渐缩小;反之,其行动运作不为领土疆界所局限的另一类组织,如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市场,以及卫星时代的全球媒体传播事业,却起先高奏凯歌。

作者认为( )A.发达国家限制世界的手段越来越隐秘B.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影响深远C.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挑战D.西方国家“和平演化”政策损害他国主权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却起先步入逆境。

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家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局面。

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确定程度减弱D.垄断资本进一步限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4.(2024广东茂名二模)20世纪70年头后,英美等国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金融管制的解除使资本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电信技术的自由化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加速了跨国境的信息及数据传输。

这( )A.反映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减弱B.表明“滞胀”已经解决C.说明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5.(2024天津红桥一模)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

下面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由此可以深刻相识到( )A.推动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B.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影响全球化程度C.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看法D.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6.(2024山东青岛一模)有学者指出:“今日,跨国公司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使资本流淌几千英里,并且在光纤电缆传送数字的时间里,把就业机会从一个半球送到了另一个半球。

02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比较

02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比较
2010-5-12 厦大公共事务学院 范鸿达制作 12
4,内政行政职能 ,
英国政府的内政行政职能是司法与治安行政职能的统称, 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社会治安;管理警察和监狱事务;监督 刑法的执行;负责选举事务;批准地方法规;管理侨民事 务;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 法国政府的内政行政职能主要负责管理社会治安事务;管 理全国警察和公安事务;办理选民登记和监督选举等民政 事务.法国内政部曾称"内政与权力下放部","内政与 公安部","内政与领土整治部",其最重要的部分是部 长领导下的警察总长和国家治安警察署.
2010-5-12
厦大公共事务学院 范鸿达制作
4
美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大陆扩张时期 (1775—1897),海外扩张时期(1898—1945)和全球称 霸时期(1946—至今).与此相对应,还有三个具有时代 主义的政策口号:一是孤立主义,二是门户开放政策,三 是遏制政策
2010-5-12
2010-5-12 厦大公共事务学院 范鸿达制作 21
日本的教育行政在二战以前实行中央集权制,战后实行地 方分权制.中央主管教育的机构是文部省,负责推行和普 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术文化交流等事务.文部省设 立文部大臣秘书处,还设立生涯学习局,初等中等教育局, 高等教育局,国际学术局,体育局,教育支援局六个局以 及文化厅.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包括地方政府首长,地方教 育委员会.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和市町村)负责本地区教 育行政事务.地方政府首长负责管理公立学校,审批私立 学校的设置与撤消,处理教育财政事务,教育委员会的组 织事务,并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等.地方教育委员 会是在地方政府内部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直接管理地方 教育行政事务.

国际主权限制论

国际主权限制论

国际主权限制论作者:江万里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3期摘要国家主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其意义不断发生改变。

西方一些学者所鼓吹的国家主权限制论,是为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服务。

经济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在相互交往与合作中建立的国际机制,是构建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主权国家遵循国际机制,让渡国家主权的同时主权也得以向外延伸。

关键词国家主权经济全球化国家利益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00-02法国古典法学家让·布丹是学界公认最早提出国家主权概念的学者。

他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中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持久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

20世纪以来在西方社会出现了否定和贬低主权的思潮:主权限制、主权让渡、主权侵蚀、主权弱化、主权否定等学说。

狄骥说,统治当局就象公民一样,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它们的活动应当严格限于践履一定的社会职责,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和维持公共事业。

主权理论发生这一重大转变是基于一种怎样的原因呢?一、国家主权限制论的各种学说实际上,主权概念提出之初就伴随着主权限制的思想。

布丹提出,君主的权力源于上帝。

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应当受“上帝法”和“自然法”的支配。

只不过布丹限制君主主权的理论是形式主义的,是一种理论上的限制,而不是实际的限制。

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和思想家,开始积极讨论限制主权的问题。

托马斯·霍布斯提出统治者应受“自然法”的限制。

人们可以拒绝统治者命令他自杀的命令。

洛克认为生命和私有财产权构成主权权力的界限,主权者没有权力侵犯人民的私有财产。

卢梭认为,主权的行使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

孟德斯鸠说,“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

”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制约权力。

十九世纪开始,对主权限制的讨论开始增多。

军事理论论文: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军事理论论文: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军事理论论文: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如两极格局、一超多强等都属于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以下是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军事理论论文范文: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全文如下:一“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

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

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为大国增进良性互动和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调整,重点是反思与调整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

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

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江泽民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

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

最近,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

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

这些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以加强合作、协调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国际政治或经济实体.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1. 行为能力与影响手段;能够发挥一定职能作用;2. 拥有一定的政治或经济实力;3. 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即为一实体;4. 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或决策权;5. 具有自己的与其他行为体相区别的特殊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体类型1、国家行为体 States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中直接、独立和全面地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实体。

2、非国家行为体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

非国家行为体的类型: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实体和政治组织其他跨国运动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的比较第一,固定的居民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而非国家行为体不是由定居的居民组成的。

第二,确定的领土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而除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外,其它非国家行为体的生存和活动范围并不依赖特定的地域。

第三,主权国家必然是国际法的主体,然而,不是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体都是国际法上的主体「派生,有限制」。

第四,即使国家出现政权更迭和内部冲突,也不会永久妨碍其重新成为国际法主体的可能。

非国家行为体则不同,一个具体的非国家行为体的生存周期可能很短。

一旦其目标完成了,存在前提就消失了。

国际社会的定义:国际社会即世界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国际社会的特征:1、状态特征──无政府状态2、成员特征──多元性、多样性3、结构特征──整体性、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4、国际社会是按照一定规范,有序发展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层次,从双边、多边、亚区域、区域直至全球范围,包括有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

国际关系分析笔记

国际关系分析笔记

《国际关系分析》笔记阎学通阎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管子·霸言》:“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

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

”这是讲国家国际地位变化的相对性,即一国的崛起必然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衰败。

没有他国的衰败,一国是不可能崛起为世界霸权的。

《荀子·王制》提出:“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

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

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这是讲争取人心、争取盟友和兼并土地三种不同战略所能产生的三种不同战略结果,以及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了烛之武劝秦穆公不要帮助晋国攻打郑国,他以国际政治中的实力相对性原理说服了秦穆公放弃助晋攻郑的政策。

P11。

阎学通: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P15。

有独立的结论不是指追求与众不同的看法,而是指掌握了可以支撑自己看法的事实依据和完整逻辑。

只要有事实和逻辑支撑,哪怕与他人观点一致也证明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

P20。

国际体系的性质:国际体系自然属性是无政府性质:国际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体系,支配国际体系运转的最主要规律是实力向心规律,国家靠实力聚向体系中心,各国都想占据这个体系的中心位置,结果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离体系中心最近而实力弱小的国家被边缘化。

P24。

国际体系社会属性是等级性:有政府社会与无政府社会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社会等级,而在于决定社会等级的标准不同。

在无政府社会体系内,决定社会等级的主要准则是实力;而在有政府社会体系内,决定社会等级的准则是权力。

P26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主要区别P27国际体系变化的动力: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变化源于行为体变化(这里的行为体是指行为体实力变化,而不是行为体性质变化),而行为体变化则源于生产力(科学技术)变化。

自由主义者利用国际规范的变化来解释国际体系的改变,认为核禁忌规范巩固了冷战期间的两极国际格局,而且认为冷战后的国际体系变化源于人道主义干涉规范对国家主权的侵蚀。

国际政治学概论问答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问答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问答题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兴起背景、定义、活动方式及其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作用1、背景:二战后,尤其是自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

(1)冷战后两极格局的瓦解,使意识形态对立不再尖锐;战争的灾难使和平与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2)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力推动,使民族国家地位相对下降,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日益普遍化,加之国内问题的日益国际化,国际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3)信息革命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化通信技术和交通方式的全球范围内推广,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协调彼此间的行动,组织全球范围内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4)环境污染、物种保护、核不扩散、消除战争与贫富差距等具有跨国性质的全球问题日益突出;(5)政府间合作的欠佳使人们开始寻找更为有效的合作方式。

而国际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所具有的知识优势、道义优势以及灵活高效的体制优势逐渐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2、定义:任何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均应被视为非政府组织。

3、活动方式:咨询、游说、宣传、倡议、集会、游行;通过对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施加压力达到其目的;作为自主活动者,进行自我创造的活动4、作用:(1)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弥补了国家行为体在某些职能和领域的不足。

(2)有力冲击了国际政治的国家中心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日益侵蚀国家主权,弱化着国民对主权国家的忠诚,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形成了挑战。

(4)促使国际治理由单纯“政府-国际体制”实行的治理向“政府-国际体制与非政府的社会体制”相结合的治理体制转变。

二、国家利益包含那哪些内容?从内容的角度可将国家利益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国家安全利益。

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最核心的利益。

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受外来侵犯;第二,防止出现对自身不利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从绝对主权到实效主权_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从绝对主权到实效主权_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从绝对主权到实效主权: 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段存广【内容提要】绝对主权是在16 - 17 世纪欧洲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一个概念, 在其产生之初, 曾对反对神权, 确立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后来也一度支持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二战后, 主权平等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其内涵也开始向经济和文化领域拓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主权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绝对主权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 重新审视主权原则, 树立实效主权观念, 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绝对主权实效主权新主权观冲击与挑战【作者简介】段存广,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2000 级研究生。

上海, 邮编: 200092主权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 又是对现实国际政治的反映。

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 主权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

主权理论也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完善。

但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主权理论开始面临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随之而来的是否定主权理论论调的日益高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试图通过对主权观念的历史考察, 对主权原则重新审视, 以期树立起与现实政治相符的新的主权观。

一、主权观念的产生及其演变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前, 主权观念作为一种政治理论主要见之于一些政治思想家的论述。

主权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但真正全面阐释主权精义的第一人却是布丹。

①在其《国家论六卷》(1576) 中, 布丹在经验基础上论述了从古代到现代欧洲以及欧洲以外社会中有关主权发展进程的大量材料, 对政治权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把它从中世纪宗教神圣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置于神法和自然法更为普遍和抽象的规范之下, 形成了自己的国家主权学说。

他把主权说成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

”②就主权的性质来说, 布丹所谓的主权是一种绝对、永久、不可分, 而且必须由一人或一个机构掌握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期 1 ( 总第 26 ) 2期
世 纪桥
No. 1, 1 201 1
S i i io h a JQ
( eea N .2 ) G nr o2 6 l
略 论 西 方 国家对 国家 主 权 理 论 的 三 次 挑 战
邓 辉
( 中共厦 门市委党校 , 福建 厦 门 3 12 ) 6 07
关系史上的一个 “ 灾难” 。在 《 现代国家的权威》 书中, 派特修订的《 一 奥本海 国际法》 不仅认 为领土主权具有可分 拉斯基 进 一步指 出 :现在 的趋 势不 是从 国家 出发 , “ 而是 从 性 , 而且提出主权应该受到限制 。它指出: 国际法作为不 “ 国际社会——最高人 民组织出发 , 在这种国际社会里 , 问各国国内法律和立法而对各 国一律有约束力 的行为规 国 家已降 到 一 省 的地 位 , 际社 会 的规 则 是 至 高 无 上 则的总体这个观念本身, 国 就含有各 国受 国际法支配 的意 的。 l( ”2¨ 他还特别提到, 】 许多小国在经济领域内行使主 思 , 因此, 就不能接受各 国在 国际范围 内享受绝对主权的 权 , 自为政 , 各 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如 主张。在必要时为维护国际法的效力 , 国应让渡部分主 ” 各 罗 伯 特 ・ 辛 、 兰 ・ 克等人 也 提 出 了用 国 际法 、 兰 罗 福 国际 权。“ 国际法的进步、 国际和平的维持 , 以及随之而来的独

2 世 纪 , 方世 界 曾出现三 次大 规模 的反思 和质 疑 国 0 西

第一次 对 国家主 权理 论的挑 战
西 方思想 界掀 起 的第 一次 反 思 和质 疑 国家 主权 理论
小国家的主权寻求理论依据 , 具有霸权主义色彩。 二、 第二 次对 国家主权 理论 的挑 战
有关 反思 和质疑 国家 主权 的第 二 次 思 潮 发 生在 第 二 次世 界大 战之后 。美 国学 者 雅 克 ・ 里 旦 ( 82 17 ) 马 18— 93
判, 是一种推诿责任 、 为帝 国主义战争开脱 罪责的行为。 家主权理论的思潮 , 考察这些理论观点, 对于我们全面 了 其次, 他们所主张的废除 国家主权 , 建立“ 世界政府 ” “ 、 世 解 国家主权理论 , 科学把握世界局势变化 , 深刻揭露霸权 界社会” 等观点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 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 主 义行 径具有 重要 的理 论价值 和现 实意义 。 想 。最后 , 观点在 某种 程度 上 也在 为 削弱 乃 至践 踏弱 这些
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摈弃主权概念 , 认为国家 主权 与绝对 主义 相 联 , 国际 社会 产 生 了危 害 , 且 成 为 对 并 贯彻国际法的障碍。他要求各国放弃国家主权建立起“ 世 界社会” 因为, , 当实践证 明以各个 国家为单位的社会不能
世界 大 战就是 “ 力 国家观 念” “ 权 和 协作 国家 观念 ” 间 的 之 战争, 了 消 除 战 争 , 须 排 斥 权 力 国 家 的极 端 观 满足 自身的要求时, 为 必 组成更大的社会便成为当务之急。美 念 o ].) D(g 进而 主张 否 定 国家 主权 , 国际 法 变 成 国家 之 国学者 汉斯 ・ e8 使 凯尔逊 (8l 17 ) 提 出了 “ 18~ 9 3 则 国际 法优 先 上 的法律 。拉斯 基则 是政 治多 元主 义 的宣扬 者 。他 认 为 , 说” 。他不 承认绝对 主 权 概 念 , 张 国家 主 权 应 当是 有 限 主
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经济社会依存度加深众多非国家行为主体加入到国际体系中威胁传统的国家中心体系全球各种冲突和全球问题的出现成为威胁全人类的全球性的危机人类共同体意识日益觉醒新社会运动层出不穷等诸类现象使经济与政治国际与国内领域以及国家体系与全球市民社会之间的分界线日益模糊
21 0 1年
织 的作用 , 限制国家主权 以利于开展合作、 维护 国际社会 的和平安定等观点 , 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但 是 , 他们 的不 合理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 他们借否定 国家对 内主权 来否定国家主权观 , 并将国家主权作为战争的根源加以批
收稿 日期 :0 1 4—2 2 1 —0 2
摘要 : 一战、 战和 冷战前后 , 在 二 西方思想界掀起 了三次挑 战 国家主权 理论 的浪 潮 , 理论观 点既 是对 当时世界 其
政 治经济状况的客观反映 , 又存在 着不可忽视的历 史局 限。本 文认为 , 必须对此进行辩证 分析和客观对待 。
关 键 词 : 方 ; 家主 权 ; 次挑 战 西 国 三
组 织来 限制 国家 主 权 , 至 废 除 国家 主 权 , 立 “ 界 政 立民族国家的维持 , 甚 建 世 这样才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 国际立法 , 并在必 考察这些理论观点 , 可以看出, 中不乏有其 合理性 然无限范围内实现具有强制管辖的 国际法庭所确立的法 其 ” ’ 国学 者汤 因 比也 明确 提 出 , 须剥夺 地 方 国 英 必 和可取性, 比如他们主张提升国际法的效力 , 发挥国际组 治 。
的浪潮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 政 治思 想 家莱 翁 ・ 骥 (8 9 12 ) 英 国工 党 理 论 家 狄 15— 98 和 拉斯基(83 15 ) 19 - 99 。狄骥认为传统主权理论无法 解释
国家 的现 实 和发 展趋 势 , 因而是 支 离破 碎 的 , 毫 无 价值 是 的, 认定 国家 主权 只是 一种 主观 的权力 。甚 至 断 言第 一次
国家的权力无异于教会或工会等团体的权力 , 因而只是众 的, 平等地受到国际法效力的约束。他认 为, 如果主权概 多 主权 ( 如地方 主权 、 团体 主权 等 ) 中的一种 。拉斯 基还 宣 念只是表明各国从属于国际法律秩序 , 而不是从属于其他
布 主权 国家与 人类文 明是 “ 能相容 ” , 是 现代 国际 不 的 主权 国家 的法律秩 序时 , 主权 可 被认 为是 国家 的特征 。劳 特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