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樊粹庭《涤耻血》的悲剧内涵与审美特征
豫剧青衣表演艺术探析

豫剧青衣表演艺术探析作者:李瑞平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3期【摘要】戏曲是自古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青衣在戏曲中是旦角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受观众喜爱。
在豫剧的很多经典剧目中,青衣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本文从豫剧青衣的唱腔特点及代表人物、舞台表现、角色塑造等方面对这一行当的表演艺术进行分析,以期青衣得到更好发展和传播。
【关键词】青衣;表演艺术;舞台表现豫剧青衣是豫剧的挑梁行当,居于各行当之首位。
研究豫剧青衣的表演艺术,不仅有助于豫剧青衣自身表演艺术水准的提升,而且对于整个豫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为此,结合多年来豫剧青衣表演艺术的实践与学习心得体会,对豫剧青衣的表演艺术发表若干拙見,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并与豫剧青衣同行互相切磋、互相研究、共同提高。
具体而言,豫剧青衣的表演艺术,可以分解为以下理论层面予以深入解读。
一、豫剧青衣的特点与手段豫剧青衣多扮演庄重的中青年妇女,别称“正旦”,又称“青衣旦”,属于旦行中的一支。
豫剧青衣的表演手段以“四功”与“五法”为主,尤重唱功。
其唱腔原分为豫东调、祥符调、豫西调、沙河调四种。
因祥符调与豫东调大同小异,沙河调后来不甚流传,故现在主要有豫东调与豫西调两种。
豫东调发声多用假嗓,音域属上五音,青衣唱腔活泼清新;豫西调全用真嗓,音域属下五音,青衣唱腔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二、豫剧青衣流派与个性流派艺术是我国各戏曲剧种的一大显著亮点,也是戏曲表演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流派”,指的是“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第一派是“常派”,创始人为常香玉,她是河南巩县人,自幼随父学戏,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攻旦行。
她原唱豫西调,后融合豫东调、祥符调,又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柳子、河北梆子、京剧等唱腔精华,独创新腔。
专升本《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已付加答案,方便自我评测

一1.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
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1、1895年,严复在(B)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B、《直报》C、《吕言报》D、《强学报》2、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D)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B、“打倒桐城妖孽”C、《定庵集》D、“崇白话而废文言”3、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B)一文。
A、《校邠庐抗议》B、《复庄卫生书》C、《定庵集》D、《弢园文录外编》4、梁启超于(B)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B、1902C、1900D、1903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D)。
A、《狂人日记》B、《呐喊》C、《仿徨》D、《怀旧》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A)。
A、《少年中国说》B、《清代学术概论》C、《夏威夷游记》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D)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B、1912C、1910D、1911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C)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B、新文化C、洋务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A)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B、男女平权C、阶级斗争D、民主论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C)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B、《清议报》C、《新青年》D、《瀛寰志略》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A)。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杨志敏【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FanCuiting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Yu Opera inHe ’nan province , who dedica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Yu Opera through creating a lot of heroine characters , and tha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u Opera ,but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innovation ofthe concept of drama in He ’nan , which reflected the spirit of proactive, committed to reform and pursuit of progress .It is of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 odern Yu Opera in He ’nan province.%“现代豫剧改革之父”樊粹庭,一生创造无数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其中对忠勇侠义女性形象的刻画更是独具特色,探究这类女性形象身上所折射出的樊粹庭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追求进步的剧作观,不仅对“樊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现代豫剧的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28-130)【作者】杨志敏【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36.61【相关文献】1.冯燕母题的佛经文献考原--妇女观和侠义情爱观的一个跨文化个案 [J], 王立2.儿女柔情与英雄侠义——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的情侠观透视 [J], 张淑蓉3.忠勇坦诚大爱无垠——缅怀可敬的师长李忠勇先生 [J], 颜曼秋4.忠勇当先献党史——记怀化市党史联络组组长薛忠勇 [J], 刘瑛5.一身正气留英名,“忠勇精神”万古存——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首届“忠勇奖”颁奖大会隆重举行 [J], 罗丹;黎承源;宋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豫剧五大名旦

陈素真女,1918年出生。
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
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
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
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
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绪论1.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
对第⼀章1.昆曲发源地是哪⾥?昆⼭2.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度曲须知》3.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笛4.曾被称为“⼀出戏救活⼀个剧种”的这⼀出是什么戏?《⼗五贯》5.中国昆曲被选为“⼈类⼝述与⾮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年?2001年6.京剧的伴奏乐器是以什么为主?胡琴7.汤显祖的作品“后⼆梦”值得是哪两部戏曲?《邯郸记》、《南柯记》8.昆曲《斩娥》是出于元杂剧的《⼤⼑会》的么?错9.昆曲《琴挑》是出于明传奇《浣纱记》的么?错10.昆曲《冥判》是出于明传奇《牡丹亭》的么?对11.昆曲《夜奔》是出于明传奇《宝剑记》的么?对第⼆章1.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陕西2.清乾隆中叶严长明锁住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秦云撷英⼩谱》3.因“错认”⼀场,被曹禺先⽣认为“可以和莎⼠⽐亚剧作媲美”的作品是《三滴⾎》4.秦腔被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是哪⼀年?20065.《⽕焰驹》的作者是李芳桂吗?对6.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是?民众剧团7.西京三部曲《西京故事》、《⼤树西迁》、《迟开的玫瑰》的作者是?陈彦8.“西秦腔⼆犯”这⼀曲调出⾃?《钵中莲》9.清代著名秦腔演员魏长⽣以那部剧作轰动京师?《滚楼》10.《三滴⾎》的作者是?范紫东11.《卖⽔》出⾃哪部作品?《⽕焰驹》第三章1.川剧创造的绝活变脸2.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川剧演员是沈铁梅3.“帮、打、唱”是川剧哪⼀种声腔的特⾊?⾼腔4.“保护、继承、创新、发展”是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川剧的⼋字⽅针错5.川剧经典剧⽬《情探》是由著名作家黄吉安先⽣编写的。
错6.川剧最具创造性和艺术个性的声腔是⾼腔7.以下哪⼀个剧⽬是川剧作家魏明伦的作品《变脸》8.川剧的主要声腔有:弹戏、灯调、胡琴、昆腔、⾼腔9.下列哪些是川剧代表性剧⽬:①拉郎配②《龙凤呈祥》③《五⼥拜寿》④《情探》⑤《乔⽼爷奇遇》⑥《锁麟囊》《拉郎配》、《情探》、《乔⽼爷奇遇》10.川剧《⽩蛇传》中的⼩青(青蛇)具有男⼥双重性别,他在下列哪⼀出折⼦戏中属于男性?《扯符吊打》、《⾦⼭寺》11.川剧五种声腔并存状况的形成,于清代“湖⼴填四川”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第四章1.随着⼴东⼈在海内外的创业移民,遍布东南亚、欧洲、美洲、⼤洋洲、⾮洲,成为海内外流播最⼴的中国戏曲。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中)、陈素真(右二)、崔兰田(左二)、马金凤(右一)、阎立品(左一)在河南省第一届豫剧流派调演大会上。
(周淑丽供图)豫剧五大名旦,个个都是大师,但其人生道路和命运又各不相同。
上一篇博文“天堂犹闻花木兰”介绍了常香玉,这里只说说其他几位大师。
提起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人们就会想起一个山东人的名字——马金凤。
马金凤是五大名旦中目前唯一健在的大师。
她6岁学戏,7岁唱红;她本姓崔,不姓马;她是梅兰芳唯一一位外剧种弟子;她在故乡办戏校,为家乡培养艺术人才;她每年演出200多场,82岁仍挂帅,被公认为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她是“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多次荣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
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
属老一代戏曲艺术家中惟一跨世纪的豫剧名家,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
2006年1月12日晚,在安徽阜阳大戏院,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演唱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当晚,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在阜阳大戏院举办大型地方戏曲晚会,83岁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登台献艺。
2004年7月31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兵团石河子慰问演出,马金凤演唱《穆桂英挂帅》马金凤上春晚演唱《穆桂英挂帅》马金凤_“洛阳牡丹”八旬“出征”马金凤,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
原姓崔,小名金。
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
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
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
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
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
后对剧本和演出进行了多次认真地锤炼和加工。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浅论樊粹庭的忠勇侠义女性形象观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 I XI UNI VE RS I T Y
V0 I . 1 3 NO . 3 Ma r . 2 O 1 3
文章编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3 ) 0 3—0 1 2 8— 3
对“ 樊戏” 具有重要 意义 , 同时对现代豫剧的发展 也有极为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樊粹 庭 ; 女性形 象; 忠 勇侠 义 ; 剧作观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3 6 .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樊粹庭被誉为“ 现代 豫剧改 革之父 ” , 在现代豫剧 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 开现代 豫剧 风气之先 , 创 建现代 化 剧院、 革除剧团 旧习 、 培养豫 剧人 才 、 创 作改 编大量豫 剧 经典剧 目, 为现代豫 剧发展 作 出了卓越 的贡献 。樊粹 庭 生共 创 作 改 编 剧 目 6 8个 , 其中创作剧 目4 4个 , 改 编 剧 目2 4个 。 在 众 多 的剧 目 中他 创 造 出 了无 数 个 性 鲜 明 的 舞台形 象 , 其 中女性 形象尤 为突 出。从封建 时代走来 的 他更为观照现实生活 中的女性 , 在 他 笔 下 活 跃 着 贞 淑 烈 女、 忠 勇侠义 、 被侮辱被损 害、 颠覆传统的各类女性 , 对现 实世界的不满和无奈成 为他创 作的 内在动力 , 于 是他把 剧本当作反抗的战场 , 把现 实中惨遭 压迫 的女性 转变成 舞 台上的经典 , 赋予 她们不 同 的人 生 。忠 勇侠 义 型的女 子是樊粹庭 的最爱 , 这类女性也深受底 层百姓 的喜爱 , 她 们 身上独具 的特 质反应 了樊粹庭积极进步 的剧作观 。 自古 以来 女 性 就 从 未 真 正 获 得 过 独 立 的地 位 , 哈贝 马斯在《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 一 书中 , 把 人类活动 的领域 划分为“ 公共领域” 和“ 私人领域 ” 。“ 公众领 域是男人 的 活动领域 , 而私人领域才是女人活动 的场所 。也 就是说 , 男人以工作和政治这些公 众世 界为 主 , 而 女人与 生俱来 的位置是在家里 , 是 以家庭 这个私人 世界 为其 主要活动 领域。 ” …这一划分是就性 别而言 的 , 这 种 划 分 方 式 极 大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

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
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
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颇有 英雄豪 气 。 出场 时 尽管 还 是 未 出 阁 的贵 族
小姐 , 然 而 已经超越 父为 子 纲 的框 架 而 敢 于言 明是
非 曲直 , 对父 亲过 分追 求 功名 的行 为颇 有 微词 : “ 可
她在母 亲王 氏不允 的情 况 下 以死 相逼 , 足 见 其 果 敢
、
道德 规范 与价值 观念 的潜在 冲突
刚烈 的性格 与意 志坚定 的个性 。
作 为樊 粹 庭特 意 塑造 的人物 形 象 , 刘芳 知 书 达
刘 芳 之父 刘 豫是 贪 生怕 死 的 昏官 , 只 知道 打 仗 征粮 , 根本 不顾及 庄稼 收成与黎 民性命 , 也 不懂体恤
以 达 到 一 致 抗 日、 同仇 敌忾 之 目的 。“ 此后, 他 们 每
到 一地 , 首先 演 出宣 扬 爱 国主义 的《 涤耻血》 , 每 演
至 高潮 时分 , 观众 群 情激 愤 , 抗 日呼声 高 昂 , 场 面 十
分 感人 。 ”
一
女儿愿 学花 木兰 ,
军 阵替 父 杀敌 人 。( 《 涤耻 血 ・第二场》 )
难, 须 要 团结 , 先 争名位, 危 机 伏 矣, 这 便 怎 样
啊! ? ” ①( 《 涤耻 血 -第 二 场》 ) 刘 芳 一 m场 , 就 表 现
出超越 纲 常的鲜 明个性 。她不仅 有 明确 的是非取 舍 观念 , 还 有着 强烈 的责任感 与政 治意识 , 对父 亲争名 夺利、 不 以国家大局 为重 的 自私 行为严 厉指 责 。 刘 芳 考虑 到 军 营离 家不 远 , 希望 能 到军 中杀 敌 报 国, 也 好劝说 父 亲 。 当这 一想 法 遭 到母 亲 的 反对 时, 刘 芳 以花 木兰 自比, 据 理力 争 , 认 为 杀敌 报 国是 分 内之 事 , 理 所 当然 , 愿 意效仿花 木兰 的英雄 壮举 来 替父击 杀敌 寇 、 为国报仇 。
第 3 2卷 2 0 1 3年第 3期
河南教育学 院学报 ( 哲学社会 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
1 00 ・
缴, 刘豫 却命 令黄 守 忠 征 粮 , 还 盲 目用军 法 处 置 , 真
Vo 1 . 3 2 NO 3. 2 0l 3
文章编号 : 1 0 0 6—2 9 2 0( 2 0 1 3) 0 3—0 1 0 0—0 6
论 樊 粹庭 《 涤 耻 血》 的 悲剧 内涵与 审美特 征
徐 芳 芳
摘要 : 樊粹 庭 借 助 精 心 塑造 的 抗 金 英 雄 刘 芳 , 凸显 其 拳 拳 爱 国之 情 与 崇 高人 格 范式 , 借 古 鉴今 、 以史明志 , 鼓 舞
汉 时有 个 木 兰 女 , 化装 改扮去投 军。
百战 百胜 两军阵 , 建 立大 功转 家 门。
正 如郑剑 西 的评论 : “ 此剧 命 意正 大 , 在 国难 期 中尤
为对症之 药 , 如暮鼓 晨钟发 人深 省 , 警顽 立懦 足挽颓 风, 如公 理建设 之 效 , 辅 教育 所 不 及 , 具 见编 制 者 一 片婆 心, 吾 人 所 当 加 意 阐扬 , 不 独 豫 剧 前 途 之 幸 也。 ” 樊粹 庭 通 过 编 写刘 芳 为惩 罚 汉 奸 之 父 而大 义灭亲 、 为 昭雪 一腔 抗金 志向而 以身殉 国的大悲剧 ,
一
定 的启 迪 与 净 化 作 用 , 更 是 对 受 市场 经 济 大 潮 影 响 而发 生 异化 的价 值 观 念 与 行 为 准 则 的 针砭 与 匡 正 。
关键词 : 《 涤耻 血 》 ; 民族 气节 ; 悲剧 内涵 ; 人 格 范 式
作者简介 : 徐 芳芳, 河 南大学 河 南地 方戏 研 究所 助理 研 究 员, 河 南 大 学 中 国 古 典 文 献 学博 士 研 究 生 ( 开 封
民众 反 击 日寇 侵 略 、 保 卫 家 园的 士 气 。 该剧 洋 溢 着 高 亢 悲 壮 的 正 义 光 芒 和 苍 凉 沉 郁 的 民 族 情 感 , 唱 响 了民 族 危 亡 时期 救 亡 图存 、 杀敌 报 国的 时代 主 旋 律 , 堪 称 豫 剧 史上 最 早 宣传 抗 日的 爱 国 名剧 。 该 剧 也 对 当下 观 众 与 读 者 起 到
说 是 爹爹呀 , 爹爹 呀, 这 就 是你 的不 是 了 哇 , 同赴 国
限你 三 日将 粮筹 齐 , 违令 即斩 。出 帐去 吧 。 ” ( 《 涤 耻 血 ・ 第二 场》 ) 明知 黎 民 百 姓忍 饥 挨 饿 度 日无 粮 可
① 本 文 所 引《 涤耻血》 文字 , 均 出 自张 大 新 编 《 樊粹庭文集 : 创作剧 目( 上) 》, 河南大学出版享 十2 0 1 2年 版 。下 不 一 一 注 出 c
4 7 5 0 0 1 ) 。
近代 中国 , 外 部 敌寇 虎 视 眈 眈 , 内部 军 阀林 立 、 征 战不休 , 呈现 内忧 外 患 、 局势动乱、 满 目疮 痍 之局 面 。 日本 对 我 国虎 视 鲸 吞 , 汉奸 屈 膝 媚 敌 、 苟 且偷 安, 一场大 的民族 灾难 即将 临头 , 而主 战派 与亲 日派 对 国 内政 局存在 严重 分歧 。亲 眼 目睹 近代 中国所遭 受 的屈辱 以及 中华 民 族 大厦 将 倾 的危 险 处 境 , 樊粹 庭秉 持作 家 的 良知 与 责 任 , 熔铸史 实, 编 纂 历 史 剧 《 涤 耻血 》 , 反 映 当 时 中 国罹 患 的灾 难 与 时代 脉 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