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课件 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2024年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2024年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2024年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3. 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4. 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5. 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各位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先秦诸子的基本教育观念。

2. 分析各位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借鉴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理解与比较。

教学重点: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代教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讲解:(1)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等。

(3)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

(4)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民本等。

(5)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恶论、法治、教育改造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3. 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4. 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民本5. 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恶论法治教育改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

(2)分析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论述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不同体现。

2. 答案:(1)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等,强调教育的道德性、实践性和个体性。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学前教育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教育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理念。

3. 能够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辨析。

教学重点:古代学前教育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过程:展示图片(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5分钟)→ 导入新课(5分钟)2. 内容讲解:(1)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30分钟)a. 柏拉图的教育理念b.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2)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昆体良的教育观念b. 西塞罗的教育观点(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古埃及的教育特点b. 古埃及的教育制度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代学前教育情景,进一步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4.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性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2. 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重视家庭教育、注重道德教育西塞罗: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修辞学教育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忠诚、勇敢、智慧的公民制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师徒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分析古代罗马、埃及的学前教育特点。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 训练,使之"积久成熟"。 朱熹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订的学 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学》和《童蒙须知》
为儿童学 “眼前事” 编写的两部教材---《小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朱熹
阳明先生
他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训蒙大意读 刘伯颂等》、 《教约》 (《社学教条》)以及言论 录《传习录》中。
(三)均爱勿偏 (四)风化陶染
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四、《颜氏家训》述评
理学的集大成者 《小学》和《童蒙须知》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他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大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 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 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 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 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但有所 发展。
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幼时家庭教育的好坏,会关系一个人甚至一个家 庭的成败兴衰。


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
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代替的。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学前教育史 第二章

学前教育史 第二章



“三为亡国之人”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 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 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 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 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 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四、注意环境的影响
一、注重家庭教育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 颜之推把良好的家风看作是一个家族的传家之道,对儿童 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 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 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一、注重家庭教育
二、论小儿禀性
影响禀性变化的因素: 1.教化和防范:“教化成性” 2.教育和法制:“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使丹硃之志亦将可勉。” 3.社会环境:“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锱,不练自黑。”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於身,孟母之徙宅,盖得其验。”
4.幼儿时期所受的熏陶和教育


二、提倡及早施教

为什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施教呢?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 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 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以 在人者,以五藏在形中也。五藏不伤,则人智慧;五藏 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凝矣。”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四)教育内容应随着儿童的发育程度和认识水平 的增进而增加,不可超过“分限”。
(五)注意给儿童留有一定余地,使他们能学得活 泼主动,真正消耗吸收。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王守仁用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作比喻, 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 根据年龄之异,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 区分开,把“社学”专门作为儿童教育机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胎教
早谕教
二、贾谊的学前教 育思想
选左右
重儒术
贾谊对古代胎教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 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首先,
其次,要对孕妇 再次,安排适当
要选择配偶,胎
举行“正礼”的 的环境及人员对
儿的状况并不单
教育。
孕妇予以影响。
由母亲决定。
(二)早谕教
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开始:
递进过程。
“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 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 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针对他们的身 心发育水平来施教。
(三)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要 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童子的格物致知” 。
早”字,认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 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对他实施教育就会收到 最佳的效果;同时,早期教育也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重 要阶段,个人幼时接受的教育往往决定着他日后的成长 道路,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选左右
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为加 强皇太子的早期教育,在宫廷中应设“三公”、“三少”。
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古代学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和理念,重点分析孔子、孟子、荀子等教育家的思想,以及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学派教育观点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各学派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等主要学派学前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蒙学教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墨家等古代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比分析其异同。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古代教育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例,分析其教育思想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2. 异同点比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儒家与道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运用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著作,深入了解其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 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澄编纂 《小学》一书,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嘉言懿行"汇 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希望用 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教育和诱导儿 童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这些技艺在生活中有实用意义,也有保 健和娱乐价值。德行鱼学艺二者的关系,他 认为二者互为联系,德行是根本,艺教也不 是可有可无。他认为知识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并为道德教育服务。他能教育幼童向劳动者 中的"先达"者学习,很是难得。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 (一)及早施教

二、论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
颜之推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是根据他的培 养治国的实用人才的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六种人 才包括: • (1)朝廷大臣; • (2)文史之臣; • (3)军旅之臣; • (4)藩屏之臣 • (5)使命之臣; • (6)兴造之臣。 • 这些人才都要"务实节用",能"报效国家"。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颜之推认为,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 容易奏效,家长对于子女比师友和圣贤者有着一 种特殊的权威,孩子天然地愿意听家长的教诲。 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代替的。还有, 就当时南北朝时期教育的实际状况来讲,因为社 会动荡,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时有时无, 很多士族子弟的教育只得靠家庭进行,学前家庭 教育就更是士族教育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2024年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2024年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2024年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学前教育史第二章的内容,主题为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2. 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3. 探讨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希腊、罗马、埃及以及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儿童教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介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2)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埃及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

(4)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儒家、道家等学派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3. 例题讲解:以古代希腊学前教育为例,讲解一道关于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的题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重视音乐、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注重道德教育、情感培养2. 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影响:欧洲教育制度的基石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重视:基础知识、技能培养方法:体罚、启发式教学4.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儒家:重视道德教育、礼仪规范道家:注重自然教育、个性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古代希腊、罗马、埃及和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分析其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善从师,慎择友
儿童稍长,除须慎择教师外,还应开始注意 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 能力。 在朱熹编写的《小学》一书中,他非常重视 榜样的教育作用,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 “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使 儿童能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四、提倡由浅入深的启发教育原则
• 教育方法--------由浅入深进行启发诱导 • 教育任务---------启发思考,发现问题,帮 • 助解决问题 • 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 教育为主, 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 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 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 • 但是他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明人伦 ”
• 良知:即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是每个人生而具有的。 • “致”: –静处体悟: –事上磨练:
• • • • • •
一、“明人论”的儿童教育目的 二、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五、主张陶冶教育 六、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
一、“明人论”的儿童教育目的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地就是“明人伦” 人论就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
二、论小儿禀性
1、善恶论 “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 “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教化成性” 强调教育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 也是王充论小儿禀性思想的主流
• “教威德,变易性” • “逢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不练 自黑” • 孟母三迁 • 强调环境对儿童品行形成的作用,特别提 出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 将对其长大后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 重要的影响作用,强调,教育和环境决定 善恶
二、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从本原上 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在他看来,任何人的认 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教育 者必须根据儿童这种“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 明日开”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 可躐等。 循序渐进的原则应用到教学上,要求教育者在确定 教育内容时,注意量力而施,符合儿童的认知发 展水平。 在教授知识时,要考虑儿童接受能力。
• • • •
一、论身心统一 二、论小儿禀性 三、论优生 四、论在活动中学习
一、论身心统一
身心关系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个 基本问题,是研究幼儿教育的 出发点,王充根据万物皆生于 气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和 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犹夫 妇合气,子自生矣。” 提出“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 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 指出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 人可以受教育,这也是人与万 物的区别,也是王充身心统一 论的基本主张。
• 王充在教育思想上,他提倡“学之乃知, 不问不知”。并比培根早1500年提出了“ 知为力”的观点。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注重家庭教育 二、提倡及早施教 三、主张“严而有慈” 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 影响
一、注重家庭教育
•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 其所服” • 父母充分利用儿童对自己的“亲”“信” ,对其认真的进行“诲谕”,那远远超过 学校、老师及圣哲名言的教育作用。
三、论优生
• 王充从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子 女是夫妇和气所生,而子女的强弱夭寿是 由夫妇禀气的厚泊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 命定。 • 多生则气薄,少生则气渥
四、论在活动中学习
• 王充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 ,活动是造就人才的最基本的条件 • “儿始生产,耳目始开,虽有圣性,安能 有知?” • 强调手脑并用 •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 甚者观蛟龙” • 说明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入
四、提倡由浅入深的
启发教育原则
一、注重胎教
• 朱熹从“理气二元论”出发,论述胎教的 问题
–“理”与“气”
• “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 料 • “理”先“气”后
–胎儿是“气”和“形”的结合
二、重视乳母之教
• 朱熹认为,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 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 • “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 者,使守仁认为:“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 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谩谩琢磨他起 来。”因此教育者对儿童施教,不仅要考虑儿童认识发展 水平的共性特征,而且还要注意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针 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像良医之治病,对症 下药。 王守仁认为,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各成其材” ,他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教育者如能就其长处加 以培养,就可以使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 针对儿童年龄 之异、脾性之异、才能之异,采取不同方法 ,分别予以适当的陶冶,各成其长。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参赛选手:*****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 生平和教育活动
– 生活于东汉初期,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 – 出身于平民家庭,祖上有“任侠”传统 – 8岁进书馆,20岁左右被举荐到太学学习,“博通众流 百家之言” – 壮年时代曾做过地方官,但很快罢官归乡 – 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 –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 代表作:《论衡》,“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主观唯心论者,他的哲 学体系可以“致良知” 概括,包括:
心即理说,
知行合一, 万物一体论
• 哲学思想——“心学”
–心即理:“心”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心外无物,心 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 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
二、提倡及早施教
– 教育要及早进行
• 胎教 •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 诲”
– 谚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三、主张“严而有慈”
– 把教子和爱子结合起来
•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
– 重视儿童的语言教育
• 要教育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
• 要求均爱勿偏,一视同仁
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 颜之推的教育原则: • “与善人居”(农商工贾中的巧匠称为善 人) • “慎交友” • “交益友” • 学以利行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知南康军期间,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并拟订了《白鹿洞 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一、注重胎教 二、重视乳母之教 三、善从师,慎择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