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争霸”,第二部分“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回答:(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史料中的历史】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二、战国七雄结合下列形势图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

第一组:地图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段?这两个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2)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有著名的战役发生。

比较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第二组:连环画第九集第十一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七集(3)“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在哪次战役后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第十四集”的最终结果如何?(4)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六课导学案

第六课导学案
(3)__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成就霸业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b.政治:他任用_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军事: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d.以________为号召,扩充疆界。
(4)晋楚争霸
晋文公注意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_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军,________成为霸主。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春秋以后,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A、楚国B、秦国C、燕国D、齐国

七年级历史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1. 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

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

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

2. 吴越争霸,特别是卧薪尝胆的故事,学生较熟悉,可由学生自学或讲述。

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年代久远,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也增添了许多虚构的成分。

培养学生从传说和故事中探究历史真实的科学精神。

3.“围魏救赵”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

教师可提供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政治、军事和地理方位因素,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国魏救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参照附图)学习过程:(一)春秋争霸:1、东周建立:公元前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他任用为相,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在之战(晋军“退避三舍”)中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后来楚庄王也做了中原霸主。

成为春秋霸主的还有卧薪尝胆的越王。

3、战国七雄: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就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此时著名的战役有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齐、魏之间的马陵之战。

公元前260年,、之间发生长平之战,(成语:纸上谈兵)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课堂小结:当堂练习题: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A.长江流域 B.渭水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 B.晋 C.楚 D.燕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6.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7.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①齐②楚③韩④燕⑤赵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6课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6课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4、重点:齐、晋称霸。

二、走进历史:1、春秋争霸: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⑴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⑵春秋时期诸侯为什么争霸?著名的霸主有谁?⑶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他是怎样成为霸主的?⑷晋文公通过什么战役确立他的霸主地位?哪个成语就是由这次战役而来的?⑸问题探究: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⑹阅读课本32页小字,思考问题:从越王勾践的称霸,你受到了哪些教育?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2、战国七雄: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⑴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阅读课本33页图,找出这七个国家的位置。

⑵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围魏救赵出自哪次战役?⑶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哪次战役?请说出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

自我评价: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各诸侯国听从国王的调遣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D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2、选出与其他战役不同的一项()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3、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为了称霸、发展本国实力都很重视()⑴训练军队⑿发展生产⒀改革内政⒁远交近攻A⑴⑵B⑴⑶C⑵⑶D⑵⑷4、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A国王的权威下降B诸侯国的数目减少C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D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6、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国B齐国C秦国D燕国7、阅读下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七年上册历史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纷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战国七雄及七雄的混战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学习都江堰的建设成就,了解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3、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4、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

齐国由大夫_____取代。

5、战国七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战国七雄之间战争连绵不断,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8.战国时期,_______和_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的势力增强。

9.为适应社会政治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_________,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10.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_________成效最大。

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11.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_______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2.战国后期,_______国蜀郡郡守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建成之后____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二、合作交流(每个人就导学案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小组内讨论解决,组长组织,组内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可到其他组交流或请老师帮助。

)三、小试身手:13、公元前年,东迁洛,史称。

分为和两个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6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6课)

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课学习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

):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春秋争霸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课本第30页右下角图》,师设层层疑问生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3.战国初年,三家分和田氏代,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4.下列国家中,既属春秋五霸,又属战国七雄的是( )
A.鲁国B.燕国C.齐国D.韩国
5.下列哪次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三、协进学习:
1.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结合动脑筋,说说他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四、提升学习: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国家众多,统一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指( )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引自《论语·宪问》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史实?
春秋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军队;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扩充疆界。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A.韩、赵、魏B.齐、楚、秦
C.齐、楚、燕D.楚、赵、韩
4.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车兵,管仲之力也。”
五、课堂小结:回顾板书
板书设计:
1.春秋争霸:
①齐桓公:管仲改革 春秋第一霸主

历史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历史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历史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春秋争霸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

齐国、晋国都是通过改革和整顿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以政治或军事的优势来达到称霸的目的。

因而,通过改革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来相互影响,是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出的重要特征。

〔2〕战国末期秦的兼并战争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一步强大,通过不间断的兼并战争,削弱了东方各国的势力;尤其是通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从而为最终的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难点〔1〕春秋争霸战争的历史影响春秋争霸的历史背景是〔分封制的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争霸战争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兼并战争的历史影响战国兼并战争,往往是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极其残酷。

长平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秦国最终通过兼并战争,使得“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隐含着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从而为学习秦的最终统一打下基础。

【三】学法指导1、故事教学法通过介绍“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通过“卧薪尝胆”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通过“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来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性和有关情况。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基本状况,理解历史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讲叙等方式来进行。

2、情景模拟法在学习春秋争霸的齐桓公称霸时,可以借助图片、文字,让学生想象齐桓公葵丘会盟时的情景,从参加的人员、举行的仪式、礼节、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说出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历史,知道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3.复述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情况。

4.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历史地图学习法:在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时,可结合“西周分封制”《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来学习,明确春秋五霸(国)的地理位置,特别要明确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通过读图,知道齐国在东,秦国在西,燕国在北,楚国在南以及由晋国一分为三的韩、赵、魏所在的位置。

2.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雄
(2)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3)请写出长平之战的时间及交战双方。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试分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

【探究问题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2.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3.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时期()
A.形成
B.发展
C.鼎盛
D.瓦解
4.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