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高一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14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14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优秀14篇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

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

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

目标解读: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钟)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

(8分钟)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

(3分钟)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课堂环节(40分钟)目标明确:(1分钟)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一、导入课文(1分钟)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指引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的感情,更好地领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收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叙述,以全面认识他的人品魅力。

3、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研究合作,搜寻信息,掌握文章内容。

2、品读体会,深入领会人物的品行魅力。

3、推测剖析,借鉴协作技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委婉的仰慕之情,理解任公先生伤时感事、关怀国事的精神质量和独到的人品魅力。

教课要点剖析领会作者是如何经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课难点学习记述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议论和感觉的写法。

教课方法朗诵法、研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诵磁带教课时间安排一个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很多优异学者在节目中经过一次次出色的演讲,展现了深沉的学术涵养和儒雅的学者风采,有名全国。

现在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能手。

就让我们随着梁实秋一同走进清华,去领会梁任公的风采。

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累积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1895 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 年参加“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6 年策划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议文体改进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

从前所作的政论文流畅畅达,感情豪放。

暮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冰室合集》。

2、梁秋,中国散文家、文学家、翻家。

1915 年就于清大学, 1923 年留学美国。

作以散文小品著称,格朴隽永,有风趣感,以《雅舍小品》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律》,著《莎士比全集》,主《英大辞典》。

3、学生到黑板上加点字注音叱咤莅迥异干练激亢箜篌酣.........北.(二)信息通全文,勾勒描绘梁启超演的句,思虑:梁启超的次演听众留下了怎的印象?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明确: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听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案编号:G1009课题作者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

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

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作者及主人公介绍1.梁启超(1)(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2)政坛上的功绩: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3)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2、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语文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语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1.解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物:梁启超先生事件:演讲2.梁启超简介学生对梁启超的印象:康梁,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政治人物)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

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学者形象)3.梁实秋简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二、整体感知1.字词正音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风云莅校(lì)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积累词语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用来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也作“博闻强识”。

笔而记之:提笔写下这段经历。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梁任公的演讲主题是什么?作者笔下的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次演讲成功吗?何以见得?三、问题探讨1.梁任公的演讲主题是什么?明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2.作者笔下的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3.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讨论:作者是怎样来凸显人物个性的?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最新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三篇

最新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三篇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⑴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⑵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⑴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⑵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所谓品文就是品赏文章。

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

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点收获,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作出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如: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会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达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问题及预案一、导入新课(竞猜题:猜猜他是谁?)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梁启超。

二、课文分析(品文与品人)问题设计:梁实秋是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

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就当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写的,大家试着批改他的文章,给它写评语,作旁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一、竞猜题导入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

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3、质疑用词写法: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4、探究明确: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

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语句表达。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生动描写和真挚情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学习梁实秋对人物的精准刻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敬仰之情和爱国情怀。

(2)体会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诵读并理解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字词和表达。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节奏和语言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赏析感悟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语言、人物描写手法和思想内容,感悟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演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著名演讲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出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在散文、翻译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2)本文是梁实秋对梁启超先生一次演讲的回忆。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一、导入:请同学简要点评今天的“课前演讲”,那么,我们知道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好的演讲,不仅可以传达你的思想、观点、感悟,引起听众的共鸣,而且可以展现演讲者深厚的学术修养及人格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梁实秋,走进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进一步得去感受他的演讲魅力、领略他的个人风采。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回忆上节课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率真潇洒,有着真性情,风趣幽默且有较高威望的学者任公。

任公的形象是如何得到完美的展示呢?(一)(明确)对梁任公先生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与刻画,将任公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我们称为“正面描写”(举例——课文原句)“开场白”的模仿。

(析)这是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写出了其独特表情特点——既谦逊又自信,甚至还有一丝孩子气。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先生风趣幽默,而又直率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明确)除此之外,通过周围人及作者的反映,评价等来突出表现任公的形象,我们称为“侧面描写”。

(举例——课文原句)。

(过渡)梁任公先生除了有学问,有文采之外,还有哪些气质特征呢?
四、深交任公
(探讨)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引用了很多诗文,梁实秋先生在这篇回忆文章中只提到三处,原因是什么?
(一)《箜篌引》有着怎样更丰富的悲剧内涵?联系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事迹来看。

(PPT显示全文)
(师)“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形似今天的竖琴。

其声凄凉悲怆。

《箜篌引》所引的典故“公无渡河”出自晋人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第三》,该乐曲是由朝鲜水兵霍里子高的妻子丽玉所作。

一天早晨,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着白发的疯癫人提着酒壶奔走。

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来不及了,那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其声凄怆,唱罢也投河而死。

公无渡河——劝诫!不能渡,渡河意味着死亡。

(所有人深知这点)
公竟渡河——质疑?明明知道渡河会死,为什么还要渡呢?
堕河而死——结果。

渡河导致死亡,这个悲剧是无法避免的。

将奈公何——追思。

悲剧发生了,这是哭泣却也无法改变的结局。

1、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明确)他无畏死亡的恐惧,面对死亡也毅然执着。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怆凄凉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
2、任公讲这首诗时,有这般感慨,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执着的精神令他想到了谁呢?(请结合梁启超的生平年表回答)
(明确)谭嗣同或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

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往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师)梁启超由诗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等维新之士,谭嗣同等人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

梁启超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二)那么,任公在讲到《桃花扇》里左良玉的唱词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这又是为何呢?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主要记录南明王朝的事情,借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来悲叹明朝灭亡的。

1、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此段表达的是左良玉面对崇祯皇帝驾崩末世来临时无可挽回的叹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崇祯皇帝?
(明确)崇祯皇帝,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于政事,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2、崇祯皇帝确实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的演讲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由崇祯帝想到了谁?究竟又是什么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
(明确)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刚刚起飞就折翼,悲的是国家的衰亡命运无法扭转,一腔爱国情怀无法释怀!
(三)最后,当先生讲到杜氏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又真是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明确)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诗人(杜甫)写作此诗时心情如何?
(明确)喜悦的。

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

2、结合杜甫和先生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谈谈《闻》这首诗哪一点唤起了梁启超先生的共鸣?
(明确):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能早日光复中华,国泰民安。

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的喜悦啊!
五、演讲影响
漫长岁月中,先生的人格魅力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六、小结
这就是晚年的梁启超先生——他专心学术,热衷演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我中国之少年来实现他少年中国之梦想。

这就是我们敬仰的梁启超——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