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西藏文化
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

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西藏,被誉为“雪域高原”的神秘之地,是中国珍贵的宝藏之一。
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便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
在这篇文章中,将带您深入探索西藏藏族的瑰宝,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传承。
一、藏族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的华美衣裳藏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绚丽的色彩而闻名。
男性常穿戴的传统服装包括“扎西拉姆”、“格鲁格”等,而女性则喜欢穿着被称为“扎西青”、“鲁朵”等华美的衣裳。
扎西青是一种由刺绣艺术展示的藏族传统女装,它通常由蓝色、红色和绿色组成,反映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而鲁朵则是一种由精美毛线编织成的藏族妇女传统上衣,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这些传统服饰以其细腻的手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向世人展示了西藏人民的智慧和品味。
二、藏族珠宝:灵性与美丽的结晶藏族的珠宝制作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藏族珠宝不仅具有华丽的外观,更融汇了宗教与文化内涵,寓意深远。
藏族珠宝的材质多样,包括纯银、黄金、珊瑚、琥珀等。
其中,银饰品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在藏族文化中,银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
银饰品通常以动物、花纹等图案为设计元素,巧妙地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
除了银饰品,珊瑚、琥珀等稀有材料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藏族珠宝的制作。
珊瑚代表着吉祥和祝福,而琥珀则象征着平安和幸福。
这些珠宝作品以其独特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藏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传统服饰与珠宝的文化传承藏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几百年来,藏族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服饰与珠宝制作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在如今的西藏,传统服饰与珠宝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寄托了人们对于家乡和文化的深深眷恋。
许多藏族青年都努力学习传统服饰和珠宝制作的技艺,希望能够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传递给后代。
同时,藏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也逐渐走进了时尚舞台。
藏文化大百科全书—德格印经院

“藏文化大百科全书”—德格印经院【疫战第二旅】德格印经院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
德格印经院,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
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
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
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
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
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
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
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
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
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
公元7世纪末,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噶尔东赞的后代避难到康区后,生活在金沙江一带。
传至30代时,这个家族的传人索郎仁青为元朝帝师八思巴的膳食堪布,受到宠幸而获得“四德十格”之大夫称号,受封于元朝廷的称号逐渐演变成当地地名。
他统领的疆域跨川、藏、青三省区共计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时,这个家族在首领的率领下,转战金沙江两岸,来到沙鲁里山脉下的地方,建起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土司之国,于是这个阳光普照的地方便崛起了一座小城-德格。
西藏的民间艺术品

西藏的民间艺术品自古以来,我国西藏就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勤劳、勇敢、智慧、质朴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璀璨的藏族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源远流长的西藏民间文化艺术。
蓝天白云下的一片雪域圣土,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以顽强的个性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那些巧夺天工的民俗民间工艺品,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民族风情、文化信仰有机的联系起来,成为西藏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北四环东路边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里,数百件藏族民俗工艺品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高原人民自然而神圣淳朴敦厚的精神风采。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叶星生:这些东西啊它实际上是西藏最古老的远古的饰件,藏语叫做托架,那么翻译成汉话的意思就是雷铁,或者霹雳铁,那么藏族的民间传说就是打雷的时候,天下落下来的东西把地下的岩石融化,然后三年长出一节,三年长出一节,多少年后冒出地面,据说在草原上经常捡到,我也真是在藏北草原上捡到这样的东西,那么实际上我们研究的结果,它实际上是西藏人民在远古时候的一种装饰品一种装饰件,里边表现内容很多很丰富,其中就包括护法神包括四臂观音,包括法轮的一种早期状态甚至有咱们藏文的文字符号都在里边有所体现。
藏族民俗工艺品一般都端庄敦厚,和藏族的建筑及民族服装的特点基本趋于一致,崇尚自然美的规律,是藏族人民的性格在造型形式中的体现。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叶星生:这是个酒壶这个酒壶它很有意思它不是组合上去的它是一整块大木头,全部把它雕刻出来的,用刀子它完全是一个雕塑艺术品,它远远不是像什么批量生产的酒壶,它没有批量它就这一件,这个酒壶本身是一个艺术品实际上,但它却又是用来装酒的,它有意思的就是在酒壶这么粗犷的整体上面他用铜花刻了很多精致的一些吉祥图案,非常精致,所以说粗中见细,又在细中见了它的整体轮廓,它非常大气,代表了藏族人民豪放粗犷的性格,所以他们很多东西其实也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他们性格特点的一个表现,这个酒壶就说明这个问题。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

一、引言西藏,是我国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1. 藏传佛教文化西藏深厚的佛教文化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卡绘画、经幡制作、雕塑艺术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2. 民间传统艺术包括藏族民间舞蹈、藏戏、藏医药、唐卡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承载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传统手工艺藏族有着丰富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如青稞酒制作、唐卡制作、木雕、藏毯织造等,这些工艺代代相传,凝结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三、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1. 重视教育和培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开展相关技艺培训和传统知识的传授,让年轻一代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 加强保护和利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修缮传统建筑、保存古老手工艺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将这些宝贵的遗产传承下去。
3. 合理开发利用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将传统手工艺品推向市场、举办传统文化节日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贡献力量。
五、总结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是一个深入而广泛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社会各界的宣传和参与,共同努力推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西藏春节盛大的藏族传统

西藏春节盛大的藏族传统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是藏族人民的故乡。
西藏人民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盛大的庆祝活动使得西藏春节成为了这个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西藏春节在藏族人民中被称为“洛苏节”或“泼水节”。
与其他地区的春节庆祝活动相比,西藏的春节庆祝方式更为庄重而独特。
整个节期持续数天,人们以庄严的仪式和欢乐的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西藏春节的庆祝活动开始于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扎什伦布寺达扎节”,这一天是西藏人民向佛菩萨祈福的日子。
寺庙里会举行盛大的法会,信众们穿着盛装前来祈福,并献上大量的供品。
这是一个让人感受到宗教氛围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时刻。
正月初一,是西藏春节的正式开始。
这一天是西藏人民的家庭聚会日,人们穿着传统的藏袍和草帽,以整齐划一的姿态拜访亲友。
在长辈家中,年轻人要向长辈敬酒,表达对前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随后,全家人会一起品尝美食,如藏式馕、酥油茶和糌粑等。
在饭后,人们会欣赏传统的藏戏表演,这是西藏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正月初二到初六,人们在这几天里会前往各大寺庙朝拜,特别是西藏最著名的寺庙——布达拉宫。
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涌向这座圣地,通过旋转转经筒和绕布达拉宫转经,以期祈求幸福和祥瑞。
这种虔诚的信仰和庄严的仪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慰藉和力量。
西藏春节期间,除了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外,还有一些欢乐的民间活动。
人们会举办藏戏、葫芦骑、射箭和摔跤等传统体育比赛。
这是社区居民相互交流和互动的时刻,人们通过比赛加深友谊,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西藏春节最后一个重要的庆祝活动是“洒扎节”,这是一场盛大而狂欢的水战。
人们会沐浴在节日的氛围中,用水泼洒彼此,象征着除旧迎新,洗去疲惫和不吉利之物。
整个雪域高原都将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载歌载舞,畅快地享受着洒扎节带来的欢乐与喜悦。
西藏春节庆祝活动的举行,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和间隔,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他们来到西藏,一方面是为了感受浓厚的藏族文化和宗教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索这片独特的地域风光。
藏人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哪些?

藏人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哪些?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藏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更是独具特色。
藏族传统艺术不仅丰富了藏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一、唐卡绘画,又称宗教画,是藏族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之一。
它以佛教故事和宗教题材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
唐卡画大多采用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形象传神。
绘制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用精湛的绘画技巧完成,每一幅唐卡画都是一件艺术珍品。
唐卡绘画不仅富有装饰性和艺术观赏性,更体现了藏族文化中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崇敬。
二、雪域舞蹈雪域舞蹈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是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绽放。
雪域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舞蹈中的动作优美而矫健,姿态凝重而庄严,充满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雪域舞蹈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舞龙、舞狮、舞剑等,无论是节庆还是日常生活中,雪域舞蹈都是藏族人民欢聚一堂、庆祝吉庆的重要方式。
三、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独特的文化载体,也是藏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纹饰的设计,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
男士的传统服饰通常是长袍、靴子、帽子等,而女士则穿着华美的长袍、挎袋等配饰。
藏族服饰的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常常使用刺绣、织锦、镶钉等技法,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四、藏族音乐藏族音乐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特有的乐器如手鼓、象鼻笛、唢呐等,藏族音乐以其缠绵悱恻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家园和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藏族音乐多以民歌的形式存在,反映了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藏族音乐艺术将现实与意境相结合,打造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五、格萨尔圆舞格萨尔圆舞是藏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广泛流传在藏区地区。
它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舞者需要准确而纤巧地展示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
赞美西藏的句子

赞美西藏的句子“西藏,是一颗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她的美丽如画,让人心驰神往。
”。
“站在西藏的高原上,仿佛能够触摸到天空的边缘,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
“西藏的蓝天白云,清澈见底的湖水,巍峨壮丽的雪山,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
“西藏的藏民,他们朴实善良,对待客人热情好客,他们的信仰和传统文化,让人肃然起敬。
”。
“在西藏的草原上,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阳光洒在身上,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和祥和之中。
”。
“西藏的寺庙,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
“每一次到西藏旅行,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意义,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和感激。
”。
“西藏的雪山冰川,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世界的宝藏,也是人类永恒的向往。
”。
“西藏的民歌舞蹈,悠扬动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
“西藏的日出日落,是如此壮美,每一次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
“走在西藏的土地上,每一步都是一种享受,每一处风景都是一种震撼,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次奇迹。
”。
“西藏,是一片净土,是一座宝塔,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
”。
以上这些赞美西藏的句子,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展现出西藏的壮美和神奇。
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和感恩的心,去欣赏和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让西藏的风景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愿西藏,永远祥和美丽!。
藏文化的传承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藏文化的传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热爱藏文化的人,向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藏文化的先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藏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医学等知识,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藏文化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在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关注、传承和发扬藏文化,让这朵璀璨的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藏文化的独特魅力1. 历史悠久藏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藏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字的瑰宝”。
2. 宗教信仰藏文化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佛教教义深入人心。
在藏区,寺庙、佛像、经幡、转经筒等宗教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成为藏文化的重要载体。
3. 文学艺术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包括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等。
其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4. 传统工艺藏民族传统工艺精湛,如唐卡、藏刀、银器、刺绣等。
这些工艺品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5. 医学知识藏医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藏药、藏医术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藏文化传承的困境1. 语言障碍藏语是藏民族的母语,但近年来,随着汉文化的冲击,许多藏族青少年对母语掌握不足,导致藏文化传承受阻。
2. 环境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现代化进程,藏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藏文化传承带来一定影响。
3. 经济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导致藏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三、传承藏文化的措施1. 加强语言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藏语教学,提高藏族青少年的母语水平,为藏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2. 保护自然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藏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藏文化传承提供良好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璀璨的西藏文化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三百多年前,这位年轻多情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心底轻吟出了这充满矛盾的诗句。
他的欢乐与痛苦,无不与他的取舍紧紧相连。
但无论偏向哪边,他的生命都注定无法完满。
即使是贵为西藏地区神王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仍要为他的矛盾与取舍付出代价。
如此高贵的地位,却换不来简单的爱情。
“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深深吸引着
世人,让藏族诗歌永垂不朽。
除去诗歌,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的英雄故事,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与世界上其它一些著名的英雄史诗相比,《格萨尔》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它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当中广泛流传,是一部活形态的英雄史诗,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
仅就篇幅来讲,堪称世界史诗之最。
而另一部巨著《萨迦格言》,四句七音节的格言体诗,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贡噶坚赞所著,深受汉诗格律的影响,9章,457首。
贡噶坚赞在此著中阐述了自己佛教治国、政教合一的政治见解,教导人们勤学、谦虚、坚定不移的处世待人原则和方法,宣传封建伦理观念和佛教思想等,至今仍给人以教益。
在艺术上,《萨迦格言》运用极为丰富的比喻推理来说明主题。
这些比喻包括鱼鸟兽虫,花卉草木,山川日月,刀剪钗环以及许多典故,故事,谚语等。
把深奥难懂,枯燥无味的伦理,以简练的语言,浅显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生动,色调鲜明,寓意深刻,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同时,它也是文艺创作的借鉴。
《勋努达美》----发展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寓言,“勋努”是青年,“达美”是无敌,即“无敌青年”。
这个故事,既有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也有男欢女爱、情意缠绵的爱情描写。
它脱胎于传记文学,但能突破写真人真事的旧框;它借鉴了佛经文学中“本生经”的艺术手法和素材,但都是为了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揭露了黑暗,鞭斥了丑恶,但都是为了给“厌世”、“出家”、“修行”、“救世”,提供所谓的实际和理论的依据。
另外,西藏文学中不得不提的是史传文学,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在藏族古典史传著作
中,文史不分的现象十分突出。
往往一部著作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作品,有的甚至还阐释了宗教的哲学观点,形成文史哲合一的风格。
西藏民间文学更是丰富多彩。
民间故事浩如烟海,民歌民谣更是数不胜数...
而到了当代,西藏文学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呢?
经过上千年的积淀,当代西藏文学呈现出蓬勃生机,今
天,默默笔耕的诸多创作者实际正在告别历史的误区,将真正日趋多元的笔触逐渐深入雪域大地。
提及当代文学,《尘埃落定》作为我们熟悉的小说作品,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带我们走近了一个土司制度盛行的西藏。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
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再次将世人的目光引向了那古老而神秘的西藏...
当代小说的成就自不用说,另有纪实文学,游记等多种文学盛行。
比如: 翻过多雄拉山以后,只见墨脱路像白云一样缠绕在山腰,路的两侧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深的河谷。
从上往下看,会使人眩晕;如果云雾从谷中升起,又给人飘飘欲仙的感觉。
小路随着向东南方向流去的多雄河谷伸向远方……
当然,西藏文学也适时联系时代与人物。
就像按照藏族佛教界的说法,毛主席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达赖是观音菩萨
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
三位至尊至圣菩萨在人间的化身,聚首一处,实在是异乎寻常的盛世。
多种文学形式盛行的今天,让我们感受到了西藏文学的独特魅力。
这让我们不难看出,就在那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藏民族以极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毅力,依靠勤劳、智慧、勇敢的秉性开辟了一条生命的长河,在这条流淌了几千年的长河,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原人孕育出了一颗璀璨的文明之星,让世界仰望。
藏民族自从学会了耕地放牧,学会了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时候起,便会运用艺术的手段把自己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
从诗歌到史诗格言寓言,史传文学,民间文学再到当代文学,无一不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看过如此多的藏族文学作品后,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于西藏的文化积淀,也让我们不禁追寻西藏璀璨文化的形成过程。
原始和奴隶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的藏族文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吐蕃以前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一是吐蕃建立,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巨著《萨迦格言》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分裂割据时期
在藏族原有的悠久而优秀的文化基础上,再加吸收中原汉族和邻邦印度的先进文化,经过一个阶段的消化酝酿,藏族文化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更其繁荣发达,跨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途程。
封建农奴社会前期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发展,藏族的文化在呼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
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继承藏族写史的传统,这时期的藏族学者著述历史蔚然成风……史传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封建农奴社会后期
这一历史阶段的藏族文学,向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发展……
藏族文学----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浩瀚的文献。
它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更需要我们保护。
寄希望于当代青年,勿忘保护西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