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第3讲
第三讲_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心理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1、行为主义流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 该理论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通过条件反射的规 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消退)可以指导人的 学习行为。 强调课程设计、教学过程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一 定程度上通过强化提高了知识获得的速度;但行为主 义把人看成是消极被动、完全受环境制约的,把人的 学习简单化、机械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缺乏 人文性,容易导致课程设置、编排的僵化,教学过程 缺乏人性。
3、人本主义流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 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 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 动精神。对课程编制、教学实施都有启发作 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主要有: (1)课程设计要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 情境,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2)课程要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材料, 好的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及生 活有密切关系,并对学生情感的丰富和 理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课程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尊重学生。
4、批判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批判理论又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 马克思主义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思潮。 霍克海默(M. Horkheimer)、阿多尔诺(T. Adorno)、马尔库塞(H. Marcuse)等是该 学派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J. Habermas)等是该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真正的知识是要求参与和投入,要求参与变革的行 动,即所谓的“行动实践”。这是一种在对知识进 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成为变革参与者的实践。
5、复杂性科学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为: (1)复杂性科学依然坚持实在论的本体论,认为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共同存在; (2)认识论上,复杂性科学属于后实证主义的认 识论,认为主客体不能分离,知识是语境依赖的; (3)从方法论上来说,复杂性科学坚持整体论, 认为应将分析和综合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视角与途径课程设计

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视角与途径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政策作为衡量政府治理效果的标尺趋于重要。
因此,加强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需求。
公共政策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索政府决策制定和执行的原理、方法与技能。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视角、途径和实践方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能够应用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公共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考水平。
三、课程大纲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意义。
第二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利益冲突分析理论;•政治代表理论。
第三讲:公共政策分析的途径•研究政策的过去、现在、未来;•观察力、分析力、论证力;•选择加入决策的方式;•确定决策中的问题。
第四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践技术•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策略规划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第五讲:公共政策分析实例分析•国际能源政策;•医疗保险政策;•教育政策;•交通政策;•环境政策。
四、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讲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并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应用情况。
2. 讨论课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提出疑问和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3. 个案分析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让学生钻研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对策。
4.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置针对不同场景的练习,包括问答、作业、小组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中测试:占总成绩的30%;•实践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论文:占总成绩的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4.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见P28~P40 1轴系零件的结构设计 a画齿轮结构 齿轮结构见P188~P192.齿轮啮合画法按参考样图. b画滚动轴承结构 滚动轴承简化画法见P67. c画套筒和轴端挡圈 在需要处画套筒,套筒结构根据需要设计. 轴端挡圈可略去不画. d画挡油盘和甩油盘 当轴承用脂润滑时,为防止润滑油冲掉润滑脂,需装挡油盘; 用油润滑时,为防止大量热油涌入轴承也需装挡油盘. 铸造挡油盘结构见P20图4-13和P29图5-10;冲压挡油盘见 P29图5-10.
11
二、轴的最小直径见P13
1.初算轴的最小直径
计算见机械设计基础P240.
高速轴Ⅰ:最小轴径轴段与皮带轮配合,一个键槽,得
dⅠ mi n
1.05 1173 pⅠ nⅠ
mm
低速轴Ⅱ :最小轴径轴段与联轴器配合,一个键槽,得
dⅡmi n
1.05 1063
pⅡ nⅡ
mm
PⅠ、 PⅡ:已计算轴功率,kW. nⅠ、 nⅡ :已计算轴转速,r/min. 2.轴的最小直径确定
高速轴最小轴径应由皮带轮孔径确定,也可参考电机轴径确
定.
低速轴最小轴径应由以下所选联轴器标准孔径确定.
应保证: 高速轴最小轴径<低速轴最小轴径
12
三、选择联轴器见P13
1.类型 推荐选用弹性套注销联轴器见P128表13-5.
L1
L
L
Z型轴孔
Y型轴孔
Z型轴孔:阶梯形圆锥轴孔. Y型轴孔:长圆柱轴孔. J型轴孔: 阶梯形圆柱轴孔. J1型轴孔:短圆柱轴孔.
3.各轴转矩
TⅠ=9550PⅠ/nⅠ N·m TⅡ=9550PⅡ/nⅡ N·m TⅠ, TⅡ:分别为高速轴,低速轴转矩.
9
课程设计

3.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 生成性目标也被称为发展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 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这种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 规定学习者要达到的结果,而强调对学习活动过程本身的关注。 生成性目标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杜威,英国学者斯滕豪斯则对生成性目 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生成性目标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中达到了极致。罗杰斯认为,凡是可 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即对人的行为基本上没有什 么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 的知识。因此,课程的功能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 展的、有内在奖励的学习经验。因此,人本主义课程强调的是学生个 人的生长、个性的完善,至于怎样界定、测量课程,那并不重要。 。 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倾向 于把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产生自己的目标,而不依赖教师把课程目标强加给学生。但是,生成 性目标取向在理论上把目标理想化了,在实践上很难实行。
泰勒认为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研究的方法或途径有: 教师的观察; 对学生的访谈; 对家长的访谈; 问卷; 测验; 社区所保留的记录。
3.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需要 随着学生身心不断发展,以及与社会的不断交往, 学生的需要会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提升。因 此确定进入课程目标的学生需要时,不能只用静态 的方式,还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根据学生需要的实 际变化来进行。
(3)总体把握 中外学者立场不同,所指称和研究的课程目标并不必然一致 。 尽管对课程目标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也有一致的地 方,这就是都把课程目标理解为“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而且,都把课程目标看作是课程的“指南针”或“方向 盘”。 这也就意味着,课程目标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 课程目标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终点; 课程目标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进行课程实施 的依据,也是进行课程评价的根本。因此,确定课程目标就 成了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中国文化概况(英语)在线开放课程设计

中国文化概况(英语)在线开放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况(英语)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英语语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演变历程,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通过在线开放的教学方式,为全球学生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为将来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演变过程。
2.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 增进学生对中国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课程大纲: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第二讲: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的沿革与重要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传承- 中国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体现第三讲:中国的哲学思想- 儒家、道家、佛家三大哲学流派的概述-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五讲:中国的传统节日与礼仪-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法- 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和重要性- 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和演变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在线开放的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文档、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每讲课程设置互动环节,使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评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quiz、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quiz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教材:1. 《中国文化通论》(英文版)2.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英文版)3.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Ethics and Communication》4.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人教版高中选修4-6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4-6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不定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选择性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本课程设计依据人教版高中选修4-6第三讲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定方程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不定方程的定义和基础知识,了解不定方程解的存在条件。
2.掌握常见的不定方程解法,如整数解法、质因数分解法等。
3.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不定方程的定义和基础知识。
2.常见的不定方程解法。
教学难点1.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定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法。
2.不定方程存在条件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导入环节(5分钟)1.物质激励:出示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天才,往往就在于发现不确定的方程式中有确定的真理”。
2.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不定方程有什么了解?如何解决不定方程?3.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活动2:知识传授(20分钟)1.向学生讲解不定方程的定义,例举存在解的条件。
2.介绍常见的不定方程解法,如整数解法、质因数分解法等。
3.分类讲解不定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定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法。
4.强调不定方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活动3:案例分析(25分钟)1.选择一两个常见的不定方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不定方程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定方程的运用。
活动4:总结回顾(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总结不定方程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意义。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出一些典型的不定方程题目,让学生自己解决,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食品感官鉴评课程设计第三讲分级试验、分析或描述试验

第一节 评分法
评分法特点
评分法是指按预先设定的评价基准,对试样的特性和嗜好程度以数字标度进行评定,然后换算成得分 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评分法中,所有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或比率标度,如1~10(10 级),-3~3 级 (7 级)等数值尺度。该方法不同于其它方法的是所谓的绝对性判断,即根据评价员各自的鉴评基准进 行判断。它出现的粗糙评分现象也可由增加评价员人数的方法来克服。 此方法可同时评价一种或多种产品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的强度及其差异,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尤其用于 评价新产品。
工程技术行业采用常用的“0~4 评判法” 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一般步骤如下:首先 请若干名(一般8~10 人)业内人士对每个 因素两两进行重要性比较,根据相对重要性 打分;
很重要~很不重要,打分4~0;较重要~不 很重要,打分3~1;同样重要,打分2~2。 据此得到每个评委对各个因素所打分数表。 然后统计所有人的打分,得到每个因素得分, 再除以所有指标总分之和,便得到各因素的 权重因子。
描述实验对评价员的要求较高,一般都是该领域的技 术专家,或是该领域的优选评价员,并且具有较高文 学造诣,对语言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和恰当使用的能 力
第 八 章
分 级 试 验
分级试验是以某个级数值来描述食品的属性。 在排列试验中,两个样品之间必须存在先后 顺序,而在分级试验中,两个样品可能属于 同一级数,也可能属于不同级数,而且它们 之间的级数差别可大可小。排列试验和分级 试验各有特点和针对性。
01
02
在分级试验中,由于每组试验人员的习惯、 爱好及分辨能力各不相同,使得各人的试验 数据可能不一样。因此规定标准样的级数, 使它的基线相同,这样有利于统一所有试验 人员的试验结果。
识别阈和极限阈
所谓敏感阈(味阈) 是指某物质的味觉尚
立式储罐课程设计

立式储罐课程设计1000字立式储罐是一种常见的储存液态物质的容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储存效率高等优点。
立式储罐的设计至关重要,涉及到材料选择、内部结构设计、安全防护措施等多个方面。
因此,合理的立式储罐课程设计对于相关领域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立式储罐的主要结构、选材原则、内部设计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立式储罐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立式储罐的结构和种类概述2. 材料选择原则3. 内部设计和外部安全设施要求4. 实例分析:立式储罐设计案例5. 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地,教学安排如下:1. 第一讲:立式储罐的结构和种类概述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的方式,介绍立式储罐的各种形式、大小、材质以及结构特点。
2. 第二讲:材料选择原则介绍常见的储存液态物质所用的材料,包括塑料、钢、金属合金等,以及每种材料的优缺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不同的液态物质储存。
3. 第三讲:内部设计和外部安全设施要求教学内容包括内部结构、排气阀、压力传感器、液位计、消防监控、防雷措施等相关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细节。
4. 第四讲:实例分析:立式储罐设计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具体液态物质特点,设计一种适合的立式储罐,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结构、选材原则和安全防护等知识。
5. 第五讲: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储存液态物质时出现的安全事故以及事故的原因和未来预防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储存液态物质安全的重要性,并掌握储存液态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
四、教学评估考核方式:期末论文和实践操作报告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储存液态物质的行业,对安全事故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对液态物质储存方案进行评估。
实践操作报告:要求学生对所设计的储罐进行模拟操作,并将实际操作的过程及操作细节写成操作报告,评估储罐设计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R
D 触发器 3
CLR
计数器输出
异步模八加1计数器原理图
典型部件设计
实验一
4、实验步骤
(1)原理图输入:采用图形输入法完成实验电路的原理图输入;
(2)管脚定义:将原理图中的计数脉冲CLK定义在单脉冲键上;CLR定义 在k0上;计数的输出端分别定义在LD2、LD1、LD0上; (3)原理图编译、适配和下载:在QuartusⅡ环境中选择EP2C8Q208C8器 件,进行原理图的编译和适配,无误后完成下载。 (4)功能测试: 按一次单脉冲键(132脚),计数器加1,由LED2-0显示计数值。 将计数脉冲接连续脉冲(131脚),则计数器输出LED2-0循环显示。
(2)JYS—X 实验系统一套;
异步模8加1计数器
(3) D触发器和非门电路若干。 。
3、实验内容及说明
本实验要求设计一个异步模8加1计数器,其中CLK为计数脉冲输入,CLR为 复位输入,q2-q0为计数器的输出。
VCC
q2
D 触发器 1ຫໍສະໝຸດ D CLKPRQ
D
PR
Q
D
PR
q1 Q q0
CLR CLR
D 触发器 2
典型部件设计
实验一
1、实验目的
(1)学习异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2)了解异步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异步模8加1计数器
(3)进一步熟悉EDA工具软件(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
(4)为微程序控制的模型机综合设计奠定基础。
典型部件设计
实验一
2、实验设备及器件
(1)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的计算机一台;
异步模8加1计数器
典型部件设计
实验一
4、实验步骤
(4)功能测试(续)
调整连续时钟脉冲插座上短路块的位置,改变连续脉冲频率,则LED闪 烁频率将随之改变。
异步模8加1计数器
(5)生成元件符号
5、扩展要求(必做)
增加预置数的功能; 扩展为模256的异步加1计数器(用于CMAR);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生成可被模型机调用的自定义原件。
▪ 学生通过对部件的设计,以期达到对部件的构成、设计方法、工作原理 及在计算机硬件中的功能作一系统的了解。
第二阶段:模型机综合设计
▪ 学生将用多个部件构造一台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 以期达到对计算机的总体设计、基本构成、基本原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并能建立一个清晰的整机概念,从而扎实地掌握一种数字系统的设计方 法
第3讲—具体部件设计
陈志勇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的三个阶段
课 程 设 计 初 始 阶 段
明确设计要求
方案设计
原理图设计
编 程 设 计 阶 段
用库元件或自定义元 件生成逻辑图
编译与优化
生成编程文件
编 程 与 测 试 阶 段
对设计器件编程下载
功能测试
▪ 课程设计步骤
第一阶段:计算机的典型部件设计
特别提醒
1、固定于实验台上的FPGA配置电缆(DL3)不要拔插; (PC机通信电缆(DL2)支持热插拔) 2、在编程下载步骤前,若修改了原理图及相应引脚分配内容,虽重 新进行了编译,但有时出现下载的并非全新的SOF文件,需做出处理; 3、拷贝*.bdf和*.bsf到指定的工程工作目录的路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