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修复学口腔检查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技能考试(口腔检查)第一站辅导精华一.doc

口腔执业技能考试(口腔检查)第一站辅导精华一.doc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笫一站:口腔检査取印模:取模前的的准备:调整体位:将椅位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既要患者舒适,又要医师操作方便。

选择托盘:根据颌弓形态、牙槽山脊的高度、宽度及腭盖高度、印模材料及印模方法,选用适宜托盘上颌托盘的宽度应比上颌牙槽皤宽2〜3mm.周围边缘高度应离开粘膜皱製约加口】,唇颊系带处应呈切迹,托盘长度需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后缘翼超过颤动线3〜4呗下颌托盘的高度和宽度与上颌的托盘想同,长度盖过磨牙后垫。

选用的成品托盘如边缘不合适,可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适当加以修改;若托盘边缘高度不够,可川蜡片或印模膏加高托盘边缘。

材料的选择:藻酸钠印模材,取模清晰、准确、价廉。

氧化锌是取终印模的一种衬层印模材料,流动性人,可形成厚约1〜2nm)的薄膜,能复制岀口腔组织的细微结构,凝固示体积改变小,但无弹性,不能准确复制倒凹区。

硅像胶印模材性能良好,有高粘、低粘度两种类型,町分别取初印模和终模,表面光滑清晰,体积变化小,效果良好,但较贵。

戴手套:①戴干手套:(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取出手套内无菌滑石粉包,轻轻地敷擦双手,使Z干燥光滑。

用左手口手套夹内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将手套取出。

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注意勿触及手套外而,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 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

已戴手套的右手不对触碰左手皮肤。

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用无菌盐水冲洗十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②戴湿手套法:手套内要先盛放适量的无菌盐水,使手套撑开,便于戴上。

戴好手套后,将手腕部向上举起,使水顺前臂沿肘流下,再穿手术衣。

戴手套注意事项: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防止手套无菌血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或未戴手套的手接触手套外而;发现手套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肥皂刷手法:先用肥皂作一般的洗手,再川无菌毛刷蘸煮过的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手指头到肘上lOon处,两臂交替刷洗,特别要注意甲缘甲沟,指蹊(pu)等处。

一次刷完后,手指朝上肘朝下,用清水冲洗手臂上的肥皂水。

口腔执医考试重点整理——口腔修复学

口腔执医考试重点整理——口腔修复学

口腔执医考试重点整理——口腔修复学第九章口腔修复学第一节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主诉: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部位症状时间<20字;△开口度及开口型:开口度是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正常人开口度为3.7-4.5cm;开口型是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整个过程中,下颌运动的轨迹,下颌向下向后方,左右无偏斜;△下颌侧方运动:12mm;△松动度:幅度 I度<1mm;II度 1-2mm;III度>2mm;方向 I度唇颊舌腭向;II度唇颊舌腭向及近远中向;III度唇颊舌腭向及近远中向,并伴有垂直向松动;△缺牙区情况一般拔牙后3个月拔牙创愈合良好,牙槽骨吸收趋于稳定,可以开始固定一尺修复;拔牙后1周,可行隐形义齿修复;△修复前的准备1.口腔的一般处理;(1)处理急性症状;(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3)拆除不良修复体;(4)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1)龋病;2)牙周病:牙周炎进展期不能做任何修复治疗;2.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1)松动牙;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以上,牙松动达III度者应拔除;(2)残根;(视情况而定)如果残根破坏较大,缺损达龈下,根周组织病变范围较广泛,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拔除;去留取决于远期修复效果;(3)根分叉病变受累牙;3.口腔软组织处理;(1)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不能在黏膜病的发病期进行口腔修复;(2)系带的修正;(3)瘢痕组织的修整;(4)对松软组织的修整;4.牙槽骨的处理;(1)消除有碍的骨突: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2)骨性隆突修整术:骨隆突常发生在5.修复前的正畸治疗;少量牙移动的矫治技术(简称MTM)①切龈;②切牙槽突;③MTM;第二节牙体缺损△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其次是外伤;△最常见的伴随症状:牙本质敏感;△修复的治疗原则1.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1)轴面形态:①凸度过大,龈组织得不到食物的按摩;菌斑软垢堆积→废用性牙龈炎;②凸度过小,食物可直接损伤龈组织;萎缩性牙龈炎;(2)邻接关系:在恢复邻接区时,应注意恢复其正常的位置和良好的邻接关系;恢复邻接关系最好的修复体:嵌体;(3)外展隙和邻间隙★主诉牙龈疼痛①PE:冠边缘苍白色,提示冠边缘过长,重新做;②PE:龈乳头苍白色,提示邻接过紧,应重新做;正常时,邻间隙被龈乳头充满,为非自洁区;邻间隙也随着邻面的磨耗而变小,龈乳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缩;自洁区:能被唾液冲刷到的区域;2.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1)去除病变组织,防止继发龋;(2)防止损伤邻牙;牙体预备时为了保护邻牙,选用细锥形金刚砂车针分离切割牙的邻面容易控制,较为安全;(3)保护软组织;(4)保护牙髓:必须喷水冷却,防止过热,仅用喷气冷却不足以消除高热对牙髓的危害;(5)适当磨除牙体组织;①各轴面聚合度不宜过大,2-5°;②牙体合面组织应按照牙体解剖外形均匀磨除;金属1mm,瓷1.5-2.0mm;③不同修复体边缘形态;④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方做不必要的延伸;(6)预防和减少继发龋;边缘线应尽可能的短,表面尽可能光滑,并将修复体的边缘扩展至自洁区;(7)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8)暂时冠保护★;活髓牙时,不能用含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一般而言,考虑修复体边缘位置时应尽可能设计龈上边缘,前牙唇面因考虑美观,可设计为龈下0.5mm;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1)抗力形:最基本的抗力形是盒状洞形;要求修复体和患牙都能抵抗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牙体预备时要避免形成锐角和薄边缘;(2)固位形:最基本的固位形是侧壁固位;抵御脱落的力称为固位力;在患牙上合理设计并预备成面、洞、钉洞、沟等各种几何形状,这种具有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固位原理:约束力、摩擦力和粘接力;1.约束力;2.摩擦力:①与垂直压力成正比;②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要增大接触面积;窝洞洞深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③越密合摩擦力越大;④接触形式不同,摩擦力不同;⑤轴面应近于平行,聚合度不宜超过6°,一般为2-5°;3.粘结力:义齿粘固后一周内脱落为粘接失败,主要原因为唾液污染;①与粘接面积成正比:粘接面积越大,粘接力越强;②与粘固剂厚度成反比;<30μm;③稠度应适当,呈拉丝状为宜;④粘结面越清洁,粘接力越强;树脂粘接剂有较强的粘接强度,是最强的粘接剂;△修复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嵌体禁忌症,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因其髓角位置高不宜做嵌体,以免损伤牙髓;2.全冠禁忌症:青少年恒牙因尚未发育完全,牙髓腔较大者;3.桩核冠适应症:①牙冠缺损达龈下,牙根有足够长度,经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术后能暴露出断面以下最少1.5mm(牙本质肩领);②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③根尖周炎,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④有瘘管的患牙需等待瘘管愈合后开始进行修复;4.桩核冠禁忌症:年轻恒牙、根尖发育尚未完成者;△金-瓷结合机制:化学结合,机械结合,范德华力和压缩应力结合;(1)化学结合:最主要的结合机制;非贵金属中含有的氧化物与瓷中的氧化物形成同种氧化物的过渡层,占金属烤瓷结合强度的49%;(2)机械结合;(3)范德华力:产生紧密贴合后的分子间的引力;(4)压应力结合;△金属嵌体的牙体预备方法①预备成功的关键是无倒凹;②彻底去净龋坏组织;③洞的深度是嵌体固位的决定因素;④所有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外展2-5°;⑤45°短斜面,宽1mm;金属嵌体预备,瓷嵌体不预备;⑥鸠尾峡部的宽度一般不大于合面的?;⑦颊舌侧边缘扩展到自洁区;⑧边缘线不能放在承受咬合力的牙尖边缘嵴上;△高嵌体:覆盖咬合面的嵌体,又叫做邻-合-邻嵌体;△铸造金属全冠:合龈距离短,患者合力大,不能做瓷全冠;①预备成功的关键是:无倒凹;②依照合面牙尖形态均匀磨除1.0mm;③将轴面最大周径降到全冠的边缘处;④轴壁正常聚合度一般为2-5°;⑤消除患牙邻面的倒凹,与邻牙完全分离;铸造全冠颈部肩台通常为0.5mm宽,呈浅凹形或圆角形,贵金属合金肩台0.35-0.5mm;非贵金属肩台 0.5-0.8mm;△烤瓷熔附金属全冠1.金属基底部分厚0.3-0.5mm;2.金瓷结合部设计:①金瓷结合部的位置要避免直接承受合力,以防止发生瓷裂;②避开直接暴露于唇颊侧,以免影响美观;3.牙体预备的方法;①轴面预备量1.0-1.5mm;②前牙切端应至少预备出1.5-2.0mm间隙;③各轴壁无倒凹,合方聚合度2-5°;④肩台位于龈缘下0.5mm;⑤唇颊侧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舌侧金属边缘处肩台宽度0.5mm;△桩核1.用桩核冠修复时,已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桩核的固位形与抗力形的要求;①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作为根尖封闭,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②桩的长度大于等于临床冠的长度;桩:冠≥1:1;③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根在牙槽骨内的总长度的1/2(骨内桩的长度为骨内根长度的一半);④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3;呈锥形,与牙根外形一致;柱形桩固位力最好,临床少用;⑤冠边缘能包绕剩余牙体组织1.5mm以上(称为牙本质肩领);目的是防止根折;⑥牙本质肩领高度>1.5mm;2.预备:P钻,在根管预备完成后,桩粘固之前,根管内应放75%酒精棉球并暂封;△暂时冠的作用①保护牙髓;②保护牙周组织;③维持修复间隙;④恢复功能;⑤诊断作用;△印模与模型1.印模材料的选择(1)藻酸盐类:印模表面清晰度和尺寸稳定性较差,取完模型后立即灌注;(2)琼脂类:水浴加热到70℃由凝胶转变为溶胶,温度在40-70℃保持溶胶状态,在空气下很快脱水变形;强度差;二次印模法的初托盘;一次印模法(3)硅橡胶类:加成型硅橡胶,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橡胶类印模材;表面清晰度及尺寸稳定性优异;缺点:疏水(需吹干牙列);放置24小时后再灌注模型;不能戴橡皮手套调拌;△人造冠与牙体间无明显缝隙,允许微小间隙不超过50μm;△牙线勉强通过说明邻接正常,若牙线通过无阻力,说明邻接过松;△粘固:各种粘固剂的优缺点①磷酸锌粘固剂:活髓牙不宜使用;②聚羧酸锌粘固剂;③玻璃离子粘固剂;④树脂类粘固剂:其粘接力强;<30μm;△修复体粘固前的处理:①75%酒精消毒,吹干;②80目石英砂在0.2-0.4MPa的压力下喷砂;△修复体带入后的问题和处理:1.激发痛(1)修复体粘固后出现疼痛修复体戴入后短时间出现疼痛,备牙时的机械刺激→可复性牙髓炎,观察,且不处理;(2)修复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疼痛继发龋:拆冠,去腐,重新修复;2.自发性痛;①修复体戴入短时间内出现自发痛,机械刺激致牙髓炎;②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自发性疼痛,多见于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3.咬合痛1)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1周内,3-5天)出现咬合痛,多由于咬合创伤,早接触引起;通过调合,症状很快就会消失;2)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3个月)出现咬合痛,根尖周炎,半年以上,考虑根尖炎,其次根折;△食物嵌塞的原因P385图△修复体松动脱落修复完成之后短时间内出现松动,脱落→粘固失败,唾液污染所致;修复体松动,脱落原因患者主诉修复体经常出现脱落:轴壁聚合度过大;桩核冠修复:桩过短,固位形不良;△前牙烤瓷冠局部崩瓷缺损,可用氢氟酸酸蚀断面1-2分钟;第三节牙列缺损△牙列缺损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的部分天然牙缺失,目前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固定义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缺牙的数目;(1)适合修复缺牙数目少;(2)间隔缺失;2.缺牙的部位;(1)任何部位;数目不多;(2)基牙松动不宜做固定桥修复;(3)若第二磨牙游离缺失,对合为粘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因其合力比一般天然牙明显减小,缺牙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周情况好,可以以此两牙为基牙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①上颌3带2(唯一单端固定桥)②对合可摘,56带7;3.基牙的条件;(1)牙冠:临床牙冠高度适宜,形态正常,牙体组织健康;(2)牙根:基牙牙根周围牙槽骨退缩,最多不超过根长的1/3;可摘是1/2;(3)牙髓:以有活力的牙髓最佳;(4)牙周组织:牙龈无进行性炎症;牙槽骨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且为停滞性吸收;(5)基牙的位置:4.咬合关系;若缺牙时间过久,引起咬合关系紊乱,一般不宜采用固定桥修复;5.缺牙区牙槽嵴;1)缺牙区伤口愈合:一般在拔牙后3个月,牙槽嵴吸收基本稳定后制作固定义齿;可摘或全口,拔牙后2个月进行;牙槽骨修整术,1个月;如在拔牙创口未愈合,牙槽嵴吸收未稳定时作固定桥修复,修复后,容易在桥体龈端与黏膜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影响自洁和美观;6.年龄;固定桥修复的适宜年龄一般为20-60岁;年轻恒牙不能做固定义齿修复;最低可放宽至16岁;7.口腔卫生;选用固定桥修复前,必须进行牙周洁治;8.余留牙情况;△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适应症范围非常广泛;①游离端缺失;②软硬组织缺损者;③需恢复面部垂直距离者;咬合重建;④义齿基牙松动度不超过II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⑤牙列缺损的过渡性修复,拔牙后1周内可做隐形义齿;2.禁忌症;缺牙间隙过窄,合龈距过小,可导致义齿强度不足者;△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①牙体预备量少;②方便摘戴;③同时修复软硬组织的缺失;④适用范围广;(最大优点)★△固定义齿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基牙不是组成部分)(1)固位体:合力通过连接体,固位体传递至基牙牙周支持组织(牙支持式义齿),而为基牙所支持,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咀嚼单位;(2)桥体:制作桥体的材料既要符合美观的要求,又须具备一定的强度,能承受合力;桥体最理想的材料是瓷;(3)连接体:分为固定连接体和活动连接体;△常用的固定桥类型★(1)双端固定桥:两侧都为固定连接,临床最常用,最大难点是取得共同就位道;(2)★半固定桥:一端为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适用情况①两端基牙的倾斜情况不同,活动连接体适用于倾斜程度较大的基牙;②两端基牙支持力不平衡,活动连接体适用于支持力小的一侧,起应力中断作用;(3)单端固定桥:仅有2种情况可用(见前);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基牙松动;(4)复合固定桥;△固定义齿的生理基础:牙周储备力;1.基牙条件:(1)牙体情况;(2)牙根情况:①牙根应粗长;②多根牙;③牙冠与牙根的长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④临床冠根比例以1:2至2:3较为理想;1:1是选择基牙的最低限度;上 1的正常解剖即为1:1;(3)牙髓情况:理想的基牙是活髓牙;(4)牙周情况:①牙周膜面积大小来衡量是否为良好基牙;以临床牙周膜面积为准;②若牙槽骨的吸收超过根长的1/3,就不宜选作基牙;③根尖囊肿,必须经治疗痊愈后才能再考虑是否可以选作基牙;④牙齿不能超出其正常生理动度(0.2mm);牙周组织炎症得到痊愈,牙齿仍为I度松动,有时也可作为基牙,但应在同侧增加基牙数目;(5)基牙的位置,方向和咬合:对倾斜的基牙,为了取得共同就位道,可能须先进行活髓摘除,预防性RCT;2.基牙数的确定;以牙周膜面积决定积压的数量:ANTE法则,基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应≥缺失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固定义齿的设计:各固位体之间能够取得固定桥所需的共同就位道;△固位体的类型:(1)冠内固位体;以嵌体为主(嵌体边缘线长,易继发龋);(2)冠外固位体;(3)根内固位体;△各固位体的特点冠内固位体:固位力较弱;外形线较长,是防龋的薄弱环节;全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桥的固位体;△固位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挤压两端的固位体固位力应基本相等,若一端固位力明显小于对侧时,应设法提高固位力,必要时在弱的一侧增加基牙数目;桥体跨度越长,越弯曲,合力越大者,要求固位体的固位力越高,必要时需增加基牙数目来提高固位力。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口腔检查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口腔检查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口腔检查口腔检查既要关注局部情况,也应关注与疾病有关的全身情况,有些口腔疾病实际上是全身疾患在口腔的表征,故口腔检查时应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不要忽视相关的全身情况。

口腔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一般检查口腔一般检查应按先口外、后口内的顺序进行,以免遗漏。

1.口外检查内容(1)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肿物、肿胀。

如有则应注意肿物、肿胀的准确部位、周围解剖界限、直径大小(以cm计)、色泽、性质等,必要时可画图表示。

对两侧不对称者,应注意区别是一侧肿大、膨隆,还是另一侧萎缩、缺损。

(2)颌面有无畸形或缺损,如有畸形或缺损,除文字描述外,最好绘图补充说明。

(3)有无瘢痕、窦道,皮肤颜色及光滑度。

(4)对疑为面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双眼是否能闭合及吹口哨时双侧唇部运动状况。

(5)淋巴结有无肿大检查时应按一定顺序,由浅人深,滑动触诊。

一般的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部、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凹。

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颈部淋巴结的所在部位和引流方向。

淋巴结如有肿大,应注明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

(6)颞下颌关节运动有无异常,如双侧运动是否协调、有无杂音、杂音性质及其与开口运动的关系,最后检查髁突附近组织情况,如髁突前后方、乙状切迹及各组肌群的肌肉等部位。

2.口内检查内容:(1)张口度临床上张口受限可分为4度(以切牙的切缘间距为标准)轻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3cm以内、2cm以上者;中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1—2cm者;重度张口受限:切牙距在1cm以内者;完全性张口受限(即牙关紧闭):完全不能张口。

(2)病变部位的描述病变的准确部位、周界、大小(以cm直径计)、性质等。

对于唇、颊、舌、口底、颌下的病变,可双手口内外合诊检查,以便准确地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3)牙列情况包括现存牙、缺失牙、多生牙、阻生牙及牙合关系等的检查。

口腔执业kqxfx_jc_hy_jy0101

口腔执业kqxfx_jc_hy_jy0101

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考纲要求》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数字是重点一、病史采集1.主诉2.现病史3.既往史:全身病史、口腔专科病史4.家族史二、临床检查(一)临床一般检查1.颌面部检查2.颞下颌关节区的检查活动度、弹响、外耳道前壁、咀嚼肌扪诊3.下颌运动检查:开口度、开口型、侧方、前伸开口度:3.7~4.5cm,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12mm4.口腔内的检查口腔一般情况、牙周检查(松动度)、牙列检查、咬合关系检查、缺牙区情况(1)缺牙部位剩余牙槽嵴情况Ⅰ型:高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足够Ⅱ型:刃状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吸收或轻度吸收,宽度中至重度吸收Ⅲ型:低圆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中度吸收Ⅳ型:地平状或凹形牙槽嵴,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均呈重度吸收或吸收到基骨或基骨以下(2)原有修复体的检查重新做的原因原义齿密合情况咬合外形、边缘伸展对黏膜、牙周的影响(二)X线检查根尖片曲面体层X线片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CBCT(三)模型检查弥补口腔内一般检查的不足上(牙合)架制订治疗计划和修复体设计三、修复前准备(一)诊疗计划》诊断》预后》治疗计划了解需求、制订计划、沟通、选择、记录(二)口腔的一般处理处理急性症状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拆除不良修复体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三)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松动牙: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应拔除残根根分叉病变受累牙(四)口腔软组织处理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系带的修整瘢痕组织的修整对松软组织的修整(五)牙槽骨的处理消除有碍的骨突: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骨性隆突修整术:下颌前磨牙舌侧—下颌隆突;腭中缝处—腭隆突;上颌结节: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

前庭沟加深术牙槽嵴重建术(六)修复前的正畸治疗牙错位缺损达龈下或有根上部侧壁穿孔的残根上前牙间隙(七)暂时性修复。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修复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修复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修复学》试题附答案解析七、口腔修复学一、A11、咀嚼肌检查的内容A、扪诊B、有无压痛C、压痛点的部位D、肌肉收缩的强度及对称性E、以上都对2、以下不属于颞下颌关节区检查的内容A、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检查B、咀嚼肌肉的扪诊C、颞下颌关节活动度的检查D、外耳道前壁的检查E、开口度的检查3、Ⅲ度松动牙的松动幅度是A、不超过1mmB、1~1.5mmC、1.5~2mmD、大于2mmE、以上均不对4、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有A、处理急性症状B、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C、拆除不良修复体D、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E、以上都对5、下列哪项不是(牙合)关系检查的内容A、上下牙列是否有广泛均匀的(牙合)关系B、前牙在咬合时是否正常覆盖和覆(牙合)C、侧方咬合是否有干扰D、是否有错位,低位的余留牙E、息止(牙合)间隙的大小6、开口度是指患者最大开口时A、上下唇之间的距离B、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C、上下中切牙龈缘之间的距离D、上中切牙切缘至颏底的距离E、鼻底至颏底的距离7、义齿修复前骨尖修整的最佳时机是拔牙后A、2周左右B、4周左右C、8周左右D、10周左右E、12周左右8、在修复前,用牙少量移动的矫治技术简称A、MTMB、ATMC、TMMD、MAME、TMT9、修复前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影响义齿的固位应进行A、软组织加深术B、系带矫正术C、前庭沟加深术D、牙槽嵴修整术E、牙槽嵴重建术10、对义齿无支持作用的口腔内松软组织,在修复前应A、给予切除B、不予处理C、行植骨术D、软组织加深术E、牙槽嵴重建术11、固位体和桥体若与对(牙合)牙上的不同金属修复体接触则会引发A、继发性龋B、咬合早接触C、电位差刺激D、基牙受力过大E、牙周膜轻度损伤12、固定桥粘固后短时间内出现咬合时疼痛,首先要检查的是A、根尖状况B、咬合状况C、牙龈状况D、牙槽骨状况E、缺牙区牙槽嵴黏膜13、切支托凹位于下颌尖牙近中切嵴,宽约A、1mmB、1.5mmD、2.5mmE、3mm14、舌隆突支托凹位于尖牙舌隆突上,位于A、颊面颈1/3和中1/3交界处B、舌面颈1/3和中1/3交界处C、颊面颈2/3和中1/3交界处D、舌面颈2/3和中1/3交界处E、舌面颈1/3和颊面1/3交界处15、预备(牙合)支托凹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在缺隙侧基牙(牙合)面的近远中边缘嵴处预备B、支托凹呈圆三角形或匙形C、尽量利用上下牙咬合状态的天然间隙D、支托凹预备在基牙的牙本质上E、必要时可调磨对(牙合)牙16、下列有关试戴可摘局部义齿铸造支架初戴说法正确的是A、就位是否顺利B、卡环位置是否合适C、确认铸造支架有无变形D、支托或支架是否存在咬合高点E、以上说法均正确17、以下关于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基托可进入基牙邻面倒凹区B、前部基托边缘不应位于舌隆突上C、基托应与牙面密合,对牙齿有一定的压力D、基托近龈缘处要做缓冲E、基托应与牙面轻微离开,不对牙齿形成任何压力18、下列关于义齿初戴情况的检查及处理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有早接触点,应调磨到人工牙和天然牙都有均匀接触B、如个别牙无(牙合)接触或咬合低,可用自凝塑料恢复咬合C、边缘过长可导致咬合时疼痛,应做适当修改D、支托如有移位,必须重新制作E、连接杆与黏膜接触过紧,则压迫黏膜产生压痛19、种植覆盖义齿的优点A、增进舒适度B、增加义齿的固位C、增加义齿的稳定D、改善患者口腔功能E、以上说法均正确A、坚固耐用B、恢复良好的美学效果C、具有良好的固位、支持D、有益于口腔软、硬组织健康E、以上说法均正确21、内聚力作用与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基托面积B、牙槽嵴形态C、基托与黏膜间的密合程度D、唾液质量E、黏膜厚度22、全口义齿固位主要是靠A、附着力B、黏着力C、凝聚力D、舌及颊肌压力E、吸附力23、全口义齿固位有关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颌骨的解剖形态B、口腔黏膜的性质C、牙槽骨致密程度D、基托的伸展E、唾液的质量24、使全口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与下列哪些因素关系重大A、印模是否准确B、水平颌位记录是否准确C、垂直距离是否正常D、排牙位置是否准确E、基托边缘伸展是否合适25、全口义齿基托与唾液或黏膜与唾液之间产生的力称为A、大气压力B、黏着力C、附着力D、摩擦力E、内阻力26、全口义齿修复中,对大气压力固位影响最大的是A、制取印模B、垂直距离确定D、排牙E、调(牙合)27、与全口义齿稳定无关的是A、良好的咬合关系B、适当的基托伸展C、理想的磨光面形态D、合理的人工牙排列E、具有平衡(牙合)28、戴全口义齿静止时固位好,吃饭时脱位,怎样处理A、加强基托后缘封闭B、重新制作C、调(牙合)选磨D、基托衬垫E、加高垂直距离29、以下哪项不是基托缓冲的目的A、防止压痛B、防止有碍发音C、防止压迫牙龈D、防止压伤黏膜组织E、防止基托翘动30、戴全口义齿出现咬舌现象,需磨改A、上后牙舌尖舌斜面和下后牙舌尖颊斜面B、上后牙舌尖颊斜面和下后牙舌尖颊斜面C、上后牙颊尖颊斜面和下后牙颊尖颊斜面D、上后牙颊尖舌斜面和下后牙颊尖颊斜面E、上后牙颊尖舌斜面和下后牙舌尖颊斜面31、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根充后桩核冠开始的最早时间是A、3天B、5天C、1周D、2周E、3周32、下列有关全冠禁忌证,除外的是A、严重咬合紧B、严重深覆(牙合)C、无法预备足够的空间者D、牙体过小可取得固位形E、青少年恒牙因尚未发育完全A、轴壁突度不良B、咬合早接触C、冠边缘不密合D、龈沟内粘固剂残留E、冠边缘过长34、金属全冠戴用2天后,咀嚼时修复牙出现咬合痛,检查有明显叩痛,其原因为A、牙髓炎B、牙周炎C、咬合时有早接触点D、牙龈炎E、接触点过松35、下列不属于修复体松动、脱落原因的是A、桩过长B、修复体不密合C、轴壁聚合度过大D、(牙合)龈距太短E、修复体粘固面未清洗干净36、全冠戴用几天后出现咬合痛,应如何处理A、调磨早接触和干扰点B、进行根管治疗C、药物治疗D、拔除患牙E、保守观察37、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咬合痛可能的原因是A、根尖周炎B、根管侧穿C、病理性根折D、创伤性牙周炎E、以上说法均正确38、全冠黏固后出现牙龈炎,其可能的原因,除了A、轴壁突度不良B、冠边缘过长C、嵌塞食物压迫D、试冠、戴冠时对牙龈损伤E、牙齿已进行根管治疗39、修复体损坏修复前牙烤瓷冠局部崩瓷缺损,可用氢氟酸溶液酸蚀断面A、0.5~1minB、1~1.5 minD、2~3 minE、3~4 min二、A21、患者,男,25岁,自述后牙咀嚼无力,检查下颌后磨牙缺失,其余牙体健康,但牙齿排列不齐,口腔卫生差,牙石(+++)。

执业医师考试讲解-口腔修复学2

执业医师考试讲解-口腔修复学2

第一单元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第一节病史采集第二节口腔检查(二)颞下颌关节区的检查考点开口度是指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可用双脚规或游标尺测量。

正常人的开口度为3.7~4.5cm。

下颌侧方运动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正常情况下约为l2mm。

二、口腔内检查(二)牙周检查临床上常用的牙松动度测量和记录的方法有两种。

以牙松动幅度计算:一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lmm。

二度松动:松动幅度为l~2mm。

三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mm。

以牙松动方向计算:一度松动: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二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

三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

修复治疗前应对牙周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三)牙列检查完整的牙列检查记录图表应包括牙列缺损的部位及数目,天然牙的健康状况,有无龋坏,活力状态如何。

有无牙折裂,牙缺损及磨耗情况如何,口内充填及修复情况等。

另外,检查还包括牙列的大小,形状,基牙是否有移位、倾斜和伸长的现象。

正中时上下牙列是否有广泛均匀的接触,上下牙列中线是否一致,是否为中性关系,有无错畸形。

如拥挤、扭转等,覆覆盖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内。

(四)关系检查(五)缺牙区情况检查缺牙区间隙大小是否正常,牙槽嵴有无妨碍修复治疗的骨尖、倒凹、骨隆突等。

一般拔牙后一个月后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拔牙三个月后行固定义齿修复。

为避免患者长期忍受无牙之苦,有人主张全口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治疗可提前到拔牙后l~2周进行,待牙槽同吸嵴收稳定后行义齿重衬或重新制作。

对伴有牙槽嵴和颌骨缺损的患者,应视缺损的部位、大小和范围,影响功能和美观的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一般而言,对于少量牙槽嵴缺损的牙缺失,既可用固定义齿也可用可摘式义齿修复;对于较大的牙槽嵴缺损的牙缺失,需选择可摘式义齿修复,可利用其基托恢复缺损的外形;对更大范围的牙槽嵴缺损甚至领骨缺损,则需按照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处理。

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内容

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内容

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内容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口腔医学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作为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的医生,拥有一份口腔医师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内容都有哪些呢?一、口腔基础医学口腔基础医学是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它主要包括牙齿解剖学、牙齿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病理学、口腔药理学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诊治口腔疾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口腔临床医学口腔临床医学是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另一门重要科目。

它主要包括口腔检查、牙周病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学、口腔种植学等内容。

这些知识是从事口腔医学临床工作的必备知识,对于正确地诊治口腔疾病、制定治疗方案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口腔医学相关法律法规除了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外,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还涉及到口腔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口腔医疗卫生管理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的医生来说,不仅有助于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口腔医学实践操作除了理论知识外,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还包括口腔医学实践操作。

这些实践操作包括口腔检查、口腔内窥镜操作、手术操作、牙体牙髓治疗、口腔修复等。

这些操作是口腔医生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操作的考核才能够真正证明自己具备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的能力。

总之,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口腔医学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口腔全面检查要点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口腔全面检查要点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口腔全面检查要点1.椅位调节:正确调节牙科治疗椅和照明灯。

(0.5分)2.医师体位:取坐位于牙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肘关节与患者口腔在同一平面高度。

(0.5分)3.患者体位:取仰卧位,检查上颌牙时患者咬合平面与地面成45~90°角,检查下颌牙时咬合平面尽量接近水平面。

(0.5分)4.探诊:应选择5号镰形探针。

探诊顺序依次为右上象限、左上象限、左下象限、右下象限,行全口牙的检查。

(0.5分)5.左手持口镜,右手拿探针,右手无名指为支点。

(0.5分)6.探针三弯端检查牙齿邻面,大弯端检查牙齿其他面。

(0.5分)7.根尖部扪诊:根尖部扪诊手法:用示指指腹扪压根尖部牙龈。

(0.5分)8.脓肿扪诊手法:用两指轻轻交替压迫脓肿可能发生的部位,检查是否有波动感。

(1分)9.叩诊:选择带有平头末端的手持金属器械,如银汞充填器柄。

(0.5分)10.用器械平头垂直向和水平向轻轻叩击牙齿。

(0.5分)11.先扣正常牙,再扣患牙。

(0.5分)12.松动度:选择镊子。

(0.5分)13.用镊子夹住前牙牙冠或抵住后牙(牙合)面中央窝。

(0.5分)14.做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和上下向摇动牙齿,观察牙齿松动度。

(0.5分)15.口镜的使用:用左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握持口镜,使用适当力量用口镜镜面部位牵拉口角。

(0.5分)16.让口镜反射使光线集中于被检查部位,转动口镜至合适位置,被检查部位被观察到。

(0.5分)17.用口镜反映不能直视的检查部位。

(0.5分)失分点:健、患侧未对比;无支点;器械握持方法错误;检查方法错误;无爱伤意识;无医患沟通。

口腔检查表下表仅供参考:口腔一般检查记录表【两考生互为医患实时操作】检查者:被检查者姓名性别:男女检查时间: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查 1.颌面部检查通过视诊仔细观察患者颌面部的外形及其他特征。

(1)面部皮肤颜色、营养状态。

(2)颌面部外形的对称性。

(3)颌面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对称,有无颌面部畸形,面下1/3的高度是否协调。

(4)口唇的外形,笑线的高低,上下前牙位置与口唇的关系。

(5)侧面轮廓是直面型、凸面型还是凹面型,颅、面、颌、牙各部分的前后位置和大小比例是否正常,有无颌骨前突或后缩等异常情况。

2.颞下颌关节区的检查让患者作开闭口、侧方、前伸等运动,进行视诊、触诊和听诊,检查以下内容。

(1)颞下颌关节活动度的检查:用手指触摸颞下颌关节区,检查双侧髁突运动的大小及对称性,触诊时注意患者有无疼痛反应、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和触发区等。

(2)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检查:活动时有无弹响,弹响的性质,出现在开闭口的哪一阶段,是否伴有疼痛等。

(3)外耳道前壁检查:用手指触诊外耳道前壁,嘱患者作开闭口正中咬合,检查上下颌牙列紧咬时双侧髁突对外耳道前壁的冲击强度是否一致。

(4)开口度及开口型:开口度是指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可用双脚规或游标尺测量。

正常人的开口度为 3.7~4.5cm,低于该值表明有张口受限。

开口型是指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整个过程中,下颌运动的轨迹。

正常的开口型下颌向下后方,左右无偏斜,正面观直向下。

若发现张口受限或开口型异常,可进一步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

(5)下颌侧方运
动: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正常情况下约为12mm. 3.口腔内的检查(1)口腔一般情况:包括牙列的完整性,牙体缺损的类型与范围,口腔卫生情况,有无修复体存在,修复体质量如何,唇、颊、舌、口底、前庭沟、软硬腭等有无异常。

(2)牙周检查:牙周检查能反映菌斑积聚、患者个体反应情况以及牙周破坏的严重程度。

这些资料对于选择基牙以及推断修复体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检查牙龈应在稍干燥的条件下进行,因为湿的环境可能掩盖龈组织的细微变化。

牙龈检查的项目包括观察龈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和形态,然后轻轻挤压,检查是否有渗出物或脓溢出。

牙周探针是测量牙周袋深度的实用可靠的一种工具。

通常情况下需对每颗牙测量和记录6个部位的牙周袋深度,同时检查有无牙龈增生或萎缩现象、根分叉受累的情况以及牙的松动度。

1 2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