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1)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附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编制:杨梅三维目标:1、积累掌握双音节词和成语的读音与用法。
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请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渡语段的作用。
理解艰深语句的作用,赏析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学法指导1.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已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章的线索:说和做,前后对比赏析,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掌握本文的选材角度。
作者链接: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诗集《从军行》、《淮上令》、《春风集》等。
背景回望: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相知很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着和革命家的光荣是事迹。
相关常识:在西南联大期间,闻一多就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
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居,闻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
饭后大家去散步,闻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成了闻先生一个典故,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他读书专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编号:018 常山二中七(下)语文姓名组名设计:毛美琳审核:邱小牛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理清文章脉络,品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品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品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1、给加粗字注音。
衰微()校补()弥高()无暇()窥园()迭起()排衙()卓越()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而不舍()lì尽心血气冲()dǒu牛()qián心贯注心会神níng()()jiǒng乎不同慷()kǎi淋漓()()wù wù穷年【知识链接】臧克家:臧客家先生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1932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臧克家与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意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来往。
【合作探究】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两个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拓展提升】“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闻一多导学案

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4.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
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
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5.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代表作:《有的人》、《老马》。
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从军行》等。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导学】上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
2.限时15——2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导学】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1、阅读上面【资料链接】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
3、识记《课堂内外》37页“字词速查”部分。
4、我能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漂.白警报迭.起气冲斗.牛5、我能正确书写下面的词语.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血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6、我知道下列词语的含义:目不窥园:一反既往:诗兴不作:潜心贯注:慷慨淋漓:衰微:赫然:7.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并在书上做批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会学习、会合作,定会成功!)【探究案一】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展示交流】【探究案二】●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展示交流】整理文章内容12.闻一多的说和做(二)执笔:何莲初审:杜金玉复审:初2016届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序号):姓名:等级:教师寄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闻一多-导学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文章选材的特点。
2.我要通过组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难点)3. 我要感受并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做一个小小爱国者。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课前学习】(一)助读材料:(了解即可)
背景简介:闻一多先生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古典文学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
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
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
题目解说:本文原题为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可见作者是从“说”和“做”两方面追记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的。
作者简介: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是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员,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代表作: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
诗集《从军行》、《淮上吟》;散文集《随枣行》。
(二)基础闯关
我的词库:(读准字音,掌握词义)
弥高无暇无瑕函寄卓越悼念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气冲斗牛
(三)放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尤其是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找到文中叙述的句子和议论的句子(在文中划线标注即可)?
【文本探究】达标测评
1.文中闻一多的双重身份是什么?
2.不同身份的闻一多是怎样“说”和“做”的?
3.从闻一多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外拓展】假如闻一多先生被评为“最佳爱国奖”,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反思感悟】
1。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品味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学习过程: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著名诗人。
以《老马》成名。
他被誉为“农民诗人”。
《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尤其是他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一.课前预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1.参照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给划线的字注音。
弥()高锲()而不舍目不窥()园群蚁排衙()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2.读一读,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è ( ) 然dié () 起ǒu ( )心沥血kāng () kǎi ( )淋漓目不kuī ()园无xiá ()顾及3.根据具体语境,说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1)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3)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4)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无穷年,历尽心血。
兀无穷年:4.理顺文章的结构。
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认真阅读,聪明的你一定能解答出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1、2自然段总领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介绍,领起第自然段的内容,而第自然段则是这一部分的小结;第自然段则引出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介绍,领起课文第自然段的内容,第自然段则是第二部分的小结,也是全文的小结。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1

导学过程:
一、个性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内容:课文、课下注释
方法: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时间:8分钟。
检测:指名回答。
自学检测一
1.读准字音
地壳校补赫然
函寄漂白衰微
卓越深宵钻探
锲而不舍兀兀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张庄二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主备人
任慧
复备栏
教学内容: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审阅人
使用人
教学流程及时间预设:
要点归纳(知识点、方法规律、易错点等):
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
内容,体会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1.能说出作者及闻一多的简介,会给重点字词注音、解释。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课文选取了三件典型事迹来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呢?
当堂检测
1.臧克家,,以一篇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等。
2.注音
兀兀穷年警报迭起
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3.文章从、两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师复备栏
设计每个习题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教后反思:
1,亮点:
2,不足:
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炯炯目光沥尽心血
2.解释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衰微: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自学指导二:概括课文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第1课时)导学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自读,1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精当选材、精心构思的写作方法。
2.理解过度、照应的作用,研究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含蓄、富于感情的语言。
4.学习闻一多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感受疾恶如仇的高情操。
自主预习·新发现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他是诗人、、。
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 不问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 ,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二、了解作家作品臧克家(1905—2004),诗人,山东诸城。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随着《老马》一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熟知和喜爱。
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
闻一多也很欣赏臧克家,两人书信来往甚密,相知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三、基础练习1.给加线字注音。
赫.然( ) 迭.起( ) 锲.而不舍( ) 校.补( )群蚁排衙.( ) 沥.尽心血( ) 浠.水( )2.解释词语。
诗兴不作: 目不窥园:兀兀究年: 高标:合作探究·新课堂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课文的两个部分是通过过渡衔接起来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是怎样的人?3.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用意何在?二、仔细研读,品味语言1.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文章第3自然段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中“钻探”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两句中加线的“说”的不同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时间:总第二十二、二十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涵。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诵读文句。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资料链接】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过民主战士。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和知己,两人友情深厚。
著名诗人,代表作《老马》,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目不窥园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慷慨淋漓昂首挺胸热情澎湃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一反既往
群蚁排衙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填空
文章从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用课文原句回答)
二、小组合作
1、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件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
3、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通过阅读,你对课文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一定会帮你解决)
五、自悟自得(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测评反馈
1.从标题看,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文章共写了几件事来反映闻先生的说和做。
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他是位什么样的人?
2、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的学者,一位
的革命家。
3、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一、复习回顾
1、复述课文大意
2、第七,八自然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小组合作
1、文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说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品位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三、班级展示
四、质疑探究
五、自悟自得(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尤其是对你写作的帮助和思想认识方面)
六、测评反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1)“望闻问切”“也还只是“望”的初级阶段。
(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摆正“说”和“做”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