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政府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级执行主体,其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成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和特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

它包括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效率性和公正性。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包括: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即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政策执行的效力,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性,是否能够达到政策制定的目标;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即政策执行是否公正合理,是否对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公平对待。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性、复杂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由于我国政府体制的特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常常是复杂多变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行政管理体制、政策执行资源、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干部素质和能力等多个方面。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关注和投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权责不明、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影响政策执行的效力和效率。

政策执行资源的配置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引言地方政府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进行研究,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的现状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国际上看,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对政府的执行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论和观点。

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本身的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二是政策执行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政策执行效果、效率和公平性的评估;三是政策执行的改进策略,包括如何提高政府执行效率、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等问题。

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政策属性、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1.政策属性政策的属性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政策的性质、复杂程度、目标确定性、政策内容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政策性质越复杂、目标越不确定,政策执行力要求就越高。

2.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政府机构之间的协作、管理规范与制度建设,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表明,一个机构化规范、职能分明的政府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利于政策高效执行。

3.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一个相对稳定、开放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策的良好执行。

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问题研究

导致信 息 沟通 能力 差 , 管理 水平 有 限 , 缺乏行 动 力 , 最 终 使得 其 对政 策 的尺度 总是 把 握不 准 , 策执行 不 到 政 位。
2 行政 体制 和权 力配 置机制 不尽 合理 。改革开 放 、
以来 , 国进 行 了多 次 行 政 管理 体 制 改 革 , 创 新 政 我 在 府 施 政理 念 、 完善 政 府 机 构 、 全 政 府 运行 机 制 等 方 健 面做 了巨大 努力 , 高 了政府 的执 行 力 , 本 适 应 了 提 基 政府 工 作 的基本 要求 。但 是 , 国现 行 的行 政管 理体 我 制 和权 力配 置机 制 还有诸 多 不完 善 的地 方 :第一 , 政
府工 作人 员存 在认 识不 够 , 对政 府既 定方 针 政策 无法 弄 清楚 , 政 策 执行 过 程 中也缺 乏信 心 和决 心 , 么 在 要
对上级布置的政策执行任务视而不见 ,见责任就推 , 见 困难就 绕 , 避 责任 , 么拖 泥带 水 , 拖 不行 。因 逃 要 久 此, 政府执行人员执行责任心不强 , 执行意识淡薄是 影 响政府 执行力 提 升 的最 大 元 凶 。当前 , 多执 行层 许 次 的政 府公 务员 平 时 由于不 注意 学 习 , 因而不 能 准确 理解 上级 的意 图 和政策 的精 神 ,在政 策 实施 过程 中 ,
21 年 1 00 1月 第 1卷 第 6 1 期
中共 云 南省委 党校 学报 T e o rJ o n a rvn i o h un f J Yu nnPo ic C mmie c o l fh P N t eS h o o eC C t t
NO 2 0 V, 01
府 职能 转变 还未 到 位 , 在 着 “ 位 、 存 越 错位 、 位 ” 缺 的 , 了许 多 不该 管 的事 , 管 而应 该 管 的 事情 却 没 有 管 好 。 第二 , 府机 构设 置 不尽 合理 , 能交 叉 、 构重 政 职 机 叠 、九龙 治水 ” “ 的现 象还 比较 突 出。第三 , 党政二 元 的 行政 管 理体 制造 成 了许 多弊 端 , 中央 和地 方 之 间 的权 力配 置 和财权 、 事权 划分 不尽合 理 。例如 , 党委 的宣传 部 与政 府 的文 化 部 门 、广 播 电视 和 新 闻 出版 部 门之

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分析检查报告

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分析检查报告

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分析检查报告政府执行力是由“政府”作为决策主体,“执行”作为作用过程,“力”作为效率程序所构成的互为条件、互为作用、互为因果的对立统一体。

关于一系列政府执行力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决策的准确度、人之精神的作用度、客观条件的适应度三方面,而影响政府执行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政府管理。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关键在于创新政府管理。

所谓创新政府管理,就是探索政府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要求,其本质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确保社会公共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确保国家资本更好地用于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

简而言之,创新政府管理,就是要求政府创新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行为等各个方面,打造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围绕简政放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断变革,但是必须看到,政府管理体制还远远不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

由此造成了当前一系列突出的政府执行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落后、观念滞后。

由于客观存在的部门单位之间苦乐不均,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相差悬殊,职务、级别的权利差异等原因,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突出。

有的干部一旦任用不如意,则思想消沉、工作消极;有的即使照顾换了岗,待“兴奋期”一过,就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随大流、一般化;有的业务不熟、能力不强、作风不实,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造成“一把手”难以为计,力不从心;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本部门、本单位没钱、没权、没地位,而产生见异思迁、厌倦其职的思想和情绪;有的则无心事业、用心营私,盼到调整盼升迁,思想动荡不定,工作安心不下。

不仅自己无所顾忌,而且影响他人工作积极性。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构成影响执行力的思想根源。

二是机制不全、体制不顺。

我国政府执行客体的理论探析

我国政府执行客体的理论探析

我国政府执行客体的理论探析内容摘要:提升我国政府执行力是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所要面临的头等大事。

本文基于研究党和国家的政策及现实状况出发,在阐述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过程中,重点就我国政府执行客体的“合道德性”缺失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政府执行客体政府执行力合道德性公民参与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从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凸显的问题可以看出,政府执行力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其现实紧迫性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关概念界定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具体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力量。

政府执行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效力。

狭义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

政府执行客体是针对解决政府“执行什么”的问题而提出的。

大部分人研究政府执行力时,都假定所执行的客体都是正确的,或者认为政府执行客体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大多学者都回避了这个问题的研究。

然而笔者认为在强调提升政府执行力时也不能忽视对政府执行客体的正当性论证。

政府执行客体的正当性分析民主制度的政府对所将要执行的客体必须进行正当性分析,即必须解决执行客体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合道德性。

合法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符合法律的要求”,合法性的内涵孕育在民主问题的研究过程中。

密尔曾言:“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主权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不仅对该最终的主权的行使有发言权,而且,至少是有时,被要求实际上参加政府,亲自担任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关于"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理论思考

关于"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理论思考
第21年第 1 00 期 ( 总第 32 ) 4期
商 业 经 济
S NG I J HA YEJNG I
No1 2 0 . , 01 Toa No3 2 tl .4
【 文章 编号】 10— 032 1)1 02 - 2 09 64(000 — 06 0
关于“ 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 的理论思考

政府执行力的内涵
政府 执行力离 不开各 级政 府干 部 的执 行 , 却与政 但 府 执行有着很大 的区别 : 执行强 调 的是过 程和结 果 , 政府 而政府 执行力则强 调的是作 用 于这个 过程 和结果 中 的内 在 品质 。 中国古语说 :授 人以鱼 , “ 不如授人 以渔 。 这里 的 ” “ ” 鱼 强调 的是结 果 ,渔 ” 调 的是 能力 , “ 强 显然 , 只要 具备
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 , 高各级政 府干部 的素质和能力, 强政府文化 建设等方 面入手 , 实解决政府执行 力方面存在 提 加 切
的 问题 。
[ 关键词】 政府执行力; 问题; 原因; 对策
【 中图分 类号】 D 2 70

【 标识 码】 B 文献 不执 行 , 不说不 做 , 也 而是 找各 种理 由和借 口逃 避执 行 ,
之福。
( 一台电脑搭售一个硬盘——附加执行 四)
当前 ,附 加条 件 的执 行较 为普 遍 , 突 出表 现在各 其 地、 门、 各部 各行业 制定 的“ 土政 策” 。尽 管 中央三令五 上 申不允 许对 老百 姓乱 摊 派 、 收费 , 乱 但有 地些 地方 、 门 部 就 是不 听 , 么人 头税 、 什 杂猪 税 、 户税 、 窗 建房 税 、 路费 修 等。 花样百 出去掏老 百姓 的腰 包 。 ( 表里不一 , 五) 阳奉阴违—— 虚假执行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在2006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政府执行力”。

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引起了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同时这也标志着强化政府执行力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里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而“政策执行力”作为“政府执行力”概念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急需加强的基本能力,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正是通过公共政策及其有效执行而实现的。

地方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末梢,是整个国家行政体系运作的基础,直接面对广大民众,国家的各项政策、工作任务必须通过地方政府才能贯彻落实,它是国家意志在社会的输出终端。

基层政府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依靠对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判断来评价政府组织整体的效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基层政府执行力关系到政府行政组织系统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政府执行力不断提高。

我国有今天这样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社会有这样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有这样显著的提升,都与政府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密不可分。

但是,在某些方面、某些地方,政府执行力还很弱。

有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多种原因造成了当前的政策执行力薄弱。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缺乏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

只有切实解决好诸如此类的问题,才能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才能实现政府确立的各项工作目标。

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政府工作落实,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情况,综合运用行政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对政府政策执行力相关文献的研究,找寻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规律,寻找地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审视基层政府执行力现状,并就基层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相应的分析。

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

政府执行力研究现状

进入 2 纪 7 0世 O年 代 以来 , 国际 公共 行 政 与 从
公共 政 策学科 领域 的研 究 情 况 看 , 现 了一 场 研 究 出
律 并维 护社 会 以及政 治 的 自由。2 0世 纪 初 , 现代 行 政 学创 始人 威尔 逊 ( i n 年发 表 了《 政 学研 究》 Wl ) o t 行 (8 7年 ) 主张政 治与 行 政分 离— —从 事 政 治者 应 18 , 负责制定 政 策 , 行 政 部 门则 应 负 责 执行 政 策 。 同 而 时代 (9 0年 ) 行 政 学 家 古 德诺 ( (d o 对 威 10 的 Ox n w) ) 尔 逊 的“ 治 与 行 政 ” 分 法 做 了进 一 步 阐释 与 发 政 二
关 的最高 职责 , 果 执行 者 玩忽 职 守 或 放弃 自己应 如
有 的职 责 , 致法 律无 法执 行 时 , 导 行政 权力 就失 去合
国家 意志 的官僚 机 构 , 府 机 构及 其 官员 执 行 政 治 政
法性 , 且法 律一 停止 , 政就开 始 了。法 国思想 家 而 暴
卢梭 ( o s a ) 承并 发 展 了 洛 克 的 观 点 , 一 次 R us n 继 e 再 指 出执行 对 于政 府 的重 要 性 : 府 只不 过 是 主权 者 政 的执 行人 , 府就 是 在 臣民 和 主权 者 之 间所 建 立 的 政

官员 决定 的政策 , 织 内 的各 级 官员 必 须 具 备 执 行 组 这些 政策所 需 的专 业 知 识 和技 能 , 而充 分 强 调 了 从
政 府作 为 国家最大 执行机 构 的执行 能力 的重 要性 。 ( ) 二 对政 策执 行 的相 关分析
个 中间体 , 以便两者 得 以互相 适应 , 负责执 行法 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政府执行力的内涵诠释 首先,学界普遍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诠释政府执 行力的涵义。莫勇波认为:“政府执行力是指在政府 组织内部所存在的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政府 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对政 府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 制,从而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执行政府日常性 公共事物和完成政府既定目标任务的政府内在力, 是政府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 蔺全录 、谢庆奎 认为,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有效推行 和落实既定政策,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变成现实的 实施能力。其次,有学者从行政法学角度来解读政 府执行力。罗豪才认为,执行力是行政行为的内容 如果是命令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 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 政机关可依法定程序强制执行。 沈瞿和认为,政 府执行力是政府对行政行为的内容自行执行或强 制实现的法律效力,是实现政府行为所设定的权利
此外,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也是政府执行力 的理论依据之一。潘信林认为,塑造高效政府执行 力,“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依归是 力量源泉,以千千万万经得起考验的干部为主体是 重要保障,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是 关键关节。”
三、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学界对我国政府执行力现状的看法基本一致, 认为执行力不足是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的最大问 题。对于政府执行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学者们进行 了不同的概括。唐铁汉概括为滥用权力,不作为或 乱作为,有法不依,效率低下等方面。 韦万祥概 括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意识淡薄、执行能 力有限,缺乏沟通与协调以及本位主义等方面。 董田甜概括为执行政策虎头蛇尾、搞形象工程等方 面。 徐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主要有抗令不 行、有禁不止、逃避执行、歪曲执行、附加执行、 盲目执行、选择执行、机械执行、被动执行、越位 执行、虚假执行和错误执行 个方面。
执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第一,政府组结构 不合理,机构臃肿、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现象严 重,导致政出多门、推诿扯皮、重复执行、多头执 行或无人执行等问题,严重影响执行力效率。第 二,行政层次过多,导致中央的决策在层层传递的 过程中发生变形、走样或产生迟延,影响政府执行 力。
执行配套制度不完善。首先,政务公开刚刚 起步,大量信息缺乏一个正常的渠道进行宣传发布, 导致一部分政策对象因为对政策不了解而产生抵触 情绪,影响政策的执行;其次,绩效评估制度、激 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无法有 效激发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 最后,监督机制和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评价反馈渠道和 强有力的从上到下的监督机制,也缺乏一系列有严 格约束力的制度来保障监督与检查的进行。
年 月到 年 月,关于执行力的文章多
达 篇。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召开了以“行政问责
制与政府执行力”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
问责的规定》。可见,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
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本文梳理
了当前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的四个层面,归纳了研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韩兆柱(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 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政府执行力研究”( -),男,河南沈丘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
) 的阶段性成果
第期
韩兆柱 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义务的效力。 再次,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来理解, 董田甜认为,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 规、方针政策的能力,是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 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
第 卷第 期 年月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我国政府执行力理论研究述评
韩兆柱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摘 要 我国学界目前主要在政府执行力的概念、特征和理论基础,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提 升的实践操作四个层面上对政府执行力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广泛共识和丰硕成果。这四个 层面呈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共同构筑了完整立体的研究体系。学者们在对界定概念、特征 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入手,进而分析现状与原因以及提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了富有针对性 的探讨。
交易成本理论。李杰、陈伟国等人认为,政 府与企业、市场都存在着交易成本,交易效率对政 府执行力有着重要影响,交易效率越高,政府执行 力就越高。首先,政府以及政府治理或相关的制 度、法规措施可降低交易成本,毫无疑问是影响政 府执行力的重要方面。其次,通信科技和电子商务 的广泛使用,既降低了签约前的信息成本,又使交
(二)关于政府执行力的特征概括 学界普遍认为政府执行力是一种合力,是政府 在执行力过程各种力量要素综合而成的整体力,是 政府内部的各种力量要素以及执行人员、资源、工 具等要素经过政府机制的整合而相互作用产生的 一种综合效应,即“整合力”。 对政府执行力的构 成要素上,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主张。姚克利认为, 政府执行力的生成要素主要有执行环境、执行主 体、执行客体、执行资源和执行绩效五个方面。
执行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法治化程度不高, 政府执行中人治色彩较为浓厚。二是执行资源不 足,基层政府普遍财政困难、经费短缺,政策难以 有效执行。三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合作关系尚未充 分形成,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各种利益矛盾纷繁复 杂,增加执行难度。
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路径探讨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是深化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是党的意志和主张能
唐铁汉则把政府执行力要素分为组织协调、干部领 导、政策营销和检查监督四种基本能力。 莫勇波 认为,政府执行力包涵着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 挥能力、创新能力等,是政府机构内部各种力如理 解力、实施力、计划力、协调力的综合体。 王珂 则认为,政府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 有着各种外显的表现形式。在政府执行活动前期, 主要表现为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等;在执行活 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力、控制力、决断力、 应变力、指挥力、沟通协调力等;在执行活动后期 主要表现为评估力、调整力、问责力等。
公共治理理论。宁国良等人认为,治理是 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在治理范式下,更多的主体将参与到社会管理以及 政策执行中,使政策执行日益社会化,从而推动执 行力主体间的竞争,促使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和质 量的改善。善治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 过程,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全新关系,政府执 行力作为联系政府与群众、上下级政府的重要桥 梁,是实现社会善治的基本要素。
集体行动理论。政府政策涉及面广,执行 组织庞大,而且十分强调集体行动和共同协作。在 这一集体行动中,执行主体的个人理性自利实际上 是难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过分强调执行人员的 自觉性,缺乏制度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是导致出现 种种执行力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的制度化程 度还是不够,制度的建设及其强制执行还存在着诸 多不足,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规范政 策执行中政府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是提升政府执 行力的重要途径。
二、政府执行力的理论基础
研究政府执行力,首先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理 论依据,为提升政府执行力确立理论基点。通过梳 理发现,围绕“政府执行力的理论基础”这一命 题,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 点。总的来讲,这些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公共选择理论。张菊梅认为,以公共选择 理论为依据研究政府执行力,就是运用“经济人” 的假定、效用最大化、交换及供求等要素工具和方 法分析政府执行力的主要困境、成因,并提出相应 对策。经济利益因素制约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因素和 关键因素,政府执行过程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 程,而作为政府执行力主体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 存在着自利性,影响着政府效能的发挥,直接制约 着政府执行力。
关键词 政府执行力;研究综述;方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执行力”一词连续三年写入国务院政府
工作报告,政府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领域
的重大现实课题,政府执行力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
和热点。以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刊物为例,笔者检
索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
全文数据库——清华
全文期刊数据库。从
蒋健指出,政府执行力的大小与企业执行力的大 小一样,都是由流程、技能和意愿三个方面的因素 合成。 最后,有学者从政策科学角度界定政府执 行力的内涵。李平结合政府在公共政策中所承担的 角色,提出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机关在推动或监督 保证既定的公共政策得以落实的过程中,所体现出 来的实际能力与手段。 王春福认为政府执行力来 自于政策网络中各种结构体的协同运动,是政府在 政策网络中动员政策资源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诠释角度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从 其他角度理解政府执行力。第一,时代背景角度。 李燕认为,应了解和谐社会与政府执行力的内在逻 辑,赋予其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六个基本要素与政府执行力的执行 文化、执行环境、执行资源等要素紧密联系,两者 是辩证的关系。 第二,历史发展角度。孙增武等 人指出,政府执行力在改革开放前后分别呈现出 “影响力推动”和“决策力推动”两种模式。前者 主要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实现政府执行力,具有 很强的“人治”特色;后者是以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和预测效益为引导,以期通过决策与执行的高度关 联推进政府执行力的实现。 最后,张康之、段龙 飞 、毛伟等学者以“马上就办”的行政理念来 诠释政府执行力。“马上就办”要求政令畅通,有 速度、有力度、有质量、有创造性地把中央方针政 策贯彻到底,这也是政府执行力的具体要求。“马 上就办”就是一种执行力,是衡量政府公信力和执 行力的标准,是当前政府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一个有 力抓手。
究共识和理论成果,指出了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对
下一步政府执行力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一、政府执行力概念的多维度理解
目前,我国学界对政府执行力概念的理解不尽 一致,表现出“一个概念,各自表述”的倾向。在 内涵的诠释上,多数学者主要从行政学、行政法 学、管理学和政策科学四个角度来理解,也有学者
结合我国国情,从时代背景、历史发展、价值理念 等角度展开论述;在性质特征的概括上,学者们表 现出高度的一致,认为政府执行力是由多种要素有 机组合而成的整合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