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资料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展开‎分析,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利弊‎共存的“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通过贫‎富差距的扩‎大、疾病的传播‎与治疗、环境问题的‎加剧等事例‎的列举,说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我们全人‎类共同面对‎并且应由人‎类共同解决‎。

本课时是在‎“天涯若比邻‎”“国籍模糊”“生产与消费‎”基础上的递‎进和提升。

教学过程(一)出示材料,激发兴趣导‎入材料:世界民用客‎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A‎380即将‎面世,它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还要大‎三分之一,其总装线在‎法国,面部件生产‎商则分布在‎世界各地。

为了把A3‎80的大型‎部件从位于‎世界各地工‎厂送到法国‎进行总装,中国的南京‎金陵船厂还‎专门为此制‎造了巨型滚‎装船。

【提问】这段材料中‎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上节课已经‎通过“通用汽车”“麦当劳”的例子学过‎了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生‎产经营世界‎化、经济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化。

【叙述】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想法设法‎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而经济全球‎化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那么经济全‎球化会给各‎国都带来好‎运吗?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呢‎?世界各国又‎应该怎样去‎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集中思‎维,通过导入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

(二)师生互动、共探新知分析标题:你是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的?(利弊共存)Ⅰ.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利)(1)首先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第148页‎第一段。

①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有哪些?(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心: 学号: 姓名:专业层次:说明:1.考核方式:提交电子版小论文(以“学号姓名”作为文件名)2.题目:(任选一题)(1)运用马原理论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运用相关原理说明: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请利用教材内容,试分析资本主义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达到价值增殖目的的规律(简称价值增殖规律).3.要求:(1)自己拟定一个有特色又突出主题的题目(5分);运用1—2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5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0分);观点正确鲜明、重点突出、论据翔实、论证有力(30分);思路清晰、逻辑层次分明、整体感强(30分)。

(2)字数不少于2500字。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浅析经济全球化和其双刃剑效应

浅析经济全球化和其双刃剑效应

浅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双刃剑效应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来讲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自从它诞生起,经济全球化就开始慢慢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在它的影响和主导下生活。

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开始慢慢走进了人们的经济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经济全球化一、含义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二、实质发达国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到现在为止,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究竟何谓“全球化”人们并没有统一的界定。

经济学家多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的一体化,指大公司的跨国经营、金融的国际化,相互依赖的加深。

政治学家指的是国际干预的不断扩大,建立世界新格局的全球战略。

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

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全球性问题。

有的社会学家则试图从总体上对全球化的内涵作出规定。

有人做了这样的描述:全球化是指超越构成现代世界体系的民族国家(包含着社会概念)的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和结合。

它确指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在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地方的个人、社群带来重大的影响。

如今,商品货物、资本、人员、知识、影象、交往、犯罪、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以及信仰,都早已在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

跨国的网络、社会运动和关系,实际上已扩展到从学术到性的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

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系统的存在,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

因此,疆界就社会活动和关系不再在它面前停止这一点而言,已无可争辩地不重要了。

从而继续区分社会经济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国内的和国外的,已经关系不大了。

纵然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我们还不甚清楚,但是它的特点我们却可以对其做一个比较直观的概括。

对此,我们可以大体总结如下: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4)科技开发和使用的全球化;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有人说:“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 有人说: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 有人说 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 就此,围绕全球消除贫困、 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就此,围绕全球消除贫困、 谋求发展这个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谋求发展这个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发展中国家陷于饥饿、疾病和贫困之中,贫困和营 发展中国家陷于饥饿、疾病和贫困之中,贫困和营 养不良会引发愤恨,从而导致犯罪和极端主义,世界就 养不良会引发愤恨,从而导致犯罪和极端主义,世界就 导致犯罪和极端主义 安宁。从这角度看, 不会安宁。从这角度看,消除贫困和饥饿不仅符合贫穷 国家的利益,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 国家的利益,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 因此,要消除饥饿,必须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因此,要消除饥饿,必须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穷国 和富国要紧密合作,共同努力。 和富国要紧密合作,共同努力。
建立一个合理、 消除贫困根本办法是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国际政 治体制和公平的贸易体制。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 治体制和公平的贸易体制。 但援助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办法, 是外援。但援助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办法,更何况目前 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在最近几年不仅数量减少, 而且往往要附加苛刻的条件,使发展中国家建设发展 资金更加短缺。 资金更加短缺。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辆) 0 767 582
300 120
250 24
世界平均 美国 意大利 韩国 俄罗斯 中国
每台品牌汽车年收益分配图
生产环节15% 销售环节45%
设计环节40%
发达国家分到的是蛋糕, 发达国家分到的是蛋糕,而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只是面包屑
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染上了伤寒, 如何理解“发展中国家染上了伤寒,发 达国家也会感冒。 达国家也会感冒。”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地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进一步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是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巨大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为此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书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用科学的观念解释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它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要善于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就像经济全球化,我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从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的哲学分析。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基石。

简而言之,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本质上是物质世界的主观产物,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参与世界和改造世界。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作用:
(1)经济一体化把世界紧密联结起来。

(2)使世界资源得以最有效的配置,提高了世界经济效益
(3)有助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4)世界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5)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
(6)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
消极性:
(1)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浅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浅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透过多次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人们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和应对不当可能产生的破坏性。

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有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从生产力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务国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现象,它是一个因史的发展过程。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考察,经济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增殖需要使世界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的过程。

资本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全球化最深刻的动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变化,也就是说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全面的看问题,而不能片面的看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双重的,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积极方面来说,它具有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

从目前来说,生产要素韵流动主要以资本、技术、劳动力(包括人才)的流动为主。

而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又主要是以对外投资的形式进行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这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的。

资源从效益低的地方配置到效益高的地方,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第二,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现象日益凸显,从而有力地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文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文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作文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world economy. On one hand, it has facilitated the flow of goods, services,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 leading to increased economic growth and efficiency.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created new challenges and risks for countries and individuals, such as income inequality, job insecurities, and financial crises.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便捷,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然而,也给不同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收入不平等、就业不稳定以及金融危机等。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globalization has l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es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allowing for greater specialization and efficiency. This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productivity,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and greater access to a wide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consumers. However, this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also means that economic shocks and crises in one part of the world can quickly spread to others, leading to heightened volatility and uncertainty in the global economy.从经济角度来看,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资源的更好配置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地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进一步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是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巨大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为此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书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用科学的观念解释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它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要善于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就像经济全球化,我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从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的哲学分析。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基石。

简而言之,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本质上是物质世界的主观产物,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参与世界和改造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正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正是由当时的国际
环境决定的。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的贸易联系与发展也就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的形成,而这正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②意识能动于物质,在物质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新和发展世界。

因此,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在享受它带来优越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利用优越的经济条件发展自己和社会。

(二)从辩证唯物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查事物的普遍联系。

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不要孤立的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不能把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归结为人的主观臆想;联系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对事物所处的各种联系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

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马克思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二者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矛盾,就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唯物辩证法也揭示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变化,也就是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全面的看待问题;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它的影响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①世界上的万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也说明了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世界大经济格局的发展,还要更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②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全球化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带动了各个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各国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就这一点而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中发展的观点。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经济全球化在为中国经济带来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的了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扩展了中国的海外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但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与挑战。

例如,全球化使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风险与挑战,使我国企业面临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挑战,使我国面临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挑战,以及人才流失和失业压力的挑战等等。

这正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我们不能只片面地看待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好处,也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同样我们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我国取得的种种进步。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要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只有不断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