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四项检测临床意义
肝纤四项检查在肝纤维化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为 2 .7 其 中 l 例 为 稳 定 性 斑 块 , 例 为 不 稳 定 性 斑 23 %( 5 2 块) 8 患 者 的斑 块 分 布 在 颈 总 动脉 分 叉 部 , 例 在 颈 总 ,例 5
[ 】 张 缙 熙 , 文 豪 . 床 实 用 超 声 问答 【 . 京 : 学 技 2 简 临 M] 北 科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0 7: 1 20 1. [ ] 何 文 . 动 脉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与 临 床 [ . 京 : 学 3 颈 M] 北 科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0 7: 1 20 2 . 【 4] 邹 艳 秋 , 晓 华 . 动 脉 超 声 多 普 勒 实 用 手 册 【 . 戈 颈 M] 北 京 : 苑 出 版 社 , 9 7: 9. 学 19 2
两组 治疗前后 血清肝纤 四项指标结果( 1。 表 ) 治疗前 两 组各 项指 标 比较 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观 察组 治疗 前后 比 较, P<00 , .5 观察组治疗后 与对照组治 疗后 比较 。 P<O0 。 .5
数 ±标 准 差( - ) 示 , 间 比较 采 用 £ 4s表 组 检验 , P<00 为 .5
药 物 和免 疫调 节 剂 , 疗前 后 均检 测血 清肝 纤 四项 。 治 12 检 测 方 法 . 于清 晨 空 腹 采 血 , 离 血 清 , 用 增 强 分 采 电化 学 发 光 法 进 行 检 测 , 格 按 说 明 书操 作 。试 剂 由 严
本 文 对8 例慢 性肝 炎 患 者采 用 苦参 碱 联合 肝 复乐 抗 7 肝 纤维 化 治 疗前 后 进 行 血 清 肝 纤 四项 的 的对 比分 析 , 观 察 治 疗 前 后 肝 纤 四 项 指 标 变 化 , 明 确 肝 纤 四 项 指 标 在 抗 肝纤 维化 治 疗 中的疗 效 评 价意 义 ,现将 有关 实 验结 果 报
肝纤维化四项对各型肝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炎、 肝纤维化 。因此检测血清 L I N、V—c水平对戊 型肝炎 临 床意义不大。
参 考文献
[] 1 丁红兵 , 鹏, 陈永 冯筱榕 , 慢性乙型肝炎 纤维化分期 与血清纤 等.
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0 l9 5 :6 . 2O ,( )2 0 [] 2 中华 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 病学分会. 肝 病毒型肝炎
布 于 血 管 壁 、 巴 管 壁 、 管 壁 和 神 经 鞘 细 胞 以及 平 滑 肌 细 淋 肝
胞突 中等部分 ,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 , 能够调节 细胞 的黏 附、 扩 散、 迁移和增殖 。正常 肝组织 中含量甚 微 , 在肝纤维 化及 肝 硬化等疾病时 , N I L 、V—C升高 。虽 然戊 型肝炎 发病 急 , 肝
1 2 方 法 .
生( 肝纤维化 )随着纤维化 的进 一步发展 , 将导致肝 硬 , 最终 化, 但如果进行早期相 应 的逆转治疗 , 可使 纤维 化程度 减轻 消失。本 文通过检测 3 O例正 常健康人 和 7 4例 各型肝 炎患 6
者血清 中 H L 、 CI 、 —C的浓 度 , A、 _ P l 1 N lV 旨在 探讨 它们对 早
12 1 所 有 血标本 均空 腹采血 离心后 取血 清置 一7 %保 . . 5
存 , 中检测 H L P I、 集 A、N、 CI I 1 V—C、BL和 A T的 含 量 。 TI L
2 结 果
正常对 照组 与戊 肝 患者 组血 清 H L P I I A、 N、 Cl 、V—C l 、 TI BL和 A T的含量 , L 见表 1 。
武警 医学 院附属 医院检验 科 (0 12 306 ) 周 秀 张爱 民 张桂 芬 王世钰 张建 华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纤四项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一直以来依赖于肝活检病理诊断,这种创伤性检查具有许多明显不足,如具有创伤性、难以反复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1/3的患者有疼痛;0.3%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结肠和胆囊穿孔等;还有0.03%的死亡率)、病变在肝脏内不均匀、存在观察者自身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标本长度不够(长度<20mm和<10个汇管区)等易出现低估以及标本破碎及肝包膜下纤维化可造成假象。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无创的血清学指标来评估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包括常规生化、纤维化、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单项指标能足够敏感、准确地反应肝纤维化程度。
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脂肪肝、血吸虫病、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各种因素导致的肝损伤,都可继发肝纤维化形成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肝纤维化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目前,病理学检测依然是肝纤维化检测的“金标准”,而影像学和血清学作为辅助诊断的项目。
虽然病理学检测的认可度最高,但是因为具有创伤性,并且技术难度和风险度都很高而致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不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的发展对肝纤维化的诊治非常地有意义,但是存在分辨率普遍偏低的情况,这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诊治失去价值,从而使病人失去肝纤维化治疗的宝贵时间。
血清学检测则是对病理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测最有效的补充,不仅可以监测病人病情,而且对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现和治疗非常有价值。
肝纤维化检测的血清学指标非常多,目前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联合检测来诊断肝纤维化。
化学发光法检测2690例肝病患者肝纤四项指标临床分析

并准 确地 反 映肝纤 维程 度 以及肝 细胞 受损 状况 。
意义[ . J医药论坛杂 志 ,2 1 ,1 1 ) 6 6 . 1 0 0 8( :6 — 8 1
院共接 收 肝病患 者 2 9 6 0例 作 为研 究组 ,其 中男 期 评 价 。 . P S1 . 16 例 ,女 8 0 ,年 龄 3 ~7 岁 ,平均 ( 1 13 统计学方 法 采用 S S 50软件对所 有数 80 3例 0 0 6. 5 i ± 1. 75)岁 。所 有病例均根据 全 国传染 病与寄 生 据 进 行分 析处 理 ,计 数 资料 以均 数 ±标准 差 (
【 要 】 目的 摘 行 对 比分 析 。 结 果
用化 学发光法检测 2 9 例 肝病患者 的肝纤 四项指标 , 60 并与 10 例健康体检者 的肝 纤 四项指标进 00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肝 硬 化 、 度 慢 性 肝 炎 以 及 原 发 性 肝 癌 的肝 纤 四项 监 测 指 重
( 责任校对 :成 观星 )
69 9
化 可 较 灵 敏地 显 示 肝 纤 维化 过 程 ,是 肝 纤 维 化
[】 魏 立 , 7 张丽娟 , 张跃 新. 肝病患者血清 学指标与肝纤 维化程度 的关 系f _ J标记免疫 分析与临床 , 0 9 1 1 20 ,2
( :7 — 7 4) 5 7 .
的早期 重要指标 ,适 合肝纤 维化 的早 期诊 断[ 。 6 _
( A) V H 、1型胶原 (V—C) I 、层粘连蛋 白 ( N)的 0 ,具 有 可 比性 。 L 5)
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 丛 玉 隆 , 明婷 . 国 血 液 学 复 检 专 家 小 组 工 作 会 议 纪 要 暨 血 细 5 彭 全
胞 自动 计 数 复 检标 准 释 义 [ ] 中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 0 7 3 ( ) J. 20 ,0 4 :
3 03 . 8 82
原 虫 ( 状 体 )此 病 例 虫 体 密 度 非 常 低 , 多 次涂 片镜 检 , 易 环 , 不 极
康 对 照组 。
HA 是 一 种 糖 胺 多 糖 , 肝 星状 细 胞 合 成 , 血 循 环 到 达 由 经 采 用 S S 1. P S 0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t 验 , 检 以 肝血 窦 内皮 细胞 降解 。肝 脏 受 损 时 , HA 合 成 增 多 , 解 减 少 , 降
0 0 ) 见表 1 .5 . 。
表 1
健 康 对 照组 与肝 硬 化 组 血 清 肝 纤维 化 四项 指 标 检 测 结果 ( ±S )
1NP 、 型 胶 原 (v c , 文 通 过 对 比 分 析 , 讨 了其 在 肝 硬 1 )I i V 1— )本 探
化 诊 断 中 的价 值 , 道 如 下 。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常散 点 图 出 现 时 , 使 临 床 医 生 没 有 考 虑 疟 原 虫 感 染 , 验 人 即 检
员 也 应 对 血 片进 行 显 微 镜 观察 , 检 时 不 要 遗 忘 对 红 细 胞 的 观 镜 察 , 止漏检或误诊 。 防 参 考 文 献
[] 凌 云敖 , 俊 , 碧 君 , . 1 陈 王 等 2例 疟 疾 患 者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直 方 图 的
[ ] 吴 军 林 平 , 3 包 贺伯 明 , . 等 m清 Ⅳ 型 胶 原 测 定 在 临 床 肝 纤 维 化 中
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度,当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时会导致血浆粘度升高。
糖尿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而且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单纯性糖尿病组明显升高。
原因可能是!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又常伴胰岛素受体缺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因而出现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而表现为激素水平异常、高血糖、高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
高血糖可使纤维蛋白原升高[!]而使血浆粘度增高。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大分子含量的增加使血浆中有形成分增多,可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全血粘度进一步升高。
高血脂又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微血管病变,激素水平异常、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可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增加红细胞的聚集性造成血粘度升高,血粘度升高则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最终形成微血栓,导致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并常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粘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糖蛋白沉积等改变,使血管并发症较无糖尿病者发生率高且发生时间早["]。
其中血液流变学异常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已知血液成分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糖尿病合并慢性病变患者在糖代谢紊乱同时有脂代谢紊乱,而高血脂能使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发生变化,使红细胞膜胆固醇、胆固醇#磷脂比值增高,从而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能力增强,血粘度增加[$],可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其机理是红细胞流变性不仅影响全血流变性质,而且是组织血液灌注及供氧的决定因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不仅引起周围血管缺血缺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进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失去表型抑制,大量增殖,引起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高,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各种血管并发症。
因此,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对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减少和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肝纤维化五项

2. PIIINP(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正常参考值] 血清 <120 μg/L III型前胶原肽对应英文Procollagen III peptide缩写为PIIIP。是指III型前胶原被氨
基端肽酶切掉进入血液循环的部分。由于这部分位于III型前胶原的氨基端,也称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对应英文Procollagen III N-terminal peptide缩写PIIINP 所以III型前胶原(PCIII)≠III型胶原(CIII)≠III型前胶原肽(PIIIP、PIIINP) III型前胶原肽(PIIIP)==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 肝纤维化时血清PCIII和PIIINP(PIIIP)均升高。都反映PCIII的合成情况;都和纤 维化有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但它们都是间接反映肝纤维的分化情况,都是相对 值。所以国内外不同的实验室报道的正常或病理参考值都有较大的出入。因此, 不同的试剂盒切不可类比。应以所购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和参考值并结合临床做 为判断的依据。 作者认为,最恰当的名称应统一为III型胶原(CIII)放免诊断试剂盒。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中的CIV含量依次升高。
2.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较敏感的血清指标。
3.动态检测用于监测肝硬化的预后。
4.用于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效。
5.且于酒精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
G(甘胆酸)
[正常参考值] 空腹 (注意:餐后测定值大大升高!) 血清参考值:<2.7μg/ml。
以上提供的正常值范围,均为我所自身实验室使用 本所药盒设定的正常人范围。
因检测分析方法、检测分析体系、实验条件、技术 水平以及受检人群、受检时间之间存在差异,所测 的正常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本正常值仅作参 考,各实验室最好能建立自己的正常值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四项临床意义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
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 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
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
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4. HA(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2)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3)HA水平与血清胆红素、SGPT(Serum glutamic-pyruvic 血清谷丙转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关
4)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
5)故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6)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7)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 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