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5)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一、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二、能够认识强弱记号f、p,能够比较声音的强和弱。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现在正是春季,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老师一起去春游好吗?那就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1、出示大山图片大山不仅美丽而且神奇(播放回声)喊声和回声这两种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在音乐中大的,重的声音叫强,用英文字母f表示。

在音乐中小的,轻的声音叫弱,用英文字母P表示。

2、师生做回声游戏二、学习歌曲1、学生闭眼静听感受歌曲。

好听吗?喜欢不喜欢?2、再听歌曲熟悉歌词3、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随着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

师教生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生轻声随曲唱5、再次轻声随曲唱6、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唱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重点指导。

7、分角色唱(1)师生合作唱(2)男、女生合作唱(3)指名唱三、比较声音的强弱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大山,现在我们将要来到声音谷,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里面有美丽的城堡,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比较一下哪种声音强,哪种声音弱吗?(出示课件)四、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有的声音是强的,有的声音是弱的,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强弱声音。

学生自己找强弱声音,集体交流。

小朋友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表现出这么多的强弱声音。

五、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春游高兴吗?是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还认识了f、p表现了声音的强和弱,收获可真不小。

时间不早了,带着我们的收获唱着歌儿回家吧!(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篇2活动目标:1、运用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尝试在地面做横躺滚。

2、利用绸带的合作性游戏,从多种角度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5篇

教学设计方案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教学设计方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认识4个字。

2、领会课文内容,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乌鸦、狐狸等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一、板书课题看课题:这是谁和谁?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激趣引入教师口述,同时课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

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

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

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

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好处。

5《我爱我们班》教学设计

5《我爱我们班》教学设计

5《我爱我们班》教学设计课题:《我爱我们班》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认识班级中的同学们,培养对同学的友爱之情;2.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班级、老师、同学的爱;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懂得班级的团结合作是成功的保证。

教学内容:1.学习和掌握描述班级的基础词汇;2.学习如何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对班级和同学的爱;3.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加深对班级同学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教材《我爱我们班》;2.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3.班级成员名单;4.学生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班级成员名单,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班有哪些同学?你们对他们了解多少?”引导学生回顾班级同学的基本情况。

二、学习班级基础词汇(15分钟)1.教师用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展示班级各种设施和物品,如教室、黑板、桌子、椅子等,并教授相关英文单词;2.通过图片和单词的配对练习,巩固学生对班级基础词汇的记忆。

三、学习表达爱的句子(20分钟)1.教师出示句子“我爱我们班”,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2.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对班级和同学的爱,如“我爱我们的小组”、“我爱我们的老师”等;3.学生跟读句子,并分组练习,互相表达对班级和同学的爱。

四、团队合作游戏(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在游戏中学到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班级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展现对班级和同学的爱。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扩展学习内容,比如写一篇关于班级的小作文或制作一份班级简介。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班级的小作文,表达对班级和同学的爱。

教学反思:通过《我爱我们班》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班级基础词汇和表达爱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班级和同学的友爱之情和合作意识。

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师,很有必要精⼼设计⼀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是⼩编精⼼整理的教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教学教学设计1 单元⽬标: 1、使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计算。

2、使学⽣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

3、使学⽣理解分数乘法应⽤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个数的⼏分之⼏是多少的应⽤题。

4、使学⽣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标: 1、在学⽣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能够应⽤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计算。

2、通过观察⽐较,指导学⽣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的抽象概括能⼒。

3、引导学⽣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学习兴趣。

通过演⽰,使学⽣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复习 1.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新授 1、利⽤++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什么⽅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理念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1.激情导入,出示课题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1)丁侃: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俞康康(2)叶凯航: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3)王政达: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2.学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2.理解*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了解*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四、教学手段PPT课件、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

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

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所从来: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人教版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教学设计(共5篇)篇:人教版设计篇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组单元分析: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同欣赏诗歌。

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飘走(闲)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九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第一月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第5课 西方文明之源
学习目标:
1.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 讲述君士坦丁堡的故事,探讨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课时安排:完成第2单元第5课全部内容。

学习步骤:
一、课前检查
二、导入及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知道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及结果。

2、 了解等级示意图的含义.
3、 知道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史称
“ ”,从而西欧形成 制。

2、 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 ,形成了
阶级,后来分化为 、 、。

3、395年,l 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有叫 。

首都在 ,灭亡时间 , 被
所灭。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作业及预习布置
备注栏
七、教学反思
2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