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抓好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摘要: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以德为重;智能培养《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书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第二要义就是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第四要义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素质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不是指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的水平,而是指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对每个学生都要尽心尽职地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每个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因为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动机以及情感、意志、学习环境都不一样。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尊重个体差异。

1.对于学习成绩优良、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提供较难或较多的材料,鼓励他们自学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和参加有关的竞赛活动,开辟创造性学习的途径,增加他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使他们冒尖,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在表扬他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2.对于班级中学习落后的学生,需要加以照顾。

对他们不仅要及时辅导帮助、补好基础,而且要培养他们必要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机会,培养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情绪,让他们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及时表扬和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加以适当的提示,积极诱导他们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

比如,班上有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平时学习缺乏主动,上课羞于开口。

一次,英语表演课时,他举起手起来表演,并且能顺利地表演完,大家都为他鼓掌,他也十分激动。

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摘要:为完成预设目标,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确定每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达到教学目的,学有目标,从而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和即可实现的目标。

在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任务,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达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下面就本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谈点滴体会和做法.一、优化教学目标,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

分层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完成每课的小目标,而后完成单元目标,从而一步步达到完成总目标.为完成预设目标,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确定每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达到教学目的,学有目标,从而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和即可实现的目标。

在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任务,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达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成功教育”方案,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一份成功学的研究报告显示:最杰出的人士与同样比例的最潦倒的人士:在智力和天赋上并无显著区别,区别只在于他们有无成功的坚定信念.所以“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为让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我们首先要把握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提出适度的要求,用自己的教育信念去鼓励支持学生.在课堂上一句激励学生的“verygood!study harder,youwill be even better.”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展开翅膀飞翔的信心和勇气。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师应 作 学 生读 史 的参 谋 和辅 导 员 ,跟 踪学 生 的读 史 过
程 ,解 答 学 生 读 史 时 遇 到 的 问 题 。 特 别 是 要 在 读 史 过 程 中教 育 学 生 学 会 “ 弃 ” ,多 看 历 史 主 流 ,多 看 历 史 发 扬
力 、发 展个性 和提高 人文素 养的过 程 。”培养高 中生的
中 图分 类 号 :G6 3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5 8( 0 1 3 0 6 - 2 3 .l 6 1 0 6 2 1 )3 - 1 9 0
人 文 素 养 ,简 言 之 就 是 一 个 人 的 学 识 深 浅 、能 力 强 弱 、精 神 境 界 高 低 的综 合 反 映 。个 人 的 人 文 素 养 质 量 是
培 养 ,让 他们 不但学会 学 习 ,更学会 做人 ,能够拥 有高 尚的道德 情操 、健全 的人格 魅力 、爱 国主义 和集体 主义
情 怀 、有 着 良 好 的 行 为 习 惯 和 社 会 责 任 感 的 人 。 目前 正
在 进 行 的 高 中英 语课 程改 革 要求 树 立 的一 个 重 要理 念 是 :关 注学生情 感 ,提 高人 文素养 。英语相 较于其 他学 科 来说 ,与情感 和人文 素养 的关系更 为密切 。作 为语 言 学 科 的英 语教 育是落实 人文精 神 ,了解 扩展 跨 国文 化意 识 的主要 学科 。在英 语教学 中实施情感 教育 ,培养 学生 的人文 素养 ,引导学生 既能 掌握英语 知识 和运用英语 的 能 力 ,又能受 到高 尚情 操 的熏陶 ,扩展 世界 文化意识 ,
化 而 不 断 发 展 和 升 华 , 是 高 中英 语 教 学 的 必 然 发 展 趋 势 。 因此 , 作 为 英 语 教 师 ,在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中有 效 地 开展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提 高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是 一 项 必要 的教 学任 务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交际情境;教师素质在农村初级中学,尽管英语课时已开足,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学生和教师素质、环境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主要目标,教师教学生学,只关注学生成绩高低,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机械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

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

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教学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成绩高低。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不闻不问。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只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式教学,应试教育则是老师唱独角戏,教师教,学生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摘要】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在小学英语起步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具备文化意识,就是想要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障学生们可以留有深刻的印象,英语教师需要提前预备课堂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们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利用大数据来为学生们提供与众不同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正文】从小开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化认知,并让他们能够对不同民族文化能持有平等对待的心理,以下就是具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形成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材对培养学生具备文化意识的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英语教师就需要灵活运用好英语教材,可以就着其中的课文内容进行细致展开,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巩固学生们的记忆,让学生们对待不同民族文化都能保持正确良好的心理。

例如:在进行学习四年级上册unite 5“Dinner's ready”课文时、教师可带着孩子们先学习新单词“beef、soup、vegetables”等等,带着他们听录音和朗读,并给出他们一些图片方便记忆,等待这些都完毕后可进行课文内容学习,在进行了解文章内容之前,就是可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能用英语说出最近家里的晚餐有什么吗?老师可以先为你们举个例子,像我昨天吃了“beef”等等,大家可以尝试用自己学过的单词说出来。

”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积累的词汇,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单词水平,等到大家都说完后进行课文内容细学。

细学包括录音听力学习、朗读学习、课文大意学习,这三块需要教师一步步进行,带领学生们去探索英文世界。

进行到位后,可按照书本上的排版步步学习,从“Let's talk”到“Let's spell”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大脑的记忆,从理解上升到灵活运用,听说读写逐渐精通,为后来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李险峰(吉林财经大学外语部,吉林长春130117)教育教学腧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盼交际功能也越来越i i起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成功的交际仅靠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是逯远不够的,文化知识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紊。

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入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学生的文化素质自然会犬大提高。

英语教学应该承担起文化素质教育的重任。

瞎舞龟词]英语教学;文化知识;文化紊质教育“素质教育它至少应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腿素质、业务素质几个方面。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并目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成效。

撇化素质辅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私往会教育等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其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而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头戏,无论从教学时数、教学规模来看,都应该肩负起文化素质教育的重任,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语言与文化知识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应该说是密不可分。

人类的祖先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7各种各样的语言,同时也创造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的反映。

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部分,并且对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没有{善耋就没有文化:文化又制约着语言,人们不断把文化精髓注^到语言中,使之成为语言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文化又促进语言的发展。

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语言学家拉多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习语言。

”古德诺夫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从这些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和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文化背景。

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1. 引言1.1 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宽容、责任感、创新意识等素养。

将人文素养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教育与培养。

人文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人文素养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背后的文化积淀,从而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人文素养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增强友善合作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人文素养教育如何与初中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旨在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对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准。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思考,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推动人文素养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推广和应用,为未来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对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领会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以下是几点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英语的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背景的融入。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纪录片、进行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

二、开展文化主题活动除了在课堂上注入文化元素,也可以开展一些特定的文化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组织文化节、展览、戏剧演出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对人文艺术的欣赏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了解和感受,更体现在对社会、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于某些话题的看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评估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思想的启迪。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文化探索类的文章等。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鼓励艺术创作和表达人文素养的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诗歌创作、小说写作、话剧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并培养他们的表达技巧和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如何抓好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辑部陈世琦【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Abstract: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ulture.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we do not only teach the students language knowledge and foster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but also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文化教育(cultural education)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修改的JEFC与SEFC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抓好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早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Malinowsky就确认,如过不把语言(language)和应用它的文化(culture)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种语言有所了解。

后来到20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的Robert lade也提出过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应包括文化教育。

我国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志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全日志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近年来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志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都有对文化教育内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把文化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作用概括为三个“有益于”,即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益于加强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如何抓好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呢?笔者经过近三年对新修改的SEFC的教学体会,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在语言形式(语音、词汇、语法)上存在着明显不同,而且在文化素养上也有很大差别。

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便成了他们以后运用英语的一大文化障碍(cultural barriers),比如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早上一碰到老师就说:“Good morning, teacher!”(老师,您早/早上好!)这时老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英语国家里,从早起到中午前都可说“Good morning!”,有时告别时也可使用,同时在英语中teacher是个职业(occupation)名称,不能作称呼语用,英美人称呼老师习惯用Sir或Miss/Mr./Mrs.…;曾经一位美国人提到他在香港某人家做客。

主人问他是否喝茶,其实他确实不想喝,便按照美国人的习惯,说:“No, thank you.”但这位中国人却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为这位美国人只不过是客气一下,于是泡了茶。

而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主人倒了茶水,则应喝掉,否则就不够礼貌。

接着主人按中国人的习惯又继续倒上一杯,这位美国人又只好喝掉。

结果这位美国人喝了12杯茶!还有一位去澳大利亚的中国青年也有同样的经历。

他下飞机后住在一位当地人家里。

主人问他饿不饿,是不是想吃点东西。

他按中国人的客气方式回答“No.”,结果主人信以为真(take it for granted),没有为他准备饭菜。

因为按照西方人的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直回答。

结果那位年轻人在饿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只好痛快地答“Y es.”,否则的话,也许连早餐也吃不上。

再比如我们中国人一见面时总喜欢问“你上哪儿去?”、“吃了饭没有?”、“你在何方工作?”、“每月工资多少?”等之类的客套话,而西方人则把这些当作“隐私”(privacy)。

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学生在英美人面前至少有下列八个方面的话题不能询问:年龄(age)、体重(weight)、职业(occupation)、收入(income)、婚姻(marriage)、宗教(religion)、用餐(meal)和上哪儿(where)等。

有时,对于英美同一种文化存在的某些差异也可向学生作一比较。

例如在“建议”(proposal)的表达上,英国人常说“Let’s go!”(咱们走吧!),而美国人却说Shall we go/leave? (我们可以走了吗?),美国人以为“Let’s go !”有命令之意,很不礼貌。

因此,我们在教JEFC第二册第6单元中的“Shall we go to the park?”时,就应提醒学生注意“Shall we…?”与“Let’s…”表示两种不同建议的区别;再看看Can I help you?这个表“请求”(request)的问句,一般可以用Y es/Certainly/Sure/Surely/Of course来回答,但这几种答语是有区别的。

用Y es 口气较生硬;用Certainly语气较委婉,语气也较强;Sure与Surely是美国英语,英国少见;而用Of course却含有“那还用问。

”、“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太傻了”的意味。

于是教育学生在与长辈或上级谈话时,选用答语要特别谨慎Of course, 否则会招来不愉快。

二、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正确理解与运用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寻求文化典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词汇。

比如我们在教到peasant(农民)这个单词时,应该告诉学生,它不能用来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因为在英语中peasant常被认为是贬义词(bad connotative word),一般指“没有多少文化教养的人”,而真正农民在西方国家里则称为farmer;再看看“dog”这个词,学生普遍认为易于理解,不难掌握,但它在英语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意义也十分活跃,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big dog (保镖),a sea dog(老练水手),a top dog(优胜者),dogs of law(酷刑),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借有得意日。

)等;还有一次在做到“倒装”(Inversion)语法题时,碰到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Look out! Here comes the train.不一会儿,一位学生马上翻译说:“往外看,火车马上开来了。

”其实这里的Look out 也有它的文化典故。

据说一个法国人在一家旅店休息时,听见窗外有人在喊“Look out!”,他立刻探头出去,不料楼上有人把一盆水泼到他的头上。

他纳闷:“怎么叫我看外面,却泼了我一身水。

”于是look out 便成了“当心”或“注意”之意了。

有时,利用课外活动我们也可给学生讲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英语词汇典故,以扩大学生的词汇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

比如有一回我把“to rain cats and dogs”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其意思,等了好一会儿却没有一个学生说出。

于是我对学生讲了一个cat和dog 的故事。

cat在北欧神话中,被认为是对天气有巨大影响的动物,每当猫儿不寻常地蹦蹦跳跳时,水手们(sailors)就预感到风暴的来临,他们说“The cat has a gale of wind in her tail.”(这猫的尾巴里有一阵大风。

)神话中传说有一位掌管智慧、诗文、战争和农业的神叫“Odin”(奥丁),他常把dog和wolf 带在身边,将它们作为刮风的信号。

这样dog就成了强风的象征了。

你瞧:“山雨欲来风满楼”。

Dogs(强风)伴随着cats(大雨)而至。

这样“to rain cats and dogs”便翻译为“下着倾盆大雨”。

有位学生听后满面大笑地说:“啊,原来是这么回事,How mysterious!”。

三、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现行SEFC教材中,特别是Teacher’s Book对大部分课文均作了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

那么,在教学课文之前,教师就应该把有关文化背景材料向学生加以介绍,为他们阅读课文扫除文化障碍,奠立良好基础。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SEFC第二册(上)第一单元Integrating Skills 中的自读课文—-Albert Einstein (P85--P86)时,首先用英语给学生简单介绍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方面的有关情况。

尽管诺贝尔奖似乎人人皆知,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它的来历。

譬如它是一个什么奖项?何时设立的?为哪些学科设立?何人可以获奖?是何人因何故而设立?最初的奖金是多少?每位获奖者一般能获多少奖金?奖项设在何国何地颁发?等。

(英语内容介绍如下):The Nobel Prizes, honors given every year since 1901 for outstanding work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for peace. In 1968, a prize for economic science was added.The Nobel Prizes were established under the will of Alfred Nobel, a Swedish inventor of explosives. The fund began with $9,000,000. In 1969, winners received $73,000 each. The Peace Prize is presented in Oslo, Norway, and the other in Stockholm, Sweden, on the anniversary of Nobel’s death December 10.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从课文注解(Note to the texts)和课本插图中获取有关文化背景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