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研究
马拉松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研究

马拉松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研究作者:茌长征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1期摘要:铁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是运动成绩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证运动强度的需要。
本文试从马拉松运动与铁代谢的辩证关系入手,就有关马拉松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铁在机体中的作用、铁代谢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变化指标研究、如何预防运动性缺铁的防治作一探讨。
关键词:马拉松运动;铁代谢;影响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56-0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水平也得以快速提高。
研究者发现在长距离跑的项目中,运动员对铁代谢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尤其是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铁显得极为重要,因为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而且也是线粒体呼吸链中酶和其他代谢途径中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都与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大强度的马拉松运动加剧了铁代谢的速率,并影响机体铁平衡。
在马拉松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非常容易出现运动性贫血,从而影响马拉松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在运动性贫血中由于缺铁而导致的血红细胞的合成下降占很大的比率,也是影响竞技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1]。
一、马拉松运动项目的供能阐述马拉松运动属于周期性项目,跑完全程需两个多小时,能量消耗非常大。
其主要靠糖、脂肪、蛋白质有氧氧化供能。
有氧代谢供能是数分钟以上耐力性运动项目基本功能系统。
而有氧代谢的优劣主要依赖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铁又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铁还是细胞色素酶、过氧化酶以及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拉松就是属于有氧代谢供能的耐力项目,对氧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所以缺铁则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二、人体内铁的生物学作用、存在状态以及铁元素缺失的危害1.铁的生物学作用。
人体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铁是微量元素之一。
其生物学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铁是某些结合蛋白与某些酶的构成成分。
运动与铁代谢

血红蛋白分解的铁和由小肠吸收的铁依靠血浆 中的运输
蛋 白质——转铁蛋 白转运到各组织 。细胞膜上有特 异性转铁
铁是人体重要 的必 需微量元 素之一 。体 内铁 总量约 为 4
-
蛋 白受体 , 受体与转铁蛋 白 —— 铁复合物在细胞表 面上结合 ,
携带其进入细胞 内 , 然后 释放铁 。体 内各 种细胞 通过调 节其 表面转铁蛋 白受体 的数 目来 满足 亡身铁 的需要 , J 且不 同组织 细胞表面 的受体数 是不 同的 , 这种铁转运系统 , 控制 着体 内铁 的流 向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 日可 防止循 环 系统 内游离 铁离 并 | 予 的形成和 自由基 的生成l 5。 4 、 J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1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No . 0 6 v2 0
第2 5卷
第6 期
J u  ̄ o b i p r c n e o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u e S o t S i c s e
Vo .5 No 6 12 .
运 动 与 铁 代 谢
Ke rs e ecs ; tb lm ;mnd f n y i u pe n ain ywod :x ri i me o i i ei c ;mns p lme tt e mn a s de o
自 Fe hr 现剧 烈 运 动期 问 红 细胞 会 发生 破 裂 以及 lse 发 i Himas 提出运动引起 红细胞破裂溶血 导致所谓“ 动性贫 r t a u 运 血” 以来 , 研究者 开始关 注运动与铁代谢 的关 系… 。在最近几 1 年, 研究者对运动员 以及动物运动模型 的铁代谢 、 铁缺乏发生 的生理机制 、 铁缺乏对 工作能力和 运动 耐力 的影响 以及铁补 充 的效果进行 了调查 , 并取 得 了进 展l 。运 动改 变 了机体 2 J
浅谈铁元素和体育运动的关系

浅谈铁元素和体育运动的关系(营养学论文)2007-12-31 20:02浅谈铁元素和体育运动的关系姓名:彭钢学号:0409010110 专业:体育教育04级3班摘要:营养素和体育运动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途径,各营养素与运动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重点阐述了铁元素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功能,体内因缺铁导致的病症,和体育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员之间的联系,并针对运动员体内因缺铁而引起的却铁性贫血的病理原理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治疗和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铁元素体育运动运动员缺铁性贫血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营养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合理的营养对维持人类生命和保证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体摄取营养素的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也就引起了自身对营养的合理性和锻炼的科学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合理的营养和科学的锻炼都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合理的营养能保障锻炼的有效性,科学的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然而,在普通人和运动员之间,由于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两者对营养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
对于普通人来讲,运动中的营养对提高体育锻炼效果和增进体质,调节能量平衡,减少现代文明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等发病率。
但对于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营养能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能源物质的提供,机体代谢的保障,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对运动疲劳的缓解和消除等。
营养素具有很多种,但是对于每一种营养素,其对人体的功能也是大不相同的,本文通过从铁元素的生理功能、铁缺乏导致的病症、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以及预防和处理运动缺铁性贫血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铁元素与运动的关系。
生理功能对人体来讲,铁元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铁元素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血红蛋白是人体内含铁总量最多的色蛋白,其向组织器官运输氧和从组织器官运出二氧化碳。
铁与运动的关系

铁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耐力运动员,特别是女性,经常会缺铁。
普渡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适度的锻炼,也可能会降低女性血液中的铁含量。
“我们发现,那些通常不运动的女性一旦开始适度的锻炼,就会出现铁含量下降的迹象,”普渡大学罗斯安妮·M. 莱尔副教授说。
她对62名妇女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上。
这些妇女原先不怎么运动,后来开始了为期6个月、每周3次的锻炼。
莱尔指出:“那些增食肉类食品或服用铁质补剂的女性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
但突然参加锻炼却仍沿用旧食谱的人则显示出铁含量降低。
”缺铁在女性中是很常见的,每四个十几岁的少女中有一人缺铁,每五个18至45岁的女性中有一人缺铁。
而在积极锻炼的妇女中这一比例更高,女耐力运动员中,缺铁者比例则高达80%。
莱尔说,这意味着“太多女性忽视了自己摄入的铁含量”。
育龄女性危险最大,因为月经是铁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许多保健意识太强的女性也很危险,因为她们拒绝食用牛肉或羊肉,而这些肉中含有的铁最易被吸收。
而且,由于女性常常为了控制体重而节食,从而未能摄取足够的含铁丰富的食物,结果可能导致缺铁。
另一名专家指出,“普通女性每天摄入的铁只是应摄入量的三分之二。
”他指出,“对于那些已经缺铁的女性,任何因锻炼而产生的更多铁质流失都足以导致体内缺铁状况的恶化。
”运动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铁流失。
有些铁随汗液流失。
另外,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高强度的耐力运动有时会引起消化系统内出血。
运动员从事跑步之类高强度剧烈运动,也可能会因为足部血管失血的现象而使铁质流失。
缺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也即最常见的阶段,是铁质储量不足。
这一阶段一般没有症状。
到了缺铁的第二阶段,就会出现疲倦和力不从心,此时体内已没有足够的铁来形成血蛋白分子,将氧输至运动肌肉。
在第三即最后阶段,人常常感到虚弱、疲乏无力、喘不过气,运动成绩大打折扣。
运动与铁代谢

代谢 过程 。激烈 的竞 技体 育运 动加 剧 了铁代谢 的速
率并 影 响机体铁 平衡 ,从 而 引起缺 铁性 贫血 。 目前 对 于运动 导致铁 代谢 紊乱 和引 起贫 血 的机制仍 未有 定论 ,但 国 内外 多 数 研 究 认 为 主要 有 以 下 几 种 解 释 ,运 动性 缺铁性 贫血 发生 可 能是 由于某 一 因素引 起 的 ,也可 能是各 因 素综合 的结 果 。 1 1 铁 负平衡 .
主要是 由于摄 人不 足 、丢失 过多 。而运 动训 练 导 致机体 组织 新 陈代谢 速率加 快 ,对铁 的需 要量 增
加 ,更 引起铁 贮备 耗 竭 。 ( ) 饮 食 铁 摄 入 不 足 是 1 运 动员铁 缺乏 的最 可能 的原 因之一 。血 清铁 蛋 白浓 度 较低 的女赛 跑运 动员要 比一 般妇 女摄 人 肉类食 物
而运动 时汗 液 中铁 浓 度 稳 定 时 可 高达 2 . g L 25m / 。 因此 ,运 动 时 大 量 出 汗 可 以 导 致 铁 流 失 的 增 加 。
( )从月经 中丢失 铁是 女运 动员 缺铁 的一 个特 殊原 4 因。 ( )长跑后 从 胃肠 道丢失 的铁 比安 静时增 加一 5 倍 ,可能 与溶血 、红细胞 破 坏增 加及 胃肠道 出血有
( )铁从 汗液 中丢 失过 多 也 是 运 动 员 铁 负 平 衡 的 3 主要原 因之一 。对 夏季 越野 训 练 战士 的研究 更 证 实
一
铁可以与胆红素和血 清铁蛋 白结合 ,转运至骨髓 、肝 脏 、脾脏 以及肌 肉组织 中贮备利用 或重新分布 。而 当 被破坏 的血红蛋 白浓度超过血浆胆红 素和铁蛋 白结合
运动训练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74
果 符合则 采用单 因素重 复测量 方差分 析的方 法检验 � � 当球形假设成立时 � � 可直接采用 2.1 血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球压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 单变 量方差分析结果 当球形假设不成立时 则采用 单变量 铁和铁蛋白含量变化 方 差分析校正结果 � . 当数据呈非正 � 态分布时 采用非参 数检 表 1 显示 在两个月的集中训练中 优秀女子 中长跑运 验 Friedman � 检验比较组间差 � 异. 所测得数据以平均 数� 标 动员血红细胞数 血球压积 血清铁和铁蛋白等指 标未见显 准差表示 � 显著性水平为 p<0.05 非常显著性水平为 p<0.01. 著改变 而血红蛋白含量在训练 20 天时与训练前 比较下降 � 表 1 血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球压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铁和铁蛋白变化 训练前 血红细胞 (�1012/L) 血红蛋白 (g/dL 血球压积(%) 分布宽度(%) 血清铁 (ug/dl) 铁蛋白 (ng/ml) * p< 0.05 # p< 0.05 明显 (p<0.05 (p<0.05 ** p< 0.01 ## p< 0.01 4.52 �0.36 12.74�1.24 39.34�4.22 13.16�0.87 63.62 �20.75 87.41 �46.86 与训练前比较 与训练 2 周比较 训练 20 天 4.35�0.47 11.43�0.79* 35.10 �2.66 14.75�0.46* 54.70�18.29 44.49�37.52 训练 40 天 4.21�0.21 13.16�1.34# 39.05�4.35 12.64�0.34# 56.99�22.59 61.35�22.61 训练 60 天 4.21 �0.48 12.84 �1.34# 37.44�3.79 12.66 �0.30# 57.19 �21.92 67.61 �33.70
骨骼肌细胞铁代谢的研究进展

骨骼肌细胞铁代谢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海涛刘玉倩刘建国段相林赵焕彬于鹏来源:《体育学刊》2009年第03期摘要:铁在ATP合成、氧的转运与利用等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骨骼肌是机体运动中利用铁的重要器官,运动会改变骨骼肌细胞的铁稳态,骨骼肌铁缺乏或铁超载都会影响骨骼肌细胞的功能。
进而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
因此运动与铁代谢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骨骼肌细胞膜上铁转运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肠铁转运蛋白l(ferroportin 1,FPN1)等参与了铁的摄取和释放,NO可能对运动中骨骼肌铁代谢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此外,骨骼肌细胞膜上分布着参与调节肠铁吸收的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其在运动中对肠铁吸收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人体生理学;骨骼肌;铁代谢;运动;铁转运蛋白受体;综述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96-05铁参与了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必需金属元素。
骨骼肌细胞内的铁一部分以血红素铁(hemeiron)的形式存在,主要指肌红蛋白(myoglobin,Mb),Mb可以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接受并贮存O2,供肌肉运动;此外,骨骼肌细胞中血红素铁还包括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上的细胞色素a、a3、b、c1和c,参与电子转运,与ATP生成有关。
骨骼肌细胞内另一部分铁以非血红素铁(non-hemeimn)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线粒体呼吸链中的铁硫蛋白和黄素蛋白如NADH、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还有一些酶如三羧酸循环中的乌头酸酶、核糖核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尽管不含铁,但它们发挥作用需要铁作为辅助因子;有些含铁有机物虽然与能量代谢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细胞能量代谢所需的稳态环境的维持发挥重要作用,如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P450等。
运动训练对青少年女长跑运动员铁代谢指标的影响

然
期 间铁 代 谢状态 是有 争 议 的
通 过 女长跑
0 最 后 达 到每 周 2 5 一3
运 动 员和不 运 动 的妇女 对照 实验 观 察到运 动 者血 红 蛋 白浓 度
( P C V ) 减少
。
英 里 左右
。
J 在停 止 运 动 训 练 期 间 受 试 者 三
.
( Hb )
红 细 胞 压积
Fe )
e
v
等 人 报告运 动 训
然
合度
( % Sa t
、
〔 铁利 川率 〔 游 离交 细
:
练后 女运 动 员 而
,
F
e
浓 度 明显降低
,
胞 血川 琳
( F E P ) 〕 的测 量
另一 些研究 者报 告 运 动 训 练 没 有 改 变
、
女 长跑 运 动 员 组 上述 指 标 分 训 几 : 训 练 开始 第 1 量
运 动 训 练 对 青 少 年 女 长 跑 运 动 员 铁 代 谢 指 标 的 影 响
运 动 性 贫血 主 要 发 生 在女 青 少 年 体运 速生 长 发育
。 。
身
该 长 跑实 验 包 括 1 0 周 训 练 比 赛 阶段 和 0 周 停 止 训 练 阶段 1 比 赛活 动 (距离 为
。
,
月 经 和 剧 烈运 动 等 因
。
。
。
3
0
。
98
训
练
后
X SE
。
4
8 6 0 8 9 4 2 0 9
53 1
5 5 1
。
2 0
。
5 1 76 0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3摘要运动会对机体铁代谢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耐力性运动员较易出现运动性贫血,许多学者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普遍认为运动可引起血浆总量的升高、红细胞溶血、铁丢失增加、铁吸收不良和no增加等变化。
另外,铁缺失还会影响循环系统和骨骼肌的功能。
一些研究认为,运动性低铁状态是铁缺乏,主张进行铁补充;而有些研究则认为,这种低铁状态是机体的正常调节,没必要刻意补铁。
关键词运动铁代谢运动性贫血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微量元素,它不仅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份,而且是线粒体呼吸链中酶和其它代谢途径中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都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铁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机体缺铁,导致运动性贫血。
铁代谢平衡的调节对于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维持至关重要。
近些年,随着铁转运相关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ivalent2metal transporter 1,dmt1)、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1,fp1)、膜铁转运蛋白辅助蛋白(hephaesti,hp)、肠细胞色素b(duodenal cytochromeb,dcytb)、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2rin recep tor 2,tfr2)和hfe基因功能的相继发现与研究,为正确认识铁代谢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对铁调素(hepcidin)与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transmenbrane serine proteases 6,tmprss6)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使人们对铁代谢生理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1-2]。
一、运动与铁吸收运动时运动员体内铁状况主要是由肠道对铁的吸收能力、铁的供应量以及铁的丢失量来决定[3]。
肖德生等[4]对长期进行游泳训练的大鼠铁状态研究发现,与安静组相比,进行3、6、12月三种不同时间长度的游泳运动均诱导一种具有血浆铁浓度降低、血浆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降低,而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得到维持的血液学低铁状态。
运动会影响十二指肠对铁的吸收。
刘玉倩等[6]通过观察不同强度游泳训练后大鼠机体贮存铁及十二指肠铁吸收相关蛋白的变化后,指出适度运动可增加十二指肠铁转运蛋白表达,促进肠铁吸收,使血清铁增多、贮存铁重新分布,满足运动中机体对铁的需求,而过度运动使贮存铁大量消耗,从而易引发非贫血性铁缺乏。
近几年的研究已经观察到运动可诱导一氧化氮合成增加,这种变化与运动性低铁状态显著负相关,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可减小铁状态下降的幅度。
这些均说明一氧化氮在运动期间对铁稳态的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5]。
李月英等[7]通过研究长期运动对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合成和铁贮存的影响,发现在静息状态下十二指肠黏膜细胞一氧化氮合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能参与维持非血红素铁含量。
长期运动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合成增加,降低铁贮存。
骨骼肌细胞的铁代谢可能受到no调控。
过度运动使大鼠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急剧增加。
骨髓的贮存铁下降,这可能与no过量诱发的铁代谢调控紊乱有关。
hepcidin是目前公认的一种铁代谢调节蛋白,其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
之后分泌至血液将体内铁需要的信号传至小肠,调控肠铁的吸收。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调节小肠铁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常彦忠等[17]指出肝脏hepcidin高表达可能是许多贫血包括炎症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根本原因。
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transmenbrane serine proteases 6,tmprss6),在人类、大鼠、小鼠等哺乳动物的多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尤其是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
tmprss6 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负调控肝抗菌多肽(hepcidin),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hepcidin的负调节子。
而高表达的hepcidin 抑制肠铁吸收,因此tmprss6的正常表达对维持机体铁的动态平衡和红细胞生成起着重要作用[18]。
二、运动与铁贮存铁贮备主要是指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脏、脾脏中的铁。
铁贮备状况对骨髓造血机能和红细胞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运动训练加剧了机体铁的代谢更新,从而使铁的消耗增加,影响机体的铁贮备。
运动不仅会影响铁在机体内的储备量,而且会改变铁的分布。
运动导致铁贮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一)由于运动中足部的剧烈撞击加速了血流中正常红细胞的破坏,使血红蛋白释放入血被降解。
(二)运动训练使自由基浓度明显增加,自由基使红细胞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溶血加强。
(三)运动训练加速了铁从汗、尿液的排出量及小肠中失血量的增加。
(四)运动训练导致机体对铁的吸收下降以及粪便排出铁量增加。
(五)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会抑制食欲,从而导致摄入铁量减少。
(六)女运动员月经期的铁丢失。
长期运动会使器官贮存铁状态发生变化,肖德生[8]通过观察运动情况下组织器官游离铁(fi)代谢和贮存铁(si)的变化及其与非血红素铁(nhi)的关系,发现运动显著降低肝脏nhi和fi含量,减少si含量,升高si/fi比率;显著降低脾脏和骨髓细胞nhi含量,升高fi含量,减少si含量,降低si/fi比率;显著增加肾脏nhi含量和fi含量,增加si含量,降低si/fi比率;显著增加心脏fi含量,维持si含量,降低si/fi比率。
可见,运动会导致不同组织细胞si与fi之间的铁转移,在组间比较或不同组织之间应用nhi比较si时要考虑fi的变化。
肖德生等[4]对随机分为3、6、12个月的三个游泳运动组和相应安静组血液学铁状态指标和器官非血红素铁(nhi)含量和nhi总含量(tnhi)进行观察。
发现,与安静组相比,三种不同时间长度的运动均诱导一种具有血浆铁浓度降低、血浆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降低而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得到维持的血液学低铁状态;这种低铁状态伴有肝、脾、心、肾nhi 浓度显著降低,但与运动时间无关;肝、脾和肾tnhi变化与其浓度变化方向一致,但心脏没有显著变化;器官tnhi随时间增加而增多。
并且指出,尽管运动诱导的低铁状态类似于铁缺乏中期表现,但由于器官nhi 重分布和铁贮存并没有进行性降低,因此,长期运动引起的低铁状态可能是机体内铁代谢对运动的适应,不存在所谓“运动性铁缺乏”现象。
运动中铁代谢可能受到no调控。
王海涛等[10]研究发现一定范围内,大鼠腓肠肌铁含量与no含量线性相关(r=0.81,p<0.01)且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腓肠肌细胞膜上向细胞内转运铁的tfr1和dmt1(ire)蛋白表达增加,而向细胞外转运铁的fpn1表达降低,增加腓肠肌铁含量。
三、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
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11]。
运动性贫血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种:(一)溶血增加学说。
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导致溶血增加。
导致溶血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运动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导致红细胞机械性破碎增加。
2.剧烈运动时肌肉强烈收缩和足底的挤压。
3.运动引起自由基急剧增加,导致红细胞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脆性加大。
4.血液ph值的下降。
5.体温升高。
(二)铁重分布学说。
运动时由于铁从贮存部位如肝、脾组织细胞等发生总动员,进入对铁需求增加的肌细胞,如心肌和骨骼肌等。
但不少研究却提示,运动只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铁贮存。
生理性保护学说运动时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导致大量游离铁释放,因此,机体将铁状态降低,从而避免过多的活性铁对组织细胞的损伤[13]。
(三)一氧化氮学说。
有研究表明运动后血浆铁浓度和血浆中no代谢产物浓度之间显著负相关,初步表明了运动时no可能参与了运动性低铁状态的形成。
然而无论是血浆铁降低还是血浆no代谢产物升高以及它们之间的负相关,均不随运动期的延长而变化;肝、脾、骨髓组织细胞no合成显著增加,也不随运动期的延长而变化;nos抑制剂在完全阻断运动诱导的no合成时,运动性血液学低铁状态、肝、脾和骨髓细胞内降低了的非血红素铁含量和降低了的乌头酸酶活性均部分地逆转[19]。
这些研究初步表明,no可能是运动影响铁代谢的原因之一。
四、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与预防运动影响铁的代谢,导致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影响运动能力,而改善缺铁的有效措施是增加饮食中可吸收铁量,这是保证铁平衡的关键。
但是,据目前对运动性贫血的研究成果来看,其机制尚不清晰。
建议补铁应谨慎,铁超载可能对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同时,建议对运动员的铁营养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和评价,尤其是对青少年、耐力运动员、女运动员和控制体重的运动员更应加强医务监督,这对于保护运动员的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4]。
对潜在性缺铁以及缺铁性贫血者补充铁制剂可以促进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的提供以及促进血红蛋白浓度的回升,大量的研究结果都证实了铁的补充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铁贮备下降的状况。
曹建民等[15]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跑台作为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营养干预,对其血清、组织中的铜蓝蛋白以及铁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后发现,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明显上升,铁蛋白明显下降,而且与血清铁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血清铜蓝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情况;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组织铜蓝蛋白含量与血清铜蓝蛋白变化不一致;营养补剂的干预显著降低了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提高了血清铁及铁蛋白含量,表明抗贫血铁制剂复合营养补剂对提高大鼠铁贮备和维持大鼠铁代谢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车志宏等[16],以运动性贫血女性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对照组为正常运动员。
训练期间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贫血组给予铁复合制剂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营养补剂对运动员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机体铁代谢紊乱;营养干预后的贫血组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运动员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表明铁复合制剂可有效改善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紊乱状况,对运动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五、研究展望几十年来尽管对于运动和铁代谢已做了大量研究,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
近些年,对一些铁代谢调节蛋白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运动对其机体含量影响的报道也不少,但是缺少对此机制的解释。
运动性贫血对机体影响没有较统一的认识。
反映机体铁代谢状况的指标有了一定的研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浓度以及其它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状况,但这些指标在不同铁缺乏时期的变化规律、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