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论文
我国催化剂的发展历史论文

我国催化剂的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催化剂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催化反应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催化剂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我国的催化剂技术仍然相对落后,主要依靠进口。
但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我国开始加大对催化剂研发的投入。
上世纪50年代,中国首次开始在催化
剂领域进行大规模研究,建立了一些催化剂研究单位和实验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催化剂技术逐渐得到提升。
上世纪
70年代,我国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效的催化剂,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催化剂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随着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开始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我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不仅在石油化工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还在环保型催化剂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总的来说,我国的催化剂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世界催化剂领域的重要力量。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催化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催化剂论文

浅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一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1浸渍法将含有活性组分(或连同助催化剂组分)的液态(或气态)物质浸载在固态载体表面上。
此法的优点为:可使用外形与尺寸合乎要求的载体,省去催化剂成型工序;可选择合适的载体,为催化剂提供所需的宏观结构特性,包括比表面、孔半径、机械强度、导热系数等;负载组分仅仅分布在载体表面上,利用率高,用量少,成本低。
广泛用于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尤其适用于低含量贵金属催化剂。
影响浸渍效果的因素有浸渍溶液本身的性质、载体的结构、浸渍过程的操作条件等。
浸渍方法有:①超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体积超过载体微孔能容纳的体积,常在弱吸附的情况下使用;②等孔容浸渍法,浸渍溶液与载体有效微孔容积相等,无多余废液,可省略过滤,便于控制负载量和连续操作;③多次浸渍法,浸渍、干燥、煅烧反复进行多次,直至负载量足够为止,适用于浸载组分的溶解度不大的情况,也可用来依次浸载若干组分,以回避组分间的竞争吸附;④流化喷洒浸渍法,浸渍溶液直接喷洒到反应器中处在流化状态的载体颗粒上,制备完毕可直接转入使用,无需专用的催化剂制备设备;⑤蒸气相浸渍法,借助浸渍化合物的挥发性,以蒸气相的形式将它负载到载体表面上,但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必须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补充。
1.2沉淀法用淀剂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转化为难溶或不溶化合物,经分离、洗涤、干燥、煅烧、成型或还原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
广泛用于高含量的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盐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沉淀法有:①共沉淀法,将催化剂所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同时沉淀的一种方法。
其特点是一次操作可以同时得到几个组分,而且各个组分的分布比较均匀。
如果组分之间形成固体溶液,那么分散度更为理想。
为了避免各个组分的分步沉淀,各金属盐的浓度、沉淀剂的浓度、介质的pH值及其他条件都须满足各个组分一起沉淀的要求。
②均匀沉淀法,首先使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造成一个十分均匀的体系,然后调节温度,逐渐提高pH值,或在体系中逐渐生成沉淀剂等,创造形成沉淀的条件,使沉淀缓慢地进行,以制取颗粒十分均匀而比较纯净的固体。
催化化学论文

催化化学期末论文(设计) 题目:催化剂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简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 材料化学班级: 材化 101 班学号: 1008110024学生姓名: 朱清元教师: 袁强2013年6月14日目录摘要 (3)Abstract (3)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催化剂技术发展历史简介 (4)2、1萌芽时期 (4)2、2奠基时期 (5)2。
2。
1金属催化剂的出现 (5)2。
2、2氧化物催化剂的出现 (6)2。
2。
3液态催化剂的出现 (6)2、3更新换代时期 (6)2、3、1高效络合催化剂的出现 (6)2、3、2 固体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7)2、3、3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7)2。
3。
4环境保护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7)2。
3、5生物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8)第三章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8)3、1新型炼油与化工催化剂的研究 (8)3、2新型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 (9)3。
3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 (9)3、4新型生物催化剂研究 (10)第四章对我国催化剂研究的一些建议 (11)4。
1加快环保催化剂开发速度 (11)4。
2高分子聚合催化剂 (11)4、3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催化剂 (11)4。
4新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11)参考文献 (12)催化剂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简介摘要本文较简单的的介绍了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及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催化剂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催化剂技术发展现状,对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催化剂技术材料新产品Abstrac tThis relatively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atalyst introduced various domestic and catalyst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for our catalys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the catalyst industry put forward their own ideas。
催化剂的制备毕业论文

分类号O69Ni-Ce-Zr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2重整CH4催化行为作者单位指导老师提交时间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 引言 (1)1.1甲烷重整制合成气 (1)1.1.1 水蒸汽重整甲烷 (2)1.1.2 甲烷部分氧化 (2)1.1.3 二氧化碳重整甲烷 (2)1.2甲烷重整制合成气的催化剂 (3)1.2.1 催化剂活性组分 (4)1.2.2 载体 (4)1.2.3 助剂 (4)1.3本文研究内容 (5)2 实验部分 (5)2.1实验仪器及试剂 (5)2.1.1 实验仪器 (5)2.1.2 实验试剂 (6)2.2催化剂制备 (6)2.3催化剂评价 (7)2.3.1 催化剂评价装置与评价过程 (7)2.3.2 定量计算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络合剂的影响 (8)3.1.1 络合剂种类影响 (8)3.1.2 络合剂用量影响 (12)3.2Ce/Zr比的选择 (14)3.3Ni含量的影响 (17)4 结论 (19)参考文献 (20)Abstract (22)致谢 (23)Ni-Ce-Zr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2重整CH4催化行为曾广秘(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安,710062)摘要:采用络合分解法,制备一系列Ni-Ce-ZrO2催化剂。
分别考察了以甘氨酸、柠檬酸、聚乙烯醇、草酸、乙二胺四乙酸和尿酸为络合剂时,制备的Ni-Ce-ZrO2催化剂的CO2重整CH4催化性能。
研究了以甘氨酸为络合剂,并具体考察了络合剂用量、不同Ce/Zr以及Ni含量对CO2重整CH4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相同反应条件下(1 atm,750 ℃,CH4/CO2 = 1,GHSV=53200 mL·g-1·h-1),以甘氨酸作为络合剂,且甘氨酸与金属离子比为1,Ce/Zr比为8:2,Ni含量为10 wt.%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最好。
并通过BET、TPR、XRD等表征手段对一系列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合成气制乙醇Cu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范文

《合成气制乙醇Cu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开发新的、可再生和清洁的能源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在众多的能源转化过程中,乙醇作为新型能源由于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
通过合成气(主要由CO 和H2组成)生产乙醇的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重点研究合成气制乙醇中Cu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改性,旨在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二、CuZnO催化剂的制备1. 原料选择制备CuZnO催化剂的主要原料为氧化铜(CuO)和氧化锌(ZnO)。
这些原料需为高纯度,以确保最终催化剂的性能。
2. 制备方法(1)采用共沉淀法,将CuO和ZnO的盐溶液混合,加入沉淀剂(如氢氧化钠),在一定的pH值下共沉淀,然后进行洗涤、干燥和煅烧。
(2)采用浸渍法,将载体(如氧化铝)浸入CuO和ZnO的盐溶液中,使活性组分在载体上负载。
然后进行干燥和煅烧。
3. 制备工艺参数在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原料配比等工艺参数对催化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活性的CuZnO催化剂。
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1. 改性方法(1)掺杂其他金属元素:通过掺杂其他金属元素(如Ag、Ce等),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其活性。
(2)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可以提高其还原性能和活性。
(3)催化剂的表面处理:通过酸洗、碱洗等方法对催化剂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提高其选择性和稳定性。
2. 改性效果通过改性后的CuZnO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的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具体表现为反应速率提高、乙醇收率增加以及催化剂寿命延长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优化后的CuZnO催化剂在合成气制乙醇的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具体数据如下:反应速率提高了XX%,乙醇收率增加了XX%,催化剂寿命延长了XX%。
化学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催化剂是化学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物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在化学工程中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的催化剂,这些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一、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概述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是化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催化剂如金属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催化活性低、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不断寻求创新,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型催化剂,如纳米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等。
这些新型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为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型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是化学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新型催化剂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型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纳米催化剂可以通过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提高有机合成反应速率,降低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条件。
分子筛催化剂则可以通过选择性吸附等机制,实现对有机物的高效转化。
这些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有机合成工艺的发展,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三、新型催化剂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能源领域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型催化剂在该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属催化剂可以在石油加工过程中起到催化裂化的作用,将重质烃转化为轻质烃,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纳米级催化剂可以用于燃料电池中,提高电极反应速率,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新型催化剂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方法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方法包括合成新型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评价等。
合成新型催化剂可以采用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共沉淀法等多种方法。
而催化剂的表征和评价则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实现。
催化剂工程设计论文

催化剂工程进展评述杨闯(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2200)摘要:催化剂工程是一门比较前言的新学科,在推动化学产业及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基于工业催化剂的生产制造、评价测试、设计开发和操作使用上,它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随着现代物理手段和电子计算机的介入,已经取得了新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该学科,促进催化剂在工业中应用,有必要研究其当前的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催化剂工程;评价测试;设计开发;操作使用;工业催化剂The Reviewed of Catalyst Engineering ProgressYang Chua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200,China)Abstract:Catalyst engineering is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of new discipline,and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atalyst evaluation test,desig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operation,catalyst engineering involves multi-discipline cross penetration.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modern physical means and computer,it has made a new development.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discipline,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catalyst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Key words:catalyst engineering;evaluation test;design and development;the use of operation;industrial catalyst引言20世纪下半叶以来,催化剂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催化剂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新型催化剂已经渗透到石油炼制工业、化学工业、高分子材料工业、生物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绝大部分工艺过程中[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们需要在毕业论文中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
本篇文章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为题,来探讨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的研究。
而催化剂作为化学合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改善产物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等。
因此,催化剂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催化剂的定义和分类催化剂是指能够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反应结束时仍能恢复原状的物质。
根据其在化学反应中的状态,催化剂可分为固体催化剂、液体催化剂和气体催化剂。
二、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1. 催化剂在醇醛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醇醛合成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一种反应。
通过引入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醇醛合成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2. 催化剂在烯烃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烯烃合成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类反应。
催化剂在烯烃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并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三、催化剂在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1. 催化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催化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合适的催化剂选择和反应条件优化,可以在无机材料合成过程中控制其尺寸、形貌和晶态结构,从而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
2. 催化剂在陶瓷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陶瓷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和能源等领域。
催化剂在陶瓷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材料的烧结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
结论: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适的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机理研究,可以实现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化学合成过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们应该加强对催化剂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努力将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为化学工程和工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对环己酮催化剂的认识——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催化剂
课程名称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三)
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班级精细1123
姓名赵龙
学号1101220343
指导教师吴永忠
日期2013年6月17日
浅谈对环己酮催化剂的认识
——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催化剂
赵龙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精细1123班)
【摘要】:综述了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制取环己酮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光催化剂、纳米催化剂、仿生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和复合催化剂在环己烷催化氧化方面的应用,其中,负载在分子筛上的纳米金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关键词】:环己烷氧化,环己酮,催化剂的认识
环己酮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油漆、涂料、橡胶、农药行业、印刷和塑料回收方面。
目前,工业上制取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方法主要为苯酚加氢法、苯部分加氢法和环己烷液相氧化法,环己烷氧化法的应用最为普遍,占90%以上。
由于环己醇和环己酮比环己烷更易于被氧化,为获得适宜的环已醇和环已酮的选择性,工业上环己烷氧化转化率通常控制在3.5%~5.0%,氧化选择性为90%左右。
但环己烷的大量循环造成能耗上的巨大浪费。
目前,环己烷氧化工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优化、氧化剂的选择及高效催化剂的开发。
开发高性能和环境友好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氧化催化剂在改善环己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本文主要综述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光催化剂
光催化选择性氧化环己烷生成环己酮,反应条件较目前工业上的方法更温和,并且对于部分氧化产物具有较高选择性,在反应后的体系中有合适的酮醇比。
在分子氧氧化环己烷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在辐射波长入<275nnq TiO
2
后,环己烷选择性地转和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环己醇选择性大于85%,加入TiO
2
化为环己酮,催化剂用量决定醇酮比。
在TiO:催化剂和抑制环己醇生成的Pyrex 玻璃反应器同时使用的条件下,环己烷几乎全部转化为环己酮,选择性大于95%。
一些具有光化学活性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聚金属氧酸盐对烃类化合物的碳氢键氧化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其中,十聚钨酸盐在分子氧光催
化氧化环己烷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
固载后的十聚钨酸盐更稳定,而且其光催化活性不受影响。
2.纳米催化剂
具有纳米结构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微粒,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高密度活性中心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
过渡金属高度分散达到纳米尺度时能够得到较高的催化活性,开发纳米级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环己烷成为研究热点。
无定形纳米物质由于具有比纳米晶体更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用超声波振荡法从五羰基铁溶液(溶剂为十氢萘)制得了无定形的纳米金属氧化铁,以其为催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为引发剂,空气为氧化剂,在70o C和常压反应3h,环己烷转化率达到23.18%,环己醇、环己酮和环己基过氧化氢的选择性可达94.15%。
无定形纳米结构具有较高催化剂活性,但稳定性差。
主要是由于无定形纳米微粒的高比表面积,导致在反应时活性物质容易流失至溶液中。
将纳米粒子负载在分子筛上,载体可分散纳米粒子,防止其聚集。
同时,载体将纳米粒子包封在空穴内,也可抑制其流失到溶液中。
用沉积一沉淀法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Au/TS-l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
加入0.02g负载Au质量分数为1%的催化剂Au/TS-l,在压力1.0MPa和150o C反应2.5h,环己烷转化率最高可达11.20%,环己酮、环己醇和环己基过氧化氢的总选择性达到89.60%,且催化剂使用四次后活性基本不变。
通过浸渍法制备氧化锆改性的氧化铝载体,并采用改进的阴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研究表明,提高锆含量,环己烷转化率保持稳定,环己酮和环己醇总选择性,尤其是环己酮选择性明显提高。
催化剂活性随着金负载量增加和金颗粒增大而降低,金颗粒在6nln以下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在150o C、1.5MPa和3h反应条件下,负载金质量分数0.6%和锆质量分数17%的催化剂上环己烷氧化转化率9.5%,环己酮和环己醇的选择性分别为38.8%和51.5%。
3.仿生催化剂
3.1金属卟啉催化剂
卟啉是卟吩外环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总称,当母体卟吩自由碱的2个吡略质子被金属取代后形成金属卟啉。
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有效模拟物,金属卟啉不仅能够在温和条件下活化氧气或空气(分子氧),实现烷烃氧
化,而且具有用量少、能耗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高的优点。
1979年,Groves JT等提出了亚碘酰苯一金属卟啉一环己烷模拟体系,以亚碘酰苯为氧原子供给体,氯化四苯基卟吩合铁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充氧酶的模型化合物,首次实现了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和高转化率的催化氧化烷烃羟基化反应。
梁学博等研究了锰卟啉催化下空气氧化环己烷制备醇酮反应,在温度150o C、压力1.2MPa、空气流量0.13m3•h、催化剂用量7mg和反应3.5h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20.0%,醇酮总选择性达90.0%。
与传统催化剂相比,环己烷转化率有较大提高,但金属卟啉催化剂不能重复使用,工业应用受到限制。
负载型金属卟啉不但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具有高稳定性、易于分离和可循环使用的特点。
3.2金属酞菁催化剂
酞菁化合物与卟啉类化合物相比,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制备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但酞菁容易被氧化而失去催化活性,将金属酞菁负载在沸石分子筛、活性炭和氧化铝等无机载体上,可部分克服上述缺点。
Ebadi A 等以负载含Fe、Mn和Co的金属酞菁化合物为催化剂,采用长9cm和内径为1.5cm 的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lg,环己烷反应量50mL,常压下气相空气氧化环己烷制备环己酮与环己醇。
催化剂用量为5%和反应3h的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可以达到28.78%,醇酮选择性为37.87%。
选择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在1-A1203作用下环己烷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环己烯和环己二烯。
4.1钛硅分子筛
钛硅分子筛是近几年分子筛发展较快的领域。
作为部分选择氧化催化剂,主要用于烃类的选择氧化。
钛硅分子筛氧化体系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催化剂,不会造成污染。
用直接水热法制备了Co/TS-1,环己烷转化率可达5%以上,同时反应总选择性为95%左右。
4.2 MCM-41分子筛
一些金属掺杂的M-MCM-41分子筛(M、Cr、Co、Fe和V等)对环己烷选择氧化反应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Fe-MCM-41在温度180o C和反应压力2.5MPa的条件下,反应6h,环己烷转化率为14.O%,环己酮选择性为9.5%,环己醇选择性为90.5%。
以C0/MCM-41为催化剂,分子筛载体能够利用其孔道结构和择形效果。
提高环己烷氧化反应的选择性,降低环己醇(酮)选择性对环己烷转化率的依赖性,且反应
的选择性随分子筛载体孔径的增加而下降。
并发现钴分子筛对环己烷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5.复合催化剂
研究了一种复合催化剂在原位生成H
2O
2
,然后生成的H
2
O
2
氧化环己烷。
该催
化剂包括金属钯催化剂和钒(或铁)催化剂。
钯催化剂催化分子氢与分子氧反应制
备H
2O
2
,钒(或铁)催化剂催化H
2
O
2
氧化环己烷的反应。
复合催化剂直接利用分子
氧在较温和条件下氧化环己烷,H
2O
2
的生成是整个反应的控速步骤,而钯催化剂
不影响钒(或铁)氧化催化剂的活性。
该复合催化剂主要问题是对H
2O
2
利用效率较
低,其原因是钯同时催化H
2O
2
的分解,导致生成的H
2
O
2
始终处于一个较低浓度水
平。
作为基础性研究,复合催化剂为直接利用分子氧氧化环己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6.结语
分子氧选择性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仍不够理想,离工业化尚且有一定的距离。
研究开发出具有良好活性、选择性、稳定性、低成本、清洁并在工业上可行的催化剂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其中,负载在分子筛上的纳米金催化剂在保证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同时便于回收和循环使用,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工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志武,靳海波,佟泽民.环己酮、环己醇制备技术进展
[2]李德华,周继承,赵虹,等.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中的催化性能[J].石油学报,2008
[3]梁学博,胡伯羽,袁永军,等.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的工艺优化[J].化工学报,2007
[4]谢娟,魏雨,李艳廷,等.金属卟啉配合物在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9
[5]赵虹,马利勇,周继承,等.钴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分子筛载体对环己烷氧化选择性的影响[J].分子催化,2006
[6]肖兵,张毅,任涛,等.Fe-MCM-41分子筛的合成及应用——催化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