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五节长钢轨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
新建铁路无缝线路放散与锁定技术总结

新建铁路无缝线路放散与锁定技术总结应力放散与锁定是无缝线路成形的标志性工序,其在无缝线路施工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在云桂铁路焊轨施工中的工作实践,特对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与锁定进行总结,详述如下:一、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作业流程(见下图)二、应力放散施工方法在现场的应力释放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滚压释放,一种是天然释放,一种是组合释放,一种是强迫释放。
在实际测量的轨道温度处于锁止温度的区间时,采用滚压释放方法;在实际测量轨道温度小于锁止温度的情况下,采用合成释放方法;在测量轨道温度超过锁闭轨道温度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作业。
纠治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根基。
1、滚筒放散法的施工程序滚筒放散法施工程序大致是:施工准备→解除扣件→打起钢轨垫滚筒→安装撞轨器→撞轨→测轨温→撤除滚筒钢轨落槽→上扣件→设位移观测点2、综合放散法的施工程序大致是:施工准备→解除扣件→打起钢轨垫滚筒→安装撞轨器→撞轨→测轨温计算拉伸量锯轨量→安装拉伸器→设临时位移观测点→拉轨并撞轨→观测位移量→撤除滚筒钢轨落槽→上扣件→反算实际锁定轨温值→设置位移观测点从上述施工程序看,只有在确认应力放散均匀后才能将钢轨落槽,进而上扣件锁定钢轨。
三、应力放散与锁定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技术人员根据轨温调查结果,确定应力放散作业时间段;在进行应力放散作业前,位移观测桩按要求埋设到位;清除可能进入承轨槽内的道砟,为应力放散做好准备。
(2)施工过程中,先拆除扣件,然后抬高钢轨,垫放滚筒。
滚筒每隔15至20根枕布置一个,钢轨抬高量以能放入滚筒为宜。
(3)利用撞轨器进行串轨,待焊钢轨搭接量符合焊接要求,进行锁定焊接。
焊接接头经探伤合格后进行单元轨节应力放散。
(4)测量单元轨节轨温,当实测轨温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利用滚筒配合撞轨器进行应力放散。
当实测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时,采用综合放散法,利用拉伸器、撞轨器等设备配合作业,达到设计锁定轨温锁定目的。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1)线路锁定前道床及轨道应符合规范要求。
①道床分层铺砟整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Ⅲ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小于7.5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70KN/mm。
②轨道达到初期稳定阶段时,其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表的规定:轨道几何形态尺寸允许偏差③整道后的的道床断面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
采用“连入法”逐段焊接单元轨节。
解开单元轨节之间的钢轨接头临时连接器,解开已连接的无缝线路终端50m范围内的钢轨扣件及下一单元轨节的全部扣件。
在上述范围内,以焊缝为中心,向两侧每隔10~15m在轨枕的承轨槽上垫上滚筒,并在焊缝两侧各10m范围内分别等间距地垫入3~4个支承木墩。
对钢轨端面及焊缝两侧各50mm范围内的钢轨表面彻底去油去垢除锈,用液压拉轨器或撞轨器拉动单元轨节使焊接轨端面间距离合适,然后对钢轨进行焊接。
焊连后要对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对接头尺寸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完毕、钢轨焊接并检查完成后,拧紧全部扣件,锁定钢轨,记录锁定轨温。
线路锁定后,立即在埋设钢轨位移永久观测桩,永久观测桩位于钢轨的垂直线上。
在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按规定观测并记录钢轨位移情况。
“连入法”焊接无缝线路时候的注意事项:单元轨节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左右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全区间(含道岔)最高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线路所有锁定轨温均应在设计锁定轨温内。
焊接完成后对接头位置道床加强捣固。
新轨铺设焊接后,要对钢轨表面进行通长打磨,以提高轨道的平顺性。
对道床的密实度、弹性,道床所提供的纵横向阻力进行跟综检测,根据这些参数值承随施工运营的变化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动力稳定,列车碾压等强化稳定措施,使之尽快达到开通所需标准。
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根据建指组织的轨道技术交底内容: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6.2.1 放散方法:采用滚筒放散法和综合放散法。当在轨温逐渐升高时进行应力放散,则左(或右)股(第一股)采用综合放散法,应力放散时轨温低于锁定轨温,应力放散均匀后,测量轨温,按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上扣件锁定钢轨;至右(或左)轨(第二股)应力放散施工时,轨温升高,在滚筒上进行应力放散后,控制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直接落轨进行锁定。当在轨温降低时进行应力放散施工,左右股施工方法正好相反。
5.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的前后各布置一台拉轨器,拉轨器固定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测每次钢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
5.8 记录钢轨应力放散为零时的轨温,若此时轨温正好符合设计锁定轨温,则锁定钢轨。若此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记录轨温,按下列公式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并现场测量钢轨的实际拉伸量,与计算拉伸量比较,若相符合,则锁定钢轨,若不相符合,则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6.2.2 钢轨支垫:每隔10m的距离,在轨枕之间支垫一滚轮,高度为橡胶垫板之上5cm左右(顶起的轨底面与轨枕上的预埋铁座顶面大致平齐),如上图所示。
6.2.3 接头连接:已放散的单元轨与相邻待放散的单元轨之间用接头夹板临时连接,轨缝处穿上φ22的螺杆;已放散完毕的两单元轨间在应力放散完成后立即进行锁定焊接。
5.10对本次放散的单元轨与上一次放散的单元轨间的接头进行现场焊接。
5.11在埋设有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并定期对钢轨位移进行观测。
六、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方案
6.1.1长轨通过现场焊接成单元轨节后,在进行放散和锁定作业前,现场应具备以下条件:道床达到初期稳定、按设计要求已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作业时的温度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以下。
无缝线路施工工艺(长钢轨铺设、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定)(1)(1)

一、无砟道床长钢轨铺设无砟轨道长轨铺设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检查线路→机车对位→拖拉钢轨→2#小车推送钢轨→安装钢轨夹轨器→1#小车钢轨牵引→钢轨对位→撤出滚轮→安装扣件。
具体施工工艺见图7-32。
图7-32 无砟轨道WZ500E 型铺轨机组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1)钢轨运输车组推送到位(前滚轮小车前轮中心线距已铺好钢轨末端约350mm ,见图7-33),并停好、制动、打铁施工准备检查线路机车对位拖拉钢轨2#小车推送钢轨 选配轨夹轨器安装调整升降滚轮架1#小车钢轨牵引安装钢轨夹轨器垫放滚轮钢轨对位撤出滚轮检查钢轨相错量 安装扣件靴。
图7-33 长轨车推送对位(2)放倒全车间隔铁。
(3)松开要拖拉的一对钢轨锁定装置(图7-34)与安全挡板(拖拉结束后需恢复安全挡板)。
如拖拉上层钢轨,需预先将升降滚轮架调整到合适高度。
(4)将分轨导框对准要拖拉的一对钢轨(拖拉钢轨顺序由外向内)。
图7-34 解锁(5)用拖拉卷扬机 (带夹轨器),从钢轨运输车(首车)上拖拉钢轨(见图7-35),经过渡顺坡车架进入分轨器,将钢轨拖至钢轨推送装置,夹紧钢轨,卸掉夹轨器。
图7-35 卷扬机拖拉钢轨2. 牵引法铺设长钢轨工艺(1)推送钢轨与牵引车连接用推送装置将钢轨送至牵引车钢轨夹钳处,人工辅助使钢轨与牵引车连接(见图7-36)。
当长轨顺利铺至承轨槽内,推送车开始做好下一对长轨铺设的准备工作,把下一对将要铺设的长轨用卷扬机拉至推送车压紧装置内,开始机车对位。
图7-36 推送钢轨与牵引车连接(2)牵引钢轨、摆放轨料将钢轨头与牵引车钢轨夹钳锁固好。
牵引车前行开始拖拉钢轨(见图7-37)。
在无砟轨道承轨槽之间放置滚轮,直线上每隔24个轨枕放置一对,曲线上每隔22个轨枕放置一对,坡度5‰~15‰每隔20个轨枕放置一对,大坡度20‰每隔18个轨枕放置一对,放置要求卡口定位:即滚轮放置时稍微倾斜10mm这样钢轨在滚轮上运行时不会与扣件发生磨损。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单元轨焊接到一定数量后,对无缝线路进行锁定。
1)常温条件下锁定主要工艺要点如下。
①施工准备。
人工拆除单元轨节范围内全部轨枕扣件,按10m 间距支垫滚轮,使钢轨处于“无阻力状态”,按200m间距安装撞轨器。
②撞轨器撞轨。
当轨温处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使用撞轨器和橡胶锤来回撞击钢轨,并按100m间距检查钢轨移动量。
③确定钢零应力。
当每次撞轨各检查点移动量均一致或最大偏差2mm时,可视为钢轨应力为0。
④锁定线路。
及时拆除支垫滚轮及撞轨器,采用定扭矩的内燃扳手按10m、5m、2.5m…间距依次上齐轨枕扣件,并拧至规定扭矩值。
⑤设臵位移观测桩,喷涂标志,清理线路。
⑥钢轨焊接。
松开下一对钢轨,进行单元轨间接头焊接,焊接前,应调整焊缝位臵,一是两焊缝应平齐,最大相错量不大于100mm,二是焊缝应处于两承轨台之间,离承轨台的最小距离100mm。
2)低温条件下区间无缝线路锁定:①施工准备。
将待锁定长轨1扣件全部拆开,支垫滚轮,安装撞轨器撞轨并配合橡胶锤(在8磅锤外向套橡胶套)敲击,使钢轨处于0应力状态,移动焊轨机焊接钢轨接头。
②拉伸钢轨。
移动焊轨机后退20m,松开己锁定长轨区15m及待锁定长轨1的全部扣件,支垫滚轮;同时将待锁定长轨2向己锁定钢轨方向的100m钢轨扣件扭紧;在待锁定长轨1、2间安装钢轨拉伸机,沿待锁定长轨1按100m间距设观测点,包括己锁定长轨的松开扣件部分,根据计算拉伸量拉伸长轨,橡胶锤敲击钢轨,使钢轨拉伸均匀。
③确认钢轨达到锁定条件。
检查各处钢轨位移量,对照拉伸值、拉伸力,拉伸机的计算拉伸量包括:待锁定长轨按锁定轨温与实际轨温所需要拉伸的长度、己锁定钢轨的回缩量,当各点实际拉伸量与计算拉伸量相一致或最大偏差2mm时,确认钢轨达到锁定条件。
④锁定线路。
当拉伸值、拉伸力与计算数据相符时,拉伸机保压,将钢轨最大拉伸量再拉长5mm(1500m单元轨节,轨差1℃变化量),拉伸机保压10min后,即拆除支垫滚轮及撞轨器,采用定扭矩的内燃扳手按10m、5m、2.5m…间距依次上齐轨枕扣件,并拧至规定扭矩值,上扣件时需安装弹条绝缘垫片。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知识讲解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张峻川(中铁四局八分公司)摘要:本文对铜九线元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的施工方案及工艺做出介绍.并为施工提傧借鉴。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卓越成就,中国铁路建设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2007年4月18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正式开始运营,贯通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速客运专线也已经上马建设或加紧筹备。
无缝线路技术是高速铁路的基础,而应力放散的施工工艺是否成熟,是无缝线路是否能够保证质量和设计要求的重要因素。
现以铜九线无缝线路施工为例,对该工序施工进行说明。
1 工程概况应力放散和锁定是将已达到初期稳定状态的线路,重新松开扣件、起升钢轨、垫上滚筒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或自由伸缩后再强制拉伸,放散掉钢轨内的附加应力和温度力,在钢轨处于设计锁定轨温时的“零”应力状态下,将线路锁定完成无缝线路的过程。
进行应力放散作业是为了使在冬季气温很低钢轨内部产生的拉应力不会把钢轨拉伤拉断和夏季气温很高时钢轨内部产生的压应力不会致胀轨跑道现象。
2 施工工艺2.1 施工方法简介应力放散施工有两种放散方法:第一种称为滚筒放散法,即实际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放散时在钢轨下加垫滚筒,利用锤击敲打钢轨,使钢轨自由伸缩,等钢轨充分回弹后,即钢轨内应力达到零应力然后迅速锁定线路;第二种方法称为综合放散法,即实际轨温低于锁定轨温下限值时,钢轨下垫上滚筒,将要放散的单元轨节一端与已放散锁定的线路焊接,靠无缝线路提供反力,一端安装钢轨拉伸器,根据当时轨温计算出单元轨节的拉伸量,等单元轨节在当时的施工温度下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时,进行位移零点标记,再用拉轨器将单元轨节拉伸至计算出的拉伸量,各测点位移均达到计算位移量后进行锁定。
对于区间线路将根据现场轨温灵活采用放散方法,对于道岔由于不易进行拉升,所以只能选择滚筒放散法,即道岔铺设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
应力放散、锁定焊接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拆卸扣件、支垫滚筒→撞轨、应力放散→测轨温、面钢轨拉伸位移标记→计算拉伸量、锯轨→单元轨节拉伸、锁定→锁定焊→设置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标记滚筒放散法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一拆扣件一垫滚筒一敲轨一测轨温一钢轨反弹一拆滚筒一上扣件(隔二上一)一上完所有扣件一作位移观测标记拉伸器滚筒放散法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一拆扣件一垫滚筒一安装撞轨器一安装拉伸器预拉伸敲击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一每隔lOOm设1个临时观测点标记一测轨温计算各点拉伸量一拉伸并用撞轨器撞击、观测各点位移量一各点位移达到放散要求后拆滚筒一上扣件(隔二上一)一上完所有扣件一作位移观测标记2.2 施工工艺要点(1)按施工计划,将滚筒用轨道车运至现场,每lOm放置一对滚筒(双线)。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及方法

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及方法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工艺流程图应力放散和线路锁定是将已经达到初期稳定的线路,重新松开扣件、支起钢轨、垫上滚筒、使钢轨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或自由伸缩后再强制拉伸,放散掉钢轨内的附加应力和温度力,在钢轨处于设计锁定轨温时的“零”应力状态下,将线路锁定形成无缝线路。
应力放散是拆除单元轨节的扣件,解除约束,抬上滚筒,通过滚筒、拉轨器、撞轨器、小锤等工具,使积累在单元轨节内的温度力得到释放,然后落槽,上好扣件锁定,保证钢轨在锁定轨温下达到零应力状态。
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有滚筒放散法和拉伸放散法两种。
根据测量轨温判断,当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时采用“滚筒放散法”,当轨温在锁定轨温范围以下时采用“拉伸放散法”。
线路经应力放散和焊接锁定后形成无缝线路。
应力放散施工准备包括选择作业时间、测量轨温、安装撞轨器、安装拉伸器、解除无缝线路末端至零点范围的扣件(一般为5.5m)、分散作业人员和工具等工作。
作业人员均匀分布在单元轨节长度范围内。
根据气象资料、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计算确定锁定轨温,并满足桥上无缝线路的断缝检算要求,同时还应满足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的要求。
应力放散作业时,根据测量轨温判断,当轨温在锁定轨温范围采用“滚筒放散法”;当轨温低于锁定轨温范围采用“拉伸放散法”。
单元轨节应力放散前,单元轨节每隔10m支起钢轨放置滚筒。
采用“滚筒放散法”时,用撞轨器和小锤敲击单元轨节放散应力,撞轨器沿放散方向撞击钢轨,其他人员用小锤或上弹条工具敲击轨腰放散应力。
放散应力过程中始终有专人在轨头量测位移变化情况,当位移出现反弹时,证明单元轨节内应力已经为零。
同时观察“零点”位置是否归零,如果不能到位,调整撞轨位置撞轨直至“零点”归零。
此时立刻拆除滚筒使钢轨落槽,上扣件锁定单元轨节。
采用“拉伸放散法”,计算基本公式为△L=αL△t式中△L ——单元轨节伸长量(m);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为0.0118×10-3/℃;L——单元轨节长度(m);△t——设计锁定轨温与作业时实测轨温之差(℃)。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安全交底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安全交底一、背景介绍无缝线路是一种常用的电气线路连接方式,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接线头的数量,简化线路结构,并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使用无缝线路时,应当注意应力放散和锁定的问题,以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二、应力放散的意义应力放散是指在线路中引入一定的应力放散装置,将线路上的机械应力释放,并减少线路的振动和应力集中。
应力放散的意义包括:1.减少导线因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机械破坏和导线线芯损伤;2.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3.减少线路的噪声和震动,降低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干扰;4.延长线路元件(如导线、绝缘子等)的使用寿命。
三、应力放散的方法常见的应力放散方法有以下几种:1.引入补偿装置:在线路中使用弹性材料或弹簧等装置,能够吸收线路的机械应力,减少应力的集中和振动。
例如,可以在导线上使用压线夹,从而使导线与导线杆之间形成一定的弹簧效果,释放导线上的应力。
2.设置挂点:在线路中设置挂点,将线路的应力引导到地面或其他支撑点。
挂点可以采用悬挂装置或吊挂装置,将线路下垂的一侧连接到支撑点上,使得线路的应力得到放散。
3.使用拖地装置:在线路或导线的特定位置上,安装拖地装置来释放线路的应力。
拖地装置的原理是通过一定长度的导线在地面上拖地,从而减少线路中的机械应力。
四、锁定的意义锁定是指在安装无缝线路时,对线路进行固定,以防止线路因外力或其他因素产生位移或松动。
锁定的意义包括:1.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线路松动或脱落导致的故障;2.减少线路的振动和噪声,降低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干扰;3.保护线路元件不受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延长线路元件的使用寿命。
五、锁定的方法常见的锁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固定装置:在无缝线路的安装点,加装固定装置,将线路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支撑结构上。
常用的固定装置有U型夹、法兰夹等。
2.使用抱箍:在线路中的关键位置,使用抱箍将线路和设备或支撑结构连接起来,确保线路的固定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二、原理
三、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 四、注意事项
一、目的
由于铺设长钢轨时的轨温与单元轨设计锁定轨温并不一致,另外在补 碴整道、动力稳定、焊轨等作业时,造成钢轨温度的变化,内部产生温度 拉或压应力。因此,为了防止无缝线路的长轨条因气温变化和车辆运行等
引起的折断或胀轨跑道,必须对长轨条进行应力放散处理,并进行强有力
四、注意事项
1、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放散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 严禁违章蛮干。长钢轨拨移时,要协同动作,手脚不应放于长钢轨下。
2、拆扣件时严禁砸卸扣件,防止弹条砸飞伤人,上扣件时每两人之间要间
隔3根轨枕的距离,且人要站在扳手的一侧,防止相互碰伤。
3、拉伸器应安装牢固,拉伸过程中应加强对油管的保护,防止油管破裂。 4、撞轨时应用力均匀,避免撞块飞出伤人。
单元轨节伸缩区标记临时位移观测零点。
三、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
5、用专用工具拆卸本次放散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 单元轨节伸缩区范围内的弹条,并用起道机将钢 轨顶起,支立于滚轮上,顶起高度为5cm,滚轮 间距为10m,见图。 6、由于长轨铺设时轨温与正在进行的作业轨温不一致,弹条卸除、钢轨顶
起后,钢轨的束缚解除,钢轨将产生位移,但由于钢轨内部应力及滚轮摩
三、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
8、记录钢轨应力放散为零时的轨温(见图),若此时轨温正好符合设计锁 定轨温,则锁定钢轨。若此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记录轨温,按下列
公式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拉轨时,应用撞轨器进行撞轨,使应力放散均
匀。并现场测量钢轨的实际拉伸量,与计算拉伸量比较, 若与计算拉伸量相符合,则锁定钢轨,若与计算拉
定钢轨。
三、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
(一)工艺流程
三、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 (二)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工艺说明) 1、轨道静态几何尺寸检测允许 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
2、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近期轨温 的变化情况,决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3、位移观测桩设置 4、为检测应力是否放散均匀,在应力放散过程中在钢轨上标记临时位移观测点,
的锁定,以确保线路的高稳定性。
二、原理
采用“零应力综合放散法”对单元轨进行应力放散。 其原理是: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 失效,使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用撞轨器沿钢轨走行方向依次撞轨, 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之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 轨温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轨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
全过程地观察钢轨的位移以检验钢轨内部应力是否放散为零,在上一单元轨的伸缩
区起终点设1、2点,本次放散单元轨每隔300m(当单元轨长度不为1500m时参照进行 观测点设置)设置3、4、5、6、7、8共8个临时移观测点。放散时应随时汇总计算各
临时位移观测点的位移,判断应力放散是否均匀。在本,则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如应力
放散不均匀滚轮卡死钢轨等因素。 9、轨温合适或钢轨拉伸到位时,依次去除支垫在 钢轨下的滚轮,将钢轨落到轨枕上,上好扣件,
记录轨温
紧固钢轨,在拉轨器前后各50m范围内的钢轨锁定完成后,方可松掉拉轨器
的液压油门,拆除拉轨器。
三、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安全技术
10、对本次放散单元轨与上一次放散单元轨的接头用法国QPCJ铝热焊接工 艺及焊剂进行锁定焊接。 11、线路锁定后,应在埋设有钢轨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 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并定期对钢轨的位移进行观测,放散之后第 一个月内每一星期观测一次,以后每一个月观测一次。位移观测桩处换算 200m范围内的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 得超过20mm,发现位移量超标者,应迅速查找原因,并对该单元轨重新进 行应力放散及锁定。
擦阻力等影响,此时钢轨内部应力不为零,记录钢轨临时位移,作为以后 施工放散的依据。 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前后各布置一台拉轨器(见图4-5-13),拉轨器固定 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察每次钢 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 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