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1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ppt1: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二、品读故事情节(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
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
(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Ppt4:四张连环画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高中语文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2.下面是本文的内容框架图,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
答:(1)
(2)
(3)
(4)
答案:(1)怒 (2)买刀寻敌 (3)安 (4)接管草料场
3.请结合文内文外内容,填写林冲档案。 籍贯 职务 绰号 兵器 父亲、岳父职务 犯法原因
答案: 籍贯 职务
绰号
东京 教头 豹子头
兵器 花枪
பைடு நூலகம்
父亲、岳父职务 提辖、教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 B.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耳﹒提﹒面﹒命说话,正不听得说
甚么。”
C.李小二道:“只要防备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D.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预习我达标】 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 (1)疑惑·迷惑·困惑 疑惑:怀疑,困惑;感到怀疑困惑的地方。 迷惑:①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②使迷惑。 困惑:①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②使困惑。
(2)工夫·工夫 工夫:时间。 工夫:本领,造诣。
(3)窜改·篡改
窜改
辨析
【我理解我鉴赏】 目标一: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 1.“风雪”是本文主要的景物描写,请结合相关文字分析其描写技能。
2.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段落 相关环境描写的语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 7 朔风渐起,却早纷纭扬扬
卷下一天大雪来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 8 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
摇振得动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_“__纷__纭__扬__扬__”__写__雪__花__之__大__,_“__卷__”__ _写__朔__风__之__烈__,_“__一__天__”__写__时__间__之__长__。__ _这__漫__天__风__雪__对__林__冲__的__命__运__是__一__种__暗__示__,_ _又__起__到__了__烘__托__作__用__,_也__为__下__文__压__倒__房__屋__ _做__好__了__铺__垫__。__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十个章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专题:为大家提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1、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性格特点:
善良厚道
发 展 陆 虞 候 密 谋 害 林 冲
分析: 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
明确: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尽管林冲并 无反抗复仇之意,但高俅父子未死杀人夺妻之 心。
分析: 作品为什么不直接写四人的谈话? 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见闻和疑虑来交代情节有 什么效果?
3、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 致使陆虞候等人站在庙外边肆无忌惮地言语,林冲躲 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性格 上的转变。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又表明他细心、谨慎 的性格特点。 5.老军交差一段,介绍草料场内外情景和办理交接手 续时,有风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状况描写,老军酒葫 芦的交代。
酒 庙 厅 中 门听
风雪(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
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
正面描写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 撼,动摇得很。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侧面描写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
物
林冲: 遇旧 落入陷阱 杀贼报仇
民 反
风雪(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 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风雪(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
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正下得紧。
正面描写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3篇

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四、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逼上梁山↑杀死陆虞侯↑情节林冲接管草料场↑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林冲沧州遇旧知六、课后思考: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七、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教学过程】:一、回顾情节导入:二、交流鉴赏:(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林冲因为遭受高衙内的陷害,被贬为流放犯,后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逃至山神庙,凭借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成功击败了追捕他的官差。
本章将通过解读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困境中的应对策略。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浒传》及林冲的相关背景知识;分析林冲在故事中的表现,概括其性格特点;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林冲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林冲被贬为流放犯引导学生了解林冲被贬的原因,认识高衙内的陷害;分析林冲在得知自己被贬后的心理反应,概括其性格特点。
2.2 林冲逃至山神庙讲述林冲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逃至山神庙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林冲在逃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析其应对策略。
2.3 林冲成功击败追捕官差描述林冲在山神庙中与官差的激战过程;分析林冲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敢和智慧,概括其性格特点。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林冲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智慧、坚定等;讨论林冲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策略,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2 其他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如高衙内、官差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人物形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困境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林冲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和坚定;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
4.2 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分析《水浒传》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及教后反思

【学习目标】1.认识环境描写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了解细节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理解文意2、独立完成,规范作答【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如下:①烘托人物形象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后文埋下伏笔④衬托人物心情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见证了林教头从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到义无反顾,奋起反抗的思想成长历程,洞悉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同时,学习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要从文本出发,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全过程中去分析,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来归纳。
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要素之三——环境及本文精彩的细节描写。
二、课前回顾1、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可以分为:(正面)和(侧面)。
其中正面描写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后者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式有:(正面)和(侧面)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自主完成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有何作用?四、合作探究本文的细节描写也历来为人赞叹,试举例说明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对象性格鲜明,呼之欲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水浒传》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4、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3、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德育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二、【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现实。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办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水浒传》2、交代与课文有关的情节3、归纳课文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李逵下山”、等等。
以上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都出自古典文学名着《水浒传》,那么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二、介绍作者及《水浒传》1、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
”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
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