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合集下载

第十四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稿

第十四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稿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方会议;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与上海军民的抗战;《淞沪停战协定》;东北的抗日救国斗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2.能力方面:(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介绍,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

( 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提供的历史材料,帮助他们学习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方法。

5、重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一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成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

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九一八事变就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近代历史的进程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情况,还可以培养他们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史实,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文字、地图等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会搜集,整理资源,培养探究历史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时间安排:1课时过程:一、播放《松花江上》导入课题。

导入语: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的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出示学习目标(媒体)三、自学指导(媒体)为达到上述目标,请大家按要求自学认真阅读课文P72-76页,结合文字、地图、图片资源,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答案,用15分钟时间完成。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需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及资料思考)、时间、地点、蒋介石的政策、结果及影响。

2.“一二九”运动最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是谁提出的,“一二九”运动有何重大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华北的阴谋,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西安”事变的背景(可结合课文资源思考解答)、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影响。

4.课文中“思考与讨论题”P755.中共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进步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宽大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为什么会通过中共提出的议案?(表明国民党实际上接受中共的提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参与园地的1.2题四、学生按上述自学指导自学,独立思考探究,不交流。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 和平解决,从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初步形成。
左起: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
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 中国共产党提议的决议案,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初步形成。
二 西安事变
1.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 人物:
3. 经过:
4. 结果:
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 作初步形成。
5. 意义: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 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 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 逐步上升为主要矛 盾。 2.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蒋督促张、杨进攻红军。 4.张、杨都是国民党爱国将领,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返回
活动与探究
提示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 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 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 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 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 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 杀他。 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 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返回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高梁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 火药库, 后占 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有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为什么中国军队好几十万会“恭恭敬敬” 让出了沈阳城呢?
2、国民政府的政策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 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 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前)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事变后)
活动与探究
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
1、“攘外必先安内”
2、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3、幻想国联调解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 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 集薪待焚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日本大陆政策
2、直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 为掠夺财富转嫁危机来自3、中国内战有可乘之机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 界,必先征服中国。 ---------- 《田中奏折》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
1、概况
新编《九一八小调》
(1)国民党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目的:置蒋 于死地,取而代之
(2)亲英美派:和平解决,目的:解救蒋 (3)日本: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扩大侵略中国。 (4)中共:和平解决,原因:从民族利益出发
4、结果: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 5、意义:
张学良
杨虎城
江泽民给张学良亲属发的唁电(节选)
3、影响:东北三省沦陷,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 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局部抗争开始)

八上历史 巩固案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八上历史 巩固案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中华书局版
八上历史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巩固案主备人:张文学2014.10.29
一、巩固训练:
1、阅读“九一八事变”思考回答
(1)、时间:_________年9月18日。

(2)、经过:日军制造______事件,进攻北大营,占领
_________。

(3)、结果: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
______________沦陷。

(4)、影响:中国开始了______________。

2、阅读“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思考回答
(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A、事变B、事变
(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A、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
B、运动
C、社会各界支援抗战
3、阅读“西安事变”思考回答
(1)、背景:全国的感召和的争取。

(2)、经过:年12月12日,和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等主张。

(3)、结果:中共以为重,派到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和平解决意义: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九一八事变?
2、假如你是一名新闻记者去报道一二·九运动,你会怎样报道呢?(提示:可从原因、经过、性质、意义四方面报道)
3、讲一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提示:可从原因、经过、解决、意义四方面叙述)。

第十四课_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十四课_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呢?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用和平方
式解决!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
1、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根本原因)
2、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催化原因)
3、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直 接原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 时局转换的枢纽。它基本结束 了十年内战, 对国共两党再次 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推 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
A、日本对中国野心由来已久
A
B、中国政局混乱
C、国民党围剿红军
D、张学良不投靠日本
B 2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 刘少奇
D 1、西安事变后应对时局的方案正确的是( )
A、蒋介石反共内战必须处死 B、张、杨危害领袖应武力解决 C、既讨伐蒋介石,也讨伐张、杨 D、和平解决,共同抗日
6、张学良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他与杨 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
A、反蒋抗日 B、联蒋抗日
C
C、逼蒋抗日
D、杀蒋抗日
7、“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
的一段路轨,反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
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关东军的这一伎俩可称(时间:1Fra bibliotek35年12月9日
人物:北平各校学生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 治”“立即停止内战”
经过:北平学生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传 中共抗日救亡主张的爱国运动。
影响: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华北的阴谋,扩大 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形成。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 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 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 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 进行攻击。
《东北军脚上的镣铐》
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主要原因:
1、“攘外必先安内” 2、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2、概况: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1936、12、12)
3、结果:
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团结抗日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建立准备了必1、中共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表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2)
近年来,每年9月18日,沈阳等城市 都要鸣响警报,其警示我们?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 国东北,与日本移民东北有关的历史事 件是( D ) A.一· 二八事变 B.七· 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
2.“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 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的 密电,从中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对九一八事变 的态度( C ) A.抵抗 B.不表态 C. 不抵抗 D.片面抗战
3.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 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B (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台儿庄战役 4.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C ) A.新世纪的曙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上八里中心校 穆丽敏



知识与能力: 能够讲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全过程;知道 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迅速沦陷的原因;能列举东北沦 陷后中国军民抗争的史实;能够正确分析张、杨发动 西安事变和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意 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图片展示、文字阅读和视频播放,使学生了 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概况,通过课堂讨论认识 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九一八事变带给东北人民的深重灾难;感受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学习张、杨两位将军 和中国共产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 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局意识。
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呢?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用和平方 式解决!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 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 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 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 杀他。 共抗日方向转变。
2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
的是(B)
A、毛泽东
C、邓小平
B、周恩来
D、 刘少奇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B ) A.长征的胜利结束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 发点( D ) A.力图改善两党的关系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 的民族。面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现在 一定感慨万千,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谈 谈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蒋再俊教导处审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学习目标(1分钟)
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等重大历史事件二、导学指导与检测(10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72—76页的内容,大字部分要精读,小字部分可以快读,思考下列问题,并在
1
三、三讲环节(15分钟)
思考与讨论(75页)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剿共”,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并释放蒋介石?
提示:1、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华步伐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

抗日关系到全民族危亡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是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参与园地(76页)
1、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造成怎样的恶果?
提示: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占中国领土近五分之一东北三省陷落达十四年之久,助涨了日本帝国主义继续扩张侵略中国的野心。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西安事变?
提示:①日军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实行不抵抗政策;
④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四、当堂训练(14分钟)
(一)、学习目标堂清(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口答或笔答9分钟)自背、互背
(二)、课堂展示(每节展示一分钟,必将改变你一生5分钟)
(三)、教师小结
(四)、知识点过关检测(变式训练与中考相关的题目5分钟)
1、现在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会想起长长的警报声,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

哪个国家曾在这一天制造了侵略中国的事件(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 )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3、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多人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救国游行。

他们高呼的口号中不包括(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誓死力争青岛”
C.“反对华北自治” D.“立即停止内战”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A.朱德陈毅
B.刘伯承邓小平
C.周恩来彭德怀
D.张学良杨虎城
5、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人士对蒋介石的态度意见不一。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的利益为重,主张()
A.和平解决 B.讨伐张杨 C.处死蒋介石 D.改组国民党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下列的哪一会议有直接关系()
A.共产党五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一大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D.国民党一大
7、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9、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