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29运动事件简介

129运动事件简介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29运动的简介,欢迎大家阅读!129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
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935年12月9日,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杨靖宇
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2年底 宋庆龄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保障中国人民最基本的
抗日权利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
(1)领导:冯玉祥、吉鸿昌 (2)概况:经过五昼夜血战,收复多伦 (3)结果:在蒋与日伪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冯玉祥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用的碗上烧制着他父亲 的遗训:“做官即不许发财”
思考: 如果你是张学良,面对日 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你将 如何应对?并说明理由。
1、你此时身肩国耻家仇,被人民群众称 为卖国贼。
2、你担任海陆空副总司令,东北军总司令。 3、你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你的天职。 4、你和蒋介石是结拜兄弟。
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马占山)
“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 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 者作最后之决斗。宁叫白山黑水尽化为 赤血之区不愿华胃倭奴同立于黄海之 岸”—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
中国共产党:
发表宣言,“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的号召。并且在 行动上,组织东北抗日联军。
楊虎城對國家的危難耿耿於懷,不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極剿共。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 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 张 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 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 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 来,他 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后,两 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 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 夜。2月 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 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 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 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 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 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 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经日军 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 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 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 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
鲁云存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
讲述、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
教具准备
挂图、课本插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景,伴随着歌曲《松花江上》,展示一副副图片,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沈阳、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满洲里、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等,使学生充分感受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4.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5.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
2.经过:
3.结果: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
②
③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1.图片出示:张学良、杨虎城头像设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中这两个人吗?他们的名字和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2.布置学生阅读教材西安事变部分。3.视频《西安事变》片段播放。4.讨论:你如何看待和评价张、杨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行为?你是如何认识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九一八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据不完全统计,仅1932年1月,义勇军就袭击辽宁、吉林两省重要城市三十余次,其中11次袭击沈阳,6次袭击长春,烧毁了沈阳、哈尔滨两地的飞机场,破坏了抚顺的发电所。
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主要领导人。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节节退让,引起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
他们纷纷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
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杨杏佛任总干事。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帝国主义荒谬地宣布,热河是“满洲国”的土地,长城为“满洲国”的边界。
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何柱国部奋起还击,不久,山海关陷落。
日军十万大军进攻热河,热河失陷。
日军继续进攻长城一线,攻占多伦等地,察哈尔省危急!1933年春,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这个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任主席。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了《抗日停战协定》,得到国内舆论的支持和同情。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东北抗日 联军第一 路军总司 令杨靖宇
李兆麟
周保中
赵尚志
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
东北抗日联军
著名女英雄
赵 一 曼
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同日军作战
与日军激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
•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 日义勇军抗击日军。
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 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 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 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
吉鸿昌
谢谢
; 三维焊接平台 焊接工作台 三维柔性焊接平台
ngh60pfi
们谋划壹个美好的未来。第壹卷 第九十八章 感动“王爷这是要将民女带到什么地方?王爷的侧福晋不在王府吗?”面对玉盈咄咄逼人的问 话,他却是壹丝壹毫的怒气都没有,反而觉得玉盈姑娘即使是生气都是这么的可爱:眉头微微地蹙着,壹双凤眼挑衅般地投来毫不友善的目光, 本来是怒气冲冲的话语,但由她这吴侬软语说出来,婉转如黄鹂,动人心弦。况且,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他做错了,她要是不生气才奇怪呢。既 然是自己做错了,那就赶快表明态度,争取尽早获得她的原谅:“玉盈姑娘,这件事情,确实是爷做错了,还请年大姑奶奶息怒。”“您怎么 知道民女被家人称作姑奶奶?是凝儿告诉您的?”“你的事情,爷知道得多了,不过,爷有壹个小小的请求,以后,能否不要总是用‘民女’ 来自称?”“恕‘民女’愚钝,实在是想不出来任何壹个比这个更符合礼制、更符合身份的自称!”“既然玉盈姑娘这么愚钝,那爷就告诉你 壹个更符合礼制、更符合身份的自称:玉盈,就是最好的自称,当然,‘盈儿’更好!”“您?这万万不可!民女是您侧福晋的姐姐,如果用 那两个自称,简直就是,就是礼坏乐崩!恕民女不能同意!”“那好,本王命令你,从今以后,你只能以‘玉盈’在爷面前自称!”他真是急 了,怎么遇见这么壹个顽固不化的丫头!她猛地壹惊,“本王?”这个称呼怎么好像在哪儿听到过?可是,怎么又记不想来了?见她壹时沉思, 低头不语,以为她是不好意思地同意了,心中欣喜万分。为了缓和刚才因为强行要求她改变称呼而造成的剑拔驽张的尴尬气氛,也是为了解释 壹下今天骗她出来的行为,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玉盈姑娘,今天的事情,爷实在是事出无奈!爷想带你去壹个地方,可是,如果不 用这个法子,爷担心人多嘴杂,走露了风声,你,还是壹个未出阁的姑娘,爷不想你的名节,毁在了爷的手里。爷承认这件事情做得不太合适, 但是,希望玉盈姑娘看在爷壹片真情、事出有因的份上,原谅爷的唐突和鲁莽。”此番话说下来,玉盈惊呆了。刚刚他还拿“本王”来压制她, 强迫她改变自称,可是现在的这番话,是如此的真挚,如此的诚恳,完完全全是为了她考虑,如此的体贴,如此的细心,怎么能不令她感动? 更何况,他是高高在上的王爷,贵为皇子,却能对她这无权无势的壹介草民,又是道歉又是认错,还要她原谅他的唐突和鲁莽,她怎么可能不 感动?可是,她又怎么能感动?他是凝儿的夫君,她的妹夫,这是他们之间永远也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凝儿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她怎么可能跟凝儿抢夫君?这不仅仅是伤了妹妹心的问题,更是让年家颜面扫地、被世人耻笑的问题!年家,将会因为她而成为众人的笑柄, 她就是这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救亡运动的兴起

提升问题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启示?(可以从日本 的侵略,中共的努力,学生的爱国行动和张学良杨虎城的爱 国行为考虑等)
憎恨,坚决抵抗侵略者; 中共英明,最能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就是力量。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伟大的爱国者,千古功臣。 我们青年学生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发扬爱国优良品质, 理性爱国,牢记历史,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共同进步!
活动与探究 书本75页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 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 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 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 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推动 蒋介石的军事实力 如果杀掉蒋介石, 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很强,共产党不敢 当时中国会……
5.影响: 揭露了帝国主义侵吞华北的阴谋,扩大了中共影响,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 安 事 变 华北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 1.背景: 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政治主张。张杨接受 了这一主张。 2.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3.人物: 张学良和杨虎城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或出发点是什 4.结果和意义: 么?从民族利益出发。意义见课本75也最后 一自然段
东 三 省 沦 亡
1932年,日本 扶植溥仪做傀 儡,建立伪满 洲国。
长春
西安事变(1936、12、12)
张学果: 4、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 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课件2: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知识梳理
一、局部抗战 1.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 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
②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_经__济__危__机__爆发,严重影 响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日本急于发动 侵略中国的战争。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 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3)影响 ①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战__线__正式形成。 ②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
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1.对占领区 (1)南京大屠杀:_1_9_3_7_年__1_2_月__1_3_日__,日军攻陷南京, 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 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3_0_万__人以上。 (2)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扶植傀儡政权。 (3)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4)强征苦力: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3)态度: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 随时参加抗日战争。说明: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根本 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推动国民党政府抗日和国共两党合 作,作出了巨大让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摘选《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的宣言》
材料二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通电,说 “不先消灭赤匪,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则不能攘外”, 揭开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1年9月23日,蒋介石指示听候国联仲裁如左:“外交形势, 尚有公理;……不如委诸国联仲裁,尚或有根本收回之望;否 则亦不惜与日寇一战,虽败犹荣也。”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思想教育目标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
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共发出抗日宣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
2、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各阶级、阶层为挽救危亡,纷纷举起抗日大旗,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传统。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九一八事变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概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后,各阶级、阶层的对日态度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这节课的重点是日本侵华的原因和九一八事变,在教学中计划采用以下方法:在导入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解日本侵华时注意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有关日本侵华的历史,使学生形成日本侵华是预谋已久的这样一个观念,在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穿插一些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要点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一、日本大举侵华1、原因(1)、根本原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内部原因: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3)、外部原因:国共对峙,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大危机2、九一八事变:(1)、经过(2)、结果:东北三省沦亡、伪满洲国建立(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背景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4、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日本是个极富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