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复习)
2015届广东高考生物复习优化设计课时规范练讲评课件(八)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解析: α -淀粉酶不会催化蔗糖的水解;斐林试剂与蔗糖和蛋白质都不
会发生紫色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 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点是催化剂的种类,无机催化剂或酶,因此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
9. (2014届广东东莞南开实验学校月考)(双选)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 下,反应物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则反应速率加快
B. 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降低
质和RNA组成的;题干强调“ 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RNA 具有催化作用;RNaseP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等酸和氨基酸;“绝大多数酶是 蛋白质,少数是RNA” 这一说法正确,但本题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明这一结论。
5. (2013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10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题组二酶的特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6.(2011·宿迁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7.(2010·南通模拟)如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
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探究示例1(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1)在低于最适温度(pH)的条件下,随着温度明酶的活性________。
超过最适温度________,表明酶的活性________(2)温度过低,酶的活性________((3)两条酶促变化速率变化曲线表明,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件进行的。
思维拓展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图甲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数量。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探究示例2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A.曲线1 B.曲线2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处理A组B组1 加入一定浓度的该洗衣粉溶液加入经煮沸并冷却的相同浓度的该洗衣粉溶液(与A组等量)2 加入相同的涂有蛋白膜的胶片3 置于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学案10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自主课学习任务一、1.(1)化学反应 (2)常态 活跃状态 (3)活化能 降低活化能 2.活细胞 蛋白质 RNA知道吗 不能。
酶只是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会使生成物的量增加。
最新-2018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精品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其合成包括转录和逆转录两个过程B.活的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作用C.酶分子结构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会受到破坏而失去活性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要求的催化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解析: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蛋白质类酶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起催化作用。
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均会破坏酶分子的结构,而使酶变性失活。
同一生物内的不同酶要求的催化条件不同,大部分酶在pH=7的情况下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在pH=2时活性最高。
答案:C2.(2018·广东高考)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解析:嫩肉粉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把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A、B和C项都有高温会导致蛋白酶失活,D项在室温下酶的活性较强,放置一段时间,让蛋白酶有足够的作用时间,这样的效果最佳。
答案:D3.(2018·宁夏高考)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t1属于此区间;超过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t2属于此区间。
在高温没有使酶失活的范围内,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较高的温度才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B4.将发芽后的玉米种子研磨成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并按下表步骤操作:经上述处理后,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1 mL,并置于50~65℃水浴2 min,试管中液体呈砖红色且颜色由浅到深依次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发芽后的玉米种子里存在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产生与斐林试剂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的还原糖,玉米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是40℃左右,100℃的水浴使淀粉酶失去活性,故乙组产生的还原糖最多,生成的砖红色沉淀最多,而丙组生成的砖红色沉淀最少。
最新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详细复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考点透析典例跟踪详解实验导航大题专训)新人教版

酶只起催化作用
来源
酶只在生物体内合成
2.高考命题角度。 (1)化学本质和分布方面: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酶的本质、基本组成单位,以及某种 结构中是否有某种酶的存在。
(2)功能方面:
与激素相比较,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跟踪训练
(2013· 惠州二模)占人类基因组中近一半的 “垃圾”DNA之 前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家新发现一种酶,该酶能在 基因组的任何位置中 “ 剪切 ” 和 “ 黏贴 ”“ 垃圾 ” DNA ,而 “垃圾”DNA的移动对细胞会产生影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是( )
蛋白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 用
正确说法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 红细胞等)
有机物(大多为蛋白质,少数 为RNA)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 挥作用
温度影 响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 性失活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 酶变性失活;高温使酶变性失 活
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 多种功能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等
A.该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或脂质 B.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C.该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D.该酶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解析:该酶能在基因组的任何位置中 “剪切”和“黏
贴”“垃圾”DNA,说明该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DNA
连接酶,其成分是蛋白质, 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使 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可以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两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在一定温度及pH范围内,随温度及pH的升高,酶的催 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 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01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配套精题细做: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双基题组+高考题组,含解析)

A组双基题组1.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解析】此题考查酶的作用及特点,具体分析如下:2.(2013·抚顺调研)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D.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解析】考查对酶的本质、作用原理、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及酶和激素产生的理解。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活化能;高温会使酶的结构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分子的结构;合成激素的细胞是内分泌细胞,细胞内一定能合成酶。
【答案】 C3.(2014·包头模拟)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t1属于此区间;超过适宜温度后,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t2属于此区间。
在高温没有使酶失活的范围内,酶活性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较高的温度才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 B4.(2014·唐山质检)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解析】在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表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第81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练习)

第08讲第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模拟精练+真题演练)1.(2023·山东日照·统考三模)有关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需要设计空白对照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的量应保持充足C.探究酶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答案】B【分析】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比较,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A错误;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底物的量应保持充足,防止由于底物不足导致无法准确测得各组的反应速率,B正确;C、探究酶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最适pH三组,C错误;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进行预实验可以帮助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D错误。
故选B。
2.(2023·湖南郴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下列对酶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酶的专一性,可以选择不同底物作为自变量B.探究酶的高效性,可用无机催化剂和酶作相互对照C.探究酶作用的适宜pH,要先控制pH再将酶和底物混合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进行实验【答案】D【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A正确;B、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如果探究酶的高效性,可用无机催化剂和酶作相互对照,B正确;C、酶具有高效性,探究酶作用的适宜pH,应先将底物和酶达到环境所处的pH,再将相同pH条件下的酶和底物混合,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
因为过氧化氢常温常压下就能分解,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更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红对勾】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10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10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济南调研)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酸性―→中性―→碱性多组不同pH 的实验组,使实验尽可能精确。
答案:C2.(2012·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解析: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H2O2不稳定,在H2O2酶失活时,H2O2仍能分解,B错误;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C正确;增加H2O2量, 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
答案:C3.对盛有过氧化氢的试管加热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够促进其分解,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B.前者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而后者不影响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C.二者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D.酶和Fe3+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解析:加热主要是使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提高,达到活化能,使反应进行;催化剂是降低过氧化氢分子的活化能,使分子原来具有的能量达到活化能,从而能够发生反应,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酶和Fe 3+都是催化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只是效率不同。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高中生物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酶的概念和特性。
2. 让学生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
3. 让学生了解酶在生产、生活和医学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酶的概念、特性、酶促反应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在生产、生活和医学上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酶的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酶在生产、生活和医学上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酶的作用机制和酶促反应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消化,引入酶的概念。
2. 探究酶的特性: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酶的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 讲解酶促反应原理:介绍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4.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酶在生产(如工业发酵)、生活(如洗涤剂)和医学(如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置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酶的概念、特性和应用的理解。
3. 搜集有关酶在其它领域的应用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酶的概念、特性和酶促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酶在生产、生活和医学上应用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时的表现。
七、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酶的概念、特性和酶促反应原理的理解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评估其对酶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评价在讨论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酶的基础知识。
2. 在讲解酶促反应原理时,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变量
无关变量
自变量
对照 组 2:90℃水 过氧化氢 加入过氧化 1号试 浴加热 分解速率, 氢的量;实 管 3:3.5%氯 用产生气 验室的温度; 泡数目多 氯化铁和肝 化铁2滴 少表示 脏研磨液的 4:20%肝脏 新鲜程度 研磨液2滴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实验 组 2 、3 、 4号试 管
功 能: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 a.在催化某一反应时,与其他一般无机催化剂一样,能显著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但并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常数; 不同点:酶具有无机催化剂所不具备的高效性、专一性,并 且酶促反应需要温和的条件。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均没有变化。
成 物 的 量
C 不加催化剂
注意:酶只加快化学反应的 速率 ,缩短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点的 时间 ,本身不被消 耗,也 不改变 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例题: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
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 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 蔗糖酶 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 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肽酶 例题: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不能使多肽水 解为氨基酸,这说明酶有(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2.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溶液 试管各加入1mL过氧化氢酶溶液 一 pH=12 (HCl)pH=(蒸馏水) 7 (NaOH) 实验 二 pH=2 步骤 三 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mL,振荡
四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试管 中
例:有一种化学反应P+Q=R,图中所示的实线表示 在没有酶的时候此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 酶加入反应底物混合物中,图中能表示加入酶以后此反 应进程的曲线是 。C
三.酶的特性
(一)酶具有 高效 性。 验证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表示曲线:生 A 加入酶 B 加入无机催化剂
(08广东生物)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一、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基础知识梳理
P81
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没有 活细胞 的 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 2、德国科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物质是酵母菌细胞 死亡裂解后 释放出来的。 3、毕希纳把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的引起发酵的物质叫做 酿酶 。 4、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第一个提取出 纯酶 ,并证明了 酶是 蛋白质 。 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 切赫 和 奥特曼 发现少 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6、酶的概念:酶是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 催化 作用的有机 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蛋白质 ,少量是 RNA 。
结论
只有在一定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
以上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足够严谨?如果不 够严谨又该如何改进!
1、能不能用过氧化氢做材料来进行本实验?为什么? 过氧化氢不适合用于本实验,因为温度能影响过氧 化氢的分解。
2、本实验在产物时能不能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为什 么?
不能,因为斐林试剂使用需要加热,而加热会改变 酶的活性
第 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考查的知识
知识内容 ①分析酶促反应机理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②说明用文字准确描述有关酶的作用机理和特性。 ②能用图像准确表达温度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09广东理综)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 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C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2mLH2O2 90℃水浴加 溶液 热 2mLH2O2 加2滴Fecl3 溶液 溶液
2mLH2O2 加2滴肝脏研 溶液 磨液
加热能促进 有气泡产生 H2O2的分 解
Fe3+能催化 有较多气泡 H2O2的分 产生 解 有大量的气 泡产生
3
4
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试管编号 1 2 加入物质 处理 观察 结果分析
功能作用机理: a.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 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b.酶在生化反应中起的催化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了反应的 活化能,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化。
酶的作用机理:
能更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所 以催化效率更高。
(2012广东卷) 29.(16分)食品种类多,酸碱度 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应用范围较广 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实验 组
自变量
2:90℃水 浴加热 3:3.5%氯 化铁2滴 4:20%肝脏 研磨液2滴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 组
实验 组
过氧化氢 加入过氧化 分解速率, 氢的量;实 用产生气 验室的温度; 泡数目多 氯化铁和肝 少表示 脏研磨液的 新鲜程度
自变量
对照 实验 组 组 2:90℃水 过氧化氢 加入过氧化 1号试 浴加热 分解速率, 氢的量;实 管 3:3.5%氯 用产生气 验室的温度; 泡数目多 氯化铁和肝 化铁2滴 少表示 脏研磨液的 4:20%肝脏 新鲜程度 研磨液2滴
蓝色
蓝色
只有在一定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
不能调换,防止在控制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 水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淀粉溶液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 ) 试管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实 (2) 加热至37℃, 保持0℃冰水中 加热至100℃, 验 反应约5min 反应约5min 反应约5min 步 ( 3) 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振荡 骤 ( 4) 各加入两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蓝色 蓝色
2mLH2O2 90℃水浴加 溶液 热
2mLH2O2 加2滴FeCl3 溶液 溶液 2mLH2O2 加2滴肝脏研 溶液 磨液
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物质 处理 观察 结果分析
2mLH2O2 不作处理 溶液
基本无气泡 H2O2自然分 产生 解缓慢 有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 产生 有大量的气 泡产生
2mLH2O2 不作处理 溶液
基本无气泡 H2O2自然分 产生 解缓慢
2mLH2O2 90℃水浴加 溶液 热 2mLH2O2 加2滴Fecl3 溶液 溶液 2mLH2O2 加2滴肝脏研 溶液 磨液
加热能促进 有气泡产生 H2O2的分 解
Fe3+能催化 有较多气泡 H2O2的分 产生 解 过氧化氢酶有 有大量的气 催化H2O2 泡产生 分解的作用, 且效率高
3
4
必修一P79 控制变量与对照实验: 自变量:实验中 人为控制改变 的变量。 因变量:随 象或结果)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 些 可变因素 ,对 实验结果 造成影响。 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自变量 而变化的变量。(实验现
( 1) pH 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图 12 可 木瓜蛋白酶 知,___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 由图可以看出,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 是 。 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产物产生) 蛋白酶的活力可用 的量来表示。
酶活性强弱或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 内反应物(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 成量表示!
2mLH2O2 加2滴Fecl3 溶液 溶液 2mLH2O2 加2滴肝脏研 溶液 磨液
加热能促进 有气泡产生 H2O2的分 解
有较多气泡 产生 有大量的气 泡产生
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试管编号 1 2 加入物质 处理 观察 结果分析
2mLH2O2 不作处理 溶液
基本无气泡 H2O2自然分 产生 解缓慢
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是由于酶的催 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必修一课本P78—P79
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物质 处理 观察 基本无气泡 产生 有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 产生 有大量的气 泡产生 结果分析
2mLH2O2 不作处理 溶液
砖红色沉淀
酶具有专一性。
无变化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碘液进行检测?
实验:研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 响
1.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溶液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组 (1 ) 试管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实 (2) 加热至37℃, 保持0℃冰水中 加热至100℃, 验 反应约5min 反应约5min 反应约5min 步 ( 3) 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振荡 骤 ( 4) 各加入两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结论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 组
实验 组
自变量
2:90℃水 浴加热 3:3.5%氯 化铁2滴 4:20%肝脏 研磨液2滴
因变量
无关变量
对照 组
实验 组
自变量
2:90℃水 浴加热 3:3.5%氯 化铁2滴 4:20%肝脏 研磨液2滴
因变量
过氧化氢 分解速率, 用产生气 泡数目多 少表示
无关变量
对照 组
C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温度 2、pH 3、酶的浓度: 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升高 而加快。 酶 促 4、底物浓度: 反 应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 速 率 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达到一定浓度,反应速 率不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