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习俗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2)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2)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2)推荐文章关于传统文化议论文热度: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热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1500字热度: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热度:中西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篇2浅析中西古代传统文化的社会管理差异[摘要]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及国家社会环境等差异的影响,决定了中西传统社会国家统治下社会结构及行政管理机制运行的不同,在长时段历史发展环境结构的影响下,各自走上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彰显着不同的文化理念与追求。

历史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能量源泉,对中西传统文化与社会管理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关键词]政治结构;行政管理;政治文化传统农耕文明下,自然经济形态是中西传统社会政治管理体系运行的支撑力量,这就造就了其政治统治对土地资源的极大依赖性,即土地政治的特性。

土地资源成为国家社会的优势资源,左右着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因为“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1]。

但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国家社会环境等差异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中西传统社会国家统治下政治结构及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的不同,这彰显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理念和追求。

同时,这亦是长期历史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

中西传统社会政治体制形成了各自差异的发展道路,对世界文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西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及国家社会环境的迥异造就了中西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国家统治发展道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对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为人的性格、智慧等由气候决定的观点进行了继承和延伸,人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即所谓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

后继的诸多学者如亨廷顿等对此进行了有限的反驳与修正,但不可否认自然地理条件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俗语即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说法,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性格特征、文化、政治、艺术等诸多文明发展因素有不同的塑造作用。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摘要婚礼是世界各地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一环,而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本文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婚姻观念角度,中西方的婚姻观念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婚姻观念不仅涉及婚姻的目的、角色和责任,还关乎视婚姻为一种制度或仪式的态度和认识。

其次,从礼仪仪式角度,中西方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的婚礼仪式在程序和形式上有差异,所涉及的仪式和习俗也各有特点。

最后,从风俗习惯角度,中西方的婚礼风俗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从饮食、礼品、迎娶、嫁妆、婚庆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

在了解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差异对双方的理解、沟通、尊重和包容产生的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西方婚姻间的理解和和谐。

关键词:婚礼文化,差异,中西方,影响。

AbstractWed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traditio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an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s and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nalysis i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riage concep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arriage concep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in China and the West not only involves the purpos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marriage, but also the attitude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as an institution or ceremony.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eremony and etiquett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eremon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edding ceremonies in China and the West differ in procedure and form, and the rituals and customs involved in weddings are also different.La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s and habits,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stoms and habi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re are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eating, gifts, bridegroom pick-up, dowry, and wedding celebrations.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hese differences on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respect, and tolera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and harmon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s. Keywords: wedding culture, differences, China and the West, impact.。

中西方礼仪差异论文

中西方礼仪差异论文

中西⽅礼仪差异论⽂西⽅礼仪是指不同于中国礼仪的⼀种西式⽂明,包括⽤餐礼仪、礼节⽅⾯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礼仪⽅式,这些礼仪⽅式与我们中国⼈常见礼仪有些不同,有些差别很⼤,了解这些礼仪对今后与西⽅⼈⼠交流还是有很⼤帮助的。

中西⽅礼仪差异论⽂1 从法餐礼仪看中西⽅⽂化差异 姓名:___王⽂龙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1302002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旅管1301______________ 论⽂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化、历史⽂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导致两种不同⽂化的产⽣,餐桌礼仪⽂化业因此应运⽽⽣,餐桌礼仪⽂化是饮⾷⽂化的⼀部分,中西饮⾷⽂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中⾃觉不⾃觉的透露着⾃⼰深刻的⽂化背景。

本着重论述中西⽅在餐桌礼仪⽂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餐桌礼仪⽂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化差异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和餐桌上的谈话,⼤概要⽐对饮⾷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些声响,少⼀些动作。

(2)⼥主⼈⼀拿起餐⼱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放在腿上。

有时餐⼱中包有⼀只⼩⾯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碟上。

(3)餐⼱如果很⼤,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别在领上或背⼼上,也不要在⼿中乱揉。

可以⽤餐⼱的⼀⾓擦去嘴上或⼿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它来擦⼑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的⼀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旁边。

不要错⽤放在桌⼦中间的那把匙⼦,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的。

(5)在⼥主⼈拿起她的匙⼦或叉⼦以前,客⼈不得⾷⽤任何⼀道菜。

⼥主⼈通常要等到每位客⼈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中西方文化比较论文1500字

中西方文化比较论文1500字

中西方文化比较论文1500字世俗与宗教——中西社会习俗文化比较摘要:当今中国早已跻身全球化语境的时代。

信息网络技术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西文化交往的规模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信息误解屡见不鲜。

中西文化博大精深,社会习俗文化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社会习俗文化差异前言:社会习俗文化包括社会生活礼仪与节庆、生活方式等,是各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反应,深刻揭示着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

由于社会习俗范畴广泛,本文仅从觐礼、婚礼、葬礼、节日四个方面来比较中西方文化,以窥全豹。

鉴于中国式宗教意识淡薄的国家,社会习俗文化是世俗的,而西方国家基督教影响甚深,故社会习俗文化的宗教色彩深刻。

一、觐礼:下跪与屈膝在古代中国一向是皇权至上的社会。

因此,古代觐见皇帝时都要行下跪的礼仪,以表示对高高在上的皇权的尊重。

这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高度集中的权力,使皇帝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人有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华夷有别,万方来朝的虚荣心理。

而西欧则相反。

在西方,王权有限,对国王来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加上基督教的普世性,教皇才是权力的中心。

西方国王与贵族大臣的契约关系并非像中国古代的“君为臣纲”的不平等关系,因此出现了双方觐见礼的冲突。

二、婚礼:红色与白色在人类所有的社会行为中,婚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作为社会习俗的婚礼,是最重要的礼仪。

然而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婚礼的具体形式与文化内涵也就不同。

具体上说,中国古典式的婚礼是“红色”的婚礼;西方古典式的婚礼是“白色”的婚礼。

(一)中国婚礼的红色寓意中国古典婚礼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女双方全家族的盛大庆典,以及到处贴的红双“喜”,一对新人着红衣、红裤(红裙),新娘披着红盖头,桌上点着红蜡烛,床上摆着大红枣。

在婚姻不能自主的封建时代,红红火火的婚礼主要不是对新婚夫妇个人的祝贺,而是对家族兴旺的集体联欢,对封建义务的重申。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

中西传统文化论文关于中西传统文化论文(精选7篇)中西传统文化论文篇121世纪是个开放的世纪,是各国抓住机遇突飞猛进的世纪。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有时并不是很顺畅。

如果你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可以看看以下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在中外合资企业中,文化差异对企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差异包括地理环境、语言文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阐述了文化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外合资企业中应对文化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中外合资企业;积极影响;应对策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企业涌入我国投资办厂。

这让中外合资企业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而企业内部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

现如今,怎样巧妙地去应对中西文化差异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中外合资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才能够正确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制定适宜的、合乎企业文化的应对策略,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探索适合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把中外合资企业经营的更好,更适应现代化潮流。

一、中外合资企业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它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形成也正是因为它们的渊源有所不同。

这些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耕国家,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因此从文化上就容易形成自给自足、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惰性,并且缺乏探索与冒险精神。

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环境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区域的人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质。

而西方人不同,他们更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力。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从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从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从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被赋予特殊文化意义的日子,是人们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了解民族文化习俗的舞台。

文化学家和民俗学家都把传统的节日风俗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把节日看作是一种用行动书写的文化文本。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进而有利于不同民族节日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融合。

一、从节日的起源看中西文化差异:(一)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岁时节令由来已久,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令源于古代气候,简单地说是由年月日和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

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已看到古代完备的历法纪年。

过去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于是传统上十分重视季候的变幻对农业的影响。

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学说,形成以岁时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体系,节日活动的目的都与世俗的农事生产直接相关。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中国的相比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而且随着基督教跨文明的普世化和欧洲移民向世界各大洲的播散,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

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

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

该书记载圣母玛利亚是因圣神的感动而怀孕,就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遇上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玛利亚被迫在马槽里产下耶稣。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论文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论文

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论文浅谈中西方婚礼习俗论文一、西方婚礼习俗(1)白色婚纱西方的新娘在婚礼当天,要穿着白色的婚纱,这一习俗源自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便身着白色的婚纱嫁给自己心爱的白马王子,从此之后,白色婚纱便风靡全球,直到今天,白色婚纱依旧是各国女孩在结婚当天最喜欢的婚礼礼服,这是因为,白色,象征着内心的忠贞与纯洁。

然而,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前,新娘在选择礼服的时候,并不在乎选择什么颜色,只要适合、漂亮、得体就行。

(2)佩戴戒指在西方社会,佩戴结婚戒指,象征着一对新人的正式结合,在佩戴戒指时,戒指通常会佩戴在双方左手无名指上。

这种婚礼习俗源自于远古社会,当时,戒指被认为是具有一定魔力的饰品,佩戴戒指象征着双方彼此将要过上美满与和睦的生活,而到了现代,佩戴戒指则表示双方即将对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负责。

(3)伴郎与伴娘伴郎与伴娘来自于远古时期的西方神话故事,之所以新郎与新娘结婚时要再找来一对年轻男女作为伴郎与伴娘,是为了欺骗恶毒的精灵,让精灵以为这对伴郎伴娘才是新人,从而防止精灵对新郎新娘造成祸害。

而时至今日,伴郎与伴娘已成为新郎新娘双方的代表,在婚礼过程中,与双方家庭进行沟通与协调,同时,伴郎与伴娘也满载着对新婚双方的祝福。

(4)婚宴在西方社会,当婚礼仪式结束之后,往往会举行极为隆重的婚宴,这种婚宴又被称作是招待酒会。

在婚宴上,每张桌子上都堆满了各种美食,通常情况下,食物的类型、贵贱、档次都是由新娘的喜好以及新娘家庭的经济状况来决定的,这是因为,在西方社会中,婚宴的费用通常是由新娘家庭来承担的。

而在婚宴大厅的角落里,常常会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蛋糕,在过去,通常是由新郎与新娘共同拿刀来切蛋糕,而在吃蛋糕之前,现场的宾客往往还会把一部分蛋糕撒在新娘的头上,以此表示对新娘婚礼的祝福。

如今,这一习俗已逐渐被摒弃,但是,在宾客吃蛋糕之前,新郎与新娘应该首先让对方吃一口蛋糕,预示着两人今后生活的甜蜜与融洽。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化差异论⽂中西⽅⽂明在哲学、⽂化基本精神、思维⽅式、语⾔修辞、宗教信仰、社会规范、⽂学艺术等⽅⾯有较⼤差异。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中西⽅⽂化差异论⽂1 这天读报纸有两条消息相映成趣。

⼀条是《北京晚报》的报道,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北京市居民时间利⽤情况调查报告》显⽰,北京⼈每天⽤在吃饭上的时间是⼀⼩时四⼗⼆分钟,相当于⼆⼗年前的⼀点四倍。

说起吃饭时间增加的原因,北京市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处的⼀位官员表⽰,如今吃饭不光是为吃,“更多的是社交的需要,或商谈事宜”;另⼀条来⾃《竞报》,财政部表⽰将压缩中央部门今年的三项开⽀,其中之⼀就是公务招待费,⽽招待费很⼤⼀部分是⽤来吃的,这⼀点不⾔⾃明。

两个消息,⼀个已增加,⼀个要减少。

其实,⼈们社交吃吃饭是很正常的,需要的时间长⼀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前些时候,我去参加⼀个学⽣的聚会,前后⽤了四个⼩时,⽐北京⼈平均⼀天吃饭时间长得多。

三⼗年没见⾯了,很多⼈都认不出了,⼀边进餐⼀边回忆过去,那是⾮常⾃然的事情。

要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家,饮⾷是⼀种⽂化,⽽这种⽂化的表现形式之⼀,就是利⽤饭局建⽴、巩固吃饭者彼此之间的友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常常管吃饭叫“聚会”“出来坐坐”或者“玩⼉⼀玩⼉”。

我也喜欢这种形式,许久不见,两个朋友见⾯吃点⼉东西聊聊天总⽐坐在那⾥“⼲说”⾃然⽽有⽣活⽓息。

不过话⼜说回来了,凡事要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有可能产⽣⼀些不好的作⽤。

⼀个是,时间“拉”得太长。

现在的⽣活都是快节奏,如果吃饭仅仅是为了叙旧,依我看⼀个半⼩时以内⾜矣。

我参加过⼀些饭局,也注意观察过,⼀旦超过这个时间,有些⼈就坐不住了,嘴上不说,⼼⾥已经很不耐烦了。

另⼀个是,聚会范围太⼤,⽽且经常是认识不认识的都来,事先也不知道,吃起饭来不是朋友聚会,倒像是某个机关召开扩⼤会议。

再⼀个就是喝酒⽆度,不仅劝酒⽽且还⽃酒,结果请客的⼈喝醉了,⾛不了了,参加者⾯⾯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英文化社交礼仪
系(部)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1202
学生姓名兰天磊
学号 12112027
2013年 12 月 24 日
摘要
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距离,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关键词:中国,文化,礼仪,西方
一、招呼语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
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中華励志网]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
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三、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说起社交礼仪,在国际上,英国的社交礼仪以绅士风度而闻名于世。

而华夏文明则以礼貌谦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西方比如英国则与之大不相同,这种因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各式各样,了解并掌握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还是十分有趣的
一、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在英国人看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就应该受到他人尊重。

如果你看到一位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却在做服务生的工作,千万不要为了表示恭维说他做这份工作可惜了。

他们会认为你看不起他现在的这份工作,也瞧不起他,脸色会明显不悦。

二、当面打开礼物
通常,中国人在收到礼物时是不会当面打开包装的,而要致谢并收起来等客
人走后再打开。

但是英国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当着送礼人面打开包装,表示欣赏和赞美,是对送礼人的尊重和感谢。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人在送给英国人礼物时,往往会为了显示客套和谦虚说“礼物没什么好的,略表心意”。

当英国人当面拆开礼物时,看到实物明明很好,就会很困惑:这么精美的礼物,为什么要说不好,既然认为不好,为什么又要送人呢?
三、接受对方的赞美
中国人面对别人的称赞往往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见笑了”等表示谦虚。

但是英国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大方接受,并说“谢谢”,表示感谢对方对他的鼓励和尊重。

同样是谦虚,英国人的自谦首先是自信,然后对他人的欣赏和夸赞表示感谢;而我们国人则常用贬低自己的方式表示自谦。

四、服饰礼仪
在穿戴上,英国人是最讲究的,在交际应酬中非常重视“绅士”“淑女”之风。

英国的燕尾服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那是绅士风度的服饰,女士则一般是穿深色套裙或是素雅的连衣裙。

庄重、肃穆的黑色的服装是首选。

五、饮食礼仪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

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动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

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不喝酒的人在侍者斟酒时,将手往杯口一放就行。

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

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

六、商务礼仪
到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7、8月,这段时间工商界人士多休假,另外在圣诞节,复活节也不宜开展商务活动。

在英国送礼不得送重礼,以避贿赂之嫌。

在商务会务时,按事先约好的时间光临,不得早到或迟到。

英国工商界人士办事认真,不轻易动感情和表态,他们视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为缺乏教养的表现。

七、交谈礼仪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有时他们在调侃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严肃。

他们善于
自嘲,但绝不会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

谈正事时,喜欢直接切入主题,表达意见也不愿拐弯抹角。

英国人说“no”的时候,他们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并非要讨价还价。

隐私对于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

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

八、交通礼仪
英国的交通,车辆都是靠马路的左边行驶;在自动扶梯上,靠右站好让别人通过。

虽然这个听起来有点混乱,但是过马路左右看是肯定不会错的。

在英国坐出租车是要按车费的10%付小费的。

老人要求独立和尊重
英国人不喜欢别人称他老,言谈中也不允许出现对他的年龄段有所暗示。

他们不接受不必要的搀扶和谦让,这样会导致不快。

但是在中国,一般都会“论资排辈”,对年长和地位高的人必须表示恭敬。

在英国,孩子对父母直呼其名是很正常的事情。

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东北部,英国国土面积为24.41万平方公里。

大不列颠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全国人口5736。

7万人,其中80%以上为英格兰人,其次是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

玫瑰是英国的国花。

参考文献:
[1]中西方文化习俗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