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doc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doc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

提问: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学生分析)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

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

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展示图表: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00002)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00002)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能力目标: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情感目标: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案重点】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案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案方法】案例教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案法。

【教案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案。

【课时安排】2学时。

【教案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思考问题:(1)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3、总结: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讲授新课」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1)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

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2)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

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展示图表: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1)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2)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3)分析例子:老人从事了一辈子摆渡工作,无论酷暑寒冬,周而复始往返于小岛和大陆之间,一天,细心地年轻乘客发现老人的一只船桨上刻着“工作”,另一只刻着“理想”。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
4.实践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实现。
四、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理解程度;
3.社会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4.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2.特殊场合:企业员工的培训课程
-增加条款:结合企业文化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增加关于企业使命、愿景与员工个人职业规划相结合的内容。
-详细说明:通过培训,使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明确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3.特殊场合:社区成人教育课程
-增加条款: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增加关于家庭、社区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内容,提升居民的社会责任感。
1.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
-解决办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确保课程设计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匹配。
2.实践活动组织困难
-解决办法: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实践活动组织难度。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解决办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
一、教学目标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社会理想,立足个人实际,规划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2.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树立远大社会理想;
3.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
3.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教案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第一课时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阐释了如何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按照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的逻辑线索进行说明的。

中职生只有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成长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为社会做出奉献,从而实现个人梦想。

这是本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起主导作用,是个人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人生不能没有人生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道理。

2.情感态度观念:人生理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自觉性,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提出思考的问题: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梦是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各自的理想,讨论回答。

〈新课讲授〉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根据同学们交流的各自的理想,共同归纳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分析)展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讨论理想的作用。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提出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1)什么是个人理想?有哪些分类?(2)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播放采访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的视频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谈体会。

)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1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2.了解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 学会将个人理想融人共同理想之中,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三次修改自己的志愿。

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 )。

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B.有了社会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理想C.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2.胡锦涛同志曾说:“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

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这说明( )。

A.个人理想可有可无B.个人理想融人社会理想才会有真正的价值C.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矛盾的D.个人理想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理想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 )。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 中国十大杰出农民的吴江青年王平,几年来带领伙伴疏浚河流100多条,复垦造田近5000亩,这是位把“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理想的农民。

下列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

A.自觉把个人理想的实现融人社会共同理想之中B.个人理想的实现是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C.个人理想的发展受社会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制约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5. “饮长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

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B.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冲力量6、在边疆的40年里,救死扶伤是吴登云一直坚持的理想,他为病人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治液的总量,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制取了13块皮肤。

完整版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

完整版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

能力目标
的人生理想。
情感目标
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
1.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 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 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学资 源 教学方 法
板 书 设 计
多媒体课件教学。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一、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二、 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 1. 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 2. 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 和向往 3. 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三、 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 •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 四、 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1・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2 •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 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一般情况下,理想越大,的 就越。我 必正确理好理想和 之的关系。 3•正确待理想和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 是立的。理想是主的,是客的。 理想是未来的,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 又是一的。 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又会成新的。 正确待理想和的矛盾,要克服两种向:理想脱离、用否理 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学生分析它的含:
(不要国家能你做些什么,要你能国家做些什么。

你分析一下句。
(学生分析)
三、 理想人生展的重要作用
1 •理想指引着人生前的方向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的灯;理想是
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我走到黎明。

(完整版)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doc

(完整版)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案.doc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教者:彭枭授课章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授课日期节授课题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目授课类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 2 课型时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知识目标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教学目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标能力目标崇高的人生理想。

情感目标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点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点教学资多媒体课件教学。

源教学方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法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板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书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设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计 1. 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四、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1. 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2. 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3. 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教时教师活动学目学间生的过分活程配动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

提问: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分学生:讨论,回答。

入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钟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新「」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分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电子教案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电子教案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电子教案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有它,无它,不一样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有它,像船儿有桨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能漂滩,能斩浪【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无它,像一只花公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只知为觅食奔忙【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有它,即使天黑下来【课时安排】2学时。

也看得见光亮【教学过程】无它,纵然在大白天〈导入新课〉眼前也一片迷茫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

它的名字叫——理想提问: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1袁世凯的理想是:实行帝制,独裁统治(学生比较)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

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

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教者:彭枭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

提冋: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 想的关系。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 向往和追求。

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 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 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 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学生分析)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 有科学与非科学, 崇高与 庸俗之分。

判断标
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一一生活理想: 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 家;道德理想:见
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

社会理想是一个人 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
宿。

2.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 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 的目标。

「」
分 「

分 ( 学 生 比
展示图表:
一般情况下,理想越远大,实现的时间就越长。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

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费尔巴哈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李大钊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

…… 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

――邓小平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