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中国服装—旗袍妆容

合集下载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华人女性传统服装)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华人女性传统服装)

旗袍文化一、前言中国旗袍起源于中国上海。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

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

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

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蹋,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

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

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

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

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现”。

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

“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社会影响
旗袍的流行与变革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对现代 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旗袍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创新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旗袍设计将更加注重时尚性、 舒适性和个性化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旗袍的流行时期与地域特色
流行时期
20世纪初至中叶是旗袍最为流行的时期,尤其是在上海、北京 等大城市,旗袍成为当时女性最为时尚的服装之一。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旗袍在款式、面料、图案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如上 海旗袍注重时尚与洋气,而北京旗袍则更加注重传统与典雅。 此外,苏州、杭州等地的旗袍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现代旗袍的时尚穿搭示范
示范一
01
短款旗袍+长筒袜+复古小皮鞋,展现俏皮可爱的风格,适合年
轻女性穿着。
示范二
02
改良旗袍连衣裙+小白鞋,简约时尚,适合日常穿着和休闲场合。
示范三
03
旗袍式上衣+半身裙+高跟鞋,优雅大方,适合职场女性穿着,
展现干练气质。
05
CATALOGUE
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旗袍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方式
02
CATALOGUE
旗袍的款式与特点
传统旗袍的基本款式
立领盘扣
立领是旗袍的经典元素之一,代表着 端庄与雅致;盘扣则是中式盘扣的代 表,展现了中华传统工艺的精湛。
紧身窄袖
传统旗袍注重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 因此通常采用紧身设计,袖子也多为 窄袖,使整体造型更加修长纤细。
右衽大襟
右衽大襟是旗袍的独特设计,指的是 前襟从右侧搭向左侧,并在胸前形成 一个“Y”字形,凸显了女性的曲线 美。

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

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

从老照片中看20 世纪30 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2008 年第2 期江苏丝绸49 从老照片中看2O世纪30 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胡南竹,郭JIIJII(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上海200051)摘要:20 世纪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年代, 旗袍几乎成为这个年代女性服饰的代名词, 上海旗袍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通过挖掘30 年代上海老照片里的旗袍信息, 从而揭示出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旗袍风格演变, 还原出30年代上海女性的卓越风姿和典型形象, 并对现在的服装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照片; 上海女性;旗袍; 装扮摄影的发明极大地影响了时装发展的进程. 摄影在时装的促销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时装摄影在很多方面几乎取代了时装画. 老照片可以提供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和准确细节, 并能展现出当时人们穿戴服饰的具体形象, 建立起实物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以揣测想象当时人们穿戴这些服饰的风貌, 在看老照片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衣着形式.因此,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中的服饰信息进行研究, 对旗袍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女性的旗袍风格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摄影技术在上海的发展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传人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844年左右.据记载, 最早由法国地质学者兼海关官员于勒?艾吉尔把照相机带人中国. 随后摄影术在中国落地生根. 上海开埠不久, 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传人在上海留下最早期的摄影图片.据史载,清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上海已有照相馆2l 家,像"公泰", " 苏三新"," 三兴",' 哗兴"," 宝记"," 丽珠", " 启昌"和"宝丰"等照相馆,到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已有400多家.30 年代上海摄影术已经发展成熟,这时期留下了许多有关旗袍的老照片,为研究30 年代上海的旗袍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2 老照片中上海30 年代旗袍的整体形象30年代是上海女装最为华美,繁盛的时期, 旗袍作为主要流行女装,取代上衣下裙的女性配伍成为最常用的时装.式样变化多样,质地做工考究.30 年代的上海, 是上流社会名媛, 太太们的乐园, 她们的奢华生活和追赶时髦的做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学习飞行术,骑马.由于崇尚西式服装的合体和便利,旗袍结构上开始使用西式服装的构成方法, 变得长而紧身和高衩. 旗袍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 不断创新, 不断变化,以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为荣. 此时女性的典型装扮是烫发, 长袜,高跟鞋和修长的旗袍,呈现出30年代女性精致玲珑, 开放活泼的形象.2.130 年代上海旗袍的面料旗袍多以棉, 丝, 苎麻制成,也有用毛织物的. 棉衬绸, 纺绸, 软缎, 织锦,夏布等都有所用, 花素织物都很流行.20 世纪30 年代江苏丝绸2008年第2期前,中期条格织物很时髦, 染织纹样除传统内容外,也展现了西方艺术风格如" 迪考艺术" 的纹样,色彩流行常翻新,配色以高雅和谐为时尚. 欧美进口的纺织品加英国的法兰绒,人字呢,女式呢,条格毛织物,美国的"花旗布", 深受时髦人士欢迎并对国内面料起到样板和引导的作用.2.230 年代上海旗袍的变化这个时期旗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旗袍裙摆线的变化, 旗袍袖长的变化和旗袍领高的变化.2.2.1 裙摆线的变化包铭新教授在其所着的《中国旗袍》l1】一文中指出:" 裙摆的位置是女装流行的重要特征,摆线是重要的风格线". 图1为卞向阳教授在其硕士论文中所画得的裙摆线变化过程[21. ?{l 叠{1/j.|{f,{jl 阜弧,6,937938t 节弓9,E?图1 裙摆线变化过程从1930 年到1934 年期间, 旗袍的裙摆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小腿中部下降至足踝之上,再到足踝一直到脚面, 开衩也越来越高. 从1935年到1938年,旗袍摆线继续上升,至l940 年,旗袍摆线升高至膝盖位置.2.2.2 袖长和领高变化30年代的旗袍领高变化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 再由高变低的过程, 袖长则是一个从短到长再缩短至没有的过程.30 年代上期是袖短领高, 中期是领低袖短, 晚期时旗袍演为无袖式, 领高中等(见图2).2.2.3 装饰风格和手段的变化_图230年代早中后期领, 袖长度变化30 年代旗袍的装饰风格趋于华美精细, 对细节的刻画尤为重视, 这时期镶滚十分简单而不复晚清之风, 刺绣, 花边代替镶滚成为当时流行女装的主要装饰手段.其他如机绣,抽纱, 挖贴,镂空,编结等也是常见装饰手段,以致30 年代的旗袍出现了"薄,透,露"现象. 2.2.430 年代上海旗袍与其他品类的组合搭配方式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组合在这一阶段流行女装中最普遍,也最有特色.合身人时的旗袍, 烫发,长袜,皮鞋均成为上海女性的时髦风尚. 项链,耳环, 手表, 手镯,皮包等都是当时流行的佩饰. 另外,穿旗袍戴围巾的很多, 但是穿旗袍戴帽子的比较少见. 这个时期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配伍有以下几种:(1) 旗袍与披肩, 披风的配伍旗袍与披肩, 披风的配伍, 同时穿高跟鞋,佩戴项链,戒指, 耳坠等. 这种配伍方式在30 年代得到社会名媛和电影明星的青睐,自然, 随意, 容易配伍,塑造出陛的柔美.(2) 旗袍与背心的配伍旗袍与背心的配伍, 主要是在30 年代被学生和一部分上班女职员在非正式场合穿着,呈现的是自然,随意,休闲的便装风格形象,其他时髦女性很少采用.(3) 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方式在30 年代以后较为流行, 广大知识分子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穿着群体.(4) 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2008年第2期胡南竹等: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51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3O 年代末及4O 年代初比较流行, 一些女职员会采用.(5) 旗袍与裘皮大衣, 西式大衣的配伍旗袍与裘皮大衣的配伍在时髦女性中很流行.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 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旗袍''. 裘皮大衣一般穿在旗袍或者连衣裙外面. 旗袍与普通西式大衣的配伍时会配以围巾, 耳环, 手表, 手镯, 皮包等饰品.(6) 旗袍与饰品的配伍在当时,女性讲究衣饰搭配, 不少人喜欢在合体的旗袍外面配以很多首饰,如胸花,项链,耳环, 戒指, 手表等.(7) 旗袍与高跟鞋的配伍高跟鞋与旗袍搭配是女JI 生着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各种款式, 质地, 颜色的皮鞋搭配修长, 入时的旗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3典型老照片分析为更清楚了解老照片中上海3O年代的旗袍, 本文将这个时期老照片的旗袍样式作细致的分析研究.图330 年代旗袍, 高跟鞋必不可少照片分析:图3中女子穿一身白地黑点旗袍,旗袍长度在膝盖下方,露出纤细的腿部, 脚上穿高跟皮鞋, 佩戴手表.整体上这种服装搭配使女性显得端庄,柔美, 知性而不失妩媚. 穿着人群:爱美, 追赶时髦的年轻女性. 照片分析: 图4 中女子身穿一款条格纹样的短袖旗袍, 这种条格织物的旗袍在20 世纪3O年代前期, 中期很时髦.此时旗袍袖子已经变得很短,领子较高,领口的两粒盘扣为素雅图4穿条格旗袍舟暑女子4 结论的旗袍增加了亮色. 旗袍吸收了西方的裁剪方法, 贴合人体的曲线, 展现出女子苗条, 纤长的身材. 女子没有佩戴任何的饰品,笑容甜美,显得秀气, 自然,大方.穿着人群:追求时髦装束的年轻女子.3O年代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 堪称经典之作, 奠定了在中国女装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老照片从现实的生活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上海3O 年代的女性旗袍的风格变化, 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女性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精致玲珑, 开放活泼的女性形象. 老照片中的服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现代服装设计以很大启迪.老照片来源:【1】《老资料?20世纪30 年代女性图集》沈深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年.【2】《老照片?服饰时尚》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年. 照片收藏单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3】东华大学服饰艺术博物馆.参考文献:【1】包铭新.中国旗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卞向阳. 近代上海妇女服饰时尚,硕士论文.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1994.(收稿日期:2007.11?13)。

2024版《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2024版《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2024/1/30
6
当代旗袍传承与创新
2024/1/30
旗袍的传承
在当代社会,许多设计师和手工艺人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旗袍文 化。他们通过举办展览、开设课程、制作纪录片等方式,让更 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旗袍。
旗袍的创新
为了满足现代女性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师们对旗袍进行了大胆 的创新。他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元素与现 代时尚相融合,创造出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充满现代感的旗袍作 品。
9
不同地域风格特点
京派旗袍
宽松肥大,绲边宽阔, 体现皇家气派。
2024/1/30
海派旗袍
吸收西方服饰元素,如 翻领、荷叶袖等,注重
时尚与实用。
苏派旗袍
粤派旗袍
精细绣工,图案秀丽, 展现江南水乡韵味。
10
受西方影响较少,保持 传统特色,注重面料与
工艺。
时尚元素融合与创新设计
01
02
03
04
面料创新
2024/1/30
15
现代科技在旗袍制作中应用
电脑绣花机
提高刺绣效率和质量。
智能裁剪系统
提高裁剪精度和效率。
2024/1/30
3D打印技术
应用于旗袍设计和制作过程中。
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16
高品质旗袍选购指南
01
02
03
04
观察面料质地和颜色是否均匀。
检查缝制工艺是否精细,无线 头、无跳针现象。
《中国旗袍文化》PPT课件
2024/1/30
1
目录
• 旗袍的起源与历史 • 旗袍的款式与特点 • 旗袍的面料与工艺 • 旗袍的穿着礼仪与场合 • 旗袍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 总结与展望:弘扬中国旗袍文化,传承民族经典之美

中国近代服饰

中国近代服饰

20世纪20年代梳妆女子
穿短袄套裙的妇女(传世图照)
民国男性服饰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 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 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 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 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 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 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 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 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 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 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 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 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 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 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 “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 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 了一股浪潮,这从当时坊间 流传一句笑谈可以窥得一二 一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 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 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 书。”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 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 落下了帷幕。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 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 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 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 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 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 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 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 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 国的理念。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 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 延续。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旗袍新式与旧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chinesedress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从1840年——今天)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旗袍ppt课件

旗袍ppt课件

根据款式和风格的不同,旗袍 可以分为传统旗袍、改良旗袍 、时尚旗袍等。
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旗袍还 可以分为京派、海派、苏派等 不同流派,各具特色和风格。
CHAPTER 02
旗袍的文化内涵
旗袍与中国传统文化
旗袍的起源
旗袍与儒家思想
旗袍源于清朝满族人的传统服饰“旗 装”,经过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 具有独特魅力的服装样式。
化纤面料
质地坚固、不易变形, 但透气性差、易产生静
电。
混纺面料
结合多种面料的优点, 如抗皱、坚固、柔软等 ,适合不同需求的消费
者。
CHAPTER 04
旗袍的穿着与搭配
旗袍的穿着场合与礼仪
旗袍的穿着场合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适合在正式 场合穿着,如婚礼、宴会、商务活动 等。在这些场合穿着旗袍,能够展现 出优雅、端庄的气质。
旗袍与明星
许多中国影视明星都以穿着旗袍的形象深入人心,如张曼玉、巩俐 等,展现了旗袍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旗袍在电视剧中的影响
旗袍不仅在电影中受到欢迎,在许多中国电视剧中也频繁出现,成 为塑造角色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CHAPTER 03
旗袍的制作工艺
旗袍的裁剪技巧
01
02
03
裁剪前准备
测量身体尺寸,选择合适 的旗袍款式,准备面料和 工具。
THANKS
[ 感谢观看 ]
刺绣过程
按照设计图纸或图案,将绣线 按照一定的规律绣在旗袍上, 注意保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 协调。
刺绣后处理
检查刺绣质量,对不满意的地 方进行修改或重新刺绣。
旗袍的面料选择与特点
真丝面料
质地柔软、光泽度好, 适合制作高档旗袍,但

中山装、旗袍

中山装、旗袍

此时的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名校女生是当时 的时尚。旗袍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30年10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
林徽因(左一)
四 十 年 代 旗 袍 盛 行
由于战争的影 响,20世纪40 年代旗袍的款 式趋向于取消 袖子、缩短长 度和减低领高, 并省去了许多 繁琐的装饰, 使其更加轻便、 适体。
西


西 服 的 演 变


永远的中山装
孙中山(1866.11.12— 1925.03.12),名孙文,字载 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 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 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 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 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 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 华民国国父”。
身穿传统旗袍的 宫廷人士
清末女子
清初彩绣旗袍
彩绣阔镶边旗袍—— 清末满族妇女服装样式 (内蒙古白音尔灯清荣宪公主墓出土)
20 年 代 的 初 步 改 良
20世纪20年 代初的旗袍,袖 口逐渐缩小,滚 彩 边也不如从前那 世 纪 袖 样宽阔。至 20年 代末,因受欧美 年 曲 代 襟 服装影响,旗袍 末 期 低 的款式也有了明 的 显改变,如缩短 样 领 式 长度、收紧腰身 ( 长 传 袖 等等。 世 实 旗 物 ) 袍
领有高领、 低领、 无领
京派旗袍传人李侃
开襟有 如意襟、
琵琶襟、
斜襟、
双襟
袖有
长袖、
短袖、
无袖
开衩有
高开衩、
低开衩
还有长旗袍 短旗袍 夹旗袍 单旗袍
旗袍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嘴:性感红唇,整个嘴唇要画出完整的唇形
腮红: 避免面部扁平
女学生、女职员等新女性形象
妆容 :淡妆为基调,在“艳”与“纯”之 间
军官和他的夫人
长卷发
长发小烫花 长发大烫花 中卷发型 短卷发型
面部美容 水—泉水不如雨水,雨水不如汽水。煮开再用
敷面膜—西红柿美白,葡萄去黑,自制玫瑰露涂脸(香) 按摩—促进吸收,眼部互养—压法明眸
30年代的上海,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会齐名,是远东的 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张乐怡
胡萍
周旋《风云儿女》
陈燕燕 《三个摩登女性》
红,艳,香。红色胭脂,红色唇膏,红色指甲油
眼睛增大: 在下眼睑的睫毛下册,画一条纤细的线条——淡妆 眼影——灰、淡蓝和棕色 眼眶深奥,加强立体感
眉毛浓长:拉长,弧度。整个眉毛会画成一条细细的 直线,直到太阳穴的地方就会往下画,为了展现出一 个阳光般的面容,眉毛上会涂点果冻色、亮色或者橄 榄油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 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 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 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
来。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 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 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 装。
一九三○年代中国有三个政府:南京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广州胡汉民、 汪精卫国民政府、北平(今天北京)阎锡山的国民政府。 日本其战略是分裂中国把中国分裂成为几个依附于日卢沟桥事变
这是中国最残酷的战争时代,还奢谈什么美呢,生在乱世,流离颠 沛,乡下姑娘恨不得个个脸上都抹上锅底灰,蓬头垢面地逃难去。 但显然并非如此。
新女性形象
服装设计
手部保护与脚部健美
手—洗手加入阿摩尼亚、硼砂,以免粗糙;用醋及樟脑油涂手 脚—高跟鞋兴起,锻炼脚部;脚部按摩
《美容术的技巧》 1934年总第86期
化妆品琳琅满目
自由奔放的时代
头饰 —肩头装饰一朵硕大的绢花,白兰花 耳环—被大量采用 未婚,垂长的款式,丝丝连连,
在耳边摇曳;已婚,贴耳垂的米粒式、圆珠式或圆环式
颈间挂项链,耳上带耳环,腕上套手镯(或手表),指 上带戒指,胸前配别针,一个也不能少。 外出时,还要 加上小巧玲珑的提包及制作精致的雨伞。 另外加一块手 帕,插在旗袍或袄衫的大襟缝隙中。即实用,也是一种 形式的丰富。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 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 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 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 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30年代甚至被视为最有“民国范儿”的时代,无非是有了上海,有 了这个远东地区最繁华的大都会,中国就还是世界潮流的重要一环。 上海的摩登,就是中国的摩登;上海的美,就是中国的美;她不仅 可代表中国的最流行元素,也可以代表世界最时尚的力量。南京路 上驶过最新款式的劳斯莱斯,先施百货可与巴黎老佛爷或牛津大道 相媲美,世界顶级名牌的广告牌矗立在上海的百货大楼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