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氟吗啉的_14_C标记合成

合集下载

常用杀菌剂介绍

常用杀菌剂介绍

一、酰胺类1、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

(霜、疫霉病特效药剂)2、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性。

(霜、疫霉病特效药)3、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性。

(水稻白叶枯病特效药)4、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

(对白菜根肿病特效,可防治根肿、根腐、猝倒病)5、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6、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

(对担子菌特效,可防治立枯、黑粉、锈病)7、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

(白粉病特效)8、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

(小麦全蚀病)9、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

(防治粉锈、霜霉、菌核病)10、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

(防治灰霉、黑斑、菌核病)11、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

(防治晚疫、霜霉病)12、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

(防治稻瘟病)13、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

(防治白粉、霜霉、稻瘟病)14、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防治稻瘟病)15、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防治稻瘟病)16、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 I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

(防治霜、疫、腐霉病)17、高效苯霜灵:防治卵菌病害。

18、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

(防治黑穗、锈病)19、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

(防治水稻纹枯病)20、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

[防治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21、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

(稻纹枯特效,防治立枯、纹枯、雪腐病)二、甲丙烯和咪唑类1、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

(对所有真菌病害都有作用效果)2、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杀菌剂 30种常用杀菌剂

三十种常用杀菌剂通用名称有效成分商品名称作用机理防治对象氢氧化铜波尔多液(Copper hydroxide) 氢氧化铜可杀得101、冠菌铜、杀菌得、冠菌清、猛杀得、瑞扑、真菌克主要靠铜离子,铜离子被萌发的孢子吸收,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以杀死孢子细胞,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此作用仅限于阻止孢子萌发,也即仅有保护作用。

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早(晚)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以保护作用为主。

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收、大胜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主要防治蔬菜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三乙膦酸铝乙磷铝Fosety-Aluminium 三-(乙基磷酸)铝疫霉灵、乙磷铝、疫霜灵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的萌发或阻止孢子和菌丝体的生长。

主要防治黄瓜和白菜霜霉病、水稻纹枯和稻瘟病、棉花疫病、烟草黑胫病、橡胶割面条溃疡病、胡椒病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 ancozeb[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瑞毒霉.锰锌、蕾多米尔.锰锌、甲霜灵主要是抑制了对a-鹅膏蕈碱不敏感的RNA聚合酶A,从而阻碍了rRNA前体的转录,具体胡抵制机理尚不清楚。

代森锰锌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对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所致的病害均有效氟吗啉flumorph 4-[3-(3,4-二甲基苯基)-3-(4-氟苯基)丙烯酰]吗啉灭克有关氟吗啉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Kuhn等根据其杀菌谱、杀菌活性及形态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推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或组装。

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霜霉病及晚疫病等病害.。

霜霉威Propamocarb 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丙酯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丙酰胺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腐霉和疫霉)有优异的效果(对霜霉病、晚疫病特效)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15 5 ,美国专利号 : 6 2 3 2 15 1 5 US o0 3 ),并已于 19 9 9年商品
剂 {0 6 %可湿性粉剂)已上市 , 混剂氟吗啉与百苗清 ( 烟剂)、 很好的增效作用 ,预计 20 0 2年年底上市。随着对混剂的深入 混剂不仅可 防治卵苗纲病 害 ,还可防治与卵苗纲病害 同时发 生的炭疽病 等病害。
9. 78 3 l0 0∞
7 7 66
9. 70 0 9 7 96
6. 50 0
自黼

l 9 7 5 30 0
8. 91 7 9. 98 3 9 3 98
l1 』
8 3 83 9 3 38 9 95 0
l 0
6. 66 7 9. 21 7 9 7 86
4生物活性
但一经使用即有抗性报道 。随 着抗性 的产 生与发展 ,近 几年 混剂氟 吗啉 与乙磷铝 { 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都具有 氟码啉 (u op ,试验代 号 S P L 9 )是 由沈阳化工 研究,氪 吗啉的应用范围将会 进一步扩大 ,如与代森锰锌的 l f m rh Y — 10
2理化性质
使用剂量为 1  ̄0pm ( 6 7 1 3 亩)。 0 20p 台  ̄3 克, 0 6 .
I )治疗活性高 1
氟吗咻化学名称为 3(. Z 甲氧基苯基) 一 - -4 . 3- 一 ( 氟苯基) 34 丙烯
氪 吗啉的治疗 作用明显优于烯酸 吗啉。防效试验结果见
、 。 酰吗啉,结构类型为肉桂酸衍生物 , 外观 (5C)为无色结晶。 表 I 表 2 2 ̄ 美田,19 9 6) 熔点 :0 — 1" 溶解性 : 15 10C。 易溶于乙酸乙酯、 丙酮等有机溶剂。 表 1氟吗啉 与烯酰吗啉保护活性比较试验结累 c

常见常用杀菌剂总结

常见常用杀菌剂总结

常见常用杀菌剂总结一、酰胺类杀菌剂【1.氟吗啉】农用杀菌剂,对霜霉属、疫霉素病菌特别有效。

对葡萄、马铃薯和番茄上的卵菌纲,尤其是霜霉科和疫霉属菌有杀菌效力。

可与触杀性杀菌剂(二噻农、代森锰锌或铜化合物)混用。

【2.烯酰吗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对象:蔬菜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等。

注意事项: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所以常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3.甲霜灵】内吸性特效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之物体内水分运输,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

有双向传导性能,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

防治对象:对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和腐病菌引起的多种作物霜霉病,瓜果蔬菜类的疫霉病、谷子白发病有效。

注意事项:单一长期使用该药,病菌易产生抗性。

【4.苯霜灵】苯霜灵是防治卵菌纲病害的内吸性杀菌剂。

用于防治葡萄、烟草、瓜类、大豆和圆葱等作物的霜霉病,马铃薯、番茄、草毒、观赏植物上的疫病。

苯霜灵可以单用,也可与保护剂代森锰锌、灭菌丹等混用。

【5.氰菌胺】氰菌胺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在叶面和水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包括叶瘟和穂瘟。

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可防治葡萄霜霉病、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

【6.环酰菌胺】种子处理剂,育苗箱处理剂,属于内吸、保护性杀菌剂。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稻田防治稻瘟病、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对灰霉病有特效。

本品主要作为叶面杀菌剂使用,其用量为500~1000g/hm2。

【7.啶酰菌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氟吗啉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氟吗啉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氟吗啉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汪灿明 梁 敏(沈阳化工研究院,沈阳110021)摘 要 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氟吗啉。

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130%,回收率为9915%~10017%。

关键词 氟吗啉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氟吗啉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杀菌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具有良好的保护与治疗作用。

因为氟吗啉是我国创制品种,其分析方法无报道,作者经过反复探索试验,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测定氟吗啉原药及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操作简便、快速。

结果重现性好,定量准确。

1 仪器和试剂1.1 仪器shimadzu 高效液相色谱仪。

带LC -10A TV P型定量输液泵,SPD -10A 紫外可变检测器1.2 试剂甲醇:优级纯液相色谱专用水:二次蒸馏2 操作条件图1 氟吗啉标准色谱图色谱柱 spherisorb ODS 150×319mm ,不锈钢柱;流动相 甲醇+水(60∶40V/V );检测波长 236nm ;流量 0.5ml/min ;纸速 2mm/min ;进样量 2μl ;保留时间 E 式9.4分 Z 式11.00分。

3 溶液的配制3.1 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氟吗啉标准品0.03g (精确至0.0002g )于5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3.2 样品溶液的配制称取氟吗啉原药01035g (精确至010002g )于5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4 分析测定按上述色谱条件,待仪器系统平稳后,先进标准溶液,待相邻两针的相对响应变化小于115%按照标样溶液、试样溶液、试样溶液、标样溶液的顺序进行液相色谱分析。

色谱图见图1。

5 分析结果的计算氟吗啉质量百分含量(%)X =A 2M 1PA 1M 2×100%式中:A 1为标样溶液中氟吗啉峰面积平均值A 2为试样溶液中氟吗啉峰面积平均值M 1为氟吗啉标样的质量(g )M 2为氟吗啉试样的质量(g )P 为标样中氟吗啉的质量百分数含量(%)6 结果与讨论6.1 线性关系的测定将氟吗啉标准品配制成系列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检测。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对黄瓜疫霉病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合成及分布的影响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对黄瓜疫霉病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合成及分布的影响
抽滤 收集菌 体 , 无菌 水洗 涤 3次 .每次 处理 取 02g 置 于装 有 5m 用 . , L白云豆 液体 培养基 的离心 管 中 ,
收稿 1期 : 060 ・9 3 20 -5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批准号 : 0 7 8 5 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合作项 目资助、 32 0 6 ) 联系人简介 : 刘西莉( 99年出生) 16 ,女 , 博士 , 教授 ,主要从 事种子病理药理及杀 菌剂抗药性研究
射性 强度 .
.采 用液 体 闪烁 能 谱 计测 定 纤维 素 和 非纤 维 素 葡聚糖 中 的放
122 氟吗 啉对 菌 丝生长 的影 响 参 照 C hn等 的方 法 测 定 系 列 质 量 浓 度氟 吗 啉 ( , . ,10 . . oe 0 05 . , 20 50 gmL 对菌 落生长 的影 响 , . , . / ) 并在 显微镜 下观 察菌 丝形 态 的变 化 .
1 实验 部 分
1 1 材料 和 仪器 .
供试 菌株 为对氟 吗啉敏 感 的黄 瓜疫 霉 病菌 r一8和对 氟 吗啉 产生 抗 药性 的菌株 F 一8 r5 J R5 ,均 由中 国 农 业大学 种子病 理药 理实验 室提供 .9 %氟 吗啉原 药 由沈 阳化工研 究 院提供 ;[H] 一 萄糖 购于 中 国 6 D葡 同位 素公 司 ; acf o i 2 C C l l r t M R( WMR) ou Whe 购于 Sg 公 司. i ma 液 体 闪烁能谱 计 ( ek a S00 A ;B cma one Ic A,U A) lm u H- 显微 B cm nL60 T P ek nCu t n ,C r S ;Oy p sB 2型 镜 ;Oy psD . 系统 及 PoPu es n50图像 处理软 件 . lm u P70摄 r—l V ri . s o

氟吗啉的产品特点及其应用

氟吗啉的产品特点及其应用

一、氟吗啉的产品性状为浅黄色固体,纯品为白色固体。

微溶于己烷,易溶于甲醇、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

通常情况下(20~40℃)对光、热、水解稳定;含量:≥90%二、氟吗啉的杀菌机理氟吗啉为丙烯酰吗啉类杀菌剂,它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保护及治疗作用兼备,抑制孢子萌发作用明显。

吗啉类化合物的杀菌机理一般为抑制病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由于氟原子所具有的独特的电子效应和渗透效应,使之较同类的杀菌剂相比活性更高。

代森锰锌是属于乙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是一种典型的多作用位点的保护性杀菌剂,它的杀菌机理主要是与病原菌的疏基发生作用从而抑制病原菌的呼吸。

这两种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截然不同的杀菌剂混配后互补效果突出,增效作用明显,防治谱扩大,且内吸性杀菌剂易产生抗性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三、氟吗啉的作用特点1、治疗活性高氟吗啉不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其治疗活性可以与目前所有商品化的防治菌纲病害的药剂媲美。

2、抗性风险低氟吗啉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目前市场上的农药品种无交互抗性,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菌株仍有很好的活性,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抗性菌株。

3、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农用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通常为7-10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氟吗啉持效期为16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10-13天,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全生长期通常用药4次,不仅可以减少劳动量,而且能降低农用成本,每亩用药仅为35元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烯酰吗啉,在同等剂量下氟吗啉的活性比烯酰吗啉高20%,氟吗啉使用10克/亩效果与烯酰吗啉15克/亩效果相当,亩增产超过20%,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四、氟吗啉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氟吗啉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霜疫病等,具体的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荔枝霜疫霉病、大豆疫霉根腐病等。

杀菌剂作用机制分类表及其应用原则

杀菌剂作用机制分类表及其应用原则
P:寄主植物防御诱导
烯丙苯噻唑

F61P
P
P2:未知
噻酰菌胺

F61P
P
P3:未知
异噻菌胺

F61P
P
P3:未知
海藻多糖

F61P
P
P4:未知
霜脲氰

F27
27
未知
未知作用机制
三乙膦酸铝

F33
33
亚磷酸及盐类

F33
33
咪唑嗪

F35
35
磺菌胺

F36
36
杀菌剂作用机制分类表(续表六)
中文通用名称
作用类别
咪鲜胺

F3
3
G1:立体生物合成C14-脱甲基化作用(erg11/cyp51
G:膜的立体生物合成
氟菌唑

F3
3
氧环唑

F3
3
联苯三唑醇

F3
3
糠菌唑

F3
3
环菌唑

F3
3
苯醚甲环唑

F3
3
烯唑醇

F3
3
氟环唑

F3
3
腈苯唑

F3
3
氟喹唑

F3
3
氟硅唑

F3
3
粉唑醇

F3
3
已唑醇

F3
3
亚胺唑
D: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
嘧菌胺

F9
9
嘧霉胺

F9
9
灭瘟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7)022206202
杀菌剂氟吗啉的14
C 标记合成
折冬梅1
 曲 哲 黄 良 李凤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Π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农药使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94)
摘 要:氟吗啉是新型内吸性杀真菌剂。

它的14C 标记合成经3步完成,其放化收率为3519%(以14
C 2碳酸
钡计),放化纯度经薄板检测达9718%。

关键词:杀菌剂;氟吗啉;14
C 2标记
PREPARATION OF C 214LABE LE D F L UMORPH
SHE D ong 2mei QU Zhe H UANG Qi 2liang LI Feng 2min
(Institute o f Plant Protection ,C AAS ,K ey Laboratory o f Pesticide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 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Flum orph is a newly invented systemic fungicide.Radio 2chemical yield of the target product was 3519%through three steps of
14
C 2labeling synthesis ,and its radio 2chemical purity was 9718%by T LC analysis.
K ey w ords :fungicide ;flum orph ;14
C 2labeling
收稿日期:2006203203
作者简介:折冬梅(19702),女,陕西米脂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化合物的同位素标记合成及示踪研究,E 2mail :dmshe2000@
氟吗啉
[1,2]
(Flum orph ,SY P 2L190),又称灭克,是由
我国北方农药创制中心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等人于1994年创制的新型内吸性高效杀真菌剂,它是建国以
来我国自行创制合成的第一个农用有机含氟杀真菌剂,也是“九五”期间我国农药实现创制新药的标志性产品之一,于2000年9月获得农业部药检所的临时登记,成为我国第一个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其各项指标优于国外克霜、普力克、克利锰锌等同类产品。

氟吗啉主要用于防治由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在100~200mg ΠL 剂量下对此病菌引起的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等具有优异的活性。

其外观为无色结晶,分子式C 21H 22FNO 4,化学名称:(E ,Z )42[32(3,42二甲氧基苯基)232(42氟苯基)丙烯酰]吗啉,属肉桂酸衍生物,易水解、
光解,对热稳定,易溶于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丙酮等,在酸性及弱碱性介质中稳定,在醇类介质中加热几何异构体易发生转化。

为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氟吗啉的环境毒理和慢性毒性,我们对氟吗啉进行了14
C 同位素标记合成。

国内氟吗啉是通过对氟苯甲酰氯与邻二甲氧基苯反
应,生成二苯基酮,再同乙酰吗啉缩合而成。

我们在冷
实验过程中发现对氟苯甲酸的酰氯化反应收率仅为68%左右,而且杂质难于去除,无法应用于标记合成。

为减少反应步骤,提高放化收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们采用邻二甲氧基苯和对氟苯甲酸直接缩合的合成方法,提高了反应收率,减少了反应副产物,使同位素标记合成得以实现。

1 试剂和仪器
试验所用Ba
14
C O 3为英国进口分装产品,合成所
用中间体及氟吗啉标准品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其中标准品的含量为98%),BaC O 3载体及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放射活度采用液体闪烁谱仪PACK ARD TRI 2C ARB 2000检测,闪烁液自制(1%PPO +4915%T riton X 2100+4915%二甲苯溶液混合)。

2 氟吗啉的14
C 标记合成
211 14
C 2对氟苯甲酸的合成
[4]
将多支管的一端接于装有6619mg (30mCi )Ba
602 
核农学报 2006,21(2):206~207
Journal o 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4
C O 3、936mg BaC O 3和磁力搅拌子的圆底烧瓶,并与装
有浓H 2S O 4的恒压滴加漏斗相连,另一端与装有1102g 对溴氟苯、30ml 无水乙醚和过量镁的圆底烧瓶连接。

对体系抽真空,达到750mm Hg 后,将浓H 2S O 4滴入装有Ba 14
C O 3的烧瓶中,产生的14
C O 2通过“液氮冷阱”转移到另一端装有对溴氟苯的圆底烧瓶。

当浓硫酸滴加完,反应趋于平和几乎没有气体产生时,开动电磁搅拌,使Ba 14C O 3及BaC O 3反应完全,然后用吹风机热风将整个系统中残留的14
C O 2赶进“冷阱”,充分搅拌吸收,反应1h 。

放置过夜。

取下反应瓶,在常温下用盐酸调到酸性,分液,水相用10ml 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项,除去溶剂,得14
C 2对氟苯甲酸0159g 。

212 14
C 22,32二甲氧基苯基24′2氟代苯基2甲酮制备
将生成的14
C 2对氟苯甲酸同0165g 邻二甲氧基苯
投入到25ml 三口瓶中,加入10g 自制的多聚磷酸[5,6]
,加热回流1h ,冷却到室温,加水破坏多余的多聚磷酸,将产生的沉淀抽滤,固体用水洗到中性,红外灯下干燥后得标记的2,32二甲氧基苯基24′2氟代苯基2甲酮白色固体1105g。

213 14
C 2
氟吗啉的合成
将70%的叔丁醇钠1161g 、乙酰吗啉0194g 、标记
的二苯酮1105g 先后放入50ml 三角瓶中,加入20ml 苯溶液,加热回流3h ,冷却到室温,减压脱去溶剂,得粘稠液体,放置,冷却,得固体产物1167g 。

标记氟吗啉的放射性活度为10178mci ,比活度为61443μ
Ci Πmg 。

氟吗啉标记合成放化收率为3519%(以14
C 2碳酸钡计),放化纯度经薄板检测达9718%。

3 14
C 2氟吗啉的纯度鉴定
相同实验条件的非放实验所得的氟吗啉产品,进行展开剂的种类和配比选择,确定3种展开系统,分别为:甲苯∶丙酮=6∶2、正庚烷∶丙酮=4∶6和三氯甲烷∶
甲醇=9∶1。

在3块硅胶板(G F254)(20mm ×40mm )上
将放射性物质与氟吗啉标准品用3种系统分别进行展
开,碘蒸气显色,14
C 标记的氟吗啉和标准品的R f 值皆相同,3种展开剂分别为:0174、1164、0123。

说明两种物质为同一种化合物。

标记产物的放化纯度用薄层扫描法检测,展开剂选用甲苯∶丙酮=6∶2,扫描结果见图1。

由图可见:放射性产物只有1个,标记产物放化纯度为9718%,完全满足示踪实验要求。

图1 放化纯度薄层扫描结果
Fig.1 T LC analysis of the radiochemical
purity for the final product
在国内外我们首次用14
C 标记合成了氟吗啉,为我
国自创农药新品种的环境毒理及慢性毒性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标记合成的过程中,我们优化了合成路线,提高每一步的化学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收率及较高的放化
纯度,标记合成的14
C 2氟吗啉完全可以用作动物实验。

由于标记合成采用半微量操作,为减少放射性原料的损失,整个合成过程未对反应中间体进行纯化。

同时,根据放化实验的特点,对操作步骤做了相应的改进。

致谢:本试验的标记合成部分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汤炽昌副研究员的帮助下完成的;放射性测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肖金城副研究员完成,在此对两位老师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1] 刘武成,刘长令.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农药,2002,1:8~11[2] 刘长令,刘武成.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2:5:17~19
[3] LI Z ONG CHE NG,LIU CHANG LING,LIU W UCHE NG.
Fluorin-
containing diphenyl acrylam ide antim icrobial agents
[4] 折冬梅,曲 哲,汤炽昌.除草剂虎威的标记合成.核农学报,
2004,5:394~396
[5] F D P opp ,W E W eE wen ,Chem.P olyphosphoric Acide as a Reagent in
Organic Chem istry.Rev ,1958,58:321
[6] 童曾寿.多聚磷酸在有机合成化学上的应用.化学通报,1957,12:16
7
02Journal o 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21(2):206~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