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与远程教育_汪新民

合集下载

开放高校实验室 实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开放高校实验室 实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f as bi i y nd h i po t c of e i 1 t a t e m r an e op ni g a r to y te 1i a o he p i c e n l bo a r , l ng b ut s ec fi op ra on e ti mo e d of o e l b a or . p n a or t y
1 引言
高 校 实 验 室 建设 是 办 好 高 校 、培 养合 格 人 才 的 一项 基 础 工作 ,而 实 验 则 是 学生 理 解 理 论 知 识 、锻 炼 综 合 素 质 和 能 力 的重 要 手 段 , 是实 施 素 质 教 育 、培 养 创 新 人才
续性及应用性,开放实验室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体制改
革 , 高校 开 放 性 实验 室建 设 的 最终 目的是 建 设 一 种 实 验 与 理论 教 学 改 革 相协 调 的实 验 教 学 体 系 ,培 养 能 服 务 社 会 的复合 型人才 。
必不可缺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教学、科研、生产实践
三 结合 的重要 场所 。 传 统 的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是 采 用 在 固 定 时 间 、 固定 班 级 、 固 定 实 验 室 开 设 固 定 实 验 项 目的 做 法 ,这 种 相 对 封 闭 的 实 验 模 式 限制 了 学 生 学 习 主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的发 挥 。 为 了避 免 这 种 弊 端 ,最 好 的办 法 就 是 实 施 实 验 室 开放 ,这样 不仅可 以充分发挥 实验 教学资源 的效益 , 更 重 要 的是 可 以有 效 开 展 综 合 性 、 设 计 性 和 创 新 性 的 实 验 项 目, 是 培 养 学 生 实 际动 手 能 力 和 创 新 精 神 的有 效途径 。

远程教育名人录

远程教育名人录

一.1.詹姆斯•泰勒2.第一代,19世纪中叶起,函授教育,传统印刷技术、早期通讯技术、早期视听技术,传统印刷技术、早期通讯技术、早期视听技术,印刷材料、照相、电话、幻灯、电唱、投影、录音、电影、早期播音第二代,20世纪中叶到80年代末,多各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单向传输为主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大众媒体(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个人媒体(录音录像、光盘、微机)远程电子通信(始)、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三阶段是以音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语音图形会议系统和广播电视+音频会议系统为主的远程学习模式;第四阶段是以在线交互多媒体、基于WWW的在线资源和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灵活学习模式;第五阶段是以在线交互多媒体、在线资源、自动反应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智能灵活学习模式。

二.1.祝智庭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和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兼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同时被聘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理论、网络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知识管理技术等远程教育相关: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远程教育杂志上发表很多论文有: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与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零距离2.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环境研究与应用工程实验室主任。

专业相关:曾主持参加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多个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城域网等3.桑新民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课题:信息时代学习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研究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高教司重点课题)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对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影响4.张际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陈德云 刘克文 王梅 万秀兰 许海霞 董泽芳 孙龙建 汪国新 吴易雄 吴振利 李晓华 谢登斌 赵晓军 黄斌 石连海 莫明峰 杨卫东 阮成武 于光辉 鲍传友 宋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BA140048 BBA140049 BBA140050 BCA140051 BCA140052 BCA140053 BCA140054 BCA140055 BJA140056 BJA140057 BJA140058 BJA140059 BJA140060 BJA140061 BJA140062 BJA140063 BLA140064 BLA140065 BLA140066 BLA140067 BLA140068 BLA140069 BLA140070 BEA140071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初中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预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预警、监测及干预策略和 体系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理解视域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发展性评估理念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在线 测评系统设计与应用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实施 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产教融合下卓越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型农民学院”的创新机制实践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作用机 理及改善措施 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转型机制研究 高等院校转型实践中的章程变革研究 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 以效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 小学生音乐素质标准的研制和评价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与实证研究 中学营养教育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明治时代的学校体育与日本崛起(1986-1912) 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及其启示 纪林芹 刘衍玲 曾红 祝智庭 陈明选 林莉兰 汪基德 罗刚 陈增红 刘克勤 陈松兰 李中建 古翠凤 王海莹 匡瑛 唐以志 程征 刘咏莲 张细谦 谭思洁 柴巍中 刘春燕 李映红 唐克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教学思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教学思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2011年 科研热词 远程教学 输入加工过程 系统模型 竞争模式 数学教学 平行分布处理模式 学术史 可加工性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agent 高等学校 韩国 非组班教学 需求分析 远程教育 运行绩效 跨学科研究 资源共享 调查方法 调查与分析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模式 语言教育选择 语言 语料库 词块教学 评价指标 认知 职业生涯 美国 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学支持模式 维护稳定 科学概念 科学教育 社会矛盾 田野研究 滚动积木式 整体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育 教育技术 教材 教学资源 教学体系 改革思路 应对措施 师范专科 对话机制 实验研究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多媒体课件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理论 劳动与技术 农村金融 农村发展银行 农村初中 典型经验 信访 信息技术 体育专业 人类学 云服务 中小学教育 中国塔吉克族 两年制学院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教改题目

教改题目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孙景蔚 桑永宣 陈国金 戚明钧 黎常 裘益政 田师一 余燕平 楼伯坤 林家莲 陈文娟 毛锡锋 张艳 孙卫红 徐时清 左冕 范庆瑜 赵伟春 汪国建 楼航芳 许丽 来平凡 黄真 郑园娜 楼然苗 丁天明 宋秋前 傅纪良 郑基 蔡慧萍
基于校企联动平台和工作室制的工业设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的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于体育教学和锻炼 干预的研究与实践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融合互动机制研究和探索——以绿色制药基 地班为例 多元协同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三商”协同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 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着力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研究与实践 科研反哺教学育人体系的探索 环境科学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效能提高的“五个一” 班主任工作创 新实践 “法律思维中心”论的教与学方式创新——法学课程“五步教学 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会”反思型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走向卓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评价与组织运行机制研究 视频公开课与资源共享课教改研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360°评价体系的构建 面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毕业实践环节综合改革研究 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的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体育师范生“学成”标准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指标与推进路径研究 通识教育背景下“单件小批”专业素质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 卓越服装设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系列实验,构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新模式 信息类专业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生态优化问题研究 地方院校本科专业布局优化与调整的机制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E-CO移动学习社区建设与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自主学习理论、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 基于FPGA技术的开放式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实验改革研究

2017年级质量工程拟推荐项目-安徽师范大学

2017年级质量工程拟推荐项目-安徽师范大学
吴孝兵
1
环工学院
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杨如意
1
化材学院
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罗时忠
王波
重点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
戴家芳
重点
4
音乐学院
基于多元化教学与艺术实践体系下的高师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王琳
重点
5
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素养研究
吴宗酉
6
法学院
开展本科生“第二学术课堂”的价值与实施策略研究
刘晓峰
7
国教院
“一带一路”倡议下复合型语言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教育研究
朱国萍
2
经管学院
中国经济史教学团队
马陵合
教学研究项目
序号
学院名称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发规处
“双一流”背景下院校办学比较研究——以省内8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国内8所省属师范大学为例
王刚
重大
2
人事处
地方高水平大学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研究
朱为民
重大
3
新传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研究
杨柏岭
重大
4
经管学院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廷龙
重大
5
数计学院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左开中
重大
序号
学院名称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关系模型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关系模型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2

相似评价 直线边界 直流溅射 白藜芦醇 电液激振器 电液伺服机构 电子结构 电化学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 理论研究进展 特征匹配 激光物理 激光器 清除自由基 混合遗传算法 混凝土泵 流行病学 流场 泵送压力 波动理论 水力性能 水下软基 氧化聚合 氧化损伤 氧传感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残余应变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模型重用 榨菜 梅花 样条函数 极限电流 材料 机电能量转换 机用虎钳 木霉素 服装cad 有限元分析 曲率张量 智能体 智力资本 无损检测 施工 数字样机 故障树 放电频率 支气管哮喘 推荐 探索 排量 振动试验 振动波形
科研热词 组织学习 碲酸盐玻璃 数值模拟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 初始剪应力 创新绩效 优化 黄水病 高脂血症 高斯光束 高效液相 香气成分 预报模型 非近邻跳跃 非球面透镜 锯缘青蟹 铒离子 铁氰化钾 配光镜 遥感 递推最小二乘 远场光斑 近红外光谱 运输问题 运动仿真 边界弛豫 软件自修复 转鼓强度 车前草 负载力矩 语法解析 评估模型定义系统 评估模型 评估 计量 藻蓝素 蓝藻 菲涅耳非球面透镜 自治计算 聚类分析 群体智力 综合指标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组织认同 粗糙惩罚 粒子群优化算法 管路涡轮 筑堤 磁流变制动器 知识网络结构 眩光 相关分析
泊松形状信号 污水处理厂 水泥搅拌桩 水动力计算 氯离子 气动柔性驱动器 气动柔性扭转关节 段 正交信号校正 模式分类 模型校验 森林凋落物 核函数 构效关系 本体 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 有机碳分解 曲率 智能镗杆 旅行成本 数控加工 数据模式 数据分组 效应 政策执行 掩星面坐标系 推力轴承 推力 接触力 扩散 执行结果 执行结构 手指 情感语音 径向基函数插值 开放式图形库 应力退火 平衡分析 平滑肌细胞 干扰 小鼠 导电复合材料 对流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定量构效关系 定量分析 定价策略 存活分布 孔隙比 姿态估计 姜黄素 契约模型

2022年5月17日远程教育收看内容

2022年5月17日远程教育收看内容

2022年5月17日远程教育收看内容
1、远程教育阶段划分
远程教育的发生和发展始终都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系列历史发展阶段。

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理论的两个流派:
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
代表人物:尼珀、贝茨、丁兴富
五代信息技术和五代远程教育
代表人物:泰勒
2、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分期表
3、五代远程教育和五代教育模式
人物简介:
詹姆斯泰勒教授是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主管全球学习事务的副校长,现任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主席。

泰勒教授对远程教育理论界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五代远程教育论、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网上教与学研究、双重模式的理论概括等
创建远程教育模式与理论模型
教育可变成本:是指教育中随学生数量变化的成本
4、分析与思考
发源?划分远程教育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19世纪英国媒体
两种理论的异同点?
相同点:划分依据相同;前两代远程教育的定义基本一致
不同点:第三代的分类方式不同;泰勒在分类中引进了教育经济学,并且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作用
5、现代远程教育定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卫星和电子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交互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一种可以将处于分离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效连接进行教学的灵活教育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又称网络教育。

6、现代远程教育及其特征
多元交互手段、教学交互性强
超越教学时空、突破时空限制
媒体资源丰富、共享途径多样
实施多种媒体技术相结合、在线与离线、实时与非实时交互、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开放、灵活学习、以学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 第2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0 No .2 2005年4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pr .2005
收稿日期:2004-10-15
作者简介:汪新民(1953− ),男,河南固始人,黄淮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高级工程师.
虚拟实验与远程教育
汪新民,陈向东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虚拟实验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验模式,它建立在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上.虚拟实验利用远程网络,将异地的不同用户和虚拟实验室联结起来,共享一个虚拟空间,远程学员通过网络对同一虚拟实验进行操作和观察.虚拟实验室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知识学习、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3个方面.
关键词:虚拟实验;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教育;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包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教学中许多理论课程是通过远距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的.实验教学的基点是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实践,因此,相对于远程教育的理论教学模式而言,它是近距离性的.这样,在远程教育中就产生了实验教学与远程教学模式不适应的状况.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为远程实验教学打下了基础.远程实验教学是整个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远程实验教学与远程教育中的理论教学的方式是有区别的,它是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基础上的虚拟实验. 1 虚拟实验的构成及特点
虚拟实验是依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英文缩写VR )技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实验模式.所谓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充分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和显示器,给受众产生一种与真实环境像仿的人工虚拟环境的一种集成技术,其主要技术构成为: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传感交互技术、软硬件接口技术以及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等.所以,它实际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延伸.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生成实时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实验操作人员可以进入其中,产生逼真的身临其境感,并像在真实的实验室中一样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
虚拟实验在广义上似乎也是一种模拟实验,但
在实验的本体逼真性和应用普适性,以及在给予实验者现场实时感受和实验效果等方面,传统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是根本无法相比的.
虚拟实验一般是通过虚拟实验室而进行的,所谓虚拟实验室,是指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对象以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成的实验室.在虚拟实验室中,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似乎是在真正的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
但普通意义上的虚拟现实,需要大型计算机、头盔式显示器、数据手套、洞穴式投影、密封仓等昂贵设备,这对一般的教育单位来说是不可能承受的,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领域对虚拟现实的研究和应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沉浸”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出4种类型的虚拟环境,其中桌面型的虚拟现实技术非常简单,需要投入的成本也不高,而且在教育领域内可应用的范围较广.
桌面虚拟现实是利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进行仿真,将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环境的一个窗口.它通过各种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现实世界的充分交互,这些外部设备包括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它要求参与者使用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屏幕观察虚拟境界,并操纵其中的物体,但这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261(2005)02-0104-02
汪新民,陈向东:虚拟实验与远程教育·105·
参与者缺少完全的沉浸,因为它仍然会受到周围现实环境的干扰.桌面虚拟现实的最大特点成本相对较低,因而应用比较广泛.常见的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有: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QuickTime VR、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桌面三维虚拟现实、MUD 等.
由于在远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实验环境不在同一空间,这就需要建立共享型虚拟实验系统.共享型虚拟实验系统是利用远程网络,将异地的不同用户和虚拟实验室联结起来,共享一个虚拟空间,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对同一虚拟实验进行观察和操作,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例如,异地的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虚拟电子线路实验室进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虚拟手术室中的“病人”进行外科手术等.
2虚拟实验室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实验室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虚拟实验室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知识学习
知识学习是指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利用虚拟实验系统学习各种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虚拟实验技术在知识学习中的一个应用是再现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变化过程,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难点.例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通过虚拟现实系统,能使学生领略到北极的自然风光;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利用虚拟实验技术,能向学生展示如原子核裂变、半导体导电机理等复杂的物理现象,供学生观察学习.
虚拟实验技术在知识学习中的另一个应用是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直观化、形象化,方便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加速度概念时,通过虚拟演示实验,可让学生观察当改变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2.2探索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进行验证,提出各种假设模型进行虚拟,并通过虚拟系统直观地观察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例如,在虚拟的化学系统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假设将不同的分子组合在一起,电脑便虚拟出组合的物质来,通过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有可能研究出新的物质.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学生还可以进行温室效应、电路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探索学习,得到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规律,设计出新的电路、新的建筑物.利用虚拟实验技术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技能训练
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技能训练,例如军事作战技能训练、外科手术技能训练、教学技能训练、体育技能训练、汽车驾驶技能训练、果树栽培技能训练、电器维修技能训练等.由于这些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各种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可无限制地使用,并可对实验材料灵活赋值,因此学生可以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
目前,尽管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还比较昂贵,虚拟实验技术尚未得到普及,但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硬件设备价格的不断降低,随着虚拟实验室软件的不断开发,虚拟实验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远程教学媒体,以其自身强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力,将会逐渐受到远程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青睐,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在远程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宝民,朱一宁.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0.6∼18.
[2]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69∼198.
[3] 许维新,郭光友,魏吉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0.380∼402.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