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塑料软包装生产质量影响因素
药品软包装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1

药品软包装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对复合牢度影响的探讨董文辉黄巍汪飞近年来,药品和食品安全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
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药品软包装的包装质量也越来越引起药品制造厂商及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这无疑对软包装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品质控制要求,其中软包装复合剥离强度的控制由显突出,值得软包装企业不断探索和研究。
下面就药品软包装中常见影响复合剥离强度质量控制的问题浅谈一下我们的认识。
所谓复合,即将黏合剂涂布在一种基材表面,经干燥蒸发掉溶剂后再与另一种基材黏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多层结构的复合方式。
其中衡量复合质量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复合剥离强度,而影响复合牢度的因素很多,下面就其主要的几个方面就如下分析。
1、粘合剂对复合牢度的影响粘合剂是复合加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粘合剂的质量和使用状态是影响复合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①粘合剂配比不准确:复合粘合剂通常是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其反应机理是多元醇与异氰酸根发生反应,从而达到使两种薄膜粘接在一起的目的。
为了保证粘合剂充分交联,主剂与固化剂必须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调配,并充分进行搅拌。
若固化剂用量不足,则会导致主剂与固化剂反应不充分,复合强度下降,甚至会导致制袋或流水线作业时发生热封故障。
②溶剂不纯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所使用的稀释剂一般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的纯度对于复合加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常使用纯度很高的乙酸乙酯,水分含量和乙醇含量均不能超过一定量值,若水分或乙醇含量超标,则会消耗粘合剂中的固化剂,使主剂与固化剂反应不充分,导致与粘合剂配比不准确相似的不良结果。
③粘合剂种类的影响复合所用的粘合剂分为聚醚型和聚酯型,聚醚型粘合剂的醚键会与爽滑剂(通常为芥酸酰胺或油酸酰胺等)中的氨基形成氨键,导致两种复合基材之间形成一层隔离膜,影响复合强度的提高,所以,使用聚酯型复合粘合剂得到的复合强度较使用聚醚型粘合剂得到的复合强度高。
知识点31软包装制袋质量控制

主讲人:赵素芬
1
软包装制袋控制
一、封边有问题、气泡
一、封边有问题、气泡 1、材料因素。
如PT、NY等吸湿性材料在保存时易吸收水分,在高温制
袋时易产生气泡、气斑。另外复合粘合剂因尚未完全固化,在 高温热封时耐温不够、剥离强度差,也易脱成产生气斑。
一、封边有问题、气泡 2、热封边部位较宽时易产生,应调整压力,调大间隙
,将来气挤掉。薄膜走动时有波动会夹进空气,进刀前应排干
净,进热封刀前夹板应适当夹紧。
一、封边有问题、气泡
3、制袋控制不当,如硅橡胶板长时间使用变形、高温
布破损、热封刀上有赃物等。制袋速度、温度、压力等工艺参 数不适当和不协调也会产生气斑。
二、热封强度差
二、热封强度差
1.热封材料的影响 热封材料的种类不同,热封强度不同;同种薄膜不同聚合方法的产品
,热封强度不同;材料的厚度、均匀性等也会影响热封强度;热封层不同
的加工方法,如吹塑、流延膜等,均影响热封强度。薄膜的保存时间过长 ,析出物增多,经过电晕处理热封强度差。吸湿性材料吸潮,热封面脱层 ,剥离强度下降。
二、热封强度差
2.复合膜加工工艺的影响 印刷油墨耐温性差或在油墨中添加剂不适当,在制袋高温下,印刷层发 生脱层,热封强度下降。热封边应尽量设计成无图案。复合工艺中粘合剂
三、封口膜皱、翘曲
三、封口膜皱、翘曲
1.热封温度,引起不均衡收缩。
2.热封时间太长,间接导致温度积累,使膜表面过热。
3.制袋张力控制不当,影响了薄膜的平整度,破坏了间隙送 料的均衡性。 4.间隙偏大,最好控制在1~1.5mm之间。
选择也很重要,粘合剂的配比、粘度等参数的合理与否均会影响封口强度
影响产品包装质量因素

影响产品包装质量因素一.设备因素:1.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2.横封,纵封,纸封是否运转平稳。
3.用试纸检查横密封。
纵密封。
纸封啮合痕迹是否吻合以确保密封严密。
4.运行过程中适当控制好密封温度。
即加速前首先升温(温度与速度成正比)。
5.检查输送机上料位置(拨叉反倒位置是否灵敏)二.包装膜因素:1.首先确定选用pet/pe采用淋复工艺。
2.包装膜缠绕卷料,涨力不均(出现一边涨力大,一边涨力小)3.包装膜缠绕卷料拉伸,造成运行过程出现松弛现象,4.包装膜PET或PE层厚度差异较大。
造成同一温度封合不牢。
5.包装膜印刷油墨影响密封牢度。
6.印刷色标间的距离有误差,追踪不正常造成切料现象。
7.包装膜缠绕层与中心定位纸筒不在同一-平面上。
8.复合层剥离强度不够,造成密封不牢。
9.包装膜卷料中接头太多,并且未按正版对接。
三.透析纸因素:1.纸浆密度不均。
2.透析纸复合层与PE层未经表面处理造成密封不牢。
3.透析纸复合层有污物造成密封不牢。
4.透析纸受潮造成密封不牢。
5.封纸轮压力不够或温度不够造成密封不牢。
四.调试培训操作过程中,难免有损耗现象,随着操作工熟练程度的逐渐提高。
出现的问题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五.完善的抽检措施和检验过程:国内知名企业如:双鸽制药集团公司,洪达制药集团公司他们的检验方法大致如下:1.在设备运转生产过程中,每15—30分钟抽检5支做渗透实验用50%的高锰酸钾稀释溶剂或50%的酒精加红碳素水来进行渗透实验,时间为10分钟,横封,纵封不得渗漏。
2.包装出成品要进行乙烷灭菌实验即:乙烷是通过包装膜上针孔透过透析纸渗到注射器来实现灭菌。
再通过透析纸经过针孔释放出来。
2003.04.29.。
塑料软包装制袋加工的常见问题

塑料软包装制袋加工的常见问题1跌落试验,包装袋破损的原因?原因:包装袋有时在热封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封强度虽然较低,但也能满足顾客要求,但在进行跌落试验时包装袋不破损。
而在热封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热封强度虽然较高,但在进行跌落试验时包装袋破损。
这一现象说明,热封温度较高时,在热封刀压力的作用下,承载热封功能的内层PE薄膜经高温熔融、挤压而变薄、发脆,导致跌落试验时发生破损。
解决办法:在进行制袋工艺时,要调节适当热封温度、压力。
才能生产出综合性能优异的产品。
2.封口发脆及脆断怎么办?原因:(1)热封温度过高。
(2)压力过大。
(3)热封时间过长。
(4)上部封口器的边缘过于锋利或所包覆的聚四氟乙烯损坏。
(5)底部封口的硅橡胶过硬。
(6)在复合和熟化过程中,一部分粘合剂渗入薄膜内部。
基材由于受到粘合剂的渗透影响,韧性(抗冲击力)有所下降,脆性提高。
(7)塑料复合包装袋在冷却和放置后,热封口强度有所增高,同时也有变脆的趋向。
解决方法:(1)根据内封层的材料的热封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温度,压力和热封时间。
(2)改善上部热封刀表面状态,使封口器表面平整。
(3)以聚四氟乙烯布包覆完好。
(4)选择合适硬度的硅橡胶垫。
3.封口处有静电怎么办解决办法:二次加工时,可在内层PE薄膜中加入3%的卫生级抗静电剂,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所以,软包装企业在接顾客定单时,要充分了解顾客的产品特性与自动灌装生产线特点,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
4.热封后袋子翘曲怎么办?原因:(1)复合膜的厚度不一致。
(2)热封温度过高或热封时间过长。
(3)在纵向热封刀部分,复合膜的运行轨迹不平直。
(4)冷却不充分。
(5)熟化时间不够。
(6)表层基材薄膜耐热性较差。
(7)复合过程中复合基材的张力匹配控制不当,导致其熟化定型后仍有残余的应力,尤其是复合膜厚度较薄时更容易发生此类故障。
解决方法:(1)调整浮动辐张力。
(2)选用具有低温热封性的内封基材。
软包装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软包装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一、镭射膜的转移大家应该在市场上见过一些含有镭射的包装,只有几个字有镭射而其它的地方没有,这种包装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复合复进去的。
但它并不是复合上去的。
如果把这个包装撕开,仔细观看并且用手摸那几个字,可以测出有镭射字和没有镭射字的地方厚度是一样的,这就肯定了不是复合上的。
而且镭射一旦经过热辊的温度,几乎很难拉下来,这样就造成了损耗,当然或许有的客户是需要复上去,但一般常见的包装并不是复合上去的。
镭射是在印刷上面转移的,在印刷的最后一色,做根版,加个小放料架,把膜的位置对上需要镭射的那几个字就行了。
这个版不需要雕得太深,里面放的不是油墨,是放的白色乳液胶,放不干胶也可以,就只过镭射的膜就可以,过了这道版之后再与印刷膜结合一起收卷,但所需镭射的地方必须对齐,收卷不用太紧,一般就好。
镭射膜不需要张力,靠收卷和版辊的转动就可以。
在收卷完毕之后,马上卸下来放进烘箱,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取出来在分切机上倒卷拉开,把镭射膜和印刷膜分开收卷,再看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再烘(注意张力的控制)。
倒卷好了之后就去复合,这样就完成了,不仅可以减少成本,也达到镭射的效果。
二、镀铝转移这个问题我相信一直困挠着一些软包装企业,不管企业大小都有。
常见的镀铝有镀铝CPP和镀铝PET,镀铝转移通常都出现在镀铝PET上,因为它经常被应用在中层复合。
镀铝PET,个人了解到分两种:一是镀上去的铝,二是转移上去的铝,两种镀铝的效果和附着力是不一样的。
镀上去的要好些,而转移上去的产品很多是企业买差的PET再加工转移上去,附着能力较差。
这是因为薄膜本身的剥离强度太低,镀铝层与基膜之间结合牢固度比较差。
正常的镀铝膜是在基材的真空镀铝面上有一层底涂胶,用来提高镀铝层的附着力,然后在底涂胶上真空镀铝,再在铝层上涂覆双组分聚氨酯胶作项涂层,用来保护镀铝层不脱落,这种镀铝膜的镀铝层牢固度好,不容易脱落。
而有的镀铝膜厂家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在生产镀铝膜时,没有使用底涂胶,镀铝附着力低,不太牢固,所以很容易脱落下来。
塑料软包装生产质量影响因素

塑料软包装生产质量影响因素在涉及塑料软包装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塑料软包装的生产工艺流程:图1:塑料软包装生产工艺流程图由此可见整个塑料包装产品的完成,需要印前准备、印前投入、印后加工等等,工序纷繁复杂,而且塑料包装产品原材料种类繁多,且质量不稳定因素较多,如出现某一环节的疏忽大意,将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塑料包装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已是势在必行。
包装设计与质量:塑料软包装生产效率非常高,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仅考虑其美观新颖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适应各道工序(制版、印刷、复合、分切、制袋)的工艺条件,假如在这些方面考虑不周,就会给生产带来难已估计的损失,这样我们应在接到设计稿样时,应充分考虑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如设计不当,下道工序就可能出现问题应防患于未然。
在稿件审核时,注意图像的处理,无论是扫描得到的图像或是光盘资料等都必须清晰自然,层次丰富。
在色彩叠加压印方面,要考虑产品的色次、色序并依据产品需要,确定正版色序或反版色序,并依色序来考虑图案扩边和缩边,若遇到两个图案或多个图案拼接时,要充分考虑依据本公司设备现状给予干复、制版等工序的出血。
对于小文字必须依据图案底色尽量选择用单色硬压或单色镂空,避免多色压底或多色镂空及在图案上镂空,尽可能的避免小文字或小图案使用两种对比色进行套色,否则会造成印刷中不必要的套印困难,这样可大大减少印刷过程中的损耗。
尽量避免采用10%以下的网点,因为在软包装印刷中由于使用的油墨挥发速度不同,加之刮刀对印版的磨损造成印刷品过程中网点的损失,10%以下的网点几乎无法再现。
在产品设计中应结合本厂印刷主机实际现状,在审核样稿时应充分考虑印机机械走版等因素,结合客户要求或国标中(GB7707-87)的有关条款,修改每色之间的套印误差,减少或避免因设计和审核不当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风琴袋(或T型袋)设计时应考虑制袋机和操作员工的技能水平,在折叠处应避开实地和层次的结缝及主图案和主色调平稳过渡,那怕稍有跑边、歪斜对整体设计效果和质量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关于涂布量对干法复合软包装产品质量影响之浅析

第 1卷 7
第 3期
塑料包装
4 9
1 印刷用油 墨有苯类 、 苯类之分 , 苯 剂涂 布技术 已经被广 泛采用 ,它可 以有效地 、 无 无 类 又分聚氨 酯型和醇 溶型油 墨 ,不 同的基材 规避 溶剂残 留的风 险 ,应该说 是复合 加工一
塑料软包装印刷色差的影响因素

2)、色度控制法 用光谱分光光度计测色块的光谱反射率,并由此计算出三刺激值或 者由色度、 仪测量色块直接得到三刺激值,经过色度检测公式转换得出L*、a*、 b*及△E,作为颜色标准,再根据此标准对印刷颜色进行检测调整, 直到色差符合要求。 通过标准色与样品色的色差值可以知道彩色复制品与色样之间的色 偏情况。 △L*>0 偏白, △L*<0 偏黑; △a*>0 偏红, △a*<0 •偏绿; △b*>0 偏黄, △b*<0 偏蓝。 通过对色差信息的分析,可以为确定专色油墨配方调整方向提供 准确依据,从而缩小色差,使彩色复制品的颜色与用户提供的色样 更趋于接近。
11
三、塑料凹印色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油墨
油墨是决定印刷品颜色一致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印品 颜色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1、选用质量稳定、颜色没有偏差的油墨 油墨本身也存在一个同批色差和不同批次之间 的色差问题,这是 反映油墨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解决塑料凹印的色差问题,首先就 要选用质量稳定、色相没有偏差的油墨。一批印刷品最好使用同 一批次的油墨(配制专色墨时最好一次足量调制),因为不同批 的油墨中,有些油墨很难保证批次间油墨的色相没有差别。如果 油墨色相偏差过大,就很难通过其它方法来控制印刷 墨色的一致 性,尤其是印刷层次版时就更是如此。
15
墨色偏浅可适当增加待测油墨的重量,如在小烧杯中再加入2g待 测油墨,搅拌均匀后再次刮样,如果同标准色样一致,则按(10 +2)∶100=10∶x计算,即可推出x=100×10÷12=83.3 (g),说明此色墨的着色力仅为标准色墨的83.3%,也可说弱 16.7g。 墨色偏深可适加白色油墨的重量,如果在小烧杯中再加入 10g标准白墨后刮样同标准色卡一致,则按10∶(100+10)= 10∶x推出=110(g),说明待测油墨的着色力是标准油墨的110 %,也可说强10g。 上面的x都代表10g待测油墨中加入一定量白色油墨后符合标 准着色力色卡时白色油墨的重量,也就是说,着色力的强弱是用 白墨的量来衡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塑料软包装生产质量影响因素在涉及塑料软包装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塑料软包装的生产工艺流程:包装设计———工艺审核———制版———印刷———复合(干式、挤出)———分切———制袋———检验———入库———交客户由此可见整个塑料包装产品的完成,需要印前准备、印前投入、印后加工等等,工序纷繁复杂,而且塑料包装产品原材料种类繁多,且质量不稳定因素较多,如出现某一环节的疏忽大意,将直接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塑料包装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已是势在必行。
包装设计与质量:塑料软包装生产效率非常高,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仅考虑其美观新颖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适应各道工序(制版、印刷、复合、分切、制袋)的工艺条件,假如在这些方面考虑不周,就会给生产带来难已估计的损失,这样我们应在接到设计稿样时,应充分考虑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如设计不当,下道工序就可能出现问题应防患于未然。
在稿件审核时,注意图像的处理,无论是扫描得到的图像或是光盘资料等都必须清晰自然,层次丰富。
在色彩叠加压印方面,要考虑产品的色次、色序并依据产品需要,确定正版色序或反版色序,并依色序来考虑图案扩边和缩边,若遇到两个图案或多个图案拼接时,要充分考虑依据本公司设备现状给予干复、制版等工序的出血。
对于小文字必须依据图案底色尽量选择用单色硬压或单色镂空,避免多色压底或多色镂空及在图案上镂空,尽可能的避免小文字或小图案使用两种对比色进行套色,否则会造成印刷中不必要的套印困难,这样可大大减少印刷过程中的损耗。
尽量避免采用10%以下的网点,因为在软包装印刷中由于使用的油墨挥发速度不同,加之刮刀对印版的磨损造成印刷品过程中网点的损失,10%以下的网点几乎无法再现。
在产品设计中应结合本厂印刷主机实际现状,在审核样稿时应充分考虑印机机械走版等因素,结合客户要求或国标中(GB7707-87)的有关条款,修改每色之间的套印误差,减少或避免因设计和审核不当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风琴袋(或T型袋)设计时应考虑制袋机和操作员工的技能水平,在折叠处应避开实填和层次的结缝及主图案和主色调平稳过渡,那怕稍有跑边、歪斜对整体设计效果和质量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工艺制定与质量:作为塑料包装企业生产或技术管理人员,只有熟悉于加工的产品,才能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正确指导操作员工生产出好的产品达到合格的质量要求。
工艺技术管理人员在接到样稿时应参入评审,在评审和制定工艺要求时,首先要了解工艺要求、客户要求、技术要求和所需材料的品质,并对照加工指令单认真复核来样和所有要求,确认加工时能否达到和满足加工单指定的要求。
在复合包装的生产过程中,印刷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工序,因为衡量一个包装产品的档次,印刷质量首当其中,所以印刷工艺的制定是软包装生产关键之一。
制定详细的加工方案: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包括加工顺序、工艺方法、材料搭配等等是否满足内在物的需求,然后将方案细分到每一工序。
做好以上工作不仅可以预先排除影响质量的因素,而且还可以有的放失,检查和杜绝前工序出现的漏洞和险患。
印刷控制与质量:印刷操作员工在接到下达的加工指令单时,首先应仔细了解其产品要求,确定印刷方式,塑料薄膜的印刷有二种方式:表印和里印。
表印是与纸张相似的方式,以白色为第一色,是由浅色到深色依次排列;里印则是透明塑料薄膜特有的印刷方式,是运用反向图文的印刷在被印刷材料的正面表现正像图案的一种印刷方式,是由深色到浅色依次排列。
由于里印更加光亮美观、色彩鲜艳并经过复合加工后牢固耐磨、不掉色、不粘连,因此软包装印刷中基本采用里印工艺生产。
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印刷作为产品的第一道工序,印刷薄膜的表面张力检测至关重要,当然在材料进货检验中绝大多数厂家在入库时已完成了此项检验,但为了防止印刷品问题的出现,在使用每卷印刷基材时,最好再检测一次,因表面张力的好坏对油墨附着力、后工序生产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一般薄膜在生产时都要经过表面电晕检测。
印版质量的检测,通常情况下印刷操作员工只能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测,真正印版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制版供应商的内控和品控来满足印刷质量的要求,印刷企业对印版的检测通常只能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测,铬层的外观有无任何划伤和撞伤的痕迹,表面应光洁平整,光洁度要达到Δ8~Δ10级。
上机后印版的同心度等,当印版图案和印刷效果无法满足产品需要时,只有重新返工达到印刷和客户需求。
铬层硬度关系到印版滚筒的耐印率,印版镀铬硬度应达到HV750-1000。
油墨的选择是塑料凹版质量控制的重点,油墨质量的检测根据印刷要求,油墨在塑料产品上的质量地位是至关无上的。
好的油墨印出好的产品,这是塑料软包印刷行业的共识。
选择凹印油墨时,首先应确认被印刷基材———印刷条件———印刷效果———加工条件———最终产品用途等诸多要素,如何控制油墨质量取决于油墨生产厂家,那么印刷厂家应掌握主动权,在选择使用上应对它的颜色色相、粘度、细度、附着力、适用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测控制,这样才能达到和满足印刷的需要。
套印误差、刀丝、油印等是印刷中常见的缺陷,其现象是在多色套印过程中,每一色不能完全重叠,有一定的偏差,如果偏差超过规定要求(GB7707-87正面图案≤0.3mm,背面图案≤0.5mm),就成为不合格品。
造成以上误差因素有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印版因素———操作工艺等因素,因为这些误差是客观存在的,要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要求操作员工要有极强的工作能力。
印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有三心:责任心、用心、细心;三快:眼快(及时盯台、及时发现),腿快(发现问题、及时到位),手快(注意安全、及时调整);三勤:勤加(定时查粘度、及时加溶剂),勤查(勤查质量、观查设备运行状况),勤看(对照标准样检查)。
三检、三签样:自检:由印刷机长对打出样张进行来样、标样及指令单对照检查,查尺寸、文字、图案、颜色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后再签字。
首检:通过自检后由工序检验员或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首次检查确认,符合所有要求后签字确认。
复检:由检验员对照标样、来样进行重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车台人员整改、确认无误后签字,并依据所有签字样张做好巡检依据,我们把它叫做印刷签样制度缺一方签字,机台应无权生产,这样可以杜绝因工艺审核、印刷调整等不到位所造成的质量损失。
应将三快、三勤、三检三签样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还有印刷压力的控制、印刷张力的控制、烘道温度的调节、稀释剂的调配、油墨粘度控制、印刷色差的控制等等都与印刷操作员工的技能等有关。
这些方面的控制有的涉及专业知识,绝大部分是靠我们平时操作的经验积累。
建议大家做到“勤笔勉思”,就是把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成功与否的样张都一一做好记录,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可及时借鉴。
干式复合与质量:复合工序是塑料软包装的灵魂,它在于性能的叠加,这也是复合生产技术核心所在。
复合工序作为塑料软包装的关键工序,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投入和产品合格率,它工艺复杂、操作技能要求高。
在此首次让我们了解一下干式复合的工艺流程(见下图):我们在了解上述流程后,首先应对基材进行检测,表面张力是否达到要求,放卷张力系统———复合张力系统———收卷张力系统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张力控制是复合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条件之一,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张力初始值的设定,二是张力匹配关系,三是锥度的设定。
张力控制不当可造成膜卷曲、发皱、制袋困难、剥离强度下降、制袋变形等质量问题。
粘合剂的选择是干式复合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使用的粘合剂是将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基材经涂覆后粘合在一起,粘合剂在干复生产中的用量少,但对复合膜质量性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复合膜的剥离强度、透明度、热封强度、耐热性、抗介质性等。
因此,我们在选择粘合剂时应根据产品最终性能来确定使用粘合剂。
在确定粘合剂后,涂胶系统控制,使产品涂覆干基固含量应保证在3g/m2左右为宜。
烘箱干燥控制是干式复合中的主要因素,干燥直接影响到复合的剥离强度、透明度,通过干燥系统将涂布在基材上的粘合剂中的溶剂加热蒸发并抽出,干燥温度设定主要基于基材的耐热性,机械线速度,通常情况下,温度设定为三段:第一段为50~60℃;第二段为65~75℃;第三段为75~80℃,温度一定是梯级递增。
热覆合辊温度一般控制在85~90℃之间为宜,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由于选择粘合剂和操作的不当造成产品报废的现象屡见不鲜,还应根据产品内在物及包装要求检查相应的基材指标,通过熟化后检测剥离强度。
这些指标的检测往往被一些软包装企业所忽视。
复合最终质量的好坏与剥离强度的关系与制袋封焊强度的关系,有关直接的关联。
熟化也叫固化,就是把已复合好的膜放进熟化室(烘房),使聚氨酯粘合剂的主剂和固化剂反应交联并被复合基材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熟化的目的就是使主剂和固化剂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反应,达到最佳复合强度。
熟化控制主要是温度和时间。
有些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交货时间要求,提高固化温度,缩短固化时间来提前交货,有的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和报废。
因为粘合剂生产厂家的质量和特性的不同,建议以粘合剂说明书中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尽量不宜提前出熟化室。
复合中环境温度对溶剂的挥发、胶液的涂布状态有一定的影响,环境温度在20~28℃最为适宜的范围。
湿度对干式复合的影响较大,一般湿度控制在50~75%较为适宜。
当湿度过低时易产生静电火花,危险性较大,当湿度过高随乙脂的挥发,使涂布辊、胶盘、导辊等温度下降形成大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这样会极大的影响粘合剂的性能,过高的湿度也会消耗大量的固化剂,造成剥离强度下降或固化剂不足,所以遇湿度过高时,控制环境并适量增加一些固化剂使之达到产品要求。
挤出复合与质量:挤出复合作为软包装产品中的一种生产方式与干式复合有着相同和不同的特性,它投资少、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
因此,它在塑料复合加工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基材表面处理效果对剥离强度的影响,被涂布基材预先进行电晕处理。
处理后的表面张力应≥38达因以上,这样可以改进基材同熔融挤出树脂的粘结性。
油墨对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影响,在生产实际中,有时会出现无油墨或油墨少的部位剥离强度好,而有油墨和油墨较多的部位剥离强度反而比较差的现象,这是由于所用油墨的适应性不佳或油墨未彻底干燥所引起的。
树脂助剂对质量的影响也应特别注意,树脂中的助剂特别是爽滑剂对挤出复合的剥离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使用LDPE树脂进行挤出复合时,应选用不含或少含润滑剂的挤出涂覆级树脂粒子。
(例如北京燕山1C7A,上海金石1C8A),此外,树脂中含水份较多在挤出过程中容易造成塑化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