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顽皮的小雨点》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顽皮的小雨点》的情节和主旨;2.能够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3.能够自己完成一段简单的故事情节,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4.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小雨点形象。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顽皮的小雨点》;2.教学幻灯片或实物图;3.教学卡片(包括人物和场景)。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与主题,并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2.老师出示小雨点图片并引导孩子们创造性地描述小雨点。
2. 讲故事(15分钟)1.老师朗读《顽皮的小雨点》故事,并在故事中停顿,让孩子们思考情节和人物;2.孩子们听完故事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旨;3.老师利用教学幻灯片或实物图,给孩子们展示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并引导孩子们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3. 讲解故事情节(15分钟)1.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故事情节中的生词和词组;2.老师让孩子们参与到故事中的情节展开中,通过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模仿编故事(20分钟)1.老师利用教学卡片,让孩子们自由组合人物和场景,并编排一个简短的故事情节;2.孩子们完成后,朗读自己编的故事,并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
5. 思考表达小雨点形象(15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小雨点形状;2.孩子们思考并自由发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小雨点形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顽皮的小雨点》故事为载体,通过模仿教师语言表达、自我编故事、表达想象中的小雨点形象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该教学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顽皮的小雨点教案

大班语言顽皮的小雨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顽皮的小雨点》。
详细内容包括:小雨点的形成、小雨点的旅行、小雨点的乐趣以及小雨点带来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雨点的形成过程,理解小雨点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3.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雨点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重点: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卡片。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雨后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描述雨后的变化,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述故事《顽皮的小雨点》,引导幼儿关注小雨点的形成、旅行、乐趣及带来的变化。
(2)通过PPT、图片、视频等,详细讲解小雨点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小雨点的形成过程、作用以及带给我们的乐趣。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表达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画纸、水彩颜料表现下雨的场景。
(2)邀请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顽皮的小雨点》2. 板书内容:(1)小雨点的形成(2)小雨点的旅行(3)小雨点的乐趣(4)小雨点带来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喜欢的小雨点场景。
(2)用文字描述小雨点的形成过程。
2. 答案:(1)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雨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针对幼儿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户外活动,观察雨后的自然现象,了解小雨点的真实作用。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教育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表达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1. 难点:小雨点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大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大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顽皮的小雨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顽皮的小雨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雨点的形态与特点,学习描述雨点的动词和形容词,通过故事情境理解小雨点的顽皮行为,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雨点的形态和特点,学会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雨点。
2. 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词汇积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小雨点的特点。
重点: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观察和想象小雨点的顽皮行为,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雨点的图片、故事课件、动词和形容词卡片。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小雨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雨点的特点。
2. 新课内容:a. 教师讲述故事《顽皮的小雨点》,引导幼儿关注小雨点的顽皮行为。
b. 学习描述小雨点的动词和形容词,如:跳、滴、滑、亮晶晶等。
c. 结合故事情境,让幼儿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小雨点的特点。
3. 实践活动: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词和形容词,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小雨点的形象。
b. 各组展示作品,全体幼儿一起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每组的小雨点。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顽皮的小雨点在窗户上(动词),像(形容词)一样。
”b.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词和形容词填充句子,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a. 出示练习题目,让幼儿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小雨点的行为。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顽皮的小雨点》2. 板书内容:a. 小雨点的特点:跳、滴、滑、亮晶晶等。
b. 描述小雨点的动词和形容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下列场景:“顽皮的小雨点在(地点)上(动词),像(形容词)一样。
”b. 尝试用动词和形容词编写一个关于小雨点的故事。
2. 答案:a. 例:顽皮的小雨点在树叶上跳舞,像小精灵一样。
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顽皮的小雨点”。
通过描述雨滴的形成、降落过程以及与自然万物的互动,使幼儿了解小雨点的顽皮特性,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滴的形成、降落过程,认识小雨点的顽皮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用语言描述小雨点的顽皮特性。
重点:观察雨滴的降落过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雨滴图片、雨伞、雨衣、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小雨,让幼儿感受小雨滴的顽皮。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雨滴的形成过程,讲解小雨点的顽皮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水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雨点。
(2)分组讨论:小雨点为什么顽皮?4. 小组活动(10分钟)(1)每组用画纸、水彩笔等材料制作小雨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顽皮的小雨点2. 内容:雨滴的形成过程小雨点的顽皮特性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目中的小雨点2.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雨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雨点形成过程和顽皮特性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云、雪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用语言描述小雨点的顽皮特性。
3. 作业设计:画出你心目中的小雨点。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雨滴形成的动画,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水蒸气如何变成云,云如何形成雨滴。
(2)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观察窗户上的水珠,引导他们思考水珠与雨滴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顽皮的小雨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现象》,详细内容为《顽皮的小雨点》。
通过讲述小雨点的旅行故事,让幼儿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以及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让幼儿感受小雨点的顽皮形象,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雨滴挂图、PPT、故事磁带、录音机。
学具:画纸、水彩笔、小雨伞、小水滴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雨滴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们从哪里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小雨点的有趣故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磁带,让幼儿跟随录音一起听故事。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小雨点为什么顽皮?它都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和水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雨点。
同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 小组活动(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小雨伞和小水滴贴纸。
教师提出任务:“请小朋友们用小雨伞接住小水滴,并用贴纸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雨水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顽皮的小雨点》2. 板书内容:(1)小雨点的旅行路线图(2)雨水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雨点的旅行故事,并用文字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了雨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幼儿积极性不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雨水,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精品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精品教案顽皮的小雨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顽皮的小雨点”一节。
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雨点的形成、特点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雨点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点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顽皮的小雨点故事课件、雨点形成过程的挂图、雨伞、雨衣等。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调色盘、小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身穿雨衣、撑着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1)老师为什么会穿雨衣、撑雨伞呢?(2)你们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2. 故事讲解播放课件,讲述《顽皮的小雨点》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雨点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例题讲解出示雨点形成过程的挂图,讲解雨点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1)雨点是怎样形成的?(2)雨点有哪些特点?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游戏环节组织“小雨点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小雨点,寻找自己的家(小水桶),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顽皮的小雨点2. 雨点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 教学目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雨点作业要求:用画笔、水彩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雨点,发挥想象力,表现雨点的特点。
答案示例:一个绿色的小雨点,落在树叶上,旁边有一只可爱的小青蛙。
2. 口头作业:回家向家长讲述《顽皮的小雨点》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雨后的自然现象,如:雨后的彩虹、花草树木的变化等。
顽皮的小雨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通用11篇)

顽皮的小雨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通用11篇)顽皮的小雨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通用11篇)顽皮的小雨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篇1设计意图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本活动以小水滴为开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雨滴结伴。
在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从而让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活动目标1、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2、学习其中不同的动词,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3、大胆想象,创编作品,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们的关系。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重点: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学说动词“滚”、“跳”、“溅”“躲”。
难点: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把伞、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现手法,并能大胆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PPT课件、下雨声音。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小朋友,丰收的秋天来到了,我们一快去秋游吧!你们听听什么声音?(播放雨声)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
(进场)2、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幼儿结伴讨论——各抒己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二)看图讲述——《顽皮的小雨滴》。
播放PPT2,你们看,这是谁呀?(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1、出示PPT3:(1)看,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2)朗诵故事第一段,学习动词“滚”。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点》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2.能够回答有关故事的基本问题;3.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出故事中的情节;4.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二、教材及工具教材:《顽皮的小雨点》绘本;工具:投影仪、纸张、颜料、彩笔、玩具雨具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活动(10分钟)•利用投影仪播放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并提出今天的故事有关雨的故事;•提问:“大家喜欢下雨天吗?下雨天都会出现哪些雨具呢?”2. 故事呈现(20分钟)•通过投影仪呈现绘本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方式讲述《顽皮的小雨点》故事,并引导幼儿一起欣赏、模仿故事人物的动作表情;•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互动环节,如抛雨衣、摇伞子、唱雨歌等,以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感。
3. 情节认知(15分钟)•老师利用图片或绘图等形式,让幼儿们回想故事情节,重点引导幼儿们理解故事人物情感变化;•提问:小雨点作了哪些顽皮的事情?其他人物是如何应对的?4. 绘画活动(25分钟)•分发纸张和颜料,引导孩子们通过画图表现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复述故事内容;•老师可以在孩子们绘画的过程中就画中细节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画面。
5. 角色扮演(20分钟)•提供玩具雨具等物品,让小朋友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小朋友们复述故事内容,并适时提醒角色的行动、感受,以达到故事中情感的理解。
6. 总结评价(10分钟)•提问: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觉得自己最喜欢哪个环节?•对于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好奇心,积极学习。
四、教学互动•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内容呈现、辅助工具等方面多做些改变,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兴趣;•利用引导提问等方式加强语言交流,让小朋友们通过交流学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让孩子们进行绘画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评价他们是否理解故事内容,是否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关注孩子们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评价他们参与教学课程的兴致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点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学习象声词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3、启发大胆想象,创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音乐、图谱、小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唱歌进场。
教师:来!让我们一起唱起下雨的歌吧!
2、请个别幼儿说说下雨天的情景,如下雨天可以踩水、雨滴滴答滴答很好听等
教师: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回答,如:滴答滴答教师:那你们觉得小雨滴会唱什么歌呢?
二、听小雨点唱歌
1、教师边播放PPT边朗诵散文诗。
教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个顽皮的小雨点,我们一起听听看它会唱什么?
教师:小雨点会唱什么歌?
教师:小雨小雨落在哪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呢?你也来说说看,好吗?
2、教师朗诵。
教师:顽皮的小雨点还喜欢和朋友们玩,我们再来看看它找到了那些朋友,都和朋友干什么了?
3、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子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教师:小雨点找到了什么朋友,在干什么呢?
4、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朗诵。
教师:这么动听的歌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好吗?
5.边看图谱边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教师:小朋友们念得棒极了!那我们一起站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再念给客人老师听吧!
三、仿编诗歌
1.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雨滴可喜欢玩了,它会去找谁做朋友,去干什么呢?我们来和好朋友说一说。
2.引导幼儿自主创编。
教师:小雨滴找到了谁做朋友?它在干什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将孩子的想法填入空白的诗歌中。
教师:刚刚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把它们填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