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模分类(光学和物质)

合集下载

重庆市高2012级二诊物理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高2012级二诊物理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高2012二诊考试物 理 试 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光比自然光的相干性好B .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紫外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C .水面下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于光的衍射造成的D .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过偏振片才能获得偏振光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γ射线是核外电子由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时发出的C .核反应:X C He Be 1264294+→+,符号“X ”是中子D .放射性材料存放时间越长,放射线的穿透力越弱16.关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卫星的运行周期可能为1 h B .某卫星的运行周期可能为2 hC .可能有同步通讯卫星位于重庆地区正上方D .卫星的运行速度介于7.9 km/s 和11.2 km/s17.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上有一小球和竖直弹簧组成弹簧振子,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

若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为T 1、T 2、T 3时,振子达到稳定振动的振幅为A 1、A 2、A 3,已知T 3>T 2>T 1,A 2>A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必有A 3>A 2B .必有A 3<A 1C .必有A 2>A 3>A 1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A 3与A 1、A 2的大小关系18.如图2所示,实验室内有一竖直放置的U 形玻璃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向上,内有液体将一段理想气体封闭在右侧,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 。

如果室温不变、大气压缓慢升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密闭气体将要放热图2图1A图4图 5O B .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 不变 C .密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将增大 D .密闭气体的密度减小19.如图3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相距L 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点小球A 、B ,将小球A 、B 同时无初速释放,已知释放瞬时小球A 的加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A 、B 间的距离为x 时,两者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a B 大小关系为a B =1.5a A ,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8sin 9θg a A = B .x =2LC .在运动过程中,小球A 、B 系统机械能守恒D .释放时小球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20.如图4所示为重庆某中学教学区供电示意图,供电部门通过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 、B 端送电,虚线框内表示教学区内各教室的照明电路.己知变压器副线圈C 、D 端距教学区输入端E 、F 距离较远,之间输电线电阻不能忽略,设定A 、B 端输入电压一定,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教学区同时使用的电灯减少,A 、B 端输入电功率仍不变 B .C 、D 端电压一定为220 V C .E 、F 端电压一定为220 VD .教学区内同时使用的电灯越多,E 、F 端输入电压越低21.如图5所示,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长为L 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小球.将小球拉到使细线水平伸直A 点,无初速释放小球,小球沿圆弧到达最低位置B 时速度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qmgE 2=B .小球在B 位置时加速度为零图7(甲)(乙)(丙)(甲)(乙)图6C.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率为gLv)12(2-=D.现将小球拉到使细线水平伸直的C点,无初速释放小球后,小球必能回到C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74分)22.(19分)(1)某学在利用如图6(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张纸带,如图6(乙)所示,并测得纸带上连续相邻计数点A、B、C、D间的距离为x1、x2、x3、x4,已知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由此可得:①B、C两点对应重锤的速度大小为:vB =;v C= 。

山东省2012届高三理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2012届高三理综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2年市高考模拟考试理 科 综 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6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87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0小题,其中第1小题至第13小题每小题4分,第14小题至第20小题每小题5分,共87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O 16 Na 23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的阐述中,正确的是A .抗体、受体、酶、tRNA 都具有专一识别的特点B .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C .老年人体内不存在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D .个体发育过程中,在细胞分化的同时不会发生细胞编程性死亡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两实验中的作用相同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可观察到细胞由分裂前期进入中期的动态变化C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四周边缘,轻轻盖 上盖玻片后镜检D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3①若甲图中a 和b 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 可代表细菌,d 可代表原核生物 ②若乙图中3个圆圈分别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③若丙图代表溶菌酶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则a 表示溶菌酶,b 表示免疫系统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B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C .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D .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a bc d5.右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 1~t 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 ”增长 B .t 3~t 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 4~t 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 .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 6.下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 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 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 、c 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 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 .若A 代表叶绿体基质,a 代表光,则b 、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C .若A 为调节中枢,a 为渗透压升高,则b 、c 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D .若A 代表人体B 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b 、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相同数目的H 318O +和D 2O 分子中的中子数相等 B .5424Cr 为铬的一种核素,其核外电子数为30C .标准状况下,22.4L 氦气与22.4L 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1.204×1024D .Na 2O 2与H 2O 反应生成氧气,反应中水作还原剂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结构中的一小部分,甲~戊是短周期元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 乙<丁<戊B .金属性:甲>丙C .戊可能是第ⅢA 族元素D .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H 3PO 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B .烷烃C 4H 10中有4个C —C 键和10个C —H C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静置后观察下层几乎无色D .所有的糖、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B .工业合成氨及用NH 3制化肥(NH 4)2SO 4都属于氮的固定C .一定条件下,镁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铝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D .玻璃中含有硅酸钠和二氧化硅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可加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错误的是12.化学平衡常数(K )、电离常数(Ka 、Kb )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B .K a (HCN)<K a (CH 3COOH)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C .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先产生BaSO 4沉淀,则Ksp(BaSO 4)>Ksp(BaCO 3)D .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 、Kb )变大 13.足量的二氧化碳通入到1mol/LNaOH 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中Na +离子个数为N A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B .溶液中的CO 32-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微热反应后的溶液,溶液的pH 会升高D .当恰好生成Na 2CO 3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存在以下关系:c (Na +) + c (H +) =c (HCO 3-) +2 c (CO 32-) + c (OH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等效替代”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此方法在下列选项中得到应用的是A .建立“质点”概念B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C .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D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5.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顺利升空,在离地高度343 km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012届高三毕业班物理第二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毕业班物理第二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毕业班物理第二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C3、A4、C5、B6、C7、B8、C9、B 10、B 11、A 12、BC13、C 14、C二、实验题15、0.02s 0.70cm 0.100m/s16、(1)m ≪M (2)B (3)m 过大(或M 过小),造成m 不是远小于M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解析: (1)实验中的实际加速度为a =mg M +m,实验时把mg 当成对M 的拉力,即忽略m 对加速度的影响,使加速度约为a =mg M,显然需m ≪M . (2)平衡摩擦力的实质是,让重力的下滑分力Mg sin θ=μMg cos θ……①,只需将纸带挂上,不需施加其他外力,A 错;由①式可知B 对;每次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C 错;小车的加速度应由小车后面拖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出,D 错.(3)若m ≪M 则a =1M mg ,斜率1M基本不变,若m 过大(或M 过小),则m 不能忽略,a =1M +m mg ,随m 的增大斜率1M +m 减小;从图2可以看到,有了一定的拉力而加速度为零,显然摩擦力还没有完全平衡掉.三、计算题17、解析: (1)刹车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小球继续做匀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小球离开小车,经判断知此时小车没有停止运动,则x 球=v 0tx 车=v 0t -12at 2x 球-x 车 =L代入数据可解得:t =1 s.(2)经判断小球离开小车又经t 1=0.5 s 落地时,小车已经停止运动.设从刹车到小球落地,小车和小球总位移分别为x 1、x 2,则: x 1=v 022ax 2=v 0(t +t 1)设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的距离为Δx ,则:Δx =x 2-(L +x 1)解得:Δx =2.375 m.答案: (1)1 s (2)2.375 m18、xA -xB =l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 =0.5 s ,v0=3 m/s答案: (1)2 m/s2 (2)3 m/s19、解析: (1)物体A 上滑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ma代入数据得:a =6 m/s 2设经过t 时间B 物体击中A 物体,由运动学公式:0=v 1-at代入数据得:t =1 s(2)平抛物体B 的水平位移:x =12v 1t cos 37°=2.4 m 平抛速度:v 2=x t=2.4 m/s(3)物体A 、B 间的高度差:h =12v 1t sin 37°+12gt 2=6.8 m 答案: (1)1 s (2)2.4 m/s (3)6.8 m20、解析: (1)设绳断后球飞行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d -34d =12gt 2,水平方向d =v 1t联立解得v 1=2gd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析: (1)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2mg =ma B 解得a B =2 m/s 2.(2)设物块A 经过t 时间追上物块B ,对物块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 =ma A x A =v 0t -12a At 2 x B =12a B t 2 恰好追上的条件为:v 0-a A t =a B t12mv 22=12mv 12+mg ⎝ ⎛⎭⎪⎫d -34d 得v 2=52gd . (2)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F T ,这也是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大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34d 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有F T -mg =mv 12R联立解得F T =113mg . (3)设绳长为l ,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 3,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有F T -mg =m v 32l 得v 3=83gl 绳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d -l ,水平位移为x ,时间为t 1.有d -l =12gt 12,x =v 3t 1 得x =4l d -l 3当l =d 2时,x 有极大值x m =233d 答案: (1)v 1=2gd v 2=52gd (2)113mg (3)l =d 2 x m =233d。

2012年湖州市、绍兴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含答案)

2012年湖州市、绍兴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含答案)

2012年湖州市二模理综物理部分评分细则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第Ⅱ卷21.(10分)(1)3分等效的其它连接也给分(2)2分(3)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电流的变化越来越小。

1分电池内阻与干路中的接触电阻之和比较大,导致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时分得电压较小;2分(写成“安培表内阻可能较大”意思的给1分。

)解决方案:选取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比如100Ω),或用三节干电池,或用学生电源(取6V直流输出)。

2分14 15 16 17 18 19 20D C B A BD AD ABD22.(10分)(1)不需要;(2分)(2)6.15, 0.08 , 0.77 , 0.59;(每空1分,共4分) (3)图(图2分。

过原点、直线且不涂抹、六个点准确不缺失、坐标轴上物理量及单位准确、原点标清、单位标度合理。

每错一个地方扣0.5分,直到扣光为止)结论:合外力对初始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平方成正比。

(结论2分,若未说明初始静止,扣1分)23.(16分)解:(1)汽车在AB 路段时,有: 11f F =(1分), 11v F P = (2分)3112010200010P f N v ⨯===(2分)(2)t =15s 时汽车处于平衡态,有:22f F = 22v F P =322201040005P f N v ⨯===(3分)t =5s 时汽车开始减速运动,有:ma F f =-12(2分)2/1s m a = (1分) (3) 212222121mv mv s f Pt -=- (3分) 2323310102215102214000101020⨯⨯⨯-⨯⨯⨯=-⨯⨯sm s 75.68= (2分)24.(20分)解:(1)在t 时刻: 1E BLv = (2分)0EI R =(2分) 01I Rv BL= 即为杆在t 时刻的速度。

(1分)(2)在时间t 过程中,对导轨:2012x at =(2分) 0fa m =(2分) 0022m x f t =(1分) 对金属杆:211+2F f W W W mv +=安(4分) F W Fx =,(1分)f W fx =-(1分)则:2000221=()()2I R m x W m F x BL t+-安(2分) 2000221=()()2m x I R Q W F x m t BL=---安(2分) 25.(22分)解:(1)如图,能返回'aa 边界的粒子在I 区域的运动时间均相同,与bb ′相切时为最大速度,则:cos r r d α+= (2分)2m v r Bq⋅=(2分) 求得:mBqd v )32(0+=即应为:mBqd v )32(0+≤(2分)(2)由几何关系可知,能返回'aa 边界的粒子在I 区域转过56T ,则速度为v 的粒子在区域I内的运时间应为16T ,既转过θ=60°的圆心角,如图所示。

2012上海各区二模分类汇总之光学

2012上海各区二模分类汇总之光学

光学1.(2012普陀二模) 我们平时从来也没有观察到从两只小灯泡发出的光在屏上产生干涉条纹,其主要原因是 ( ) DA. 两只小灯泡灯丝的发光面积太大,不能看作点光源B. 平时环境里外界杂散的光太强,干扰了对干涉条纹的观察C. 两只小灯泡的灯丝离得较远,产生的干涉条纹太密,不能分辨D. 小灯泡灯丝发出的光是大量原子被激发后随机辐射的,很难满足相干条件3. (2012长宁二模)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在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BA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B .这是相干光波叠加的结果C .明条纹呈现出中央宽两边窄D .若把其中一缝挡住,屏上条纹不会改变21、(2012青杨宝静二模)在白炽灯照射下,从用手指捏紧的两块玻璃板的表面能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通过两根并在一起的铅笔狭缝去观察发光的白炽灯,也会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_____现象。

干涉;衍射10.(2012长宁二模)某同学以教室日光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 .若狭缝与灯管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B .若狭缝与灯管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C .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无关D .衍射条纹的明条纹呈现白色2.(2012徐汇二模)分别用绿、黄、红、紫四种颜色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相邻明条纹间距最宽的是( )CA .绿色条纹B .黄色条纹C .红色条纹D .紫色条纹3.(2012崇明二模)(多选)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A .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 .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 .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D .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4.(2012奉贤二模)用激光器作光源,在不透光的挡板上开一条缝宽为0.05mm 的窄缝,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是图乙中的( ) D激光器(A)(B ) (C ) (D ) 甲 乙5.(2012嘉定黄浦二模)利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在仅改变某一个实验条件、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干涉图样分别如图(b )中的甲、乙所示。

2012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考试二模

2012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考试二模

2012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二)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87分)注惹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小题,1 –13小题每题4分,14 –20小题每题5分,共87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右图中甲、乙代表物质(或结构),丙表示甲、乙两者的共性(或相同点)。

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甲:真核细胞;乙:原核细胞;丙: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都有遗传物质DNAB.甲:脱氧核糖核酸;乙:核糖核酸;丙:含氮的碱基组成一样、都有磷酸C.甲:糖原;乙:纤维素;丙:构成两者的基本单位(单体)都是葡萄糖,D.甲:DNA;乙:基因;丙:构成两者的基本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2.下列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鲤鱼与正常的二倍体鲤鱼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种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株、太空椒等的培育3.“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生活目标。

右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碳循环过程中的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 .桃树造林可通过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 2的含量C .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4.右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中D 表示内质网B .图中C 是高尔基体,图中E 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C .该细胞的核基因此时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进行翻译D .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6.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的简图,请据图判断甲、乙、丙依次是A .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 .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 .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7.化学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和金属的钝化均属于化学变化B .“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C .利用60Co 的放射性可治疗某些疾病,60Co 和59Co 互为同位素D .治理严重镉污染的江水,保证饮用水安全,符合绿色化学思想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6.02×1023B .因SO 2具有漂白性,故可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 4溶液褪色C .常温下,c (OH –)c (H+) = 10 – 10的溶液中:Na +、Al 3+、SO 2–4 、NO –3 可大量共存D .将20.0 g NaOH 固体臵入500 mL 容量瓶,然后加水至刻度线即得1.00 mol/L的NaOH溶液9.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烷和乙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均有两种B.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羟基,它们都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H2C.乙烯和苯都能和溴水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CO2和H2O 10.已知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a、b、c、d、e的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 a b c d e化合价– 4 + 1 – 4 – 2 – 1 A.元素a、c、d的最高价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B.元素c、d、e的氢化物稳定性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c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其单质常用作光电池材料D.元素b、d、e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依次减小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B 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反应停止后,再加入 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铜可直接与1 mol/L稀硫酸反应C 用激光笔照射Fe(OH)2胶体胶体中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D 向氯化铝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无沉淀,后来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完全溶解OH–先与、NH+4再与Al3+反应,最后与Al(OH)3反应12.已知: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2012二模试题答案0420

2012二模试题答案0420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高三二模试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2.513.B 14.D 15.C 16.D 17.A 18.B 19.B 20.C21.(18分)(1)①匀速直线 远小于②0.343③A(2)①如图所示②增大 增大③0.81(0.80—0.82)0.62(0.60—0.64)评分说明:本题共18分。

第(1)题中第①小题每空1分,第②和③小题各2分。

第(2)题中第①小题3分;第②小题中每空2分;第③小题中第一个空2分,第二个空3分。

22.(16分)(1)小球所受的电场力mg Eq F 43==(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mg Eq mg F 45)()22=+=(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图2所以,小球的加速度g a 45=(3)根据动能定理 0212-=-mv Eql mgl 解得 22glv =评分说明:本题共16分。

第(1)问4分;第(2)问6分;第(3)问6分23.(18分)(1)总效率%100⨯=总有用E E η71%% 1001410=⨯= (2)能用于发电的水的总质量V m ρ= 所以,能用于发电的水的最大重力势能)2(P d H Vg mgh E -==ρ (3)a .当输电电压为U 时,输电电流U P I =所以,损失功率R UP R I P 22)(==∆ 所以,输电电压的最小值P R PU ∆= b .增大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改用电阻率小的输电导线;提高输电电压。

评分说明:本题共18分。

第(1)问4分;第(2)问6分;第(3)问8分。

24.(20分)(1)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T 1=m 3g ① 对物体A 和木板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F 1=T 1 ② 代入数据,由①、②得 F 1=10N(2)运动过程中,三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设加速度大小为a 。

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T 2–m 3g = m 3a ③ 对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T 2 = m 2a ④ 此时,f =μm 2g ⑤ 代入数据,由③、④、⑤式得a =2.0m/s 2 对木板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T 1 m 3g B图1 图2图4 T 2 m 3g B 图3 fF 2 图5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2–f = m 1a ⑥将加速度代入⑥式得 F 2= 60N(3)由于木板与物体A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体A 、B 运动的加速度与(2)中的加速度相等。

2012年六校联考第二次模拟测试科学试题卷

2012年六校联考第二次模拟测试科学试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2012年六校联考第二次模拟测试(科学卷)(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200分)卷 二二、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20个空格,每空3分,共60分) 21.(1) (2) (3)22. _____ 23.24.(1) ____ __ _____ (2)(3) ____ __ _____ (4) 25.(1) 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 __________(2) (3)26.(1) (2)(3)27. ______ _ __ 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7 18 18 19 20 答案一、选择题(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9年级科学答卷纸 第1页 共3页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9年级科学答卷纸第2页共3页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28.(1)(2)(3)29.(1)(2)__________ __ ______(3)30.(1)(2)31.(1)(2)(3)32.(1)(2)9年级科学答卷纸第4页共3页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有4小题,第34、35小题7分,其余每题各8分共30分)33.(1) __________ ______(2)(3)_____________________34.(1)千克(2)(3)35.(1)(2)(3)36.(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二模分类——光学和物质2分单选题: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A)质量(B)体积(C)组成部分(D)温度A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它的()(A)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B)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C)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D)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D分别用绿、黄、红、紫四种颜色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相邻明条纹间距最宽的是()(A)绿色条纹(B)黄色条纹(C)红色条纹(D)紫色条纹C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得到的实验结果有()(A)所有α粒子几乎无偏转地穿过金箔(B)大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C)向各个方向运动的α粒子数目基本相等(D)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的大角度偏转D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换一种频率更大的光照射该金属,但光的强度减弱,则()(A)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B)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于是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学说(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核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D)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放射源发出α粒子能穿透铝箔并发生散射B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

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下例措施可行的是(A ).改用红光照射 (B ).改用紫光照射 (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 ).增大绿光的强度 B核反应堆不锈钢外壳内除核燃料棒和控制棒以外还通入水,这些水除了起冷却作用外还起了(A).使中子减速的作用 ( B).使中子加速的作用 (C).吸收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D).吸收反应发出的射线的作用 A如图所示为α粒子穿过充满氮气的云室时拍摄的照片,在许多α粒子的径迹中有一条发生了分叉,分叉后有一条细而长的径迹和一条粗而短的径迹,则A. 细而长的是α粒子的径迹B. 粗而短的是氧核的径迹C. 细而长的是氧核的径迹D. 粗而短的是质子的径迹 B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B.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而产生的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 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我们平时从来也没有观察到从两只小灯泡发出的光在屏上产生干涉条纹,其主要原因是A. 两只小灯泡灯丝的发光面积太大,不能看作点光源B. 平时环境里外界杂散的光太强,干扰了对干涉条纹的观察C. 两只小灯泡的灯丝离得较远,产生的干涉条纹太密,不能分辨D. 小灯泡灯丝发出的光是大量原子被激发后随机辐射的,很难满足相干条件 D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时,观察到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由此推断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B)原子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央一个很小的体积内 D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 )延长光照时间 (B )增大光的强度(C)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D)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则(A)a为β射线、b为γ射线(B)a为α射线、b为β射线(C)b为β射线、c为γ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A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有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人们发现质子后认识了原子的结构(C)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原子内部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C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正确的认识是(A)放射线就是电磁波(B)放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C)其半衰期与温度有关(D)其半衰期与外界条件无关D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在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A) 这是光的衍射现象(B) 这是相干光波叠加的结果(C) 明条纹呈现出中央宽两边窄(D) 若把其中一缝挡住,屏上条纹不会改变B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9036K 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9040Zr),这些衰变是(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4次β衰变(C)2次α衰变(D)2次α衰变,2次β衰变B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当光子静止时有粒子性,光子传播时有波动性.(B)光是一种宏观粒子,但它按波的方式传播.(C)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D)大量光子出现的时候表现为粒子性,个别光子出现的时候表现为波动性.C下列关于宇宙及星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太阳系中内行星都没有坚硬的外壳,外行星都有坚硬的外壳 (B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绕太阳公转速度越大 (C )银河系是一种漩涡状的系星,太阳系就位于漩涡的中心 (D )宇宙中恒星都是不动的星球,行星都是绕着恒星运动的 B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

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国将新建核电站项目。

目前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 (A )n10Xe S r n U 101365490381023592++→+ (B )nHe H H 10423121+→+(C )HO He N 1117842147+→+ (D )HeThU 422349023892+→A关于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α射线在物质中穿透本领最大(B )原子核中的质子衰变产生了β粒子 (C )γ射线是高频率电磁波 (D )γ射线的电离本领最大C卢瑟福在1919年以α粒子)He (42撞击氮原子核)N (147,产生核反应。

该反应生成两种粒子,其中一种为178O ,则另一种粒子为 ( )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氘核C关于恒星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 (B )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长(C )表面温度比太阳高的恒星呈现出比太阳稍红的颜色 (D )表面温度比太阳低的恒星呈现出比太阳稍蓝的颜色 A关于我国现已建成的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是 ( ) (A )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 )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C )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增大时链式反应速度加快 (D )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减小时链式反应速度减慢 B下列射线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的是(A )阴极射线 (B )α射线 (C )β射线 (D )γ射线 D在酒精灯的照射下,竖直平面内的肥皂膜表面可看到彩色条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白炽灯也会看到彩色条纹。

这两种现象 (A )都是光的衍射现象 (B )都是光的干涉现象(C )前者是光的干涉现象,后者是光的衍射现象 (D )前者是光的衍射现象,后者是光的干涉现象 C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压强增大,半衰期变短(B )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C )22286R n 的半衰期为3.8天,4g 22286R n 经过7.6天就只剩1g (D )3015P 的半衰期为14天,若有4个3015P 原子核,经过28天就只剩1个 C3分单选题:用黄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列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 )延长黄光的照射时间 (B )增大黄光的照射强度 (C )换用波长较大的光照射 (D )换用紫外线照射D利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在仅改变某一个实验条件、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干涉图样分别如图(b )中的甲、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能是选用的光源不同,甲图对应的光源频率小 (B )可能是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 不同,甲图对应的d 较小 (C )可能是双缝的间距不同,甲图对应的间距较大 (D )可能是光源到双缝的距离不同,乙图对应的距离较大 A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A)x Si P +→30143015(B)x C n N +→+14610147(C)x Ni Co +→60286027(D)x P He Al +→+3015422713B(b )甲乙(a )用激光器作光源,在不透光的挡板上开一条缝宽为0.05mm的窄缝,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是图乙中的激光器(A)(B)(C)(D)甲乙D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要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 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 改用X射线照射(C) 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 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B某同学以教室日光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狭缝与灯管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B)若狭缝与灯管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C)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的宽度无关(D)衍射条纹的明条纹呈现白色A放射线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的目的.表中列出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在某塑料公司生产车间,让厚的聚乙烯膜通过轧辊轧薄,可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自动测定通过轧辊后的聚乙烯薄膜厚度是否均匀.从右表中选择作为放射源的最佳元素是----------------- ( )(A)铀238 (B)钋210(C)氡222 (D)锶90D4分多选题:如图射线管,K是阴极,A是阳极(又称对阴极),管内被抽成真空,当射线管的阴、阳两极接在几万伏的高压电源上,会产生M、N两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是阴极射线。

NMAK(B).M 是α射线。

(C).N 是X 射线,是伦琴首先发现的 (D).N 是γ射线,是伦琴首先发现的 AC用绿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电流表有一定的读数。

若改用强度大一倍的紫光照射阴极,将出现( ) (A )电流表读数为零 (B )电流表读数增大(C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D填空题:激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进入某种均匀介质时,传播速度变为真空中的1n ,则激光在此均匀介质中的波长变为在真空中波长的__________倍;某激光光源的发光功率为P ,发射激光的波长为λ,该激光进入上述介质时由于反射,入射能量减少了10%,该激光在这种介质中形成的光束横截面积为S ,则在垂直于光束传播方向的截面内,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光子个数为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