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平等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平等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平等一、引言性别角色与性别平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大学生恋爱观中,性别角色的认同和性别平等的追求对于建立健康和谐的恋爱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平等的现状及对恋爱关系的影响。

二、性别角色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表现1. 传统的性别角色认同大学生恋爱观中,部分人仍然持有传统的性别角色认同,即男性应该承担经济责任和保护女性的责任,而女性则应该扮演温柔、依赖和贤淑的角色。

2. 性别角色的多样性认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权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对传统性别角色表达不满,并倡导性别角色的多样性认同。

他们认为男性和女性不应该被限定在传统角色之中,而应该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来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性别角色。

三、性别平等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追求1. 相互尊重与平等关系性别平等在大学生恋爱观中是非常重要的。

夫妻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对方的权益和价值,而不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附属物,或者将恋爱关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2. 平等的分工和责任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平等还表现在家庭责任的分工上。

夫妻双方应该根据各自的兴趣、能力和时间来协商家务事宜,避免一方过于依赖另一方,同时也要避免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3. 平等的决策和沟通性别平等还意味着夫妻双方在决策和沟通方面应该平等对待。

双方应该共同商量、取得共识,而不是仅由一方决策并强行执行。

四、性别角色与性别平等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影响1. 积极影响性别角色的多样性认同和性别平等的追求可以促进夫妻间的互相尊重和平等关系,增强恋爱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双方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发展个人兴趣和事业,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支持和理解对方。

2. 消极影响如果大学生恋爱观中存在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和不平等现象,可能会导致夫妻间的矛盾和不和谐。

一方的过度依赖或另一方的过度承担责任,都可能对恋爱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五、结论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平等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性别认同对青少年亲密关系与友谊的影响

性别认同对青少年亲密关系与友谊的影响

性别认同对青少年亲密关系与友谊的影响性别认同是个人对自己所属性别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在青少年时期,性别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建立健康亲密关系与友谊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性别认同对青少年亲密关系与友谊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因素。

一、性别认同对亲密关系的影响1.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青少年的性别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男性被认为应该强壮、自信,而女性则被期望温柔、体贴。

这种刻板印象会影响青少年在建立亲密关系时的行为表现。

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展示力量和支配力,而女性可能更倾向于表现出温柔和依赖。

2. 沟通和表达方式性别认同对青少年的沟通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男性在表达感情时往往更加内敛,喜欢通过行动来展示关心和爱意;而女性通常更直接地表达情感,更注重细节的交流。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亲密关系中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

3. 社会期望压力性别认同还受到社会期望压力的影响。

青少年可能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同伴等方面的压力,要求他们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和行为准则。

这种压力可能影响他们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和意愿。

二、性别认同对友谊的影响1. 同性友谊与异性友谊性别认同会影响青少年在同性友谊与异性友谊中的行为和态度。

同性友谊通常更容易建立和维持,因为他们有更多共同点和相似的经历。

而异性友谊则可能受到性别认同的影响,青少年可能更关注异性友谊中的潜在浪漫关系,而不仅仅是友情。

2. 角色和互动方式性别认同会影响青少年在友谊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互动方式。

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在友谊中表现出支配和竞争,而女性则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互助。

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到友谊的发展和稳定性。

3. 进取型与亲密型友谊性别认同还与友谊中的进取型和亲密型之间存在关联。

男性更倾向于建立进取型友谊,即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友谊;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建立亲密型友谊,即注重情感交流和支持的友谊。

结论青少年的性别认同对于他们在亲密关系与友谊中的行为、态度和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

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
’%(
系统里的内容 ( 所理想的状态是 " 男生建构的女性概念系统中 " 当包含 )豪 爽 * 这 个 词 时 " 也 就 会 跟 有 豪 爽 这 样 特 点 的 女 生 交 往 " 同时交往中不是把她当成哥们 " 而是就是女生 " 一个不错的 女孩 ( 认知复 杂 的 人 有 较 多 的 建 构 概 念 " 他 们 用 这 些 建 构 概 念 来理解事件 ( 其优势在于当遇到意想不到或无法预期的事情 时 " 他们不太可能焦虑 ( 如果一个人只有简单的建构概念 " 比 如有人认为他的朋友是 ) 友善 * 的人 " 他会预期 " 不管他们什么 时候在一起 " 他的朋友都是有礼貌的 " 微笑的 ( 但是当他的朋 友行为没有友 好 时 % 因 为 人 不 可 能 总 是 处 于 友 好 的 状 态 &" 可 能就不能理解朋友的行为 " 这种无法预期的事件会导致焦虑 ( 但是如果换一个人 " 他的建构概念是比较复杂的 " 他可能就会 觉得某些时候 朋 友 的 行 为 不 一 定 友 好 " 就 不 会 有 特 别 大 的 焦 虑( 这一点在异性交往中同样重要 ( 如果一个男生认为女生 就该是闭目羞花 " 笑不露齿的 " 但恰巧碰在一起的一个女生会 放声大笑 " 他会觉 得 非 常 不 舒 服 " 甚 至 焦 虑 " 就 可 能 不 会 与 这 个女生做任何的交往 ( 另一个 相 关 概 念 是 自 我 复 杂 性 " 即 认 知 结 构 中 我 们 自 己 拥有的 ) 自我 * 的表征 ( 自我复杂性高的人在经历问题和阻碍 时抗击苦恼的 能 力 比 自 我 复 杂 性 低 的 人 要 强 ( 有 研 究 表 明 " 自我复杂性高的男性和女性比自我复杂性低的男性和女性在 失恋后较少难过 ’%(" 不会因为失恋而否定整个自我 ( 例如 " 一个 女 大 学 生 的 自 我 概 念 有 几 个 方 面 " 如 朋 友 + 学 生 ! 女儿 ! 姐妹 ! 幻想家 ! 助人者等 ( 如果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 她不会全面否 定 自 己 " 因 为 她 会 觉 得 我 在 其 它 方 面 还 有 许 多 优 点 "比 如 特 别 乐 于 助 人 "有 很 好 的 朋 友 "大 家 喜 欢 自 己 等 ( 如果这个女生失恋了 " 她也不会认为整个生活都是一团糟的 " 她还会充满信心的去生活 ( 需要指出的是 " 自我概念中 " 如果积极的概念多于消极的 概念 " 更有利于人际的交往 " 特别是异性的交往 ( 比如还是上 面的女生 " 她 失 恋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男 友 认 为 她 不 太 细 心 ( 如 果 这个女生的自我概念丰富 " 同时她的自我概念中还有乐观 ! 上 进等概念 ( 她不会因为不细心而否定自己 ( 也就不会过度影响 进一步与异性的交往 ( 在大学 生 异 性 交 往 中 " 既 往 的 恋 爱 经 历 是 影 响 以 后 异 性 交往的消极因素之一 " 因此对于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 " 从自我 复杂性角度也可以看到对其的影响性 ( 四 ! 结论 心理学 家 沙 利 文 等 认 为 在 人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青 少 年 时 期 发生的事情对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 " 在自我认同 " 自 我价值 " 自我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 " 良好的异性交往有着重要 的意义 ( 对于 处 于 青 春 期 的 大 学 生 而 言 " 仍 然 有 自 我 认 同 和 确立自我价值 的 任 务 " 异 性 交 往 的 成 功 与 否 也 直 接 影 响 到 他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陈晓美;罗红格;彭焱;牛春娟;李建明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1(19)3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自我和谐(SCCS)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对华北煤炭医学院1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430,P<0.001);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与人际关系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1),则自我和谐状况与人际关系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其人际关系越好。

【总页数】2页(P363-364)
【作者】陈晓美;罗红格;彭焱;牛春娟;李建明
【作者单位】中国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6
【相关文献】
1.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2.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困扰相关研究
3.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相关研究
4.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相关性分析
5.人际关系和谐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效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8篇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8篇

人际关系调查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际关系调查报告8篇调查报告可以用于评估项目的成果、产品的市场反馈,或者解决组织内部的问题,调查报告会根据具体需求,附带附录或补充材料,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人际关系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摘要: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分别具体阐述了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及现状的相关研究,并概括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目前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研究大学生作为我们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其人格中自我和谐的发展情况,以及其自身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既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分别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一)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1.自我和谐的定义关于自我和谐的定义,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威廉一詹姆斯提出自我和谐是物质、精神、社会和纯粹的和谐统一。

霍妮认为自我和谐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接轨,当个体为逃避冲突而脱离自我就造成自我不和谐。

罗杰斯指出自我和谐是实际的我、理想的我和社会的我三者的一致或接近。

不同的心理学家关于整合的自我一致性、自我同一性等实际上都是指心理上的自我和谐。

2.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一些心理学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总体上来说是和谐的,但自我和谐的水平有所下降。

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是否离异、生源地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学校、年级、城乡、是否是学生干部及与家庭成员关系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产生显著影响。

对综合性高校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比以上结果严重,大学生的不和谐水平较高。

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情况不乐观,在自我灵活性上男女生存在差异,而且与普通大学生存在差异,在自我刻板性上高中时留守的与小学、初中留守的学生存在差异。

还有研究表明,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女生高于男生并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的刻板性上男生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自我刻板性高于城市学生:大四学生和谐程度最低,(二)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1.人际信任的定义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当面临一个预期损失大于预期收益的不可预料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人性主观上相信的态度和期望。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义 本文 分 别 具体 阐述 了对 大 学 生 自我 和谐 、 际信 任 与 主 观 人 幸福 感的 定 义 及现 状 的 相 关 研 究 . 概 括 了三 者 之 间的 相 互 关 并
系和 目前 研 究 的 状 况
保定
0 10 ) 7 0 2
高年 级 的大 学 生优 于大 一 的学 生 . 且 人 际 信 任 与个 人 的兴 趣 并
二 、 学 生 自我 和 谐 、 际信 任 与 主 观 幸福 感 的 关 系研 究 大 人
些 心 理 学 专 家 学 者 对 大学 生 自我 和 谐 现 状 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学 生 的 自我 总 体 上 来 说 是 和 谐 的 . 自我 和谐 的 水 平 大 但 有 所 下 降 。 性 别 、 业 、 否 独 生 、 否 离 异 、 源 地 上无 显 著 在 专 是 是 生 性 差 异 ; 是 学 校 、 级 、 乡 、 否 是 学 生 干 部 及 与 家 庭 成 员 但 年 城 是
的 和谐 统 霍 妮认 为 自我 和 谐 是 真 实 自我 与 理 想 自我 的接 轨. 当个 体 为 逃 避 冲 突而 脱 离 自我 就 造 成 自我 不 和 谐 罗 杰斯 指 出 自我 和谐 是 实 际 的 我 、 想 的 我 和 社 会 的 我 三 者 的一 致 或 理 接 近 不 同 的心 理 学 家关 于整 合 的 自我 一 致 性 、 自我 同一 性 等
( ) 一 自我 和 谐 与 主 观幸 福 感 的 相 关 研 究 自我 和 谐 强 调 的 是 自我 内部 的协 调 统 一 . 自我 与 经验 的协
关 系对 大 学 生 的 自我 和谐 产 生 显著 影 响 对 综 合性 高校 大 学 生
到 当 时 情 境 和 情 绪 状 态 的影 响 . 研 究 证 明 . 观 幸 福 感 有 跨 但 主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方面 , 他们 处 于特 定的生 理 和心 理 发 展时 期 , 另 方面 , 他 们面 临着 多元化 的社 会 发 展 , 迎接 着 各

自我 和谐量 表 采 用 R o g e r s ( 1 9 6 1 ) 编制 , 由 王 登峰( 1 9 9 4 ) 翻译 并 修 改 为 中 文 版 的 S C C S量 表 。
第3 4卷 第 l 期
2 O 1 4年 1月
湖 北 工 程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H UBEI ENGI NEERI NG U NI VERS I TY
VOI .3 4 N( ) .1
J AN. 2 0 1 4
大 学 生 自我 和 谐 与人 际 关 系 、 学 习适 应 的 关 系研 究
性, 采用 I A k e r t 5点计 分制 , 用 1 ( 完 全不 符 合 ) ~5
有研究表明 , 当代 大 学 生 的心 理 问题 排 在 第

( 完全 符合 ) 进 行 评 定 。计算 自我 和谐 总分 时 , 先
将“ 自我 的灵 活性 ” 反 向计分 , 然 后 与 其他 两个 分 量表得分相加 , 得分越高, 表明 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 。
回收 有 效 率 为 9 4 . 8 3 。有 效 问 卷 中 , 男生 1 6 2 人, 女生 1 3 2人 ; 大一 1 0 1 人, 大二 1 0 6人 , 大 i 8 7 2 . 研究 工 具 。主 要 包 括 自我 和谐 量 表 , 人 际 关 系综 合诊 断量 表 和学 习适 应量 表 。
关系、 学 习 适 应 与 自我 和 谐 又 是 怎 样 的 关 系 呢?
本研 究试 图 对大 学 生 自我 和 谐 与 人 际关 系 、 学 习 适应 的关 系进 行 探 讨 和 分 析 , 为 高 校 大 学 生 心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张 赫¹【摘要】 目的 探讨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人际和谐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连某高校19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4种不同的性别特质类型,并且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性量表得分、女性量表得分与人际和谐性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1=-0.357,P<0.01,r2=-0.282,P<0.01);双性化者与未分化者人际和谐性有显著差异。结论 双性化个

体在人际和谐性上明显优于其他个体,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关键词】 性别特质;双性化;人际和谐;大学生

TheRelationshipbetweenGenderIdentityand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ofUniversityStudents.ZhangHe.EducationalCollege,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genderidentityand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inordertoimprovethehumanrelationshipandtoimprovetheperformhealtheducation.Methods OnehundredandninetyeightuniversitystudentsweresurveyedwithBSRIand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Scale.Results Therearefourdifferenttypes:androgyny,mas-culinity,feminityandundifferentiationand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sexroledistributionbetweenthemaleandthefe-male.Themasculineandfemininetraitshavenegativecorrelationswiththe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r1=-0.357,P<0.01,r2=-0.282,P<0.01).Androgynypersonshavemore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sthantheothers.Conclusion An-

drogynyisoneofthebestmodesofmentalhealth.【KeyWords】 Genderidentity;Androgynyharmonious;Humanrelationships;Universitystudents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的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心理状态。大学时期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认知的偏差、情绪情感、态度、人格等因素都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2],其中认知层面关于归因风格的论述较为详细[3],而另外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非常少,尤其是人格角度的分析。人格是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于人格差异,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模式,它是很多其他心理变量的基础。双性化(Androgyny)人格又称两性化人格、心理双性化,是希腊语词根andro(男)和gyn(女)的结合,意指男性化与女性化的混合和平衡。近年来,双性化人格研究逐渐成为人格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个体具有与情境相协调的行为灵活性,具有较高的自信、安全感水平[4],情绪稳定[5],心理健康水平高[6]。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和人际和谐性的问卷调查,旨在探讨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被试 随机抽取大连某大学不同年级学生220人,最后有效被试为198人,其中男性被试105人(理科58人,文科47人),女性被试93人(理科36人,文科57人)。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exRoleInventory

,

BSRI)[7],第二部分为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8]。BSRI通过形

容词评定法编制,总计60项题目,每项采用1~7级记分法。受测者的性度得分分别由男性性度得分平均值和女性性度得分平均值共同得出,社会赞许分由掩饰题得分给出。被试者男性化和女性化得分均超过平均值4.9分者,判断为双性化性别特质;如果只有一项高于4.9分,则认为具有男性化气质或女性化气质;两项均低于4.9分,判断为未分化类型。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只做“是”或“非”回答,“是”得1分,“非”得0分。转换后人际质量状况的得分范围为0~28分,分数越低人际关系状况越好。如果总分在0~8分说明人际困扰较少,9分以上说明人际交往存在一定困扰,分数超过20,表明人际关系困扰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障碍。1.3 程序 在大连某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随机抽取被试发放问卷,对性别角色和人际和谐性进行测量,筛选有效问卷并采用SPSS11.0forwindows20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2 结 果2.1 性别特质的总体分布比较 对198名大学生进行分类,经卡方检验(V2=28.12,P<0.01),各种性别类型的分布差异显著,依次为:未分化、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男性和女性相比,男性化、女性化性别角色类型人数的分布差异显著(V21=

9.825,P<0.01,V22=16.832,P<0.01),两性间未分化者和双性化者比例无显著差异,见表1。

·245·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3期 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 2008,Vol16,No.3 ¹中国.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连) 116029 E-mail:waterpig830223@163.com2.2 男性量表分和女性量表分与人际和谐问卷分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中男性得分和女性得分均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即男性得分高或女性得分高,人际得分低。但该人际关系量表是筛查人际是否和谐,得分越低人际关系越和谐。在构成人际和谐性的4个维度上,除了在待人接物这一方面男性得分与之没有相关,其余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见表2。2.3 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人际和谐性的比较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占80.7%;男性化特质者人际关系和谐的占75.0%;女性化特质者人际关系和谐的占64.3%;而未分化者人际关系和谐的仅占32.0%。在所有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中,分数超过20分的共有8人,分别是男性化者1人、女性化者1人、未分化者6人(占有严重交往障碍总数的75%)。本研究中,双性化特质学生的人际均分为4.94分、男性化、女性化特质学生的人际均分为6.46分和6.45分,而未分化的学生人际平均得分是10.05分,经过方差分析,不同人格类型人际和谐性在0.001水平差异显著。经过LSD事后检验,男性被试双性化者、男性化者与女性化者、未分化者在人际和谐性上差异显著(P<0.001);女性被试双性化、女性化者与未分化者的人际得分差异显著(P<0.001),而男性化者人际均分虽然很高,但与其它3种类型的差异均不显著,见表3。

表1男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分类比较(n

,%)

被 试人 数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男性被试10520(19.1)23(21.9)9(8.6)53(50.5)女性被试9311(11.8)5(5.4)33(35.5)44(47.3)全体被试19831(15.7)28(14.1)42(21.2)97(49.0)

表2男性得分和女性得分与人际和谐性的相关比较(r)交 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人际和谐男性化量表得分-0.295**-0.459**-0.109-0.257**-0.357**女性化量表得分-0.339**-0.147**-0.232**-0.188**-0.282** 注:**P

<0.01

表3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人际和谐性的差异检验(x-±s)

被 试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F男性被试5.20±4.245.77±3.7312.00±5.709.87±4.868.844**女性被试4.09±3.599.00±7.924.94±4.0510.27±6.138.066**全体被试4.94±4.016.46±4.936.45±5.2710.05±5.4510.933** 注:**P

<0.01

3 讨 论本次研究中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大学生比例远低于贝姆对美国大学生的测验结果(贝姆研究中双性化者占总体的24.5%),其中尤其表现为女性双性化人数比例偏低(贝姆研究中女性双性化者占总体的29%);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均低于Bem的研究(贝姆研究中分别是37%和16%);女性化特质的男性比例低于Bem的研究(贝姆研究中男性女性化类型占16%);而未分化类型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均高于Bem对美国大学生的调查(美国大学生男性未分化比例27%,女性未分化比例20%)。如此悬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国经济、社会文化、人文传统的不同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受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影响久远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封建的道德伦理传统严重禁锢着性别角色的发展,因此双性化人格特质的者比例很低。男性和女性相比,各种性别角色类型人数的总体分布差异显著,并且男性化和女性化角色类型人数的分布差异显著。显然,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性别刻板观念,使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接受“男人如何做个男人”,“女人如何做个女人”等诸如此类观念显性和隐性的灌输及影响[9],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仍起主要作用,女同学的性别刻板化尤为明显。但值得欣慰的是,与前人的研究[4,10]相比,本研究中的男同学男性化取向和女同学女性化取向的人数比例明显下降,双性化人数比例增大。本研究中,男性量表分与人际和谐性的相关更高,这与以往的研究表明双性化、男性化者心理健康水平高结果一致。女性得分与交谈得分的相关性更高,这与女性通常表现出的细致、敏感、重感情、善解人意等特点有关,女性更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因此较少出现交谈方面的困扰;而男性得分与交友得分达到显著的中等强度相关,男性化与自尊和心理适应相关,通常表现出独立、勇敢、自信、成就感等典型特征,故而较少出现交际与友方面的问题。双性化特质、男性化特质、女性化特质的大学生的人际均分皆在正常水平,而未分化的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未分化性别特质者表现为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生活颓废,对人对事物缺乏信心,适应生活困难,沮丧悲观,缺乏责任感,对正常的人际交往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双性化者人际关系和谐性高是因为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双性化人格者既具备强调控制、自我调节和自制的男性化风格,又具备寻求主动情感表达和交往带来的温暖的女性化风格,可以说他们进行人际交往的动机很丰富。并且他们因自尊和自信,能以他们所选择的任意亲密程度自由交往和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这样的信息也容易被他人接受,从而引发相互表露,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此外,对人际活动产生影响的有适应能力、移情能力、调节情绪能力和解决冲突和问题的能力等。以往的研究发现,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