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个人收入的分配》

合集下载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劳动经济学第十章个人收入的分配

劳动经济学第十章个人收入的分配
000、82 000、12 000、13 000、76 000、61 000、14 000、22 000、23 000、21 000、46 000、59 000、26 000、27 000、37 000、6 000、41 000、3 000和24 000
(单位:美元)。 a.以10 000美元为界限划分,用0~10 000美元、10 000~20 000美元等构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999年全日制工人的年收入(千美元)
图11-1 1999年全日制工人的年收入分布
洛伦兹曲线
❖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 之间的分配问题。它是美国统计学家 M·洛伦兹(M.Lorenz)提出的。
收入分配中的移动性
个人收入的分配年复一年,增长很慢,变化甚微, 但是这一现象掩盖了固定的分配中个人收入变动 的程度。
❖ 生命周期可移动性
➢ 人们的收入在生命周期内随生命时间发生系统性变化。通 常,人们这种特定年份的年收入却是不平等的。因此,人 们一生的收入分配将比前面分析的年收入数据更平等。
❖ 分配中的“搅动”
为什么收入分配向右倾斜?
❖ 修正的人力资本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
➢ 能力 ➢ 家庭背景 ➢ 歧视 ➢ 机会与风险
要素组合 ➢ 不同的能力要素在收入的“生产” 中可以相互补充。这说明,一种要 素的加入将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能 力,即能力的不同可以使某些人得 到例外的高收入。 ➢ 假设能力包括几种基本的要素组 合,其中两个是智力和D因素(D代 表动力、精力、毅力或决心)。
其他收入来源
➢ 若将租金、利息和股息等包括在收入中,则收 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22
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D )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 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3
3、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外资企业职工获得的收入 C、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收入 D、某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20
知识体系

劳 分
基本内容和要求
配 为 主
1、按劳分配 为主体

必然性 意义
-是什么 -为什么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种类
分 配 方
2、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其它非按劳分配方式

21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 C )范围内
进行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4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 有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
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收入C属于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C、资本收入
D、经营收入
25
3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3)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4)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5)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4
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实行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为什么只能实行按劳分 配?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原则。

2. 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

3. 分析和评价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和能力。

2. 分析和评价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实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如公平、效率、激励等。

步骤三: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15分钟)1. 分别介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等个人收入分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具体的收入分配案例。

2. 指导问题:这个案例中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否符合效率原则?是否能够激励个人努力工作?步骤五:案例分析和评价(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小组的观点和理由。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和原则。

2. 鼓励学生拓展思考,探索更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和案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不同行业和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不同收入分配模式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文课题个人收入得分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备注: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得含义、公平得含义、效率与公平得辨证关系(2)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得含义,解释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

(3)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得收入分配差距得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得认识与对待生活中面临得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得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得瞧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得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得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得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得实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效率与公平得含义②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教学难点:①效率与公平得含义②效率与公平得辨证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得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得内容。

新授:招聘启示1:现在电脑城a店与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我们来瞧瞧她们各自得招聘要求与报酬。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得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得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a店:30元/天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对比招聘启示1与2,发现同样就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却就是不同得,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1、如果您就是老板,您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阐述理由:a店老板得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得工作积极性,每天得工资就是固定得,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一、定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将每位劳动者的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和方式分配的一系列规则。

它是实现收入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今天,它仍然是一个日益重要的社会问题。

二、实施依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及相关的收入分担原则,确定个人收入的正确分配,控制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调节社会收入水平差距。

三、政策内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1)对于高收入人群,应全面实施高税收。

建立有效税收分配制度,使高收入者负担较多税收,从而遏制高收入者收入积累,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贫困地区和形势落后的社会群体的发展,实现收入的均衡。

(2)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成长,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对低收入人员的支持,实施综合性补贴,提高收入水平。

包括实行恒低收入补贴,发放一次性收入补贴;支持不同类型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实施鼓励年轻人受教育培训的财力政策,为提高收入提供有力的支持。

(3)适当调节政府收入和支出,通过加大政府支出和减少收入,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实施财政优惠政策,刺激投资,降低企业税收等,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生产率,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1)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由于我国多个层次的财政部门调控不同,政府收入分配机制也尚未完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拨付困难等问题,使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之后的步伐也受到限制。

(2)难以有效改善社会收入不平等问题。

社会收入差距的形成,受到家庭收入、教育和职业选择等社会结构性相关因素的影响。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虽然推动了多种改善社会收入整体状况的政策,但其实际的财政子政策仍然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收入差距问题。

总之,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推进社会收入公平和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未来将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出更加精细的调整,才能真正实现收入均衡,让广大贫困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2020届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 第0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一)(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 第0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一)(含解析)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的消除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②③:坚持共享发展,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②③符合题意。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缩小而不是消除,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下面是2019年6月我国Z市某居民年收入情况一览表:内容工资收入利息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创业收入比例(%) 40 14 7 10 29 上述表格表明()A.该居民取得收入的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B.在该居民年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到一半C.该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D.经济发展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无法体现出收入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排除A。

从该居民的收入构成看,其财产性收入占比31%,B与事实不符。

材料揭示的是该市民收入构成情况,没有体现消费水平,排除D。

通过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该居民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收入,C符合题意。

3.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 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收入的分配(下)

个人收入的分配(下)

2、现在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一般采用“年 薪制”,事实上确定了企业家是区别于脑力 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一种“生产要素”,以其 独立的市场价格参与分配,效率体现更充分, 激励作用更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管理要素分配 [答案] D
3、确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 产要素参与分配( ) • A.不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 效率 • B.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 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 C.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无关 • D.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 [答案]
B
简答题
有人认为,在收入分配中,讲效率, 就会有收入差距;要公平,就会影响到收 益的最大获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鱼和熊掌,不可 兼得”。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 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分析:该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认 识,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据此可 以看到材料中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认识只是 从二者的对立来认识,忽视了二者的统一, 因此片面了。
答:(1)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 两者是对立的,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因此,在收 入分配中,讲效率就会有收入差距,要公平,就会 影响到收益的最大获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又 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 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 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 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 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3)所以,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 率与公平是对立的”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资料归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谁所有 有制共同发展(所有制)
决 定
产品如 何分配
决 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28--6
图解我国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1、是什么?(基本要求和内容)
存在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4)客观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8--10
第 11 页
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 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 么结果 ?
平均主义
探究活动一 收干下上 工活地工 人人人人 赶看等喊 人人人人 。,,,
“懒汉”
束缚生产力
普遍贫困
第 12 页
按劳分配的优越 上 性或作用有哪些? 下 有 电 激发劳动者的积极 话 性,推动劳动者努 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有 力地促进社会主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 000亩土地的 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 大米(约1 400元)/亩· 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村民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历 史: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
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28--13
第 14 页
个 体 经 济

区别 基 础 主 体
按劳分配 公有制
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 个体经济 个体劳动者 不仅是个人消费 品 个人的劳动成果
28--15
公有制范围内 的职工 个人消费品
工资、奖金
客 体
收入形 式
【知识链接】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性质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 按资本要素分配 所得、债券利息、私营企业主的 非劳动收入 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 按管理要素分配 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 与分配的方式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 按劳动要素分配 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28--9
【注意点】 劳动者特点
国家态度
分配对象
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理论前提:生产决定分配 (2)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分 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水平 状况决定的。 (3)直接原因:所有制结构即现阶段的基本经 济制度决定的。
【注意点】
2、为什么?(原因、意义、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 基本原则 28--8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非按劳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 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 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分配范围 个体经济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 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28--1
宏观把握知识
个 人 收 入 的 分 配 国 家 收 入 的 分 配
我国的 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 与社会公平
按劳分配为主体
收 入 与 分 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实现
(分配政策)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分配原则)
财政的巨大作用
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
劳动收入
技术
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000 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 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000 元。去年,李某一 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
考点定位:分配方式、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村民所获 租金不是劳动所得,故①错误。土地经营权流转没有 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故②错误。农民所获租金 是非劳动所得;土地经营权流转能盘活土地资源,发挥 市场的作用,③④符合题意,应选D。 28--19
3、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 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 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 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正确。我国 居民财产性收入包括房产、理财、股票等,表明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④正确。财产性收入 多元化不能说明投资风险降低,②错误。财产性 28--20 收入属于初次分配,③错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方法】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 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 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我国实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 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 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 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正确选 项为D。
住 房 楼 房 化 ,
走 路 马 车 化
穿 衣 城 市 化 ,
吃 块手 不吃 饭 头里 愁不 细 。不 ,愁 粮 , 断 化 十 穿 ,
考点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激发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劳动者: 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体现了劳动者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社 会: 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8--2
税收:
28--3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28--4
28--5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生 产决 力定
生 产 关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