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汽车差速器构造原理

合集下载

汽车同步器和变速器及差速器图解

汽车同步器和变速器及差速器图解
连接,并用垫片和卡环作轴向定位。在花键毂两端与 齿轮1和4之间,各有一个青铜制成的锁环(也称同步 环)9和5。锁环上有短花键齿圈,花键齿的断面轮廓 尺寸与齿轮 1,4及花键毂 7上的外花键齿均相同。 在两个锁环上,花键齿对着接合套8的一端都有倒角 图2-3-5 (称锁止角),且与接合套齿端的倒角相同。锁环具有与齿轮1和4上的摩擦面锥度相同的内锥面,内锥 面上制出细牙的螺旋槽,以便两锥面接触后破坏油膜,增加锥面间的摩擦。三个滑块2分别嵌合在花键 毂的三个轴向槽11内,并可沿槽轴向滑动。在两个弹簧圈6的作用下,滑块压向接合套,使滑块中部的 凸起部分正好嵌在接合套中部的凹槽10中,起到空档定位作用。滑块2的两端伸入锁环9和5的三个缺口 12中。只有当滑块位于缺口12的中央时,接合套与锁环的齿方可能接合。
汽车同步器和差速器及变速器
第二节
同步器
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必须使所选挡位的一对待啮合齿轮轮齿的圆周速度相等,才能使之平顺的进 入啮合而挂上挡。如两齿轮轮齿不同步时即强制挂挡,势必因两轮齿间存在速度差而发生冲击和噪声。 影响轮齿寿命,使齿端部磨损加剧,甚至使轮齿折断。
同步器有常压式,惯性式和自行增力式等种类。这里仅介绍目前广泛采用的惯性式同步器。 惯性式同步器是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的,在其上面设有专设机构保证接合套与待接合的花键齿圈 在达到同步之前不可能接触,从而避免了齿间冲击。 惯性同步器按结构又分为锁环式和锁销式两种。 其工作原理型汽车三档变速器中的二、三档同步 器(见图2-3-5)为例说明。花键毂7与第二轴用花键
变速器

变速器
变速器
变速器
同步器
同步器
差速器
差速器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差速器得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汽车差速器就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得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得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得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得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得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得现象。

差速器得作用车轮对路面得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得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与制动性能得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得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与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得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得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得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得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与后驱动桥(后驱汽车)得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与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得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得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与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得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与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瞧)左半差速器壳2与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得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得凸缘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得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得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得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差速器(Differential)是一种用于分配驱动力的重要装置,广泛应用于车辆驱动系统中。

它起到平衡驱动轮间速度差的作用,使车辆能够稳定行驶,并提升操控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主要由输入轴(驱动轴)和两个输出轴(驱动轮轴)组成,同时也包括内部的齿轮组件和齿轮壳体等。

1.2输出轴:差速器有两个输出轴,分别与左右驱动轮轴相连。

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将输入轴传来的动力分配给左右驱动轮。

1.3齿轮组件:齿轮组件是差速器的核心部分,它由一系列齿轮组成,包括中间齿轮、行星齿轮和侧齿轮等。

它们的设计和布置使得差速器能够实现驱动轮间的速度差分配。

1.4齿轮壳体:齿轮壳体是差速器的外部保护壳,起到固定和保护齿轮组件的作用。

它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差速器在高速旋转时的工作稳定性。

二、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行星齿轮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并通过齿轮组件的协调运动,实现驱动轮间速度差的分配。

2.1行星齿轮:行星齿轮是差速器中的关键部件,它由一个中间齿轮和两个行星齿轮组成。

中间齿轮位于两个行星齿轮之间,并与齿轮壳体相连。

2.2左右驱动轮的转动:当汽车行驶时,左右轮轴的转速常常会出现差异。

为了实现转速差异的分配,差速器通过齿轮组件的运动来平衡左右轮轴的转速。

2.3差速器工作状态:差速器有三种典型的工作状态,即直行状态、弯道状态和滑动状态。

直行状态下,输入轴通过中间齿轮驱动两个行星齿轮转动,两个行星齿轮与侧齿轮齿面咬合,并驱动左右驱动轮轴转动。

由于两个行星齿轮的固定和自由运动相互作用,左右驱动轮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弯道状态下,当车辆转弯时,内外侧轮子在半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此时,齿轮组件会根据转向的路径选择合适的转向。

如果车辆右转,中间齿轮会对其中一个行星齿轮施加阻力,使该行星齿轮转速降低,从而分配更多的驱动力给内侧轮。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图解
一般的差速器主要是由两个侧齿轮(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两个行星齿轮(行星架与环形齿轮连接)、一个环形齿轮(动力输入轴相连)。
传动轴传过来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传递到环齿轮上,环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轴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侧齿轮转动,从而推动驱动轮前进。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轮受到的阻力一样,行星齿轮不自转,把动力传递到两个半轴上,这时左右车轮转速一样(相当于刚性连接)。
行星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相应位置的内表面,均做成球面,这样作能增加行星齿轮轴孔长度,有利于和两个半轴齿轮正确地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在传力过程中,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这两个锥齿轮间作用着很大的轴向力,为减少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的磨损,在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背面分别装有平垫片3和球面垫片5。垫片通常用软钢、铜或者聚甲醛塑料制成。
图D-C5-8 差速器扭矩分配示意图
差速器中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的内摩擦力矩Mf与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M0之比叫作差速器的锁紧系数K,即
K=Mf/M0
输出给转得快慢不同的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矩可以写成 :
M1=0.5 M0(1-K)
M2=0.5 M0(1+ K)
输出到低速半轴的转矩与输出到高速半轴的转矩之比Kb可以表示为:
M1=M2=0.5 M0。
当两半轴齿轮以不同转速朝相同方向转动时,设左半轴转速nl大于右半轴转速n2,则行星齿轮将按图D-C5-8gif-21上实线箭头n4的方向绕行星齿轮轴轴颈5自转,此时行星齿轮孔与行星齿轮轴轴颈间以及行星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都产生摩擦,半轴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也产生摩擦。这几项摩擦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转得快的左半轴齿轮得到的转矩M1减小,设减小量为0.5Mf;而转得慢的右半轴齿轮得到的转矩M1增大,增大量也为0.5Mf。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差速器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的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的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的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

差速器的作用车轮对路面的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的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制动性能的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的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的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和后驱动桥(后驱汽车)的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的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的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看)左半差速器壳2和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的凸缘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的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的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图,另附文字说明)工作原理:当汽车直走时,两个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转。

如图中右上所示。

右下图表示的是汽车(方向是朝读者这边走的)右转。

根据力学原理,转弯时内侧车轮势必会转的慢些,此时驱动轴转速不变,行星轮此时一边绕半轴公转,一边自转。

因此可以看出,转弯时汽车驱动力会减小的,特别是走泥路时尽量避免打方向,以防抛锚。

(不知解释的对不对,望各位指点!)差速器图D-C5-3(3-93)准双曲面齿轮单级主减速器 1-从动锥齿圈;2-薄垫片;3-差速器轴承;4-主动锥齿轮;5-主动锥齿轮后轴承;6-主动锥齿轮前轴承;7-主动锥齿轮密封圈;8-隔离套管;9-半轴齿轮; 10-差速器壳;11-进油道如图所示为单级主减速器结构,它采用一对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

图D-C5-6(3-96)差速器构造零件的分解1-轴承;2-左外壳;3-垫片;4-半轴齿轮;5-垫圈;6-行星齿轮; 7-从动齿轮;8-右外壳;9-十字轴;10-螺栓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

图D-C5-7(3-97)差速器运动原理示意图1,2-半轴齿轮;3-差速器壳;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这就是两半轴齿轮直径相等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关系式。

图D-C5-8(3-98)差速器扭矩分配示意图1- 半轴齿轮;2-半轴齿轮;3-行星齿轮轴;4-行星齿轮设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为M0 ,输出给左、右两半轴齿轮的转矩为M1和M2,Mf 为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内摩擦力矩,则:M1=0.5(M0-Mf)M2=0.5(M0+Mf)图D-C5-9(3-99)斯堪尼亚LT110型汽车的强制锁止式差速器1-活塞;2-活塞皮碗;3-气路管接头;4-工作缸;5-套管;6-半轴;7-压力弹簧;8-锁圈;9-外接合器;10-内接合器;11-差速器壳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使之成为强制锁止式差速器。

差速器结构图

差速器结构图

差速器结构图:1-差速器壳轴承;2和8-差速器壳体;3和5-调整垫片;4-半轴齿轮(两个);6-行星齿轮(两个或四个);7-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9-行星齿轮轴。

托森轮间差速器:1-差速器壳;2-直齿轮轴;3-半轴;4-直齿轮;5-主减速器被动齿轮;6-蜗伦;7-蜗杆差速器用以连接左右半轴,可使两侧车轮以不同角速度旋转同时传递扭矩。

保证车轮的正常滚动。

有的多桥驱动的汽车,在分动器内或在贯通式传动的轴间也装有差速器,称为桥间差速器。

其作用是在汽车转弯或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使前后驱动车轮之间产生差速作用。

我们喜欢的,要么错过了,要么已经有主了;喜欢我们的,总觉得缺少一种感觉。

于是我们抱着追求真感情的态度,寻找爱情,可是总觉得交际面太窄,没有办法认识理想的类型;于是我们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自由着,孤单着……——几米汽车制动传动装置(气压传动装置)2010-4-14气压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原理:气压式制动传动装置是利用压缩空气作动力源的动力制动装置。

制动时,驾驶员通过控制踏板的行程,便可控制制动气压的大小,得到不同的制动强度。

其特点是制动操纵省力,制动强度大,踏板行程小;但需要消耗发动机的动力;制动粗暴而且结构比较复杂。

因此,一般在重型和部分中型汽车上采用。

布置形式:气压传动装置的组成与布置形式随车型而异,但总的工作原理相同。

管路的布置形式也分为单管路与双管路两种。

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组成和管路布置: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是利用一个双腔(或)三腔)制动阀,两个或三个储气筒,组成两套彼此独立的管路,分别控制两桥(或三桥)的制动器如图1为解放CA3092型汽车双管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示意图。

发动机驱动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经单向阀压入湿储气筒;湿储气筒上装有安全阀和供其他系统使用的压缩空气放气阀,压缩空气在湿储气筒内冷却并进行油水分离,然后进入主储气筒的前后腔。

主储气筒的前腔与制动控制阀的上腔相连,以控制后轮制动;同时通过三通管与气压表及气压调节器相连,储气筒后腔与制动控制阀的下腔相连,以控制前轮制动,并通过三通管与气压表相连。

差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差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差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差速器中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用于控制汽车左右轮之间的转速差异,使得车辆能够平稳行驶。

差速器的结构包括主减速器、小齿轮、大齿轮、小锥齿轮、差速齿轮、环形轴承、轴承座、迷宫式差速器和齿轮轴等几个主要部件。

工作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齿轮传动的原理,当差速器接受到发动机传来的动力时,主减速器带动小齿轮和大齿轮一起转动。

其中小齿轮通过花键连接到小锥齿轮上,而大齿轮上也镶嵌有差速齿轮。

当车辆直行时,两个车轮的转速是相同的,此时差速器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小锥齿轮被动地带动差速齿轮一起转动。

差速齿轮的齿数分别与两个车轮的齿数成比例,因此它们的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

然而,当车辆需要转弯时,两个车轮的转速就会有一定的差异。

具体来说,在车辆转向时,内侧轮子(靠近转弯中心的轮子)由于行驶的弯道半径较小,旋转速度较慢。

而外侧轮子(远离转弯中心的轮子)由于行驶的弯道半径较大,旋转速度较快。

这样,如果差速器不进行调整,会使得两个车轮不同速度的转动造成差速器的损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差速器的设计师采取了一种巧妙的设计。

差速器中的主要设计是迷宫式差速器。

迷宫式差速器中包含一系列的齿轮轴,每根齿轮轴上都有一个差速差速器。

当车辆进行转向时,差速齿轮的齿数及齿轮位置也会根据车轮速度差异的大小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调节,差速器能够使得两个车轮的速度差异最小,并将扭矩分配到需要的地方,确保车辆平稳行驶。

总体而言,差速器是一个能够根据两个车轮的转速差异来调整动力传输的装置。

通过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轮转速差异造成的损坏,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导读:图解汽车差速器构造原理发布于2009-03-30,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阅读更多有关差速器,转向,驱动轮,的文章。

“……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一点,右边轮子快一点,用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


“……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

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

差速器的设计要求满足:(左半轴转速)+(右半轴转速)=2(行星轮架转速)。

当汽车直行时,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三者的转速相等处于平衡状态,而在汽车转弯时三者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内侧轮转速减小,外侧轮转速增加。

……”
“这种调整是自动的,这里涉及到‘最小能耗原理’,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倾向于耗能最小的状态。

例如把一粒豆子放进一个碗内,豆子会自动停留在碗底而绝不会停留在碗壁,因为碗底是能量最低的位置(位能),它自动选择静止(动能最小)而不会不断运动。

同样的道理,车轮在转弯时也会自动趋向能耗最低的状态,自动地按照转弯半径调整左右轮的转速。

当转弯时,由于外侧轮有滑拖的现象,内侧轮有滑转的现象,两个驱动轮此时就会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附加力,由于‘最小能耗原理’,必然导致两边车轮的转速不同,从而破坏了三者的平衡关系,并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轮上,迫使行星齿轮产生自转,使外侧半轴转速加快,内侧半轴转速减慢,从而实现两边车轮转速的差异。


如果对于专业人事来说,这篇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了,但是作为普通汽车爱好者,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板的书本知识,因此这里有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差速器是怎样工作的这一问题解释清楚。

●为什么要装差速器?
首先要说的是差速器这个装置装在哪里,它的位置应该处于传动轴与左右半轴的交汇点,从变速箱输出的动力在这里被分配到左右两个半轴。

至于为什么要装差速器这个问题就不需多做解释了,百度百科里写得非常清楚。

我们都知道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驱动轮的转速是相同的,但在转弯过时两边车轮行驶的距离不是等长的,因此车轮的转速肯定也会不同。

差速器的作用就在于允许左右两边的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运行。

●差速器的构造:
其实说白了,整个差速器系统的核心是四个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与传动轴相连的半轴齿轮。

这四个齿轮都在差速器壳内,这个壳体连接着传动轴(图中①),本身也要转动,在行驶时它的转动方向与车轮转动方向相同。

我们可以用一个球体来解释差速器问题!我们假设这个球体和地球一样有两个极点,并且以两极的连线为轴进行自传,这个球体可以理解为差速器壳体,这个壳体的两极连接的就是汽车的左右半轴。

这里安装着两个半轴齿轮,两齿轮中心的连线就是差速器壳体转动的轴线(图中②、④)。

除了两个半轴齿轮外还有两个行星齿轮(图中③)。

理解两个行星齿轮的状态是理解差速原理的关键。

还拿刚才所说的球体来举例,两个齿轮是对向安装并且与半轴齿轮垂直,相当于6点钟和12点钟位置。

这两个齿轮经常要朝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差速作用。

壳体在自传过程中会带着两个齿轮做公转。

这四个齿轮虽然安装在壳体内部但都是可以独立于差速器壳体转动的,只不过它们相互咬合在一起,每个齿轮的两边都咬合着另外两个齿轮(每个半轴齿轮都咬合着两个行星齿轮,每个行星齿轮都咬合着两个半轴齿轮),只要其中一个齿轮转动都会牵扯到其他三个齿轮一起转动,而且其中一个齿轮朝某个方向转动,与它相对的另一边齿轮必定朝反方向转动!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如果把一辆车的两个驱动轮都悬空,转动一边的车轮,另一侧车轮会朝相反方向转动。

●差速器的运作原理:
『车辆直行时差速器状态』
直线行驶时的特点是左右两边驱动轮的阻力大致相同。

从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首先传递到差速器壳体上使差速器壳体开始转动。

接下来要把动力从壳体传递到左右半轴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两边的半轴齿轮互相在“较劲”,由于两边车轮阻力相同,因此二者谁也掰不过对方,因此差速器壳体内的行星齿轮跟着壳体公转同时不会产生自转,两个行星齿轮咬合着两个半轴齿轮以相同的速度转动,这样汽车就可以直线行驶了!
『一侧车轮遇到阻力』
假设车辆现在向左转,左侧驱动轮行驶的距离短,相对来说会产生更大的阻力。

差速器壳体通过齿轮和输出轴相连,在传动轴转速不变情况下差速器壳体的转速也不变,因此左侧半轴齿轮会比差速器壳体转得慢,这就相当于行星齿轮带动左侧半轴会更费力,这时行星齿轮就会产生自传,把更多的扭矩传递到右侧半轴齿轮上,由于行星齿轮的公转外加自身的自传,导致右侧半轴齿轮会在差速器壳体转速的基础上增速,这样以来右车轮就比左车轮转得快,从而使车辆实现顺滑的转弯。

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差速器的原理,我将结合上面这个视频为大家讲解。

首先要说明的是视频里这个差速器和之前我们说的差速器有一点儿不同。

视频里的差速器有四个行星齿轮,而我们所讲的差速器有两个行星齿轮,其实各位不用在意行星齿轮的多少,实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在这段视频里,从屏幕最左边伸过来的这根轴是传动轴,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过传动轴传递到差速器壳体上,视频里那个最大的齿轮就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这个大齿轮旋转就相当于差速器壳体的旋转。

在视频的前7秒钟演示的是车辆转弯时的状态,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靠下的这一侧半轴转速要比另一侧半轴和差速器壳体都慢,这时差速器壳体内的行星齿轮就会旋转,把扭矩传到另一侧半轴上。

第7秒之后到第14秒演示的是直线行驶状态,两侧阻力相同,因此壳体内的行星齿轮不会转动,两侧半轴转速相同。

第14秒之后演示的是上面那一侧半轴遇到阻力的情况。

●普通差速器的弊端:
现在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侧驱动轮失去抓地力为什么车辆就无法前行?那是因为当一侧车轮失去抓地之后,相当于这一侧车轮的阻力为0,而另一侧车轮的阻力相对于失去抓地的这一侧来说太大了,在跟着壳体做公转的同时,差速器内的行星齿轮自身还会疯狂的自转,把动力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失去抓地的那一侧车轮,因此车子只会呆在原地不动。

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两轮驱动家用车其实是很“脆弱”的,只要路面铺装得不好或者带点泥泞的话就很有可能抛锚!这和车子的马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性能车和越野车要装备限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的作用是若左右半轴的转速差过大,限滑差速器会锁止普通差速器,让动力能够在左右两侧半轴合理分配。

而一些专业的越野车装备四驱装置和差速锁,在抓地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手动控制或者电子设备把差速器锁止,此时差速器就不起作用了,动力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车轮上帮助车辆摆脱困境,关于四驱装置的原理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做具体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