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校歌翻译研究

合集下载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

从功能加忠诚理论看校训的翻译

同校训英译过程 中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和策略 ,如直译、变换 、整合等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是如何帮助棱训传 达其在原语语
境 中的 功 能 的。
关键 词 :功 能加 忠诚 ;汉 语 校 训 ;英译


前言
根据 中华 书局 出版的 《 辞海 》,校训解释 为 : “ 学校为
较全面较实用 的翻译 理论 。校训翻 译注重 功能 的体现 ,因此 运 用 以是 否 达 到 预 期 功 能 为 翻 译 评 价 标 准 的功 能 理 论 来 研 究
德 与价值领域 的追求 。 ( 晓雪 ) 钟 汉语校训大多来 自 儒家经 以及分析所得译文对 忠诚加功 能理论的翻译要求 的体现。 典文化 ,非常重视德育 。 “ 训育多 以指道德方 向之涵养 、熏 二 、功能加 忠诚理 论和校 训 的翻译 陶。” ( 转引 自杨元业 )校 训的最终 目的是引起注意并指导 克里斯带安・ 诺德 ( h i i eNod)是德 国功能学派代 C rs a r tn 实践。 表人物之一。她深受其老师莱斯 的文本类型学的影响 ,以及 最近几年对校训 的研究 不断增多 ,在 中国知 网跨库检索 弗米尔 的 目的论和赫尔兹一 曼塔 里的 翻译行 为理论的影响 , 上输入 “ 校训”二字 ,能搜到4 9 7 条相关信息 ,但对校训 翻译 认为不同的文本作用不 同,翻译时要根据翻译行为的 目的进 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根据研究 内容可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 : 行翻译 ,及 “ 目的决定手段 。但 是在接受影响的同时 ,她还 是 对汉语 校训 本身 的研 究 。如 陈桂 生 ( 9 8) 1 9 根据 有 自己不同的见解。在 《 翻译 中的语篇 分析 》一书中 ,她提
汉 语 校 训 的 翻 译 是 最 好 的选 择 。 文 章 主 要 在 三 种 翻 译方 法 和

功能对等视域下中文歌词的英译探讨——以《月半小夜曲》为例

功能对等视域下中文歌词的英译探讨——以《月半小夜曲》为例

48功能对等视域下中文歌词的英译探讨——以《月半小夜曲》为例■王馨伟/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21世纪的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同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兴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许多优秀的中文歌曲在国外流行开来,为加深异域听众的印象,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歌词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月半小夜曲》的英译,并对其中采用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功能对等 歌词翻译 《月半小夜曲》 翻译技巧一、前言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许多的优秀歌曲漂洋过海,进入了异域人们的视野(胡红,2013)。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许多中文歌曲触动人心,但歌词难以被不懂中文的外国听众理解,一定程度影响了中文歌曲的有效传播。

本文选取一首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月半小夜曲》,由日本歌手河合奈保子作曲,中国作曲家向雪怀作词,中国香港歌手李克勤演唱,成为红极一时的中文歌曲。

近年来,在日新月异的中国音乐节目《我是歌手》中,容祖儿的翻唱又将这首歌曲推向歌单榜首,中外音乐爱好者竞相翻唱。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文歌曲若要更好得走出国门,拥抱世界,为异域听众所接受,需要高质量的歌词翻译。

二、歌词翻译的要求(一)可传唱性歌词翻译首先要保证译文的可传唱性。

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应注重英文歌词的节奏和音节的处理。

胡红(2013)提出:欲将中国的文字效果最大化地呈献给国外听众,需注意原文中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翻译,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

赵琳(2018)认为在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文歌词的声调、韵律及风格等因素,在歌词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译文朗朗上口将有利于提高传唱度。

(二)可欣赏性音乐是一种能为观众带来美妙听觉感受的艺术形式。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源语与目的语国家文化特性和风俗习惯。

多晓萍(2017)认为歌曲翻译的较高境界指的是译文的可欣赏性。

从功能等值翻译的角度看歌词翻译

从功能等值翻译的角度看歌词翻译

20 10 年第 2 期N o, 2, 2 010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f J i u jian g U n i v e rs i ty ( Ph il o s o ph y an d S o c i a l S c i en c e)(总第 1 57 期)( Sum N 0 157 )从功能等值翻译的角度看歌词翻译张婷娜1, 2 王燕1, 2( 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2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摘要: 歌词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需考虑到音乐性歌词译配的影响, 其翻译质量很值得探讨。

本文借助现有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 通过阐述中英文歌词特征的不同, 讨论了歌词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比如韵律、节奏等, 以此使歌词其美学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歌词翻译功能等值韵律节奏中图分类号: J 614 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3 -458 0( 2 010 ) 02 -01 02 -( 03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 涉及三种文本: 原语文本、译者的图式文本和译语文本。

原语文本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 而正确把握原文的认知图式又是正确理解原文修辞功能的基础。

在这个图式文本的基础上, 产生怎样的译语文本, 除了修辞功能等值之外, 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对象。

一、歌词翻译依据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意见, 我国翻译外国歌曲开始于清朝末年。

从当时到20 世纪40年代时, 所引进的外国作品几乎很少按照原文歌词作译配介绍, 大都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外国的曲调填以中国的古典诗词, 另一是采用外国的曲调自行填词。

而马塞曲国际歌伏尔加船夫曲的翻译则经历了从只作为译诗不能配曲演唱到译文在文学意境及音律和词曲结合上都十分出色的过程。

由于中英文语言发音及思维方式不同的特点, 因此造成了中英文歌词的不同。

功能对等理论下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

语言新探功能对等理论下中国高校校训的翻译余溢彩江西财经大学校训是各大高校基于校园文化及办学特色制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训词,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一所高校要想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名誉,弘扬高校精神,首先要做好校训的翻译。

一个合格的译文要做到在意义、句法以及文体方面都与原文相差无几,这一翻译原则也体现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中。

校训是一种十分精准凝练的语言,具有精炼性、延续性以及针对性。

在校训的翻译中,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完美展现了校训中的意义,有的则难以再现原文的风韵。

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曾提出著名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他提出不同的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难以达到完全对等,甚至可以说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因此在翻译之前要根据原文的写作风格及类型确定不同的翻译对等原则。

奈达强调,翻译过程中应注重两种语言的功能对等,而功能对等强调的是用最合适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源语言的信息。

另外,翻译的难易程度也与校训的语言风格息息相关。

有的校训原文由对仗的词语组成,也就要求译文在翻译出意思的同时,尽量寻求形式对仗。

若以形式对仗的标准来看,有些校训的翻译则达到这种标准。

如山东大学的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英译为“Noble in Spirit.Boundless in knowledge”。

首先从意义上看,译文准确地表达出了原文意思。

再从形式上看,译文也采取了对仗的手法,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及传播,因此,可认为山东大学的校训译文符合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

再如北京大学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由八个词语组成,简练之中意蕴丰富。

它的英译版本为“Patriotism. Advancement.Democracy and Science”。

译文用了四个名词表达出了校训的含义,同样也与原文形式对仗,风格统一,符合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中词语对等、篇章对等、句法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四大原则。

从功能对等探讨英语歌名翻译

从功能对等探讨英语歌名翻译
歌曲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常歌名简明 扼要的诠释歌曲的主要意思 , 而且很多好歌的歌名 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从而使 歌曲久唱不衰 , 吸引歌迷注意力 。好的歌名翻译能 使名曲佳作广泛流传 。迄今为止 , 欧美许多名曲佳 作被译介到中国 , 然而对于曲名的翻译探讨却为数 不多 ,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 , 笔者 认为 , 探讨歌曲名的翻译很有意义 。歌名的翻译既 要忠实于原作 , 又要体现原文本表达的意境 , 实非 易事 。
音译法常用于专用名词的翻译 , 如果原曲名是 以人名 、地名命名的 , 通常可以采用音译法 , 音译 时的选字应以约定俗成的名字为宜 。如 : 经典奥斯 卡影片《北非谍影》的插曲 Casablanca (卡萨布兰 卡) ;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经典儿童歌曲 Do - Re - Mi (多 - 来 - 咪) Mona Lisa (蒙娜丽莎) ; Oh ! Carol ( 哦 , 卡 罗 ) ; LochLomond ( 罗 梦 湖 ) ; Clementine (克莱门泰茵) 等 。音译法的最大优点 是可保留原歌曲名的音韵之美 , 体现歌曲的异国情 调或特色 , 易于为人接受 , 也能很好地避免误解 。
④《古木怪石图》又称《木石图》, 本无款印 , 据卷后 刘良佐 , 米芾题诗定为苏轼手笔 。
⑤《东坡居士画怪石赋》出自孔武仲《宗伯集》卷一 。 孔武仲 (1041 —1097) , 宋代诗人 。
⑥李公麟 (1049 —1106) , 北宋著名画家 , 被推为 “宋 画第一”。他作画善用线描 , 运笔如行云流水 , 多不设色 , 人称 “白描”。
2 、意对等 直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 它能传达原文意 义 , 体现原文风格等 。据估算 , 大约 70 %的句子 要用直译方法来处理 , 所以直译广为译者采用 , 由 此可见直译法之重要 。尤金 ·奈达在其 Language , Cult ureand Translation 一 书 中 提 到 运 用 “功 能 对 等”原则时 , 首先建议 : “If more or less literal cor2 respondence is f unctionally equivalent in bot hdesigna2 tive and associative meaning , t hen obviously no ad2 just ment s in formare necessary. ” (贾文波 , 2004) 由于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许多对等信息和概念 , 因此 在不违背目的语言规范和不引起目的语受众误解的 情况下 , 采取直译法能很好地忠实于原曲名形式与 内容 。如 : You Are t he Sunshine of My Life (你是 我生命中的阳光)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我会永 远爱你) ; Hero (英雄) ; Miss You (想你) ; Moon River (月亮河) ; he Sound of Silence ( 寂寞之声)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英文歌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大量中国听众。

然而,英文歌曲的汉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涉及文化、艺术和语言学的复杂任务。

本文旨在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英文歌曲汉译的策略与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认为翻译应满足特定情境下的交际需求。

在英文歌曲汉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留原曲的音乐性和歌词的文学性,还要考虑到中文语境下听众的接受度和审美习惯。

因此,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文歌曲汉译的挑战和难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在保持原曲韵味的同时,实现歌词在中文语境中的有效传达。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分析英文歌曲汉译的特点和要求。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曲风格的基础上,实现歌词的准确传达和意境的再现。

本文将总结英文歌曲汉译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英文歌曲汉译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音乐翻译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是由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等学者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主张翻译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突破了传统对等理论的束缚,认为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应以实现交际功能为首要目标。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内,翻译被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信息型翻译、表达型翻译和操作型翻译。

信息型翻译旨在传递信息,如新闻、科技文献等;表达型翻译注重原文的艺术效果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如文学作品;操作型翻译则强调对读者的呼唤和引导,如广告、宣传册等。

从同质语言观到功能主义主流歌曲翻译论文

从同质语言观到功能主义主流歌曲翻译论文

从同质语言观到功能主义主流谈歌曲翻译【摘要】多年来,世界经典名曲经久不衰,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歌曲的翻译可算一位大功臣。

一些大诗人、大作家认为歌曲不可译,然而语言的共通性和艺术的可意会性决定歌曲是可译的。

那么又该如何译?功能主义主流派抛弃旧时翻译法,在翻译技巧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英文歌曲;同质性;功能主义【abstract】some world famous songs are su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from country to countru. the success is attributable to the song translation. some poets and writers thought that the song is untranslatable. however,the similarity of language and the imagination of art show that the song is translatable. then, how to translate?functionalist field throw out the old way of translation,explore a new road for translation skill.【key words】english song;similarity;functionalist field0 引言当《友谊地久天长》、《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哆来咪》、《送别》等耳熟能详的外国歌曲在耳边响起时,可曾想过,如果这些经典名曲没有经过译者的处理,直接是英文或者俄文的原版,它们在中国的流传还会一经风靡便经久不衰吗?翻译外国诗歌要用恰当的诗歌语言,把诗中“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表达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何况一首好诗离不开声韵之美,总是有“随语成韵,随韵成趣”的特点,译诗要保持原诗的声韵之美,就更不容易了。

功能对等理论下高校校训的汉英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高校校训的汉英翻译

摘要:随着中西方高校交流的增多,中国高校对外宣传意识的逐渐增强,进而中国高校校训的汉英翻译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理解错误、文化不同等原因,高校校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高校校训汉英翻译翻译原则1.引言高校校训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办学方向,弘扬大学精神,陶铸师生灵魂,传承大学文化,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学校训文本是个特殊而实用的功能性文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承担着对外宣传的作用。

当前中国大学校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译文丧失应有的交际功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宣传效应。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研究高校校训的汉英翻译的技巧和策略。

本文主要内容分五部分,第一,本文介绍了校训的定义、功能。

第二,对比分析英汉高校的特点,讨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及其对翻译的要求。

第四,本文分析了高校校训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错误及其原因。

最后,本文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下高校校训汉英翻译遵循的原则。

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校训及其翻译策略,促进中西方高校间的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2.校训2.1 校训的定义最早对校训的定义出自于《辞典》(1920),为“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使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将其定义为"a short sentence or a phrase chosen and used as a guide or rule of behaviour,or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aims of ideas towards a family, a country, an institute,etc." 总之,校训,是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高度提炼、概括与凝结,是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校歌翻译研究
校歌作为一种文本很少进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

本文尝试着从功能主义理论的角度来深入探讨校歌的翻译研究。

借助卡特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学,作者对校歌的文本类型进行研究,发现校歌这一特殊文本融合了莱斯提出的四种文本类型,即表情文本、信息文本、感染文本以及听觉媒介文本。

针对校歌歌词的翻译,作者主要围绕前三种类型展开探讨。

在校歌中,表情性是校歌文本最显著的特性。

其次是信息性以及感染性。

所以要想成功翻译出一首校歌,译者首先应分别对这三种文本类型做充分的解读,继而将其体现在目标语言中。

同时还应注意平衡这三种文本类型起到的作用。

首先,由于表情文本着重形式,所以校歌的语言形式及美学形式应该在目标语言中体现出来。

美学形式涵盖范围很广,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校歌的歌词关系最为紧密,即押韵、节奏和修辞手法。

其次,作为信息文本,校歌歌词中提到的信息和事实应该得到忠实的传达,译者首先应该保留语义上的对等,传达出原文指涉的内容。

再次,感染文本的语言往往是对话性的,旨在起到呼吁的作用。

因此目标文本亦应该能够引发预期的反响,使其读者产生与原文本读者相同的反应。

在理论阐述之后,作者还用了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论证以上的分析。

苏州大学的校歌被作为重点个案研究。

其它如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具代表性的校歌也在分析研究之列。

校歌的翻译一直以来未曾受到重视。

该论文首次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填
补了学术上的这一空白;并最终提出了校歌翻译的策略,将表情文本、信息文本以及感染文本三大文本类型的翻译方法有机统一在校歌文本的翻译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