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政治性论文汉英翻译_以宁波市_政府工作报告_英译文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作者:欧阳斐来源:《校园英语·下》2012年第07期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政论文体,其词汇使用丰富多样。
本文以《2012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范本,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分析、探讨其词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2012政府工作报告;功能对等理论;词汇英译策略一、引言由于政府工作报告与国家政策、纲领路线和政治策略密切相关,其翻译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现实性和指导性,用词准确规范严谨、讲究分寸。
《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多、动词重复率高。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上世纪80年代提出“功能对等”。
他认为,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义结构和语言形式,从读者角度出发,对译文进行相应调整,准确传达原文实质,“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贺学耘,2010:192)。
因此,从翻译可接受性、可理解性出发,为达到对外宣传最佳目的,报告的词汇英译应尽可能忠实原文,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即做到准确严谨,自然贴切。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2012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策略《政府工作报告》的严谨性、规范性、政治敏感性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做到精准无误,同时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意旨。
(1)、中国特色新词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随着社会前进和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具有中国社会文化内涵的政治新词汇不断涌现。
译者应弄清词语产生的背景,同时熟悉英语表达习惯,将原文中词汇所指含义准确无误地解答,避免机械呆板,保证译文接受者的理解。
例如:…… 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
integrat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network,and the Interne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作者:宋汝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7期【摘要】功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是我国政府对外宣传的一种外交渠道,也是外国媒体和人民了解中国的一种权威资料来源。
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政治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方法每年一度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其英译也有关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
功能翻译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翻译目的或译文功能。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政治文本翻译提供参考。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理论包括莱斯的文本类型论、曼特瑞的翻译行动论、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翻译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所包含的交际意图、目的或功能是译者决策的根源所在。
莱斯认为文本类型分为三种: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
弗米尔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他认为翻译目的论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曼特瑞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视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的复杂行为。
诺德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区分了文献翻译和工具翻译这两种翻译类型,发展了目的论。
二、《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主要的目的是传递信息,文本偏重于内容,按照莱斯划分的三个文本类型属于“信息性”文本。
译者在翻译信息性文本时应该注意保持译文和原文在语义上的对等,在译文中尽量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
翻译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党的对外宣传政策为宗旨,要衡量用词的政治含义和影响。
黄友义提出外宣翻译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他还指出三贴近要注意两点:一时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二是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作者:武佩虹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译版为例,浅析《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
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三原则为指导,了解中英语言习惯差异,从而找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主要通过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这两种策略来讲解,从而进一步帮助外国人民更真实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目的论;翻译策略【作者简介】武佩虹(1988.02-),女,汉族,山西文水人,硕士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
一、引言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等方面,而《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其中一个途径,因此常常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版本,本文就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时的一些策略、技巧。
众所周知,中英文语言特点是大相径庭的,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就是巨大的文化差异,中文用语比较简练工整,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常用到一些三字词、四字词,或者是一些俗语、谚语或者成语,这就加大了英译的难度,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将中文简练的词汇和句子根据语境适当地翻译成对应的译入语,让目的语读者更为容易地接受,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二、翻译目的论三原则20 世纪 70 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赖斯就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在第二阶段,费米尔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
在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目的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分析——以2019年《政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文件,是世界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途径,这使得报告的翻译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1《政府工作报告》行文结构和用词特点《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正式文体,语言朴实凝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众多方面。
政府报告句子偏长,句型结构单一,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一逗到底”,连接成分使用不多,层次不太明显。
而英语要求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层次分明,主谓关系密切。
此外,报告中用词单调重复,在一句话里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是常见的事。
2翻译目的论及其指导意义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依据翻译目的论“目的决定手段”思想,译者可以任意选用翻译策略和技巧来实现翻译目的。
目的论有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诚原则。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必须遵守一系列法则,其中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此外,翻译还要遵循“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内部连贯,让译文接受者可以理解,同时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有连贯性。
忠诚原则要求译者要协调译文目的语与作者意图。
3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和技巧3.1省译中文发言人在正式场合喜欢把意思相近的几个词放在一起连用,以示强调;同时出于音律及词语结构的考虑,用于增强语言的气势。
如果直接一一对应译成英语,会使译文显得累赘、冗长,甚至不合逻辑。
因此,报告采取省略合并的方式,使译文更为简洁。
例1:农业再获丰收。
Harvests were again good.分析:因为harvest本身指的就是农业丰收,因此在翻译时省略了农业。
例2:绝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
Must not allow reform policies to become hollow promises.分析:“口头上”“纸面上”在汉语中的意思都是只承诺,不行动的意思,属于重复性表达,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将这两个短语合并,译为hollow promises。
政府工作报告英汉翻译探讨

政府工作报告英汉翻译探讨作者:许宏宇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7期【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国家对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是政府向人民述职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形式。
本文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征及其翻译特点,并提出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深入,跨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中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空前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为密切和频繁,实现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我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及其现状的愿望不断增强。
作为最具权威、最为正式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政府前一年或五年的工作和成绩,并对来年乃至后五年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无疑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准确、最可靠的信息源。
那么,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
本文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征及其翻译特点,并提出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一、政府工作报告的特征及翻译特点(一)用词的中国特色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向其人民代表所做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
总结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成就,部署的是针对中国国情的大政方针、基本国策,不少新词汇、新词组、新提法都是中国特有的,难以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
无论是直译还是解释性翻译都难免中文味道。
“三个代表”译为Three Represents,用动词represent 体现原文“代表”的动态词性,用数量次、复数和大写来满足“三个代表”简称的名词需要,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也很对称。
但Three Represents听起来又点怪,仍有中式英语味道,因为用数次修饰动词是违反英文语法的。
与数字结合的词组,诸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都是中国专有的,在英文里找不到相应的词组。
“功能对等”视角下分析政府公文--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功能对等”视角下分析政府公文 --以《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的施政纲领,它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总结以及对政府未来工作的整体规划,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民生等领域。
本文将在功能对等视角下,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2022政府工作报告》;功能对等视角;翻译策略引言《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的完成情况,总结得与失。
同时,《报告》也对政府未来一年的工作做出详细规划,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报告》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宣介中国的桥梁,所以《报告》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由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要求翻译时尽量避免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功能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三、功能对等下政治文本的翻译策略“动态对等”理论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等,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本文将着重探讨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
词汇对等范畴词范畴词是指汉语命名中倾向于加范畴的词语,如问题、状态、情况、工作、水平等等,有时本身没有实质的意义。
(1)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resolve issues that ar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people(2)坚决严肃处理漠视群众合法权益的严重失职失责问题And we will take strong measures against any dereliction of duty owing to disregard for the people’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上面两个句子都出现了“问题”一词,(1)中的“问题”译为“issues”,(2)中的“问题”并没有翻译出来,因为这里的“失职失责”本身就是问题。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以2019《政府工作报告》英

84现代交际·2019年13期作者简介:刘坤卓,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本科,研究方向: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看政治类文本的翻译——以2019《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刘坤卓[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2206]摘要: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原则。
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对2019《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探究目的论三原则如何在政治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得以发挥作用,希望对政治类文本的翻译有所启发。
关键词:目的论 2019《政府工作报告》 政治类文本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084-022019《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总结和接下来一年的工作计划,是我国政府的重要政治文件和外宣文件。
通过分析其英译本,探究目的论三原则在其翻译过程中如何得以运用,可以更好地指导政治类文本的翻译。
一、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翻译目的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其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莱斯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其首倡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认为:理想的翻译应将源文本与目标文本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层面建立起对等关系。
”[1]第二阶段中,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随后,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她用信息传递来指各种各样的跨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
”[2]在第四阶段,诺德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提出了“忠诚原则”。
总而言之,“莱斯奠定了翻译目的论的基础,弗米尔是该理论的创立者。
曼塔里强调的是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发生的行为,而诺德则完善了该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政府公文的英译——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250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政府公文的英译——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陈颖颖 李珍珍 华北理工大学摘要:作为一种政治性文本,政府公文英译要极强严谨性,要形式和内容对等,也要风格对等,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论文以功能对等为指导,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其英译提供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政府公文;功能对等理论;政府工作报告一、政府公文文本特点(一)词汇特点用词规范正式;语言包含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词汇;惯用简称缩写;喜用四字成语。
(二)句法特点公文多为陈述、长难句和复杂句,多用主动句和无主语句。
(三)语篇特点为保证权威性,公文具有严格的语篇格式规定。
首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规范公文对字体、间距等都有要求。
其次,没有明显语篇衔接词,都是书面语。
二、奈达及功能对等理论纵观众多翻译理论及翻译家,奈达和功能对等理论被广泛认可。
60年代末明确提出了功能对等,强调译语要与原语保持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关系。
他指出对等首先体现在意义上,其次在形式上。
(Nida ,2004)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思想束缚,为翻译提供了全新角度,将新思维、概念和方法注入到翻译中。
自产生以来和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对西方和中国翻译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一)词汇翻译1.概括性词汇概括性词汇,可用直译和词性转换,须根据语境确定含义。
报告多次出现推进一词。
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intensified reform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改革有序推进carried out reforms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reforms were deepened.翻译很灵活,译成动词、名词,也可转换说法。
2.特色文化词语译时可用释译。
为达到内容对等,须还原原文意思。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纠正四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H V & C 22 1 S i N 5 9 A 1 2 01 3 ji 1 2 022S1 12013年第 2期第 13卷(总第 50期)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F UINAN OCATIONAL TECHNICAL OLLEGE NO. ,013 VOL.3,eral o.0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政治性论文汉英翻译———以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为例卢若素 ,王晨婕 ,徐红利 ,叶明娜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浙江宁波 315212)[摘 要 ] 旨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框架下 ,以宁波市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英 文 版 为 语 料 ,探讨该类政论文的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 ,结合其词汇 、句法和修辞特点 ,归纳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论文翻译策略 ,以期提高政论文翻译的质量 ,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 。
[关键词 ]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 政府工作报告 ; 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71-4733(013)2-0079-05 DOI:0.969/ .sn.671-4733.013.2.21 一 引言政论文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其形式多样 ,范围广阔 。
政论文往往涉及国家大政方针 、基本政策等 ,翻译时稍一疏忽 ,后果严重 。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属于典型的政论文 ,一方面回顾总结上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情况 ;另一方面归纳当年政府各项工作 ,指明这一年政府的工作计划 、举措和目标 。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往往有对应 的英文翻译 ,004年上海 、深圳两城市率先发行英文版的政府工作报告 。
宁波市在 2005年也将该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译成英文发行 。
与科技类 、新闻报道 、广告说明书等其他非文学文本不 同的是 ,政论文语气坚定 ,行文简洁 ,具有“准确性 、政治性 、时效性 、单义性 、客观性 、完整性 ”等 特点 ,这也决定了政论文的英译有别于其他的实用文体 。
首先 ,由于政论文内容关乎国家的利益甚至国际关系 ,因此对译文的要求极高 ;其次 ,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 、新概念等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等值或相应的译语 ;再者 ,中英文两种语言行文结构的差异也会给政论文翻译工作带来难度 。
二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概述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异军突起 ,不仅在德国 ,甚至对整个翻译界产生巨大影响 。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 ,认为原文的特征必须在译文中得以保留 。
然而 ,“在翻译实用性文本(如广告 ,使用说明书)而非文学作品时 ,坚持对等论的理论[收稿日期 ]013-03-06 [基金项目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RIP)项目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政论文汉英翻译研究 ———以 2011年宁波市 <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文为例 》(项目编号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卢若素 (992- ),女 ,浙江温州人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电话 :3884413032 。
Fa o G rlTa lto T y280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第 13卷家更倾向于接受非逐字翻译的方法 。
他们对不同的语篇体裁和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 、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标准来制定 翻 译 方 法 ,这 使 得 对 等 论 更 加 让 人 迷 惑 不 解 ”。
正 是 在 这 样 的 情况之 下,德国的一些学者,尤其是对译员进行培训的翻译教师逐渐对翻译理论脱离实践的状况感到不满,最终促使了新的理论的诞生,这也是翻译理论开始从等值论转向功能翻译途径的原因所在。
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论 ,莱思将文本功能分为三种 :信息功能 、表情功能和感染功 能 。
信息型文本以陈述事实 、传达信息为主 ;表情型文本主要为创作性作品 ,具有美学特征 ;感染型文本着重呼吁和感染效果 。
莱思认为译文的预期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 ,同时也指出一个文本不可能只有一种功能 ,往往是兼具几种功能 ,但会侧重某一种功能 。
翻译目的论是由弗米尔于1978年在其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 》(r meworkfra enea rnsain heor )一书 中首次提出的 。
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 。
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强调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翻译的目的 ,并将“翻译目的”具体化为“翻译纲要 ”,它包括 :“(预期的)文本功能 、译文接受者 、文本接受时间及地点 、文本传播媒介 、以及文本制作或接受的动机”。
作为该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 ,诺德在全面接受莱思文本类型理论和弗米尔翻译目的论的同时 ,丰富和发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提出功能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原则 ,即功能加忠诚 。
这里的忠诚是人际范畴的概念 ,指译者需对原文作者 、读者和委托人(翻译行为发起人 )忠诚负责 ,同时恪守翻译职业道德 。
因此 ,脱离于原文而独立存在的自由重写则不属于翻译的范畴 。
与传统“等值论”不同的是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关注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 ,而是强调译者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 ,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 ,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
换言之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原文 ,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实现的功能 ”。
这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大贡献在于“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 ,替译者松了绑 ,让他们不必局限于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因而常常是毫无意义的直译 ”,因而为特定语境下 “增补 ”、“删减 ”、“重组”甚至“改写”原文的某些成分提供了理据 。
三 政论文翻译目的与策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国际社会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 ,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 。
因此 ,对中国来讲 ,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一年一度的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世界各国以及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人士了解中国形势与政策主张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 ,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 。
除却中央的《政府工作报告 》外 ,各省市也纷纷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译成英文 ,以便居住在当地的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地方政府的政策主张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
从 2005年起 ,宁波市率先将该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译成英文发行 ,获得了社会各界 ,尤其是当地外籍人士的好评 。
下文将在分析宁波市 《政府工作报告》(011年)翻译目的以及其在词汇 、句法与修辞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 ,在功能主义 翻译理论的框架下 ,描述并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翻译该类政论文的策略 。
根据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 ,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属于信息型文本 ,其内容为市政府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与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 ,包括在政治 、经济 、文化 、医疗 、教育以及社会保障 、政府职能等各个领域的政策主张与具体措施 ;其译文的预期功能是向外界传达政策与阐述主张 ,帮助在宁波的外籍人士和其他的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宁波 ,为当地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由于译文目标读者的语言 、历史文化背景 、生活习惯与阅读习惯均与我们不同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须准确理解原文 ,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 ,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 ,灵活第2期卢若素,王晨婕,徐红利,等: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看政治性论文汉英翻译81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语中会随之出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词、新概念与新提法。
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不乏大量涌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词汇不仅新鲜热门,而且也反映了政府的方针政策。
译者在翻译时须首先弄清这些词汇的深层涵义,避免只是机械地转换原文形式、忽略原文的内涵。
为了让译文读者理解这些新词的涵义,译者可以根据英语的语言文化习惯,合适地创造出新词或词组,比如“三个代表”译为“ hreeprsnt”,或者采用直译加注释等方法。
试看以下两例:例1: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建设译文:Weilpromoethe“ieag”(riuppy)and“egeabeaske”(on-sapefoduppy)roet.例2: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万平方米、续建5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解决25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
译文:hectilbegntonsruc0000m2ooussfrlw-icomes,contnuetul0000m2opatment,compee20000m2opatmentndovetheousngprobemf2500lw-icomeoushods.例1中“菜篮子”、“米袋子”是我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汇,除却字面意思外,还蕴涵着国家的两项重大工程项目。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
“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米袋子”主要指粮食(主食如大米,小麦等)的生产、供应和市场稳定,对民生,对抑制通胀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译文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便于国外读者理解其内涵。
例2中的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译文采用解释的方法,将其译为houssfrlw-icomes,让英语读者对这一概念一目了然。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即只有谓语而没有主语的句子,这类句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
这样的句式对中国读者的理解不会造成困难,但对英语读者而言,情况恰好相反。
英语中的无主句相对较少,因此英译这些句子时,译者需要补充汉语中缺省的主语,使句子完整。
见下例:例3: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加快公务消费制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经费、一般性支出和公费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公务接待费用支出。
译文:Weilseppheonsrucinfaavng-tpeovenment,andaketheubielifrmedftheovenmentbudge.Weildeepenherfrmnhespendngfgovenmen-tldepatment,srclontodmiitaiecoss,geneaxpenssandfndsfrovesasT e R e swl t rc b gans l v t l b t n t lo s l p jcsT iywl i oc t t5 0 fh e o o n r iobid5 0 fa r s lt 0 fa r sa sl ho o n h e lle o o n rwl t u t c t to o s i r m p lcwlno o r t wl t eo oi o rg a r s tityc rla nsrtv t ru o re n ci ri c i o fiilv ils o ca eeto例3原文中缺少主语 ,在译文中补充了主语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