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看《甄嬛传》字幕
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看美版《甄嬛传》中的汉英翻译不可译现象

出来 。
例如 ,原 版 《 甄 煨传 》 中最 让人 印象 深 刻 的 就是 各 位 “ 娘娘” 们特 有 的位分 和 封 号 ,如 “ 皇后 ,皇 贵妃 ,贵 妃 ,妃 ,嫔 ,贵 人 , 常在 ,答 应 ,官女子 ” 等 ,这种 位分 和封 号 的区分 反 映 出我 国古 代 尊卑 有别 ,君 臣之分 的 等级制 度 。
3 .2 背景知识中 ,演员蒋 欣所 塑造 的 “ 华妃娘 娘 ” 心狠 手 辣 ,独断专 行 ,杀伐 决 断 的形 象 可 谓 是 深 入 人 心 ,在 原 版 《 甄 娘 传》 第 二集 中 ,夏常 在因 与甄擐 、沈 眉庄 、安 陵容 等人 不 和 而被 华
对理 解华妃 心 狠手辣 的性 格特点 产 生 了不小 的障碍 ,从 而造 成 了 这 段 剧情 的不 可译 性 。 4 结语
然而 在美 版 《 甄嫒 传 》 中 ,我们不 难发 现 虽然 已经尽 量 避免 了 大量不 可译 现 象 ,但 是仍 旧在 剧 中有 着大 量 的 “ 甄嫒 体 ” 的 台词 并 不 符合 功 能性 翻译 学派 的 目的性翻 译理论 的基 本原 则 。
厚 ,五尺 长的木 板 鞭 打女 性 臀 部 以下 部 位 ,只 打到 血 肉 模 糊 为止 , 远远 看去 一片鲜 血 淋 漓 ,故 名 日 “ 一 丈红 ” 。 这种 古 代 刑罚 在 美 版 《 甄娠传 》 中被翻译 成 “ S c a r l e t R e d ” ,无 法将 此 刑罚 的残忍 和 血腥 传达 给 目的语 观众 ,加上原 版 《 甄 嫒传 》 中并 没有 画 面对 该刑 罚 进 行展示 ,所 以 目的语 观众更 是无 法体 会 到这 种酷 刑 的残 忍 所 在 ,也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版《甄缳传》的字幕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美版《甄缳传》的字幕翻译作者:袁春波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摘要: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可以分析电视剧《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分析结果表明译者进行影视字幕翻译时需要保持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的协调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影视字幕翻译;美版《甄嬛传》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甄嬛传》讲述了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历经沉浮磨难,最终成为善于谋权的皇太后的故事。
《甄嬛传》得以持续热播,剧中优雅复古的台词功不可没。
伴随该剧走出国门,剧中台词的翻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15年,由美方专业人员翻译而成的美版《甄嬛传》在美国Netflix网站热播(配有中英文字幕的美版《甄嬛传》随后在中国乐视网热播),实现了预期的播出效果,这与其成功的字幕翻译密不可分。
影视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对外传播中不可或缺,生态翻译学理论能够用来合理地分析和阐释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一、影视字幕翻译影视字幕是指影视屏幕上呈现的旨在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的文字,具有聆听性、无注性、瞬时性、通俗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瞬时性要求影视字幕含义明确、言简意赅,通俗性要求影视字幕通俗易懂、简洁流畅,综合性要求影视字幕与影片的声音、图像等其他要素相辅相成。
[1]61-65影视字幕翻译是将原语译成目的语并置于屏幕下方,[2]163-164是影视信息传递在视觉上的解释性补充说明。
[3]93-97影视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显著,[4]38-40其根本任务在于服务观众,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
[5]152-153影视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的对外传播中不可或缺,其翻译质量的优劣影响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接受、影响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的效果。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
交际语境顺应视角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语 啻 的 选 择
i 瓣
用
r变 辩性
r 谮 雷使 用 者
谗宙 _ _ {协确撬
l 心理樾, W -
练
观
三特{ 蔓 l I 腔 馊
f 交 谬域鞭臆 l 槠 l 交墩 界
L 物 瑷世 器
r 谮境 燕舔的珊璁
四缝黢 l 动态 } 瞬艘
L 踬 睫 的 意 识 凸 鼹
顺应这一概念最早 由比利时语言学家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 e r s c h u e r e n 在
A d a pt a t i o n - 文 中 提 出 。之 后 ,V e r s c h u e r e n 在 幽 f
去 理解 和 诠 释 语 用 学 。 l 1
a a T h e o r y o f[ i n g u z ' s t i c
回答 “ 是哪些顺应 的相关成分促成 了并 ( 或者)受影响于所做的选择 ”¨ 5 ] 。 它包含 了交际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元素。 “ 语境 ”
就 是 语 言 交 际 的 环 境 , 用 来 指 与 话 语相 互 顺 应 的一 切 因素 或 者 影 响 话 语 处 理 的 一 切 因 素 ,包 括交 际语 境 和 语 言 语 境 。 _ 6 交 际 语 境 与 语 言 选 择 相 关 联 。 总体 来 说 ,它 包 括 语 言 使 用 者 的 心理 世 界 、社 交 世 界 和 物 理 世 界 。 心 理世 界主 要 指 语 言 使 用 者
的个性 、信仰 、欲望、动机等情感和认知方面的 因素 。社交世界指的是社交场合和文化等社会因素。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
言 时必 须 符 合 一 定 的 社 会 规 范 和准 则 。物 理 世 界 指 交 际 过 程 中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的指 称 关 系 。交 际 语 境顺 应 与语 用 综 观 论 关 系 如 图1 所 示 。语 言 的顺 应 要 依 赖语 境 ,故 语 境 关 系顺 应 是 语 言顺 应 的重 要 环 节 。 _ 7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甄嬛传》海外版翻译解析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背景介绍
03
三、功能翻译理论概 述
04
四、《甄嬛传》海外 版翻译解析
05 五、案例分析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甄嬛传》作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其高质量的剧本、精良的制作以及 出色的演员表现使其在国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随后,该剧走向国际市场, 成为了中国电视剧的代表作之一。在《甄嬛传》的海外版翻译中,功能翻译理论 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甄嬛传》海 外版翻译进行深入解析。
2、翻译标准: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标准是“合适和充分”,即译者在翻 译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便为目标语观众提供充分的信息和 认知。在《甄嬛传》海外版翻译中,译者采用了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方法, 确保了海外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四、《甄嬛传》海外版翻译解析
3、翻译方法: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a.归化翻译: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外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度,译者对部分台词进 行了归化翻译,例如将中国传统的诗词、成语等进行了符合目标语观众表达习惯 的翻译。 b.直译:对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译者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以保留其原始含义和文化色彩。
2、语境和语义的保持
2、语境和语义的保持
在字幕翻译中,保持语境和语义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美版《甄嬛传》 中,翻译者通过保留原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尽可能地保持了原文的语境和语义。 例如,在剧中出现的称谓和地名等专有名词,都进行了保留和翻译,使得外国观 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剧情。
3、翻译的等值性
目的论视域下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域下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研究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以《目的论视域下美版《甄传》字幕翻译研究》为标题,首先要了解甄传的故事情节,以及它在国内的热门度。
《甄传》是2006年中国浙江卫视播出的热播剧,一部古装正剧,讲述了在清朝乾隆年间九个嫔妃甄的传奇故事,它更像是一段关于力量、智慧和仁慈的象征性故事。
这部剧以其丰富的历史情节、朴实精致的台词和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赢得了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古装剧之一。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甄传》也陆续翻拍成不同语言的版本。
2017年,美国影视公司翻拍了该剧,并在美国电视频道播出,并配有英文字幕。
“美版《甄传》”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在海外收视者看来,字幕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跨文化”的桥梁和中介,字幕是美版《甄传》走向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目的论的视角对美版《甄传》的字幕进行研究,从视角变换的角度分析翻译者处理文字和语言的哲学,以挖掘字幕的翻译范式。
首先,本文介绍了目的论的概念,探讨了翻译者处理文字和语言的技术和内涵。
然后,研究甄传的地域文化特色,讨论翻译者对其的不同处理方式,如基于语言文化的表达,内容表达等。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例子,展示了翻译者处理不同文化特色的策略,从而探讨了字幕翻译范式。
从上述研究可见,字幕不仅是跨越文化的桥梁,也扮演着重要的
介绍角色,是美版《甄传》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字幕翻译范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版《甄传》,以拓展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目的论看_乱世佳人_中的字幕翻译_寻慧

寻慧 / 从目的论看 乱世佳人 中的字幕翻译
( 斯嘉丽 ) 梅兰妮哈 密尔顿 , 那个 假正经 , 谁 要听 她的秘 密! 这是一段发生在斯 嘉丽和斯图之间的对 话 , 原 文中出现 了 goody一 goody 一词 , 该 词在 字 典 中 的翻 译 为 伪 善的 人 , 但央视版选 择了 假 正经 这一 词 , 使中 国的 观众 更容 易接受一些。 ( 二 ) 概括法 由于字幕 翻译中的时空限制 , 对于 在源语言中 的词汇或 用法方面存在 的文化信息 , 译者没有办 法在一个相 对较短的 时间 里 , 用 很少的 语言表 示出来 , 因 此 , 在 这种情 况下 , 就可 以采用概括的 方法 , 即将总结出的那些 术语所具有 的共同性 质放入翻译中 来。 ( 3) SCARLETT: W hy don t you say it , you cow ard? Y ou re afra id to m arry m e . Y ou d ra ther live w ith that silly little foo l w ho can t open her m ou th ex cept to say yes houseful of m ealy- m outhed brats just like he r ! 斯嘉丽 : 你这个 胆小鬼 , 不 敢娶 我 。 你宁 可娶 那个 听话 的傻瓜 , 然后生群傻孩子 。 这是斯嘉丽在对阿 什利告白被拒绝后的 一段对话 , 这时 的斯嘉丽情绪 愤怒 , 语速加快 , 画面转换很快 , 观众 没有时间 处理 所有的 字幕 信息 , 因此 将 open her m ou th except to say yes that silly little foo l who can t no , ( 那个除了 是 不 no , and ra ise a
功能理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研究

功能理论视角下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研究
近年来,“甄嬛传”这部古装剧始终弥留在观众心中,而美版《甄嬛传》的播
出进一步推动了剧的热播程度。
故事的情节及表演者们演绎得颇为精彩,内容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印象。
然而,如果要真正深入地观看此剧,字幕英译可谓是影响着观众理解及体验的关键要素之一。
近年来,有关“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的研究也就不断展开。
研究人员发现,在结合功能理论视角的基础上,“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具备多样性,既考虑到了语言技术性,又考虑到了文化及语境因素,以此使得英文字幕更好地诠释及释放出剧中的节奏,以达到节目内涵最大化。
此外,“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还拓展了多元语言转换,也就是在英文字幕翻
译时,会加入相应的英式或美式语言,以反映原内容的信息属性。
从上述可见,“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的特点已经渐渐展现出来,具有较高的翻译质量与完整性。
综上所述,使用功能理论视角对“美版甄嬛传”字幕英译有着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观众在观赏此剧时的全方位体验。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在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在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研究背景《甄嬛传》讲的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甄嬛,在入宫后遭遇姐妹背叛、皇后心机暗算、家人落难等一系列打击,心灰意冷之下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过程,剧情跌宕起伏,在各大卫视播出后,广受关注,成为荧屏的宠儿,被誉为“宫斗戏的巅峰之作”,收视率一度刷出新高。
《甄嬛传》的演员阵容、演技、服饰场景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场高质量的视觉盛宴,但是《甄嬛传》的成功并不仅仅在此,它的台词也是一大亮点。
正是由于《甄嬛传》的热播和一致好评,它被搬上了美国的荧屏,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美版《甄嬛传》在异国遇冷,网络上的美版《甄嬛传》翻译不尽如人意,语言苍白无力,失去了这部经典之作的经典之处,完全没有了原汁原味。
2.功能对等理论简介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尤金·A·奈达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20世纪70年代,用功能对等替换了动态对等,该理论从翻译的本质出发,注重原意和表达效果的一致性,要求翻译工作达到语言之间功能上的对等。
语言翻译的难度在于巨大的文化差异和本土的文化内涵,一味拼凑字面意思,不去对两国文化深入了解,死板敷衍的翻译行为完全违背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提出翻译是没有百分之百正确对等的,但是我们用来评定翻译还是要有一个对等准确度范围。
在翻译工作中,对等不是代表完全一致,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接近。
奈达还总结了具体的翻译技巧,重意义、轻形式,提倡“恰当”“自然”“对等”,忠于源语言信息。
3.经典字幕翻译(1)关于清代后宫中嫔妃等级的翻译。
清朝后宫的女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后宫女人称呼也不一样,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家等级制度导致的,《甄嬛传》里有皇后、华妃、敬嫔、安答应、淳常在等称呼,在美版《甄嬛传》里诸多后宫称谓,皇后是后宫中的女主人,英译Empress,本意也是皇后,翻译还是比较忠于原意,西方人也能理解到位。
华妃是后宫中很厉害的角色,后台强硬,实力不容小觑,可以和皇后相匹敌,美版《甄嬛传》中对华妃的英译是Consort Hua,Consort英文意思是(统治者的)配偶,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要说配偶指的应该也是皇后,华妃的华字和她本名无关,是四妃首位的代表,Consort Hua 并不能向外国友人传递这个信息,但是在英文单词里我们也无法找到一个完全对等的词来达到中文里“华妃”这个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看《甄嬛传》字幕
一、字幕翻译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鉴于字幕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字幕翻译的特点,阐述翻译目的论的理论观点及其应用于字幕翻译的优势,提出目的论视角下有效的字幕翻译策略。
(一)字幕翻译
字幕就是电影或电视对白的文本。
字幕从语言学角度可分为语内和语际两个层次。
语内字幕就是将对白以文本形式用源语表达出来。
语际字幕就是将对白由源语转化为目的语且以文本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本文主要聚焦语际层次的字幕翻译,即把源语对白译成目的语且随同影视画面出现。
字幕翻译具有独特的个性。
1.时间瞬间性
影视作品的本质决定了字幕翻译在时间上的瞬间性。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遇到难解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重复阅读直至解惑释然。
然影视作为视听产物,其音像只是在屏幕上随着故事情节一闪而过,具有瞬时性。
基于这一特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使译文言简意赅,简明易懂,避免艰深晦涩的言词。
2.空间限制性
一般情况下,影视剧的屏幕尺寸决定字幕最多只能占两行,而且字数以及字号都有规定,因为画面效果会受字幕所占空间比例影响,而且在这瞬间即逝的时间里,观众难以画面欣赏与字幕浏览两全。
因此,字幕翻译要尽可能用常用词,避免生僻词;句式尽可能简明,换长句为短句。
3.语言通俗性
影视剧对白体现到字幕上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它反映了社会各行各业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
因此字幕翻译所使用的语言应符合他们的生活,职业等语言习惯和特点,语言需通俗化,接地气,避免给人以不自然,做作的感觉。
4.文化性
影视剧是现实生活的浓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透过影视字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可窥见一斑。
因此,在字幕的翻译中,需采用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对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进行恰当的翻译,尽可能呈现民族
文化气息,扫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二)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把希腊语skopos(目的)与“功能主义”相结合从而产生“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这一概念。
翻译目的论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就产生的,它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阶段一: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Reiss)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即重内容、重形式、重感染和视听媒介这四种类型文本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标准。
由此奠定目的论的理论雏形。
在赖斯看来,等值应是文本层次上的等值,而不应只停滞在字、词、句的层次上;原语与目标语的等值应是文本功能的等值。
阶段二:赖斯学生弗米尔挣脱了所谓等值理论的枷锁,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目的法则”是这一理论的最高法则,要求译者要以原文为基础,以不同的翻译策略应对不同的翻译目的,从而产生一个达到预期功能的译文。
此外翻译活动还应遵循“连贯法则”。
“连贯法则”既指译入语内部连贯,也指译入语与原语的连贯,实际上就是译文的可读性和它的交际意义。
阶段三: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将翻译扩展到各种跨文化转换形式。
她指出翻译不同于翻译行为。
翻译行为是“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而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也就是说翻译是翻译行为的具体运行形式。
曼塔利的理论进一步解放了翻译。
阶段四: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来弥补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不完善。
“忠诚”不同于“忠实”,“忠实”指的是原文本与译入语文本之间的关系;“忠诚”是指译入语文本的意图要与原作者的意图相统一。
(三)目的论应用于字幕翻译的适用性
字幕翻译是一种新的动态翻译,它的终极目的无非就是使观众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思想内涵,感受异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传统的拘泥于与原语文本等值等效的翻译学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字幕翻译的需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可为字幕翻译策略研究提供适用的理论支撑。
翻译目的
论的三大原则指导译者以原语文本为基础,把译本的预期目的作为第一标准,着重目的语文化、翻译活动的意图以及译文接受者的状态,摆脱对原语文本所谓的“等值”“等效”的追求,增加有利于实现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扩大可译性范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创造出译文读者能够理解且效果更佳的译本,从而实现字幕译文的预期功能。
二、目的论下的《甄嬛传》字幕翻译策略
根据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我们对打入美国市场的《甄嬛传》进行译例研究,探析其翻译策略,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供对字幕翻译有兴趣的学者做深入研究。
(一)拼音音译
文化负载词,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
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文化负载词很难找到对应的译入语,往往具有不可译性,针对这一现象,人们常常借助拼音音译来实现翻译目的。
例如外国人欣然接受中国家喻户晓的“豆腐”译词“tofu”。
《甄嬛传》的人物对话有很多是古汉语的专有名词、古诗词等,鉴于字幕翻译的特点,适当地采用拼音音译这一策略是可以实现翻译目的的。
(二)阐释法
文化影响语言,使得语言的民族文化内涵丰富。
有些字幕文化内涵丰富,仅靠逐字翻译,观众会不知所谓。
因此,要使字幕涵义明晰,阐释法是不可缺少的翻译策略。
《甄嬛传》的人物对白多引用谚语、格言、古典诗词歌赋等,如果不对其进行阐释,西方观众势必难以理解该剧的内在涵义。
因此,纵观全剧,阐释法是译者为实现翻译目的而最频繁采用的翻译策略。
(三)替代法
英汉虽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但是在各自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基于共性,它们之间的许多成语、谚语是遥相呼应的;缘于个性,即不同的民俗风情,同样意义会用不同的意象表达。
此种情形译者如能将原语意象代换成译入语对应的相沿成习的意象,译文不仅更能贴近译语文化,也更易于译语观众领悟原文内涵,从而实现原文译文最大等值。
(四)缩略法
影视屏幕大小有限。
美剧字幕一般每次出现一行或者两行,中国的电视剧字幕通常是十六字。
如果译者翻译时超越了这一标准,画面效果不仅会受影响,观众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画面欣赏与字幕浏览两全。
因此,字幕翻译要多用常用词、短句,译文要简明扼要。
基于此,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中,缩减法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翻译方法之一。
(五)正反、反正表达法
正反、反正表达法就是把原语按照与其相反语序来进行翻译的方法。
比如原语的正面表达,在译文中可用反面表达;反之亦然。
使用正反、反正进行翻译,有时会与目的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更契合。
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中,为了使译文更显地道,译者也在不少地方采用这种翻译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实现翻译目的为核心内容的功能派翻译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以原语文本为中心的束缚,为字幕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其三大法则在实践上指导字幕翻译。
译者在字幕翻译中应以传播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为目的,充分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正确认识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原语文本为基础,同时又不被原文形式所束缚,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争取更好的翻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