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数值计算方法思考题

数值计算方法思考题

数值计算方法思考题第一章 预篇1.什么是数值分析?它与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的关系如何?2.何谓算法?如何判断数值算法的优劣?3.列出科学计算中误差的三个来源,并说出截断误差与舍入误差的区别。

4.什么是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什么是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它与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何关系?5.什么是算法的稳定性?如何判断算法稳定?为什么不稳定算法不能使用?6.判断如下命题是否正确:(1)一个问题的病态性如何,与求解它的算法有关系。

(2)无论问题是否病态,好的算法都会得到好的近似解。

(3)解对数据的微小变化高度敏感是病态的。

(4)高精度运算可以改善问题的病态性。

(5)用一个稳定的算法计算良态问题一定会得到好的近似值。

(6)用一个收敛的迭代法计算良态问题一定会得到好的近似值。

(7)两个相近数相减必然会使有效数字损失。

(8)计算机上将1000个数量级不同的数相加,不管次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

7.考虑二次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ax 2 + bx + c = 0.下面的公式是熟知的aac b b x 242-±-=. 与之等价地有ac b b c x 422--=.对于 a = 1, b = -100 000 000 , c = 1应当如何选择算法?8.指数函数有著名的级数展开++++=!3!2132x x x e x如果对x < 0用上述的级数近似计算指数函数的值,这样的算法结果是否会好?为什么?9.考虑数列x i , i = 1,…, n , 它的统计平均值定义为∑==n i i x x x 11 它的标准差2112)(11⎥⎦⎤⎢⎣⎡--=∑-n i i x x n σ 数学上它等价于2112211⎥⎥⎦⎤⎢⎢⎣⎡⎪⎪⎭⎫ ⎝⎛--=∑=n i i x n x n σ 作为标准差的两种算法,你如何评价它们的得与失?第二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1.判断如下命题是否正确:(a) 非线性方程的解通常不是唯一的;(b) Newton 法的收敛阶高于割线法;(c) 任何方法的收敛阶都不可能高于Newton 法;(d) Newton 法总是比割线法更节省计算时间;(e) 如果函数的导数难于计算,则应当考虑选择割线法;(f) Newton 法是有可能不收敛;(g) 考虑简单迭代法x k +1 = g (x k ),其中x * = g (x *)。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第七章思维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丛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丛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丛林生态体系,研究体系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丛林生态体系在确保其出产力和可更新能力和丛林生态体系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丛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

6.丛林在完成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丛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丛林能够有效防治地皮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思考题答案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一、 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 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

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1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13.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14.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

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15.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16.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每章节后面的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每章节后面的思考题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聚合物合成工艺学)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相设备。

(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

(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

(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收、脱除溶剂、催化剂,脱除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

(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

(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此外三废处理和公用工程如供电、供气、供水等设备。

2.比较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特点?答:连续生产:优点:聚合反应条件稳定,容易实现操作过程中的自动化;若条件一致,则产品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减少污染;适合大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

缺点: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间歇生产:优点:反应条件以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相同;便于改变工艺条件。

缺点:不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必须按配方规定的顺序进行;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生产能力低。

3.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在生产过程中的那两个过程?试比较他们在这两个生产过程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主要差别是分离过程和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分离过程:合成橡胶:不能用第二种溶剂以分离合成橡胶,其分离方法是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水中,同时进行强烈搅拌,未反应的单体和溶剂与一部分水蒸气被蒸出,合成橡胶则以直径10~20mm左右的胶粒析出,且悬浮于水中,经过滤洗涤得到胶粒;合成树脂:将合成树脂溶液逐渐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而此溶剂是可以与原来的容剂混溶的,再沉淀釜中搅拌则合成树脂呈粉末状固体析出,如果通过细孔进入沉淀用溶剂中,则生成纤维状产品。

后处理过程:合成橡胶:采用箱式干燥机活挤压膨胀干燥机进行干燥;合成树脂:用加热的空气作为载热体进行气流干燥,含有机溶剂时,用加热的氮气进行干燥。

分析化学思考题-8章

分析化学思考题-8章

第8章思考题1.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

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

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

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

常用的沉淀剂有: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 (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VIP专享】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VIP专享】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

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何谓海水盐度?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第四章: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4、海水中营养盐有哪些?有哪些主要形式?5、海洋污染如何防治?第五章:1、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 金属切削基本知识习题与思考题1-1 何谓金属切削加工?切削加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2 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需要几个成形运动? 1-3 何为简单成形运动和复合成形运动?各有何特点? 1-4 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1-5 什么是主运动?什么是进给运动?各有何特点?分别指出车削圆柱面、铣削平面、磨外圆、钻孔时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6 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 1-7 车刀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哪些平面组成?各参考平面是如何定义的? 1-8 刀具的基本角度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角度正负是如何规定的?1-9 用高速钢钻头在铸铁件上钻φ3与φ30的孔,切削速度为30m/min 。

试问钻头转速是否一样?各为多少?1-10 工件转速固定,车刀由外向轴心进给时,车端面的切削速度是否有变化?若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1-11 切削层参数包括哪几个参数? 1-12 切削方式有哪几种?1-1345º弯头车刀在车外圆和端面时,其主、副刀刃和主、副偏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如图1-22所示,用弯头刀车端面时,试指出车刀的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以及切削时的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宽度和切削厚度。

1-14试绘出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工作图。

已知刀具几何角度为: 90=rκ, 10'=r κ,15=o γ, 8'==o o αα, 5+=s λ。

1-15 试述刀具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

为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不能过大? 1-16 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17在CA6140机床上车削直径为80mm ,长度180mm 的45钢棒料,选用的切削用量为a p =4mm ;f =0.5mm/r ;n =240r/min 。

试求:①切削速度;②如果kr =45º, 计算切削层公称宽度b D 、切削层公称厚度h D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2.标志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件是( D )。

A.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15世纪地理大发现C.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4.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B )。

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5.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 B )。

A.刘铭传B.冯子才C.关天培D.邓世昌6.( A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中法战争D.义和团与清军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C.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8.法国一位议员在辩论对华政策时指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

”“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这段话表明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是(B)。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自给自足自然经济D.封建专制制度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 B )A.帝国主义势力强大B.中国社会制度腐败C.中国政府软弱无能D.中国经济技术落后10.下列哪个国家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A )。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BD )。

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C.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E.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产生的新的阶级有(AD )。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地主阶级D.资产阶级E.中国共产党3.19世纪40年代开始,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E )。

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E.和平演变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BCD )。

A.争取民族独立B.争取人民解放C.实现国家富强D.实现人民富裕E.农民的土地问题5.近代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CD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E.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判断题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租界的设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

下列关于租界的说法,正确的有(C )。

①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划定区域作为租借居留的地段②西方列强在租界内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另外一套统治制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③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设立的租界仅集中于沿海城市④租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中心基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B )。

①农民领袖在运动后期腐化堕落②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③受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的影响,运动中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④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有( A )。

①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②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郑观应提出“商战”、设立设计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④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 A )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洪仁玕自述》D.《四洲志》2.( A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A.太平天国起义 B.义和团运动C.反洋教斗争D.三元里斗争3.( B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洪仁玕自述》D.《海国图志》4.( A )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A.天京事变 B.东进C.北伐D.西征5.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自强、求富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D.稍分洋商之利7.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D )。

A..西方列强的破坏B.顽固派的阻挠C.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D.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变革封建制度8.( C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戊戌维新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9.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C )。

A.严禁派与驰禁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0.下列对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不到位的是(E )。

A.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C.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D.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E.它是一场自救运动二、多项选择题1.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ABD )。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戊戌维新运动E.三元里抗英斗争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其历史意义是(ABCDE )。

A.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B.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E.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

A.康有为B.谭嗣同C.严复D.梁启超E.张之洞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ABCDE )。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C.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D.要不要废八股E.改科举和兴西学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ABCDE )。

A.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B.守旧势力的反对C.不敢否定封建主义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E.惧怕人民群众三、判断题1.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A.对B.错 A2.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对B.错A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A.对B.错A第三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 B ) A.派遣留学生B.裁撤军机处C.编练新军D.奖励实业2.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D )。

A.太平天国革命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3.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C )。

A.兴中会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4.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C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B )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A.北京B.南京C.东京D.广州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7.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D )。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A.①⑤B.④⑥C.③④D.③⑤8.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建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A )A.兴中会B.同盟会C.保国会D.华兴会9.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0.标志辛亥革命达到高潮的起义是( B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四川保路运动D.护法运动二、多项选择题1.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BDE )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C.创设京师大学堂D.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E.颁布新的学制2.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D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要不要社会革命E.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3.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其中重要的有(ABDE )。

A.科学补习所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E.岳王会4.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BCE )A.康有为B.章炳麟C.邹容D.梁启超E.陈天华5.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BCDE )A.帝国主义的扶植B.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C.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E.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三、辨析题:1.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T2.中国同盟会政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F3.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T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C)。

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A )。

A.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C.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3.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率先举起( A )旗帜。

A.马克思主义B.无政府主义C.本本主义D.强权主义4.(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成立5.最能明确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