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法与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烃含量的方法比对
水质中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与石油烃(GC_MS和GC_FID)的检测结果比较

1 . 3 . 1 . 3硅酸镁 ( 6 0 — 1 0 0目) : 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 中 , 置高 温炉 内
5 5 0 o C 加热 4 h ,在 炉 内 冷 至 约 2 0 0  ̄ C 后 ,移 人 干燥 器 中 冷 却 至 室
关键词 : 石 油类 ; 石 油烃; 水质 ; 检测
温, 于磨 口玻璃 瓶内保存 。使用时 , 称取适量的干燥硅酸镁于磨 口 国内外对水 中石油类 有机无 的定量分析 方法主要 有重量 玻璃瓶 中,根据干燥硅 酸镁 的重量 ,按 6 %的 比例加适量的蒸馏 法、 红外分光 光度法 、 比浊法 、 紫外法 、 荧光法 、 气象色谱法等 。在 水 , 密塞并 充分 振荡数分钟 , 放置约 1 2 h 后使用 。 1 . 3 . 1 . 4吸 附柱 : 内径 1 0 m m、 长 约 2 0 0 mm 的玻 璃 层 析柱 。 出 口处 填 实际运用 中常用到的方法有红外分光光度法和气 象色谱法 。在选 择这两种方法检测石 油类 污染物时, 如无相关 限值标准特别指定, 塞 少量 用萃取溶剂浸泡并晾干后 的玻璃棉 , 将 已处理好的硅酸镁 日常工作研究 中彳 艮 容易产生疑惑 。 即使在精力 与经费允许 的情况 缓缓倒入玻璃层析柱 中, 边倒边轻轻敲打 , 填充高度为 8 0 mm。
要: 石 油 污 染是 指在 开 采 、 炼制 、 贮运、 使 用 的 过
程 中。 原 油和 各 种 石 油 制 品 进 入 环 境 而造 成 的 污 染 。 石 油 污 染 已成 为世 界 性 的严 重 问题 。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发展 , 石 油
类 有机 污 染也 在 各 个领 域 各 个地 区 时 常发 生 , 对我 国 工 业
操作 时要谨慎小心 , 并在通风橱 内进行 ) 1 . 3 . 1 . 2无 水硫酸钠 : 在 5 5 0  ̄ C下加热 4 h , 冷却 后加入 磨 口玻 璃瓶
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水中石油类的分析探讨

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水中石油类的分析探讨作者:吴小来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的石油类进行了探讨。
文中介绍了测定地表水时取样、保存、测定、废液处理及萃取剂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是作者对石油类测定从前处理到检测方法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石油类;废液处理;萃取中图分类号:TH744.123 文献标识码:A1前言石油类及其产品属低毒物质,浓度高时对人体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危害。
随着工业化发展的加快,大量的油田开采,地下输油管道的建立,私家车的大量增加,石油类对水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也导致国家对石油类污染越来越重视。
石油类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主要包括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4类。
芳香烃中的多环芳烃,虽然含量较少,但是毒性很大,有很强的致癌性[1]。
石油类不仅能残留于土壤环境中,对其造成危害,也会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石油类漂浮在水面上,会阻止水体与空气的热交换,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
石油类被吸收后,不易代谢、降解,能在生物体中富集、残留,并把石油类中的有毒物质带入食物链。
石油类气体挥发后可直接通过皮肤、呼吸系统等渠道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吸入高浓度的石油类气体,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同时伴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死亡。
由于油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体,一直以来,国际上存在着很多种测油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油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测量方法,也是中国国标方法之一,是现阶段水质石油类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
本方法优势在于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和测定结果受样品中油品组成影响小的特点。
2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红外分光光度法是用四氯化碳萃取样品中的油类物质,然后将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 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香烃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进行计算,其差值为动植物油类的浓度。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探讨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探讨【摘要】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水质监测中的分析技术,本文旨在探讨在该方法中测定水中石油类含量时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
首先介绍了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然后分析了水中石油类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改进测定方法的可能途径。
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石油类测定在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性,以及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最后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中石油类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研究对水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红外分光光度法、水中石油类、影响因素、测定方法、改进探讨、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石油类测定、水质监测、重要性、改进方法、可行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石油类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存在会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研究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对环境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红外分光光度法被广泛应用于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质、温度、溶解氧含量等,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测定方法的改进策略,并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评估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石油类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源,它们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味道,还会危害水中生物的生存状况。
对水中石油类物质进行准确、快速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水中石油类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体污染的状况,优化监测方案,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探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可以拓展该技术在水质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研究

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研究【摘要】本文针对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进行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解释了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以及其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优势。
然后详细阐述了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最后进行了讨论,总结了研究成果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外分光光度法、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优势、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展望、研究成果的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资源,而水质的安全和保护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石油类动植物油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物质之一,其存在会造成水质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对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检测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为水质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一定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以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水质污染情况。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红外分光光度法在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检测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为水环境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研究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水体污染事件的监测和控制,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3 研究意义水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类物质是常见的水污染源之一,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红外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探讨

红外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快速测定的方法。
在背景介绍了石油类在水和废水中的危害,研究目的是探讨红外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在首先介绍了红外法的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了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检测中的应用和优势。
接着深入探讨了红外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红外法的局限性。
在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强调了红外法在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红外法、水、废水、石油类、快速测定、方法探讨、原理、应用、优势、局限性、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质的监测与保护也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石油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快速准确地测定水和废水中的石油类物质的方法成为了环境监测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
本文将就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红外法的优势、方法探讨以及局限性,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红外法在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应用及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红外法的原理,探讨其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红外法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关注和探索,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2. 正文2.1 红外法的原理红外法的原理是利用红外光谱仪器来检测分子振动和转动所产生的吸收和散射光谱信息,实现对样品成分的分析和检测。
红外光谱是在可见光和微波波长之间的一段光谱区域,常见的有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
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水中石油类技术探讨

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水中石油类技术探讨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优点和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对­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红外分光测油仪;水中石油;技术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石油污染现象越来越多,这就给石油石化、海洋石油开发外排水的监测制造了难题。
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人们探索发现了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物质含量的多种方法,其中红外分光度法是相对来讲比较先进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红外分光度法进行水中石油类物质检测时,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是目前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两类水中石油红外分光度法检测仪器。
1 石油类物质的定义根据GB/T16488-1996的相关规定,石油类是指能够使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不能被硅酸镁吸附,并且在 2 930­­cm-1、2 960­­cm-1、3 030­­cm-1波数全部或者部分谱带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如果在使用如三氧三氟乙烷等其他溶剂进行溶解或者使用如三氧化二铝、5A分子筛等吸附剂时,必须校正测定值。
2 ­­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优点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处理数据,界面非常友好,能够直接通过计算机界面进行分析参数设定,整个检测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全程显示,在操作过程中,波长还能够自动扫描,自动修正。
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分析效率相当高,每30s就可以完成一个油样的分析检测,在进行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时30s/次~60 s/次,在进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时2s/次。
3 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的工作原理作为一种复杂的有机物,石油的组成成分相当的复杂,主要包含烷烃、芳香烃和环烷烃。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研究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研究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实验,研究了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油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建立了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定量检测模型。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监测和治理。
关键词:红外分光光度法;废水;石油类;动植物油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水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废水中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废水中的油污染物是非常重要的。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废水中油污染物的方法。
它基于油样品的特征红外吸收峰,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样品的红外吸光度,从而实现对废水中油污染物的定量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建立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定量检测模型,为废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B型红外分光光度计作为主要仪器设备。
该仪器具有高分辨率、宽测量范围和高精度的特点。
2. 实验样品实验样品为不同浓度的废水样品,其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样品通过预处理步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废水样品与适量的提取剂混合,摇匀,离心分离得到油提取液。
(2) 仪器调试:根据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说明,进行仪器的调试和校准。
(3) 数据采集:将处理后的油提取液置于红外分光光度计,记录红外光谱数据。
(4)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分析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获得油样品的吸光度。
(5) 构建模型:将吸光度数据与油样品的浓度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定量检测模型。
结果与讨论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废水中不同浓度的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典型红外吸收谱。
根据典型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准确地判断废水中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水中石油类物质测定的红外分光光度法

水中石油类物质测定的红外分光光度法作者:肖德娟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8期肖德娟(吉林省大安市环境保护局吉林大安 131300)摘要:石油类物质的成分随着地区不同,其成分亦有一定的差异,但其主要成分是烃类。
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是环境监测中一项重要而又有一定困难的工作。
本文主要运用了红外分光测油仪OIL480和OIL460来测定水中包含的石油类物质的优点、工作原理和测定分析过程,以便为环境监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石油类物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75-01吉林省大安市是吉林省石油的主要产地。
在水体受到污染时,其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可能是石油类物质;同时,石油类物质也可能污染工业生产循环用水。
水中分散的或在水中悬浮微粒上吸附的或水中以乳化状态存在的石油,当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时,水中的溶解氧可以被逐渐或大量消耗,造成水质恶化。
因此,必须加强水体中石油类物质的监测工作,以逐步提高水体质量。
水中石油类物质检测时,红外分光光度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在检测仪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OIL480和OIL460红外分光测油仪。
1 石油类物质的定义和测定原理[1]1.1 石油类物质的定义《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16488-1996)中对石油类所下的定义为: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不收硅酸镁吸附的影响,并在部分或全部谱带处的2930、2960、3030cm-1中具有特征性的吸收物质。
当使用其它溶剂(如三氧三氟乙烷等)或吸附剂(如三氧化二铝、5A分子筛等)时,需进行测定值的校正。
1.2 红外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在GB/T16488-1996中,说明了红外光度法的测定原理: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经脱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5 6 ・
科技 论坛
GC— MS法 与红外分光光 度法测 定水中石油类烃 含量 的方法 比对
李晶晶 ’ 白光明 于瀛鑫 ’ ( 1 、 呼伦 贝尔市环境科 学研 究所 ,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2 1 0 0 0 2 、 呼伦 贝 尔市环境监测 中心站 ,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2 1 0 0 0 )
2 实验 部 分
表 1 G C— MS法的检 出限
2 . 1 方 法 原 理
总石 油烃原理 ( G C — MS ) : 水样 用二 氯 甲烷 萃取后 , 用G C — M S检 测 , 以正构 烷烃 C 1 0~C 3 5混 合物 作为标 准 样 品 , 对相 同色谱 条件下样 品中 C 1 0~C 3 5之 间的所出的色谱峰进行积分 ,从而获得
4oo oo o
20O Oo o
J L
L
L I I l l I l L i L 九 L
圈1 G C — M S法测定 的 2 0 . O m g / L 石油烃类标准色谱图
常开启旋塞放气 , 静置分层后 , 将下层有机相转移 至已加 入 3 g 无水 C 1 0~C 3 5的石油烃类 , 前处理方法 简便 , 定性 、 定量结果 准确 。国 硫 酸钠 的具塞磨 口锥形 瓶中 , 摇动数次 。 通过硅酸镁 柱子 , 用于测定 内尚未见类似方法的报道。 3 . 2红外法 与 G C — MS法测定额 尔古纳河 中石油类 与总石 油烃 石油类 。 均未检 出。 G C — M S 法较红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更高 。 2 . 5仪器条件 3 . 3 G C — M S法 测 定 石 油 类 标 液 只 含 有 C 1 6 , 浓 度 为 G c — M s : 进样口温度 2 8 0 %, 不分流进样 , 进样量 1 L , 柱温程 1 3 . 9 8 5 1 u g / mL ( 石油类标 液 C 1 6 浓 度为 1 3 . 0 u g / mL ) , 测定 结果准确 。 序4 0 %保持 2 分钟 , 以1 5 %/ m i n 升至 2 9 0 %并保持 5 a r i n , 以1 O ℃ / m i n升至 3 0 0 %保 持 1 5 a r i n ,以 l 0 ℃, m i n升至 3 1 0 保持 5 m i n 。 但是不能检 出苯与异辛烷。 参 考 文 献 3 1 5 ℃后运行 5 a r i n 。流量 : l m L / m i n , 传输线 : 3 1 0  ̄ C , 溶剂延迟  ̄ 5 a r i n 。 全扫描 , 扫描范围 4 5 — 6 0 0 。 选择离子 扫定量 。 离 子源 : 2 3 0  ̄ C, 离 子化 【 l 】 魏复盛 , 徐晓 白, 阎吉 昌等.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 下册) 【 M 】 .
摘 要: 本 文建立了利 用气相一 质谱 ( G C — Ms ) 技术和红 外分光光度 法分 别测 定石 油类烃的含量 , 其 中水体样品采 用的是额 尔古纳河 水( 界河 ) 。通过 对检 出限、 精 密度 、 准确度 的测定, 得 出该方法比红 外分光光度法操作 更简单、 结果更准确 。 关键词 : G C — MS法 ; 液液 萃取 ; 红 外分光光度法 ; 总石油烃 ; 石 油类
定 量结 果 。
石 油类原理 ( 红外分光光度法 ) : 用 四氯化碳 萃取样 品中的油类物质 ,测定 总油 , 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 吸附 , 除去 动植 物油类 等极性物质后 , 测定 石油类 。 总油 和石 油类 的含 量 均有 波数 分 别为 2 9 3 0 c m - - ( c r t 2基团 中 c — H键 的伸缩振 动) 、 2 9 6 0 c m 一 ( C H3基 团中的 C — H的伸 缩振动) 和3 0 3 0 e m 一 ( 芳 香环 中 C — H键 的 伸 缩 振 动 )谱 带 处 的 吸 光 度 A 、 A 、 A 进 行计算 , 其差 值为动植 物油 类浓度。 2 . 2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参 照 HJ / I ' 9 1和 HJ , q ' 1 6 4的 相关 规 定进行样品的采集 。采集好样 品后加入 盐酸酸化至 P Hi <2并于 2 ~5 ℃下保存 。 在采样后 7天 内完成水样 2 . 4样 品提 取 萃取 , 萃取后 4 0天内完成分析 。 总石油烃 : 将水样 1 0 0 0 m L 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 中。 用二 氯甲烷 2 . 3仪器与试剂 荡洗样品瓶,并将荡洗液也加人分液漏斗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 气相色谱质谱仪 : A g i l e n t 7 8 9 0 A 一 5 9 7 5 C 2 0 m L 二氯甲烷 , 液液萃取 1 0 a r i n , 静止分层后, 将二氯甲烷转移出 色谱柱 : H P 一 5 MS ; 柱长 3 0 m; 内径 0 . 3 2 m m; 膜厚 O . 2 5 m 来, 重复上述步骤 2 次, 合并萃取液。 旋蒸氮吹至 1 . 0 m L , 待分析。 红外分光测油仪 : O I L 一 4 6 0 石油类 : 将水样 1 0 0 0 m L 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 中, 量取 2 5 . 0 m L 试剂: 二氯 甲烷 、 四氯化碳 、 纯水 、 无水硫酸钠 四氯化碳洗涤样品瓶后 , 全部转移至分液漏 斗中。震荡 3 a r i n , 并经
1 概 述
油类物质从来源上一般可分为 3大 类, 分别是矿 物油 ,动植物油脂 和香精 油。 不 同种的油类的化学性质完全不 同, 多数 动植 物油 能作 为 营养 源供 人们 食 用, 并且被消化吸收 , 而矿物油和香油精 非但不 能食用 , 而且对人体有 害。[ 1 1 2 1 3 1
科 技 论 坛
・ 1 5 7 ・
丰 藏
—…ຫໍສະໝຸດ 2 耪O ooo o 2 6O DOO 0
24OooOO
2 2O 0o oO 2 OO0 0o 0 l8o O0 廿O
l6O oO 00
j4OO o0 o
12OO 0O O lOoO oo O
8o 0oo o
6oO o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