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冥有鱼》。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北冥”、“逍遥游”等。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如鱼儿的自由游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引导学生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北冥有鱼》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北冥有鱼”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庄子和其代表作《庄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答自己的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准确性。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庄子的其他作品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段落。

2. 相关背景资料:庄子的生平介绍,逍遥游的整体概述。

3. 图片素材:北冥的想象图,鱼的图片,以鱼为主题的自由意象图。

4. 多媒体工具:播放器,投影仪,白板。

【教学方案】北冥有鱼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北冥有鱼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北冥有鱼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冥有鱼》。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文章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意写作。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3. 课文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北冥有鱼》。

2. 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庄子》及其文学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北冥有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悟。

5. 创意写作:(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意写作。

(2)分享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北冥有鱼》。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性。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意境和修辞手法的感悟能力。

4. 学生创意写作的表现,包括内容、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竞赛,增强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兴趣和积累。

【教学方案】北冥有鱼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北冥有鱼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北冥有鱼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冥有鱼》。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发挥想象,感受鱼儿的生动形象。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北冥有鱼》的朗读与背诵。

(2)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文章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鱼儿形象的具体描绘和想象。

(3)对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北冥有鱼》的文本。

(2)相关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的资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北冥有鱼》。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北冥有鱼》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4. 想象与描绘:(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所描绘的鱼儿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描绘,互相交流心得。

5. 课堂小结:(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北冥有鱼》。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鱼儿的想象作文。

3. 预习下一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理解《北冥有鱼》的中心思想和象征意义;(3)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北冥有鱼》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思路与过程:1.导入环节2.学习内容(1)课文导读:师生共同阅读学生课本第十二课《北冥有鱼》。

(2)课文学习:分组合作,就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①《北冥有鱼》中北冥的意义是什么?②古代宫廷宴会上的“金文鱼”有什么象征意义?③人是否应该只追寻物质的追求?④你怎样理解“以太”是“天使”的一种姿态?(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黄金虫的故事进行编排。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改编黄金虫的故事情节和结局,并以小品、音乐剧等形式进行表演,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

(4)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后,分析讨论每个小组的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和评价。

(5)课文鉴赏:以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将鉴赏课文中的精彩描写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美学情感。

3.达成目标三、教学手段与要求:1.教学手段(2)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和相关讲解。

(3)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编排剧本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4)展示平台:提供展示学生作品的场地和条件。

2.教学要求(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3)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理解《北冥有鱼》的中心思想和象征意义,并能从中提取和总结出重要的观点。

【教案】北冥有鱼教案

【教案】北冥有鱼教案

【教案】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北冥有鱼》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词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辩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生态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北冥有鱼》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提高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从《北冥有鱼》的描述中推测出作者的态度和思想;2. 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并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联。

2. 预习阅读(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北冥有鱼》,了解文章的大意,并标出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

3.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逐段解读文章,强调关键词汇和主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态度和思想。

4.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探讨作者所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 拓展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与文章相关的词汇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6.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作简短的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呵护大自然。

五、教学延伸1. 阅读更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考角度;2. 探讨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3. 编写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报告,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题: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和合作态度;3. 词汇运用:通过练习题或口头测试,考察学生对重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篇1(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同时,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今年新增加的文言中考必考篇目,以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没学习过。

本文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六)教学策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为此,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自主阅读教学。

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二)新课导入本文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庄子刻画这一形象有什么目的呢?(三)师生互动教学反思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具体体现在《北冥有鱼》一课中也是如此。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是今年新增加的中考必考篇目,课文虽不长,却比较隐晦难懂。

《北冥有鱼》教案

《北冥有鱼》教案
(3)审美鉴赏:学生能够从文学角度赏析《北冥有鱼》,体会庄子散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例如:文章中的意象、意境创造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空间,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去感受和欣赏。
(4)创意写作:学生能够仿照课文风格进行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仿写一个自然景象或生物,运用庄子的修辞手法,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五、教学反思
在《北冥有鱼》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点我觉得做得还不错,大家对于鲲鹏的形象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透彻,也可能是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难以体会到这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北冥有鱼》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冥有鱼》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主要内容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一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北冥有鱼》,理解文章大意,感受庄子散文的优美和哲理。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冥”、“鲲”、“鹏”等,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逍遥游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2、过程与方法:
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
真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庄子与《庄子》,诵读课文;
2、学习《北冥有鱼》,疏通文意。

3、.通过分析描述大鹏的句子,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4、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一、导入
李白《上李邕》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带有浪漫色彩,想象瑰丽。

我们的家乡宿州市有一所民办学校以鲲鹏命名,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一同从《庄子》散文中的片断《北冥有鱼》中,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庄子》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时有幽默诙谐之趣。

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解题: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学习《北冥有鱼》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 读准字音: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 é)正色邪.(yé)
2、师范读(要求:注意字词重音、节奏和停顿)
3、指名读
4、朗读指导:
前三句以顶真形式连成一个整体,读出语气连绵,韵律流畅。

中间四句读出磅礴气势。

最后三句要发挥想象,读出庄子笔下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5、齐读
6、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
7、积累字词
(1)、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北冥
..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垂挂
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大海动荡
齐谐者,志怪
..者也。

记载怪异事情
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大风
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林泽中雾气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深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二、理解识记,疏通句意
1.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主翻译
2.指名翻译(师生随时纠正错误之处)
三、深层探究: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
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四、诵读背诵:
1、学生自读《北冥有鱼》
2、学生试着背诵《北冥有鱼》
3、指名背诵《北冥有鱼》
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1---3)句鲲鹏外形(4---7)句鲲鹏的活动(8---10)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