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合集下载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

4月14日开始记录诱蛾量,7月27日(釆收前)结束,对照区累计诱虫777头,挂迷向丝区仅为1头。

3防治效果
6月25日调查蛀稍量,按5个不同方位调查10棵树,迷向丝区新稍总量584个,虫稍4个,占%0.7;对照区新稍总量562个,虫稍28个,占%5。

釆收前调查蛀果量,8月3日,按5个不同方位各调查10棵树,迷向丝区总果量792 个,虫果0 个;对照区总果量743 个,虫果22个,占%3。

4小结
通过试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有效,达到环保节约用药的目的,有推广前景。

在梨园应用更好,因为梨园危害果实的害虫主要是梨小食心虫,桃园还有苹小卷叶蛾、桃潜叶蛾。

性信息素迷向法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性信息素迷向法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 )卷蛾科(Tortricidae ),为全球分布的蛀果害虫,可为害梨、桃、苹果、杏、枣等多种果树。

在我国除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1]。

由于其为幼虫钻蛀为害,因此,为害隐蔽性强,防治较为困难。

目前生产上防治梨小食心虫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由于防治时期掌握不准,导致果农盲目用药和重复用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天敌,而且为害果品安全和生态安全[2]。

性信息素是昆虫发出的用于引起同种个体一定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3,4],此后对其研究和应用迅速展开。

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性信息素诱捕诱杀和迷向干扰技术[5~7]。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进行田间迷向防治,以期为果园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连续2a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范庄梨园进行。

供试梨品种为黄冠,树龄40a ,株行距6m ×5m 。

梨园中间的东西走向小路将整个梨摘要:为了明确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对梨园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2016~2017年连续2a 对河北省赵县梨园内的梨小食心虫进行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比较了国产迷向丝与进口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能有效防治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其中,2016年2种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均达到了95%,2017年二者的迷向率均升高至97%以上。

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均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者的迷向效果相当。

关键词:梨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中图分类号:S436.6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9)01-0044-03收稿日期:2019-01-24基金项目:国家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9);河北省财政项目(F18C10001);农业有害生物生防资源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项目(F17C10007)作者简介:冉红凡(1976-),男,河北保定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果树害虫绿色防控研究。

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技术

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技术

果农之友2018.8绿色植保梨小食心虫是北方地区果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是防治难度比较大的害虫之一。

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桃园通过应用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防治的情况下,好果率达到95%,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果园悬挂迷向丝,结合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性诱剂和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果园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有效减少农药残留,是园林和果树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1危害状梨小食心虫幼虫蛀果多从果萼、梗洼处蛀入,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晚期被害果多无虫粪。

幼虫蛀入果心后,夏季高湿情况下蛀果孔口周围变黑扩大腐烂变黑,又称“黑膏药”。

蛀食桃李杏,多危害果核附近果肉(图1)。

在桃树嫩梢,多从上部叶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质化处便转移,被害嫩梢折断枯萎(图2),俗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应用技术李玉奎,杨婧,林立,吕宝山(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天津301900)图1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果状(图片来源于网络)图2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梢状称“折梢虫”。

2形态特征成虫(图3)体长5~7毫米,翅展11~14毫米,暗褐或灰黑色。

下唇须灰褐上翘。

触角丝状。

前翅灰黑,前缘有10组白色短斜纹,中央近外缘1/3处有一明显白点,翅面散生灰白色鳞片,后缘有一些条纹,近外缘约有10个小黑斑。

后翅浅茶褐色,两翅合拢,外缘合成钝角。

足灰褐色,各足跗节末灰白色。

腹部灰褐色。

幼虫(图3)体长10~13毫米,淡红至桃红色,腹部橙黄,头黄褐色,前胸盾浅黄褐色,臀板浅褐色。

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

臀栉4~7齿,齿深褐色。

腹足趾钩单序环30~40个,臀足趾钩20~30个。

前胸气门前片上有3根刚毛。

虫卵扁椭圆形,中央隆起,直径0.5~0.8毫米,表面有皱折,初乳白,后淡黄,孵化前变黑褐色(图3)。

3发生规律北方地区多发生2~3代。

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剪锯口处结茧越冬。

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末至7月末;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初至9月中旬。

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初探

性诱剂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初探
4 注 意事 项
222 更换 与 维 护 迷 向 管 和 诱 于 6月 中 下 旬 .. 更换 1次 , 换迷 向管 时保 留原 迷 向 管 。及 时 去 除 更 黄 色 粘虫 板 上诱 捕 到 的 成虫 , 证诱 捕效 果 。根 据 保
诱 虫 胶 。 粘
月初 ( 7月 2 日至 8月 1日)第 4代 羽 化 高 峰 期 4 ;
在 7月底 8月初 ( 8月 2 4日至 9月 2日) 。
繁殖 数 量 , 到防 治 目的 。该 方法 具 有 高 效 、 达 绿色 、 32 迷 向作 用 根 据 应 用 试 验 , . 悬挂 在 诱 捕 园 的 5 个 诱 捕 器 诱 虫 数 量 明显 比迷 向 园 多 ,共 诱 捕 梨 小
情 况 发 现 , 向 贡梨 园 8月 6日蛀 果 率 31 , 向 迷 .% 迷
捕器 ( 内含 高浓 度 梨 小食 心 虫 信 息素 诱 芯 )对梨 小 ,
起 到 = 和 诱捕 的双 重 作用 。 F扰
2 使 用 方 法
21 使 用 时期 在 4月 中旬 ( 小 羽 化 前 1周 ) . 梨 完
香梨 园受 害 严重 , 贡梨 蛀 果 率 达 1 %~ 0 , 0 3 % 香梨 蛀 果率达 3 %以 上 。2 1 0 , 们 在新 疆 库 尔 勒农 二 1年 我 师 二 十九 团 园三 连 10亩 香梨 园 内 , 行 l性诱 剂 2 进 『 迷 向法 防 治梨 小 食 心虫 应 用 试验 , 果非 常 明显 。 效
l5 7头 , 向 园共诱 捕 梨 小 10头 , 体迷 向率 达 8 迷 3 总 到 9 %。此 法 使 梨 小 成 虫 在 产 卵 前 期 13天 内 因 3 ~
为 完 成不 了交 尾 而 自行 死 亡 , 而 达 到 了 有 效控 制 从 其 发 生 与危 害 的 目的 。 33 防止 蛀 果作 用 在 5月 下 旬 至 6月 上 旬 和 8 - 月 中下旬 ( 2代 幼 虫 为 害期 ) 查梨 小 食 心 虫蛀 果 第 调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1试 验方 法和 材料
1 . 1 试验 地和 试 验材 料选 择
2 结果
通过 对 表 l 数 据 进 行分 析 发 现 ,梨 园 内设 置 的三 种 不 同 数
2 0 1 4 年到 2 0 1 6年 ,在苍 溪县云峰 镇青盐村 3 0 0亩梨树 园开展 量 的梨小 食 心虫 性信 息素 迷 向散 发器 后 ,梨小 食心 虫 危害 果实 的
杨 文利 . 性信息索迷 向技术对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 J ] . 农业工程技
术 ,2 0 1 7 ,3 7( 0 8 ) : 2 4 .
梨 小 食 心 虫性 信 息 素迷 向散 发 器 3 个 月 后增 挂 一 次 ,三 角
型诱 捕器 每 隔一个 更换 一次 ,性 信 息素 处理 区域 和对 照区域 都使
试 验 ,主栽 品种 为苍溪雪梨 ,树 龄 2 6 年 ,平均高 度为 4 m 左右 ,株 数量 显著 低 于对 照组 ,并 且 防治效 果逐 年 提升 ,处 理 区域 和对 照 距行和行距按 照 4 m× 5 m 定植 ,在 周围 P<0 . 0 5 ) 。2 0 1 4 年到 2 0 1 5 年 ,随 着 梨
用化 学药 剂 进行 病 虫害 防 治 ,药物 品 种和 用量 保 持一 致 。3月底 开始 ,每 隔 7天检 查一 次诱 捕 器害 虫的 数量 和对 照 区域 内的 害虫
变化 情况 。在 果 实采收 之 前 ,对处理 区域和 对 照 区域 内果实 受到
苍溪县素有 “ 雪梨 之 乡” 美誉 。近 年来 通 过 产 业 结构 调 整 害虫 危害 的情 况 进行 一次 抽样 调查 ,每 次调 查按 随 机原 则从 东西 优 化 ,全县 梨 种植 面积 达 8 万余 亩 。品 种从 原来 单一 的 晚熟 梨 向 了种植 规模 在 3 0 0 亩以 上 、 品种 布 局较 为合理 的梨 基地 乡镇 2 1 个,

阿拉尔垦区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试验

阿拉尔垦区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试验

1.2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梨小食心虫;试验梨品种:库尔勒香
梨 ; 试 验 药 剂 : 梨 小 食 心 虫 性 迷 向 素 ( 澳 福 姆 )240
条 mg/ , 药剂由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
1.3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共设 2 个处理,不设重复 迷向 :(1) 区,为长
方形的条田,果树连片种植,面积为 3.33 hm2。 在 4
ZHIWUBAOHU 植物保护
阿拉尔垦梨区树梨梨小小食食心心虫虫性试迷验向素防治
李顺成,柯贤浩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通过在阿拉尔垦区开展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澳 福姆)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性迷向素对梨小 食心虫迷向率达到 以 95% 上,对蛀梢防效达到 蛀 100%, 果防 效达到 以 95% 上,性迷向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显著。
和十三团 连 号地 沙壤土 3.33 hm2
17 3161
4 hm2,

有机质含量 盐 0.5%, 碱较重。 主栽梨树品种为库尔
勒香梨,树形为主干纺锤形,树龄 6 年,株行距配置
为 3 m × 5 m,均为露天栽培。 试验地连片种植,长势
一致,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基本一致。
收稿日期:2019—10—15 * 通讯作者:柯贤浩 男 (1989-), ,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病虫 害防治研究。 E-mail:alekxh@。
果品品质, 采用生物技术迷向素防治梨小食心虫,
克服了常规防治产生的一系列弊端, 对环境友好,
满足现代绿色防治虫害的需要。 在辖区开展田间试
验,明确性迷向素(澳福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
果及迷向效果(蛀果率、蛀梢率)[1],为其在阿拉尔垦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年第01期
一、产品特性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是對梨小食心虫进行生物防控的防治级产品。

它不同于对梨小食心虫进行监测的监测诱芯或进行大规模诱杀的性诱产品。

该产品通过高分子缓释载体,长时间保持昆虫信息素的高浓度稳定释放,有效阻断昆虫间的信息交流,影响雄蛾对雌蛾位置的辨别,从而阻断昆虫雌雄虫的交配,从根本上压低和控制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展,综合防效98%以上。

二、产品优势
1.持效期长:独特的缓释技术,不受日晒和雨水影响,有效持续释放6个月以上,一次使用覆盖当年整个水果产季。

2.无盲区防治:性迷向素全方位覆盖种植区域,解决化学防治不及时不彻底有盲区的缺点。

3.增产增收:防效大大高于常规化学农药,增产增收,减少人力投入,大幅提高果农经济收益。

4.绿色环保:环境友好,不直接接触作物。

三、产品说明
适用作物:桃、油桃、梨、苹果、杏、梅等。

使用方法:每667平方米使用33条,在春季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前,将产品悬挂于树冠的1/3处,每根产品单独使用,均匀分布于田间。

四、注意事项
在春季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前使用该产品效果最佳,处理面积越大,防效越好。

(周慧蓬莱市果树工作总站)。

运城市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迷向效果调查

运城市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迷向效果调查

运城市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迷向效果调查朱文雅,张烨,李唐(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对运城市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运城梨园梨小食心虫始见于3月下旬,终见于9月中旬,一年可发生4~5代;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可达98.98%,显著降低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率,减少了其后代的种群数量。

建议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时期,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迷向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6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0)08-1298-03Investigation 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Mating Disruption Effect ofAdults in Pear Orchards of Yuncheng CityZHU Wenya ,ZHANG Ye ,LI Tang(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e ,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Grapholitha molesta adults in Yuncheng city was inveatigated,and the mating disruption effect was surveyed by using sex pheromon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pholitha molesta adults appeared in late March and the amountof Grapholitha molest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mid-September,which could occur 4-5generations in one year.The mating disruption effect of sex pheromone of Grapholitha molesta adults were 98.98%,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ating rate of Grapholitha molesta adults and the population number of its offspring.It was recommended that during the control critical period of Grapholitha molesta adults,the sex pheromone could be widely used.Key words :Grapholitha molesta ;occurrence regularity;mating disruption effect收稿日期:2020-02-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1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课题(YCX2017D2305,YCX2018303,YCX2020BH1);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903D211001-2);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01801D221317)作者简介:朱文雅(1981-),女,山西太原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及推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作者:杨文利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梨小食心虫是苍溪县梨生产上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重、损失大。

2014年到2016年,在该县100亩梨树园开展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虫试验。

通过连续三年的防治发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

到第三年,悬挂60根和80根处理区域内的防治效果几乎一致。

结论性信息素具有很好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作用,在预防梨小食心虫方面效果显著。

结合不同处理区域内害虫数量的减少情况,以每亩设置60根的量比较合适。

关键词:性信息素;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
杨文利.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24.
苍溪县素有“雪梨之乡”美誉。

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县梨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

品种从原来单一的晚熟梨向早、中、迟熟品种搭配种植,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全县逐步形成了种植规模在300亩以上、品种布局较为合理的梨基地乡镇21个,培育梨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业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达43户。

随着全县梨种植产业的发展,梨小食心虫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由于该种害虫逐代叠加发生,很难准确掌握害虫最佳的防治时机,药物防治常常效果不佳。

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1 试验方法和材料
1.1 试验地和试验材料选择
2014年到2016年,在苍溪县云峰镇青盐村300亩梨树园开展试验,主栽品种为苍溪雪梨,树龄26年,平均高度为4m左右,株距行和行距按照4 m×5 m定植,在周围2 km内不存在其他核果类果实。

试验材料为梨小食心虫之后性信息迷向散发器,每根含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270±20)mg,载体长度为(200±5)mm,内外直径分别为(2.3±0.2)mm和(1.5±0.2)mm。

梨小食心虫专用型诱芯,每只含有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200±5)μg,载体为天然脱硫橡胶塞,监测诱捕器为三角型诱捕器[1]。

1.2 试验方法
将整个园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75亩,其中三个区域分别按照每亩40根、60根和80根的数量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连续防治三年,连续观察三年梨园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3个月后增挂一次,三角型诱捕器每隔一个更换一次,性信息素处理区域和对照区域都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药物品种和用量保持一致。

3月底开始,每隔7天检查一次诱捕器害虫的数量和对照区域内的害虫变化情况。

在果实采收之前,对处理区域和对照区域内果实受到害虫危害的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每次调查按随机原则从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选择5株梨树进行调查,随机调查20个果实,每株梨树调查100个果实。

记录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树果实的数量。

虫果率(%)=调查果实梨小食心虫危害的虫果数量/调查总数数量×100%,防治效果为(%)=(对照区域虫果率-处理区域虫果率)/对照区域虫果率×100%[2]。

1.3 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计数,t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梨园内设置的三种不同数量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后,梨小食心虫危害果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防治效果逐年提升,处理区域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

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3 讨论
梨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果实、叶子和嫩梢,并将卵产于叶片上方,幼虫孵化出来后爬行一段时间后蛀入嫩梢和果实危害,因此,在梨生产过程中将虫卵期和孵化初期作为梨小食心虫药物防治的关键时期。

但是由于梨小食心虫第三代出现重叠现象,成虫发生高峰期难以界定,果园调查难度大,导致药物防治不准确,防治效果一直难以提升。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是防治该种害虫的另外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设置不同数量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均能够显著干扰成虫的交配,减少下一代幼虫的数量,降低蛀果率,提高防治效果。

从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后,梨小食心虫的虫口技术不断被挤压,防治效果连年提升。

结合不同处理区域内害虫数量的减少情况,以每亩设置60根的量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 李萍,张东霞,王艳辉,等.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桃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2013(10).
[2] 王向阳,曹翔翔,胡本进,等. 缓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2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