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梨小食心虫俗称“梨小”,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属于鳞翅目卷叶蛾科。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症状梨小食心虫为害果树嫩梢时,中午新梢顶部出现萎蔫,仔细观察在叶柄基部有虫粪,过几天后新梢顶部干枯死亡,对樱桃树、桃树的幼树生长扩冠影响很大。
为害果实时,幼虫多从梗凹、两果相接处蛀入,蛀入后先在果皮下取食,排出的虫粪比桃蛀螟的细,虫体较大后再蛀入果心,当果实近成熟时,幼虫多直接蛀达果心,果面不易发现蛀孔。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每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的老翘皮下做茧越冬,少数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冬。
黄河故道地区3月份化蛹,4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第一至第二代发生高峰间隔45天左右,第二至第三代发生高峰间隔约35天,以后基本每月1代。
前期卵多产在新梢顶端以下第五、第六片叶的背面,卵孵化后幼虫从叶柄基部蛀入嫩梢,蛀孔处有虫粪,待梢枯黄流胶时,虫已转梢。
幼虫为害果实多从两果相接处蛀入,也有部分从果柄处蛀入,前期小幼虫先在果皮下蛀食,并排除虫粪,幼虫稍大后再蛀入果心,果实近熟时幼虫可直接蛀入果心。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尽量避免桃、梨混栽,防止造成适宜的繁殖条件。
(1)诱集成虫:在前期可用性诱剂加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用性诱剂加农药制成诱杀器,每公顷225个左右控制为害。
(2)喷药防治:用性诱剂诱捕器测报成虫发生高峰期,按1个/公顷诱捕器测报,当平均每天诱蛾达50头/碗左右时,每3天查1次卵,卵梢率达1%时开始喷药,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 000- 1 500倍液喷雾。
(3)综合防治:需要结合防治红蜘蛛时,可用20%灭扫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2 500倍液喷雾。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果农之友2019.10绿色植保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
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桃折梢虫,简称“梨小”,俗称“打梢虫”。
是最常见的一种食心虫,以危害桃、梨为主,还可危害杏、李、樱桃、苹果、杨梅、枇杷等多种果树,以幼虫蛀食危害果树新梢和果实,导致顶梢枯萎、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产量。
1危害特点1.1新梢受害春夏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食嫩梢,蛀入孔先出现流胶,并有虫粪排出,而后新梢顶端开始萎蔫下垂,后期干枯折断,俗称“折梢”(图1、图2)。
幼虫在新梢顶端2~3片嫩叶基部叶腋处蛀入新梢髓部危害,由上向下蛀食2~3节,每头幼虫可食害3~4个新梢,有转梢危害特性,严重时许多新梢被害。
1.2果实受害夏秋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食果实。
幼虫危害果实(图3)多从萼洼、梗洼和果与果及叶果相贴处蛀入,蛀果孔很小,多不明显,周围微凹陷。
早期被害果面有较细虫粪排出,周围易变黑。
晚期被害果外多无虫粪,后期幼虫蛀果后直达果核周围危害,将虫粪排于其中,形成“豆沙馅”,不能食用。
被害果易脱落。
幼虫脱果后,脱果孔处可导致果实腐烂。
危害梨果时,在高温环境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并逐渐扩大,俗称“黑膏药”。
果面脱果孔较大。
2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3~4代、黄淮海地区4~6代、长三角地区1年发生5代、华南6~7代。
以老熟幼虫在梨树和桃树的树皮裂缝中、根颈部、剪锯口及土壤中结茧越冬。
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羽化盛期,出现成虫高峰。
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5月底初见,盛期为6月上旬。
第二代成虫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8月下旬是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果最重的时期。
第三代成虫约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出现,幼虫危害一段时间后滞育越冬。
第一代、第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等果树的新梢、根蘖、砧木及幼苗,特别是对桃树的趋性很强,桃梢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王长波1,张有民2,王迪轩3(1沅江市黄茅洲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湖南沅江413116;2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农业农村局湖南益阳413001;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湖南益阳413002)图1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树嫩梢状图2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树嫩梢状图3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果实状26绿色植保受害最重,7月以后的第三代、第四代幼虫主要危害果实。
梨小食心虫安全防治

梨小食心虫安全防治梨小食心虫是一种危害果树的害虫,它以梨树的果实为食,严重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防治梨小食心虫是果农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防治。
一、梨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梨小食心虫在梨树上产卵,并在果实内取食。
成虫为黑褐色,体长约3毫米。
幼虫呈白色,长约4毫米。
梨小食心虫的寿命约为30天,一般在梨果怀形期产卵。
虫卵潜伏期为5-7天,幼虫期为12-15天。
虫害严重时,果实内会有虫泥、粪便等。
二、防治方法:1.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常用方法。
在梨小食心虫的产卵期和幼虫期,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一般来说,各地的梨小食心虫的产卵期和幼虫期略有不同,所以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喷药的时间和剂量。
2.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来控制梨小食心虫的数量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梨小食心虫的天敌主要有寄生蜂、瓢虫等。
可以通过培育和释放这些天敌来减少梨小食心虫的数量。
3.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保持梨园的清洁,及时清除果树周围的杂草和枯萎部位。
在果实怀形期和果实孕育期进行疏果,保持梨树上的果实数量适中,不要让果实过密。
定期进行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时发现虫害情况,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安全防治:防治梨小食心虫时,要注意安全性。
首先要选择安全、无毒的农药进行喷洒,避免对果实和环境造成污染。
在喷洒农药时要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和口罩,以防止农药对身体的伤害。
要注意避免喷洒过量的农药,以避免农药的残留。
梨小食心虫安全防治

梨小食心虫安全防治梨小食心虫(Cryptoblabes gnidiella)是梨树上的一种昆虫害虫,以梨果为食,给梨树生长和果实发育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梨树免受梨小食心虫的侵害,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梨小食心虫的生物特性,防治方法以及相关法规规定。
梨小食心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梨树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成虫体形较小,体长约为5-6毫米。
成虫的前翅呈灰褐色,并带有深褐色的斑纹。
幼虫则是白色,有一对黑色的发亮斑点。
梨小食心虫一般在3-6月份成虫为害,而幼虫则在5-7月份为害。
成虫在梨果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则侵入果实内部,以果肉为食。
为了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及时清理梨树周围的杂草和残花残果,减少虫源的数量。
农民还可以栽种抗病虫害的梨树品种,如“苹果梨”、“金花梨”等,来降低梨小食心虫的侵害。
2. 机械措施:利用草帘、黄板等辅助工具进行监测和捕捉梨小食心虫。
在成虫活动期间,农民可以在梨树上设置黄色油板,吸引并捕捉成虫。
农民还可以将梨树周围覆盖草帘,阻止幼虫的上下迁移,减少梨树的虫害。
3.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梨小食心虫的数量。
一些昆虫,如寄生蜂、鸟类和蚂蚁等,是梨小食心虫的天敌,并可以有效地减少虫害的发生。
农民可以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源来吸引这些天敌,以增加它们在农田中的数量。
4. 化学控制:在严重的虫害发生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剂量和时机的掌握,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
关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中国农业部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植物检疫法》和《农药管理法》规定了农民在梨小食心虫防治中应遵循的法律责任和行为准则。
中国农业部还发布了《植物检疫要求梨心虫技术规范》和《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等标准和规范,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了指导。
梨小食心虫害虫防治方法

梨小食心虫害虫防治方法
此虫简称“梨小”,幼虫前期主要蛀害桃梢,故又称桃折心虫,中后期主要蛀害梨果、桃、梨混栽的果园更大。
此外,对李、杏、苹果的危害也较重,并能危害枇杷等。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5-6代。
越冬幼虫于4月上中旬经蛹,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或5月初第一代幼虫孵化并蛀害桃梢。
第二代幼虫5月底,6月上旬出现,仍以蛀害桃梢为主,部分危害桃或苹果幼果。
第三代6月底,第四代7月下旬,第五代8月下旬,均主要危害梨果。
第六代9月中下旬出现,以蛀害桃梢为主,并进入越冬。
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冬季刮粗皮,清除杂草,消灭越冬幼虫,5月初发现受害桃梢,及时剪除,减少田间虫口数量。
(2)药剂防治可根据虫情测报,在各代幼虫初孵期及时喷洒杀虫剂。
药剂可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倍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菊乐合酯乳剂10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4000保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
(3)利用性诱剂诱捕成虫。
采用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诱捕器,置放在离地面高1.5米的树杈处,两个诱捕器相距15-20米,每天下午4-5时放到果园,次日早晨8时
取回。
每个诱捕器可使用20天左右,诱捕成虫效果很好。
引外,还可用此方法来预测卵的孵化期,具体指导喷药治虫工作的开展。
桃树梨小食心虫危害大,如何防治效果好?

桃树梨小食心虫危害大,如何防治效果好?一、首先了解下梨小的基本情况梨小食心虫的寄主植物范围较宽,年发生世代多,它的成虫飞行能力较强,而且幼虫蛀果危害,一般杀虫剂难以接触到虫体。
这些都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怎样更好地防治它一直是让果农头疼的一件事。
要想做好防治工作,必须先一起去认识一下它。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它又被称为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和梨姬食心虫。
有时还被简称为梨小。
由于它在果实上和枝条上的危害症状,有的地方的果农又称它为黑膏药和桃折梢虫。
梨小食心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的桃、梨、苹果产区普遍发生。
特别是在桃、梨、苹果混栽的果园中发生得更加严重。
梨小食心虫除了为害桃、梨、苹果外,它的寄主还有李、杏、枣、海棠、樱桃、杨梅、山楂等果树。
梨小食心虫属于全变态发育类型的昆虫。
也就是说在它的不同发育阶段,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形态的虫体。
二、梨小各个时期长什么样呢1.先看卵它的卵是扁椭圆形,直径在0.8毫米左右。
刚产下的卵呈乳白色,随着卵的发育逐渐变为淡黄白色或白色,半透明。
孵化前变为黑褐色。
梨小食心虫的卵期3—6天。
注意观察桃园是否出现了梨小的卵。
2.幼虫长啥样梨小食心虫的初孵幼虫,它的身体白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
体长只有不到1毫米。
老熟幼虫不光是身体比刚孵出来时大了十几倍,而且在颜色上也发生了变化。
这时它的体长已经达到了10—13毫米。
头部变成了黄褐色,前胸背板变成了浅黄白色或黄褐色,身体变成了浅粉色。
梨小食心虫的幼虫期一般在10-15天,越冬代可达180天。
3.梨小的蛹长6—7毫米,纺锤形,黄褐色,复眼黑色。
第3-7腹节背面有2行刺突,第8至第10腹节各有一行较大的刺突,腹部末端有8根钩刺。
蛹期7-14天。
最后一代幼虫会结出白色的丝茧越冬。
4.成虫体长在4.6-6毫米之间,翅展10.6-15毫米。
全体灰褐色,无光泽。
头部具有灰色鳞片,触角丝状,下唇须灰褐色向上翘。
成虫的后翅,暗褐色,基部较淡,缘毛黄褐色。
防治和治疗梨小食心虫六大绝招

汇报人:日期:•了解梨小食心虫•预防梨小食心虫•检测梨小食心虫•治疗梨小食心虫•防治和治疗梨小食心虫的注意事项目•防治和治疗梨小食心虫的成功案例录了解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的简介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梨小食心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幼虫在果实内或树皮下越冬,第二年春季化蛹、羽化成成虫,并产卵于果实表面或树皮缝隙中,孵化后的幼虫通过咬破果皮或树皮进入果实或树干内部。
此外,成虫还可以通过风、雨、鸟类等媒介进行传播。
梨小食心虫的传播途径预防梨小食心虫农业防治030201天敌保护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性信息素诱杀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检测梨小食心虫观察虫情解剖检查药剂涂抹在梨树的嫩茎或果实上涂抹特定的化学药剂,观察是否有幼虫被杀死。
要点一要点二喷洒农药在梨小食心虫繁殖的高峰期,喷洒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手段防治梨小食心虫。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杀虫剂,来防治梨小食心虫。
生物防治生物检测VS治疗梨小食心虫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天敌控制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生物农药生态调控诱杀成虫利用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等诱杀成虫,降低其繁殖和为害能力。
果实套袋在梨小食心虫产卵期和幼虫蛀果前,对果实进行套袋保护,以避免其侵害。
温度处理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其卵和幼虫。
物理治疗05防治和治疗梨小食心虫的注意事项防治的注意事项农业防治01生物防治02化学防治03治疗的注意事项06防治和治疗梨小食心虫的成功案例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一在山西运城市的一家果园,发现部分梨树受到梨小食心虫的为害,通过及时剪除虫枝和加强药剂防治,成功地治愈了受害树木。
案例二在河南洛阳市的一家果园,发现大量果实受到梨小食心虫的蛀食,通过加强果园管理、喷洒高效药剂和进行果实套袋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受害果实,减少了经济损失。
梨小食心虫安全防治

梨小食心虫安全防治梨小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梨树。
它会在梨树的叶片上产卵,并通过吸食叶片的汁液繁殖。
严重时,会造成梨树的叶片枯黄、针叶脱落,影响梨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治梨小食心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物理防治:1.清除病虫害源:及时清除因梨小食心虫而受害的梨树叶片、树皮、幼果等,减少虫源。
2.围栏防治:在梨树周围设置带有粘陷剂的黄色胶带或粘虫板,能够吸引并捕捉飞行中的梨小食心虫,起到阻止和控制梨小食心虫扩散的作用。
二、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引进各类对梨小食心虫天敌进行防治,如寄生蜂、肖蟹、寄生蜘蛛等。
这些天敌能够寄生或捕食梨小食心虫,减少其数量,控制它的繁殖和扩散。
2.利用菌剂:利用大蜓虫等病原菌制作成的菌剂进行喷洒,能够感染和杀死梨小食心虫,达到防治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三、化学防治: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梨小食心虫,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根据梨小食心虫的特点选择对其有效的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2.喷药时机:根据梨小食心虫的生命史和虫口阶段,选择合适的喷药时机,通常在梨树受害初期进行处理效果较好。
3.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药:根据杀虫剂的使用说明,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并通过喷洒或涂抹方式进行处理,确保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注意安全: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好防护口罩、手套等,避免吸入或接触杀虫剂。
四、树体管理:1.增强抗性: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肥、及时修剪等措施,增强梨树的抗逆能力,降低梨树受害的可能性。
2.加强树体保护:定期对梨树进行修剪、疏果、除草等管理,保持树体的健康状态,减少虫害的发生和侵害。
3.适宜的环境管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过湿或过干的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助于减少梨小食心虫的繁殖和侵害。
防治梨小食心虫需要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树体管理等多种手段,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
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桃折梢虫,简称“梨小”,俗称“打梢虫”。
是最常见的一种食心虫,以危害桃、梨为主,还可危害杏、李、樱桃、苹果、杨梅、枇杷等多种果树,以幼虫蛀食危害果树新梢和果实,导致顶梢枯萎、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产量。
一、危害特点
(1)新梢受害。
春夏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食嫩梢,蛀入孔先出现流胶,并有虫粪排出,而后新梢顶端开始萎蔫下垂,后期干枯折断,俗称“折梢”(图1、图2)。
幼虫在新梢顶端2~3片嫩叶基部叶腋处蛀入新梢髓部危害,由上向下蛀食2~3节,每头幼虫可食害3~4个新梢,有转梢危害特性,严重时许多新梢被害。
图1 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树嫩梢状
图2 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树嫩梢状
(2)果实受害。
夏秋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食果实。
幼虫危害果实(图3)多从萼洼、梗洼和果与果及叶果相贴处蛀入,蛀果孔很小,多不明显,周围微凹陷。
早期被害果面有较细虫粪排出,周围易变黑。
晚期被害果外多无虫粪,后期幼虫蛀果后直达果核周围危害,将虫粪排于其中,形成“豆沙馅”,不能食用。
被害果易脱落。
幼虫脱果后,脱果孔处可导致果实腐烂。
危害梨果时,在高温环境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并逐渐扩大,俗称“黑膏药”。
果面脱果孔较大。
图3 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果实状
二、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3~4代、黄淮海地区4~6代、长三角地区1年发生5代、华南6~7代。
以老熟幼虫在梨树和桃树的树皮裂缝中、根颈部、剪锯口及土壤中结茧越冬。
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羽化盛期,出现成虫高峰。
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5月底初见,盛期为6月上旬。
第二代成虫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8月下旬是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果最重的时期。
第三代成虫约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出现,幼虫危害一段时间后滞育越冬。
第一代、第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等果树的新梢、根蘖、砧木及幼苗,特别是对桃树的趋性很强,桃梢受害最重,7月以后的第三代、第四代幼虫主要危害果实。
不同地区各代发生时间早晚不同,且后几代世代重叠严重。
一般夏季卵期3~4天,幼虫期10天左右,蛹期7天左右,成虫寿命7天左右。
成虫多于白天静伏,黄昏后活动交配产卵,卵产于新梢的中上部叶片背面,危害果实的产于果实表面,仁果类多产于萼洼和两果接缝处。
在北方果区,梨小食心虫成虫对寄主果树叶片的产卵偏好由高至低依次为桃、樱桃、苹果、李、梨、海棠、杏,所以桃与苹果、梨树混栽时,前两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后面几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梨、苹果的果实。
成虫对糖醋液、黑光灯及烂果有趋性。
幼虫从新梢顶端蛀入后向下蛀食,蛀达较老化的木质部后开始转梢。
危害果实时,多从胴部蛀入,直达果心处危害,老熟后咬一虫道直通果外,果面虫孔较大,叫做脱果孔。
老熟幼虫多在树干粗皮裂缝内或树下土壤中化蛹。
梨、桃混栽或相邻的果园,发生较重,反之较轻。
多雨水、湿度大的季节和年份,有利于成虫繁殖,发生量大,危害也重。
果肉松软,易于幼虫蛀食,往往在后期特别是接近成熟期,虫量多,危害加重。
采用套袋技术的,在成熟期摘袋后,梨小食心虫产卵于果实表面,导致在贮运过程中危害严重,油桃的受害程度重于毛桃。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新建园时尽可能避免桃、梨及其他果树混栽或栽植过近。
早春发芽前,刮除老树皮,刮下的树皮集中烧毁,同时清扫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掉,或深埋于树下,消灭越冬幼虫。
早春翻挖树盘,将在土中越冬的幼虫翻在地表,让鸟雀啄食或被霜雪低温冻伤。
及时拾取落地果实,集中深埋,切忌堆积在树下。
4—6月注意及时剪除桃、李、杏树上的被害虫果,剪除被害桃、梨虫梢,立即集中深埋,消灭1、2代幼虫。
幼果期,及时套袋阻隔梨小食心虫产卵。
(2)人工防治。
进入8月后,在树干上捆绑稻草、麻袋片等,诱集幼虫潜伏,落叶后解下,集中烧毁,杀灭越冬幼虫。
5—6月,及时剪除虫梢(特别是刚萎蔫的虫梢),集中深埋,消灭蛀梢幼虫,该措施大面积同时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3)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对糖醋液及黑光灯的趋性,在果园内设置糖醋液盆及黑光灯,诱杀成虫。
糖醋液的配制方法为糖50克、酒50克、醋100克、水800克,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每亩悬挂5~6盆,每天上午清除成虫。
也可利用梨小性诱剂诱杀雄成虫,在桃树开花前,将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迷向丝悬挂于果树西面或南面树冠的1/3处,每亩33根。
迷向作用可以持续发挥6个月,在一个果树生产季内无须更换。
采用该技术的果园面积越大,效果越好,最小的使用面积应不低于30亩。
利用诱蛾数量进行测报时,当诱集到的成虫数量连续增加,且累计诱蛾量超过历年平均诱蛾量的16%时,表明已进入成虫发生初盛期;累计诱蛾量超过历年平均诱蛾量的50%时,表明已进入成虫盛发期。
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后推5~6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4~5天即为卵孵化高峰期。
2~4代成虫盛发期后推4~5天,即为产卵盛期,产卵盛期后推3~4天即为卵孵化高峰期。
(4)药剂防治。
关键是在各代卵发生高峰期至卵孵化前喷药。
防治果实受害主要从第3代开始喷药,结合诱杀成虫进行测报。
喷药时间,根据预测预报结果进行判定。
每代需喷药1~2次,间隔7天左右。
也可通过调查卵果率来决定喷药时间,当卵果率在0.5%~1%时,可选用5%(质量分数,后同)杀虫双水剂200~3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750~1500倍液、5%氟啶脲乳油1000~2000倍液、5%氟铃脲乳油
1000~2000倍液、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8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在卵孵盛期,幼虫蛀果前,可选用以下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剂15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剂15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1%甲维盐乳油2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8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均匀喷雾,虫口数量大时,间隔15天左右再喷1次,连喷喷2~3次为宜。
为提高药效,药液中加入柔水通1000倍液,或有机硅3000~5000倍液。
(5)其他措施。
新建果园时,避免桃、李、杏、梨、苹果等不同果树混栽。
根据害虫发生情况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果实尽量套袋,阻止梨小危害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