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恢复期中药熏洗634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外治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研究现状

中医外治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研究现状
实 用中 医药杂志 2 1 0 0年 8月 第 2 6卷 8期( 总第 2 1 ) 1期
J OURNAL OF PRACTI CAL TRA T ONA CHI ES M EDI : DI I L N E CI NE 2 1 12 . 0 0 Vo. 6 No 8
作用 , 局部应用对感觉 神经刺激很轻 , 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
血竭能使处于高凝 状态 的血 液重新 流通一活 血化瘀 , 能使 又
处 于低 凝状 态 血 液 的血 管 破 口处 凝 固 而使 出血 停 止 一 收敛 止
血, 血瘀一旦解 除 , 循环 改善 , 流 畅通 , 微 血 局部肿胀 自然 消 失, 血供充足 , 局部抗体 必然增加 , 失活组织 也会 自行分离脱
会出现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肛门疼
痛、 肛门狭窄 、 术后水肿 、 出血及排尿 困难 、 门渗液 、 肛 失禁 、 延
பைடு நூலகம்
迟愈合等 , 其中术 后水肿 、 疼痛、 肛门狭窄 、 出血 尤为常见 。
近年来 , 中医外治法治疗} 合痔术后并发症取得一定成果 , 昆 综
述如下。 1 中药 熏洗
去 , 肉去则新 肉生 。且血竭中含有 血竭皂 甙, 腐 是一种新 的甾
明, 中药局部熏洗有 良好的抗感染作用 , 且能促进细胞 的分裂 与肉芽组织的增长 ,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伤 口的愈合 , 故局部熏 洗疗效明显 、 起效迅速 ] 。曹波等 于术后第 1 天用蒲公英 、
槐花 、 苦参 、 两面针、 十大功劳 、 七叶莲各 6 g 五倍子 、 硝各 0, 芒
・ 综
述・
中医外 治 法 防治 混合痔 术 后并 发症 研 究现状
郭 鹏

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中医研究进展

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中医研究进展

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中医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1T01:37:10.34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2期作者:张云阁1△李师2 [导读] 混合痔的发生多因脏腑本虚,兼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都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湿燥热下迫大肠,瘀阻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懈纵成痔张云阁1△李师2( 1.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级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沈阳110005)混合痔的发生多因脏腑本虚,兼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或临厕久蹲,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都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湿燥热下迫大肠,瘀阻魄门,瘀血浊气结滞不散,筋脉懈纵成痔。

日久气虚,中气下陷,不能摄纳则痔核脱出。

痔核一但形成,加之饮食、生活、排便习惯等因素影响,产生便血、脱出及肛门不适感等症状,上述症状应用药物治疗可得到缓解但无法彻底治愈,痔核亦无法自行恢复或脱落,则必须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除去痔核。

最常用的手术术式是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术后经脉受损,气血失养,不能通达腠理,创面失养,新肌难生,且创面属污染性创面,每日排便,接触较多的菌群,致使创面感染,容易出现疼痛、出血、水肿、小便困难、愈合缓慢等问题。

所以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是每一位肛肠科医师都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中医药在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更多的中医药治疗方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并为大众所接受。

现将近些年来其中医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的理解祖国医学认为,混合痔经手术治疗后,虽然有形病灶已去,但局部肌肉被金刃所伤,致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经络瘀阻。

术中失血,致使局部气血亏虚,不能濡养,术后虽然有形病灶已除去,但湿热之邪未去,气机未复,湿热之邪下注魄门,致使局部组织得不到气血濡养,困于湿热之邪,所以新肉难再生,创面难愈合。

改良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64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64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手 术指征患 者。本组 治 疗混 合痔 6 4例 , 其 中男 3 5例 , 女2 9例 , 年龄 1 8~ 6 5岁。 方法: 术前 常规 检测 血 常规 , 凝 血功 能、 心 电图、 术前 日晚灌肠 , 术晨 禁食 。采 用椎管 内麻 醉 , 取截石位、 常规 消 毒 、 铺
除能解除 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 , 降低内括 约肌 的压力 , 使肛 管静 息下 降 , 恢 复静 息
1 9 7 5年 T o m s o n首 次 提 出 了肛 垫 的
概 念 。经 过 众 多 学 者 的 不 断 完 善 , 于
1 9 9 4年 L o n d e r 等 提 出 了肛 垫下 移学 说 。 肛垫指 的是位 于直 肠末 端的组织垫 , 为平 滑肌纤维 、 结缔组织及血管丛构成 的复合 体, 其功能是协助肛 门括约肌完善肛 门的 闭锁 。痔病是 由于支持组 织松 弛导 致肛 垫下移 , 因 下 移 而 出现 充 血 、 水肿 、 肥 大 和 出血而形 成。我 国 2 0 0 6年 制定 的《 痔 临 床诊治指南》中对 内痔 、 外痔 分别定 义 为 内痔是肛 垫 ( 肛 管 血管 垫 ) 的支 持结 构 , 血管丛及动静 脉 吻合发 生 的病理性 改变 和移位 汐 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
论著 ・ 悔床论坛
c H I N E s E c o M M u N { T Y o 0 C T O R s
改 良外剥 内扎术加 内括 约肌侧切术治 疗混合痔 6 4例 的临床0湖北 武 汉市 新 洲 区潘塘 卫 生院 外科
括 约肌 下缘 1 . 0 c m 挑起 , 并用 剪 刀 自内 向外切 断内括 约肌 , 修剪 创缘 , 松 解程 度 自由通过 2横指 为度 。④ 以同法 处理 其 他 内外痔 : 如果外痔切除后皮桥仍有 突起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中药湿热敷疗效观察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应用中药湿热敷疗效观察

c o n g e s t i o n o f a l l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a f t e r t w o w e e k s t r e a t me n t ,a n d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s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s y mp t o ms w e r e e v a l u a —
血及疼痛情 况, 并 对 患者 进 行 自觉 症 状 改 善 情 况 的 评 价 。姑 果 在 术后 第 4天 , 治 疗 组 的 水
肿、 疼 痛 程度 明显 轻 于对 照 组 ( P均 < 0 . 0 5 ) , 治 疗 组 患 者的 自觉 症 状 改 善 情 况优 于 对 照组 ( P<
0 . 0 5 ) 。 结 论 中 药 湿热 敷 对 混合 痔 术 后 疼 痛 、 水肿治疗效果好 。
[ 关键 词 ] 混合痔 ; 中 药湿 热 敷 ; 熏 洗
[ 中图分类号 ] ຫໍສະໝຸດ R 6 5 7 . 1 ( 2 0 1 3) 1 6—1 7 1 1一O 3
Cur a t i v e e fe c t o f appl i c at i o n o f hydr opa t hi c an d h ot c o m pr e s s wi t h Chi ne s e dr ug s a f t e r mi x e d he m or r hoi ds mi l l i g an t ・ mo r ga nt he m or r hoi de c t o my
mo r g a n t he mo rh o i de e t o my. M e t ho ds 6 4 pa t i e nt s wi t h mi x e d h e mo rh o i d s we r e r a n d o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p s: t r e a t me nt g r o u p i n whi c h 32 c a s e s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h y d r o pa t h i c a n d ho t c omp r e s s wi t h Ch i n e s e dr ug s, a nd c o nt r o l g r o up i n whi c h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

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分析
常 规 碘 伏 消毒 , 部 麻 醉 , 醉 成功 后 扩 肛 , 肛 门肌 肉松 弛 , 分 暴 露 痔 核 , 剪 刀 剥 离到 齿 线 处 , 血 钳 夹住 痔 核 的 基 底 部 , 带 有 丝 线 的 7 局 麻 使 充 用 止 用 号 圆针 , 痔核 的基 底 部 贯 穿缝 合 , ” 结 扎 , 紧痔 核 的基 底 部 , 从 “ 字 扎 术后 对 症 处 理 :结 果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0 75%高 于 对 照组 总有 效 率
目前混合 痔治疗 方法较多 , 随着 肛垫 下移理论 l 的深入研 究 , P H术解 决了部分混合痔的 问题 , H 但远 期疗效 有待观察。 目前还不 能代替外剥内扎术。 在采用 外剥内扎术时一定要做 到细致入微 , 在齿
龄(2I 46岁 ; 照组包 括男 4 4 .+ .) 对 5例 、 3 女 5例 , 均年 龄(38 39 平 4 .+ .)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具有可 比性(> .5。 PO ) 0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 疗效 比较【( 】 n%)
剥 内扎 术治疗部 分混合痔 患者 ,并 药物调 理法做 了一个疗效 比
较 , 报道如下。 现
1资 料与 方 法
11 . 一般资 料 选择 2 0 0 8年 2月~ 0 0年 2月在本 院就诊 的混合痔 21
患者 8 , 0例 年龄 在 2 ~ 2岁 治 疗 组 包 括 男 4 86 6例 、 药物调理法 。可以用朴 硝 , 以 l : 的比例 花椒 01
加开水冲泡熏洗 也可以每 日大便后 坚持用温 水洗浴 , 外敷九华膏 , 五倍子散或 黄连膏等 : ②治疗组 : 患者术前排 空大便 , 取左侧卧位 ,
常 规 碘 伏 消 毒 , 部 麻 醉 , 醉 成 功 后 扩 肛 , 肛 门肌 肉 松 弛 , 分 局 麻 使 充

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

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

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摘要:痔疮是临床最常见肠疾病,久有“十人九痔”说法,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痔疮的近代概念认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水肿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而形成的团块。

该病主要以疼痛、便血、肛门肿物突出、肛门坠胀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痛苦且易复发。

目前痔疮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又主要分为口服药物及肛门熏洗,而中药熏洗不仅在内科保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痔疮术后常见并发症中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熏洗在痔疮内科保守治疗及痔疮术后并发症中的疗效做相关简要概述。

关键词:痔疮;中药熏洗;术后并发症1. 中药熏洗的作用机理中药熏洗又称坐浴法,是中医肛肠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使用中药熏洗的记载,而到《外科正宗》中,则全面提出了痔的熏洗疗法。

熏洗是指借蒸腾之药气熏患处,再趁热用药汤淋洗患部,依靠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肛肠病变部位,使该处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止痛止血、收敛止痒功效[1]。

而现代临床医学观察研究发现,中药熏洗可促进患处局部皮下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疼痛缓解、水肿消失、疼痛缓解、炎症吸收的治疗效果。

2.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肛门熏洗不仅可以配合内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某些痔病可直接通过肛门熏洗而治愈。

清代医家吴师机在他所著《理偷骄文》的前言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亦即内治之法,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法则神奇变幻。

”近现代许多医家对中药熏洗在痔疮的疗效方面做了大量数据统计、临床观察及病例分析,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2]以复方大黄汤(大黄、黄芩、黄柏、苦参、五倍子等)外用熏洗,治疗痔疮500 例。

用药7d 后疼痛、便血、下坠等症状消失,肿胀消退,体征消失,随访2 年后无复发共264 例,总有效率97.40%。

中药痔瘘洗液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疗效观察

中药痔瘘洗液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疗效观察

中药痔瘘洗液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药痔瘘洗液熏洗治疗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的疗效影响。

方法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痔瘘洗剂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两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w。

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痔瘘洗液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痔瘘洗液;环状混合痔术后;疗效观察环状混合痔是痔的较严重阶段,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容易赘皮残留,水肿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总体疗效,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计了分区剥扎断桥缝合术,即采取分区剥扎痔核,外痔剥离并整形重塑,术后结合中药痔瘘洗液坐浴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选择符合环状混合痔诊断的12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两组观察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3排除标准孕妇、严重的心肺疾病、艾滋病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混合痔但外痔未形成环状痔者;合并有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其他肛肠疾病;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接受随访。

1.4方法患者术前完善常规生化及心电图,胸片等检查,肛周备皮,术晨禁饮食.术前30min预防性用抗菌素。

手术方法:患者采用改良的外剥内扎术,即外痔分区域剥扎,保留齿线,内痔消痔灵四步注射治疗。

对于皮桥下痔组织较大或皮桥赘皮过长者,给行断桥缝合,若肛管较紧,可行内括约肌侧方松解术。

两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法,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连续3d。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术后的效果观察及评定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术后的效果观察及评定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术后的效果观察及评定(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肛肠科江苏阜宁224400)【摘要】目的:分析痔疮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同时期创面疼痛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与术后7d时的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痔疮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与水肿程度。

【关键词】痔疮;中药熏洗坐浴;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临床疗效;手术;疼痛【中图分类号】R57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67-02痔疮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肛肠科疾病,以痔疮发生部位为依据,可将其分为混合痔、外痔以及内痔几种类型[1-2]。

手术是临床用来治疗重度痔疮的常用方式,其中痔外剥内扎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技术成熟[3-4]。

虽然该手术方式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水肿等并发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痛苦,使其出现大便排出困难、外痔残留等现象[5]。

中药熏洗是指采用开水浸泡或者直接煎煮事先准备好的中药材,在合适温度时对患者行熏蒸治疗,熏蒸之后采用药液进行洗涤,以此来减轻患者术后水肿程度与疼痛[6]。

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本研究患者在痔疮术后行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0例痔疮患者于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纳入标准:①行手术治疗;②知情同意;③依从性高。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肛门疾病;②存在精神障碍;③糖尿病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④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⑤恶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恢复期中药熏洗634例疗效观察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在保守治疗无效或长期反复发作后采取手术治疗,
术后的肛缘水肿疼痛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治的634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9例,对照组245例。

对照组术
后常规消炎、脱水治疗,治疗组则采用消炎和中药熏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资
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治疗组:男302例,占77.6%,女87例,占2
2.3%。

年龄18岁-76岁,其中30-60岁发病率最高,共347例,占89.2%。

对照组:男200例,占81.6%,女45例,占
18.36%。

年龄17岁-78岁,其中30-60岁发病率最高,共223例,占91%。

分组中年龄、性
别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55年。

1.3 治疗方法无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外剥内扎法手术治疗,术后治疗组采用抗感染不
用脱水剂,使用中药组方水煎坐浴。

组成:黄柏、苦参、川楝子、蛇床子、地榆、槐花、芒硝、地肤子、石菖蒲、枯矾等为基本药物,加清水1500~2000毫升,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趁热熏蒸肛门,至水温不损伤皮肤后坐浴,每次坐浴时间10~15分钟,每天便后(或
换药前)及睡前各坐浴一次。

对照组采用抗感染
2、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肛门水肿消失,疼痛、坠胀等不适感完全消失;显效:肛门水肿
直径缩小达1/3—2/3,坠胀、疼痛消失;有效:肛门水肿直径缩小未达1/3,疼痛减轻,仍有肛门异物、坠胀感;无效:肛门水肿几乎无改善,疼痛无减轻。

2.2 疗效两组治疗3天、7天后的疗效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治疗3天后的显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
治疗组389 56(14.4)232(59.6)93(24)8(2)74
对照组245 4(1.6)68(27.8)64(26)109(44.5)29.4
P<0.01VS对照组
表2 两组治疗7天后的显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
治疗组 389 221(56.8)130(33.4)38(9.8)090.2
对照组 245 47(19.2)104(42.5)51(20.1)43(17.6)61.6
P<0.01VS对照组
3、讨论
3.1 肛缘水肿、疼痛是混合痔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祖国医学认为肛门疾病属湿热下注,《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进而湿热夹杂,瘀湿结合而发病,《外科正宗•痔疮论第三十》曰:“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爆…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
痔。

”;重在强调湿、热、瘀的病因病机。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活血祛瘀消肿,由此选择中药组方施治。

具体到本病,《医宗金鉴》云:“在下部者,浴之”,《医学
源流》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有炙法、涤法(即熏洗法)等,总之,几乎各种中医典籍只要有关于痔的治疗者,均有熏洗治疗方法的记载。

长期
以来,中医药熏洗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明确的功效,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承认,汪
建平等主编的《胃肠外科手术学》中,就有关于手术后肛门水肿的治疗“用温热盐水或具有清热祛湿功效的中药洗剂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的应用方法[2]。

赵宝明等在痔的
外治疗法中也首先介绍中药熏洗疗法。

[3]
3.2 中药方剂的组成选择。

中药可使用于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疼痛治疗的药物极多。


《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有治痔方剂200多个。

现各家医院不尽相同:张稳存使用黄柏、苦参、马齿苋、生大黄、芒硝等组方并合用地奥司明片[4];袁玥旻等使用苦参、艾叶、荆介、防风、川椒组方并结合自制硝苯地平软膏[5];陈国安使用苦参、蒲公英、虎枚、芒硝、牡丹皮[6]。

冷炎、周建华等在检索了1997~2007年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疾病文章212篇后,列举了应用
于5个组方以上按出现频率依次排列的中药黄柏、苦参等53味[7]。

本院在治疗中使用黄柏、苦参、川楝子、蛇床子、地肤子、枯矾、地榆为主,具体应用中酌情加减。

方中黄柏苦寒归
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君,苦参苦寒归大肠经清热燥湿为臣,蛇床子地肤子杀虫止痒、
川楝子枯矾地榆收敛止血共为佐使,合奏清热除湿消肿收敛杀虫止痒之功。

3.3 适当的坐浴时间控制。

据张艳对照统计报道[8]:中药熏洗坐浴可明显改善混合痔术后水肿,但坐浴时间不同,效果不同。

认为长时间坐浴,因其为开放性创面,直接浸泡于溶液中,水分子渗入组织间隙增多,进而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其渗透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不
仅会加重创面水肿,还会导致细胞膨胀、破裂、坏死,创面表层糜烂,从而影响创口的愈合。

所以,熏洗坐浴时间不宜过长,适当缩短坐浴时间(15分钟为宜),可促进创面愈合。

本治
疗组坐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效果满意。

3.4 现代医学对照。

现代医学认为术后肛缘水肿是因局部微循环障碍,局部淋巴液、血液回
流受阻和手术刺激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所致,治疗上有采用理疗
及热敷的方法。

作用机理是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使血液淋巴回流通畅,渗出液吸收以
解除水肿。

而中药熏蒸坐浴将药力和热力结合在一起,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毛细血管扩张,
以及药物的局部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促进组织间液的回流吸收,从而达到消
肿止痛的目的。

本方中药易于购买、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1
[2]汪建平,詹文华.主编.胃肠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9.
[3]赵宝顺,张书信.主编.实用肛门直肠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1.
[4]张稳存.地奥司明片口服联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痔急性发作疗效分析.中国肛肠病杂
志,2011.10.32.
[5]袁玥旻,杨关等.中药熏洗联合硝苯地平软膏外用对混合痔术后不适的效果观察.中国肛肠病
杂志.2011.11.25.
[6]陈国安.自拟熏洗散治疗嵌顿性混合痔105例疗效观察.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9.19.
[7]冷炎,周建华,丁文斌.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病的研究近况.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11.53.
[8]张艳.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不同坐浴时间对水肿程度的影响.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1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