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九年级文言实词归纳一览表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一览表

文言文常用实词一词多义一览表词义项例句出处苟①苟且,不严肃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②马虎一丝不苟《儒林外史》③但愿苟无饥渴《君子于役》④倘使,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⑤只要是苟慕义强仁者《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安①养生衣食所安《曹刿论战》②安逸死于安乐《孟子》③怎么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④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舍①房屋屋舍俨然《桃花源记》②舍弃便舍船《桃花源记》③休息,止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病①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②疾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③担心,忧虑郑人病之《左传》曾①竟,还,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②增加曾益其所不能《愚公移山》③还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当①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②应当失期当斩《陈涉世家》③抵当其租入《捕蛇者说》④逢,遇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⑤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且①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尚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③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④连词,并且,而且余悲之,且曰《捕蛇者说》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②近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川》③比较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④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⑤副词,接连地,处处比比皆是⑥勾结朋比为奸策①竹制的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登记,册封策十二卷勋《木兰诗》诚①真心实意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②的确,确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③果真今诚以吾众《陈涉世家》遗①遗留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②给予,赠送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③留下来的遗书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大全1.安(ān)(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稳的,安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动词。
养生,享受。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本(běn)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3.比(bǐ)(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
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比起。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4.鄙(bǐ)(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目光短浅的。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5.毕(bì)(1)动词。
完毕,结束。
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敝(bì)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
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7.兵(bìng)名词。
①士兵,军队。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览表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初中必背194个文言实词梳理

初中必背194个文言实词梳理(以下实词按音序排列)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廷: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④宫内: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Q奇①奇丽的景色: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②奇异,不同寻常:奇山异水。
(《与朱元思书》) ③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④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期①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期限: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③jī,一整年(月):期年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前①前面:其一犬坐于前。
/恐前后受其敌。
(《狼》)②向前:狼不敢前。
(《狼》) 复前行。
(《桃花源记》)强①勉励: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 ②竭力,尽力: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③有余: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清①清澈: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②清芬:香远益清。
(《爱莲说》) ③清波:回清倒影。
(《三峡》)④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情①感情:览物之情。
(《岳阳楼记》) ②诚,诚实,这里指诚心:必以情。
(《曹刿论战》)求①寻找,寻求:求闻之若此。
(《穿井得一人》) 求二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 ②要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③探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④谋求,索取: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追求: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请①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做某事: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 ②请求: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③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穷①极: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②穷尽: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③尽: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④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屈①屈服,这里是使……屈服: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②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初中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

初中必背180个文言文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归纳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 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名词,学习。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七至九年级文言实词归纳一览表

忧愁的样子
形容词作动词
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形容词作动词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俦
朋友、伴侣
名词
兹若人之俦乎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觞
酒杯
名词
衔觞赋诗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佁然
愣住的样子
形容词
佁然不动
《小石潭记》
尤
特别
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邃
深
形容词
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左传》(《曹刿论战》)
既
已经
副词
既克
《左传》(《曹刿论战》)
故
原因,缘故
名词
公问其故
《左传》(《曹刿论战》)
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
旧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所以
关联词
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旧、老
形容词
故人具鸡黍
《过故人庄》
旧,原来的样子
名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蒲松龄
北
北面
名词
“惩山北之塞”
向北
名作状
北饮大泽
《夸父逐日》
灵
成为灵异的水
名词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乱
扰乱
形容词作动词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造反
动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贼
害人
名作动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劳
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实词全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简单初中生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
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简单初中生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简单初中生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简单初中生梗塞,这里指不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
意思/用法
词性
例句
出处
具
有
动词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魏学洢
详细
形容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形容词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陶渊明
妻子
妻子和儿女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陶渊明
绝境
与世隔绝的境地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陶渊明
出
发、起
动词
方其远出海门
周密《观潮》
在外面,指国外
名词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标
树立、举
动词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周密《观潮》
履
踩
动词
如履平地
周密《观潮》
逝
去、往
动词
随波而逝
周密《观潮》
将
走失
动词
马无故亡而入胡
《塞翁失马》
带领
动词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相
拿起
动词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一起、共同
动词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给予
动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欣赏
动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是
这个
代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王安石
作
写
动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王安石
兴起
动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称
相称
动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池
护城河
名词
池非不深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发
头发
名词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出发
动词
有时朝发白帝
《三峡》郦道元
起,指被任用
动词
循环舜发于畎亩之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向
朝向
动词
心之所向
《闲情记趣》沈复
朝着
动词
眈眈相向
《狼》蒲松龄
走
跑
动词
录毕,走送之
《左传》(《曹刿论战》)
凭借
动词
可以一战
《左传》(《曹刿论战》)
因为
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依据,按照,顺着
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以
把
介词
以从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
《闲情记趣》
驰
驱车(追赶)
动词
公将驰之
《左传》(《曹刿论战》)
策骑
动词
愿驰千里足
《木兰诗》
遂
于是,就
副词
遂逐齐师
副词
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或许,且,表示希望
副词
苟无饥渴
《诗经》(《君子于役》)
已
通“以”
自董卓已来
陈寿《隆中对》
停止,放弃
动词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停止
动词
白露未已
《诗经》(《关雎》)
与
通“欤”
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和
动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通“举”,选拔
威
震慑
动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至
极点
形容词
寡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顺
归顺,服从
动词
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
责任
名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空乏
资财缺乏
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用法
空乏其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恒
常
副词
人恒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过
犯过失
本来
副词
固众人
《伤仲永》王安石
虽
即使
副词
虽人有百手
《口技》林嗣环
虽不能察
《左传》(《曹刿论战》)
虽人有百手
《口技》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虽然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墨子》
方
方圆
名词
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正
副词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闲情记趣》沈复
当……时
安
怎样
代词
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
怎么
代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挟
挟持,控制
动词
挟天子而令诸侯
陈寿《隆中对》
殆
大概
副词
此殆上天所以资将军
陈寿《隆中对》
身
亲自
名词作状语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陈寿《隆中对》
秋
时候
名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光
发扬光大
形容词作动词
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左传》(《曹刿论战》)
既
已经
副词
既克
《左传》(《曹刿论战》)
故
原因,缘故
名词
公问其故
《左传》(《曹刿论战》)
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
旧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所以
关联词
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旧、老
形容词
故人具鸡黍
《过故人庄》
旧,原来的样子
名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蒲松龄
名词活用
人恒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征
征验
动词
征于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喻
了解
动词
而后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法家
有法度的臣
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拂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枝
枝枝节节的
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清
显得清幽
形容词作动词
“香远益清”
《爱莲说》
宴
举行宴会
名词作动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啼
哭着
动词作状语
“忽啼求之”
《伤仲永》
宾客
客人
名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
《伤仲》
利
以……为利
意动
“父利其然”
《伤仲永》
会
体会、领会
动词
每有会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刚好碰上
“会宾客大宴”
《口技》
旧
旧友、旧交
名词
亲旧知其如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如
像
动词
亲旧知其如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此
这样
代词
亲旧知其如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造
到、往
动词
造饮辄尽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辄
就
造饮辄尽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饮少辄醉
欧阳修《醉翁亭记》
风烟
在风烟中
名词作状语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箕畚
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跳
跳着
动词作状语
“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毕
用尽
形容词作动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全、都
形容词
群响毕绝
《口技》
名
说出
名词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
《口技》
出名
名词作动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北
北面
名词
“惩山北之塞”
向北
名作状
北饮大泽
《夸父逐日》
灵
成为灵异的水
名词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乱
扰乱
形容词作动词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造反
动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贼
害人
名作动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劳
使……劳累
动词作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蔓
牵牵连连的
名词作动词
戚戚
忧愁的样子
形容词作动词
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形容词作动词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俦
朋友、伴侣
名词
兹若人之俦乎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觞
酒杯
名词
衔觞赋诗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佁然
愣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