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张学良为什么不如张作霖?如何评价张学良
历史趣谈:张学良:走了五步臭棋丢掉东北 最后一生被软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学良:走了五步臭棋丢掉东北最后一生被软禁
导语:《少帅》热播后,关于张学良的话题越来越多了。
回看历史,张学良走了三步臭棋,结果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软禁终生,也成为全国人民众矢之的
《少帅》热播后,关于张学良的话题越来越多了。
回看历史,张学良走了三步臭棋,结果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软禁终生,也成为全国人民众矢之的,骂不绝口。
第一步臭棋:服从南京政府
张作霖1928年6月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在张作相等人的支持下,年纪轻轻就当了东北军的家,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了他对东北的统治,上任不久,张学良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并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易帜之举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但是,这种统一的基础是非常不牢固的,无论蒋介石还是张学良,都是各怀心腹事。
不久,张学良即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陆海空军副司令,这时候他才28岁。
如果张学良不服从国民政府的统一,就没有必要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时候请示蒋介石,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做决定。
第二步臭棋:要抢回中东铁路
张学良当家不久,年轻气盛,也想扬名立万,发动“中东铁路事件”,当然本质上这是一次反侵略的爱国战争。
1990年张学良向唐德刚作口述时,是这么给自己下的定论,“我跟俄国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
”当年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很想施展一下子”,于是1928年希望能通过战争把掌握在苏联人手中的东清铁路权、电话权和电报权统统收回,结果导致一场惨败,东北军死伤及被俘
生活常识分享。
张学良评价

张学良评价“一个普通人,却坐在了时代的天平上。
”高晓松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智、不勇、不care,是彻底的叛国贼。
也有人说他拯救了整个中国于水火,是民族英雄。
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将其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张学良究竟当不当得起“民族英雄”这一称号,还要结合当时的具体史实,功过究竟。
过对于自己被后世吹捧为“民族英雄”,他心里其实有愧,民国时期他可谓臭名昭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惟有好色似英雄。
”这是张学良自诩的打油诗。
这位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哥,选择了用鸦片、女人和灯红酒绿来麻醉自己,在晚年接受历史学家唐德刚的口述历史采访时,张学良很喜欢吹嘘自己年轻时候的泡妞往事,并宣称自己当时在老婆之外,还有11个女朋友,并且这些女朋友,大多是有夫之妇:“我给自己下了个考语:‘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
所谓不忠,未能忠于皇军——忘却老帅亡命之际关东军救命之恩,未放一枪未守国土。
此前关东军在关键时刻出手相救,让张作霖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危难之下,他几乎答应了日本方面所提出的全部条件,包括日本人觊觎已久的增筑铁路线,获得商租权等侵害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最终这场胜负已经几见分晓的战事,发生惊天逆转。
经过重新调整后的奉军,与1925年12月22日,在巨流河大败郭松龄部,轰动一时的郭军反奉因此功败垂成。
若没有当年张少帅下令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恐怕很难轻易得手东北三省。
东北基业毁于一旦,父亲张作霖为日本人所炸而亡,面对日军却不抵抗,反与日本人交好获利,918事变后,不发一枪撤离东北入关。
日本人和他有杀父之仇,而东北又是他的根据地,他不死命抵抗反而不发一枪撤离。
这会让人想不通。
是为不孝。
老部下统统丢掉,东北军建制取消,未能以德服校长是不仁。
张学良也往往不顾江湖道义和民族大义,当1930年代中原大战打得难分难解时,他却背叛原本一条战线的冯玉祥和阎锡山,直接导致冯阎大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不顾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和东北沦丧的家仇国恨,却为了保存军队实力而拱手让出大好河山;1936年,在拜把子兄弟蒋介石已经对他非常信任的情况下,他却出人意料地发动兵变险些杀死蒋介石。
论张学良

论张老这几天看到四段关于张学良最后告白的视频,挺有感触的,简单介绍一下他吧。
曾是陆军一级上校,发动过中外的“西安事变”,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当然我知道他,是因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千古英雄PK民族罪人,全民英雄PK不抵抗将军,西安事变改变中国PK阻碍中国,各种各样的评价。
回顾一下历史吧,张学良28岁,父亲张作霖就被日本东关军谋害,当时他一大局为重,微服返奉,拦下大小事务,与南京政府合作,东北抗日军成立。
这是他对抗日战争做出的很大的一个贡献,成立东北军抵抗日本东关军,此后便有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面临失守,他却放弃抵抗,也使得他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名号。
在之后张作出了不抵抗的解释,“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
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
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
”“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
”“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
”“中央不负责任。
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其实任何一位将军或是领袖都不愿意出现战争,民间也曾流传出不抵抗是因为蒋公对张学良传了一道手谕,但后来张老很坚定地“我不是拥护哪个人,而是拥护整个国家”。
他希望的是和平统一,一个国家只有统一才能强大起来。
现代中国在统一中慢慢成长,这无异于前辈们的牺牲和付出,历朝历代,从封建社会开始到现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社会,没一人皇帝、领袖都追求统一与和平,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一大成功实例;汉武帝抗击匈奴,屯边戍边,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康熙帝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和约;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等等。
一国统一是一个国家能立足和发展的前提,人和心和国家和。
北洋时代奉军坏名声:张作霖和张学良劣迹斑斑

[键入文字]北洋时代奉军坏名声:张作霖和张学良劣迹斑斑在国共两党的历史叙事中,北洋军阀都是白鼻子的角色,不仅挨批,还要挨骂。
而北洋军阀中,某些角色由于出身和表现的缘故,在一般人看来,印象则格外地差,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便是其中的一对。
当年土匪出身的军阀不少,但最出名的两个,一南一北,南有干帅(广西军阀陆荣廷,字干卿),北有雨帅(东北军阀张作霖,字雨亭)。
相比较起来,陆荣廷昙花一现,很早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而张氏父子则纵横天下几十年。
1924 年以后还当了北京政府将近四年的家,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张作霖,最后还做了一回安国军军政府的大元帅。
按他的爱将吴俊升吴大舌头的话来说,也算是当了一回皇帝。
不过,在当年,张作霖这个雨帅的口碑却不怎么样。
同样是动静大的军阀军队,直系的吴佩孚、冯玉祥的兵,甚至段祺瑞的西北边防军,在老百姓眼里的印象都比奉军好。
道理非常简单:奉军的纪律差,军队里收编的土匪痞棍多,走到哪里都免不了鸡飞狗跳。
这种状况一直到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轮到张学良当家,也没有多少好转。
著名的“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就是奉系的大将,在他统治山东期间,派发的军用票不计其数,收编的土匪也不计其数,他和部下糟蹋过的女人也不计其数。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史上,从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到张作霖,数张作霖的统治最横暴。
1925 年,奉鲁联军南下江南,一路上张宗昌的白俄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最喜欢的事是抓住小脚女人,逼着她们光着脚乱跳。
张宗昌占领上海之后,几乎把个上海变成了国际贩毒中心,肆无忌惮地公开贩毒。
来自豫西的土匪孙殿英,感觉跟谁干都没有跟张宗昌顺心。
江南连一向送往迎来的绅士们都受不了这些蛮军,怨声载道,所以,当势单力薄的孙传芳一发难,便群起响应,势如破竹地将奉鲁联军打回了北方。
一般来讲,虽然说军阀大多不懂民主政治,但几茬统治军阀,在基本人权、言论自1。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张学良 虎父犬子近代史第二大败家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张学良虎父犬子近代史第二大败家子导语: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精光张学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张作霖历尽大半生打下来的东北三省,热河,蒙古等大片地盘,被张学良不到三年,败家个精光...张学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30年10月,与蒋介石八拜为交,结为异性兄弟,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当时蒋介石是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职。
1936 年12月12 日,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电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共商救国大计。
最终达成联共抗日等六项协议。
12月2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压,此后遭无限期软禁。
后移居台北、美国。
第一次败家,1925年11月,郭松岭率领奉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十余万王牌部队倒戈反奉,由滦州起兵,攻克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兵临奉天城下。
当时张作霖手里无兵无将大部队都奉命去关内抢夺底盘,形式十分危险。
在张作霖活着的时候,由于张学良的原因,就差点让郭松岭把他爹弄死。
郭松岭作为张学良的良师益友,被张学良一手提拔起来,逐渐成为奉系实力派将领,大权在握。
当时奉军实力最强的两个王牌军第三军和第四军,张学良是这两个军的军长,而郭松岭为副军长,张作霖多次提醒儿子不可大意和太信任郭鬼子,身边的谋士也一再苦劝,而张学良确置若罔闻。
他把军队中的所有大权都交给了郭松岭,而自己天天去风月场所,阅女无数,吃喝嫖赌抽养养精通。
在张作霖得知郭松岭反水的确定情报后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的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
导语:2001年10月,101岁高龄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因病去世,一个影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展进程的国民党将领,一个毁誉交加的东北少帅,离开了我们的世
2001年10月,101岁高龄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因病去世,一个影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展进程的国民党将领,一个毁誉交加的东北少帅,离开了我们的世界。
而他生前的风流情史,他对国家的贡献,他承担的罪名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称赞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诋毁他是民族罪人,各类说法纷杂不一。
那么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们该如何评断呢?
张学良晚年照片
1928年,张作霖因被日军报复而死,他的儿子张学良开始担任东北军总司令,掌管了东北大权。
担任总司令之后不久,张学良不惧威胁和利诱,毅然决定服从南京政府,改旗易帜,力促中国在民国时代的统一局面。
在这一点上来说,张学良是功不可没的。
在东北易帜以后,东北各省日渐抵制日本的侵蚀。
终于,日本军队极端势力忍不可忍,为了保住其侵略利益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日本军队制造阴谋,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建立了伪满洲傀儡政权。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时,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政策,这成了他一生的耻辱,也成为人们评论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一个主导因素。
其实,就论当时张学良在东北的势力和军队实力来说,要想要抵抗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而如果不打,那将是民族罪人,国家的耻辱,所以他当时的不抵抗,其实是一种妥协,也让他在之后内心一直背负着这种罪恶感和耻辱感。
所以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上,张学良正是因为背负着以前的罪名,不忍心国家再受灾难,所以即使自己面临着被软。
对张学良的评价

对张学良的评价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是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
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
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2、918,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
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3、张学良实力强,蒋介石就鼓动张学良去打苏联,收回中东路铁路,结果张学良惨败,他终于看明白了蒋介石的用心,所以渐渐和蒋介石有了距离,大力发展东北民生,东北当时在张家的统治期间生活是很富裕的,沈阳有中国第一条城市轨道客车,第一个现代化体育场,组装了中国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人。
4、西安事变至少结束了中国人杀中国人,一致对外抗日的道路。
而且西安事变后苏联对蒋介石的敌视态度也大为减少,连续给予国民政府军事、武器和财政的支持。
张学良有功有过,但是终究功大于过,拘禁蒋介石去换全国抗日,放了蒋介石送他回去,换来了一生的囚禁,张学良这一生对的起国民党也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蒋介石也对得起毛泽东,甚至也对得起中国人。
比起蒋介石和毛泽东,也许张学良手腕不高,军事也不强,但是人格上,他比两个人都高尚,都洒脱,都率真,至少心是赤诚的。
历史趣谈:少帅张学良的另一面 也是玩阴谋手段的高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少帅张学良的另一面也是玩阴谋手段的高手
导语:给外人的感觉,张学良就是一个公子哥,不谙世事,其实不然,张学良也是一位政治高手,其在中原大战期间,未出一兵一卒,却赚个盆满钵满,名
给外人的感觉,张学良就是一个公子哥,不谙世事,其实不然,张学良也是一位政治高手,其在中原大战期间,未出一兵一卒,却赚个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那么,在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都用了哪些手段呢?
汪蒋纷出重金,拉拢张学良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
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交战双方争取的对象。
反蒋派于4月1日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反蒋派成立北平国民政府后任命张为国府委员(共7人)、承诺政府一半的部长职务为奉系人员担任,最后战事不利时又许诺将察、绥两省和平津地区让与东北军。
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也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许诺平津地区的军政、财权均归张学良掌握,黄河以北地区全由张学良节制,还任命张学良部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王家桢为外交部次长,又以数千万元巨款收买。
应蒋介石请求,英、法驻华公使也出面对张施加压力。
张学良在双方矛盾之初,于1930年3月1日发表《劝告蒋阎息争通电》,表示“邦家多难,非息争不足以图存”,声称自己中立并调停劝和。
为表示中立,拥有东北兵工厂的张学良向交战双方都出售武器。
但实际上张学良较为倾向蒋介石,张与蒋的代表张群、吴铁城、方本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为什么不如张作霖?如何评价张学良
导语:这几天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少帅》,文章演张学良、李雪健演他爹张作霖。
我娘在看的时候,蹦了一句:“张学良的水平,比着张作霖差远了。
”
这几天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少帅》,文章演张学良、李雪健演他爹张作霖。
我娘在看的时候,蹦了一句:“张学良的水平,比着张作霖差远了。
”
我正好听到,于是问:“张学良是张作霖儿子中最聪明能干的,受尽了最良好的教育,继承了当时最大的军阀家业,为什么还不如土匪出身的张作霖?”
想了想,大概是三个原因:
第一:张学良没有张作霖有志向。
张作霖虽然出身很差,但是他在每一步人生路上都有打算,有自己的志向,当土匪是要怎么样?当保安团长时要怎么样?当师长时要怎么样?当督军时要怎么样?当东三省老大时要怎么样?人有了志向,就能够理清自己的路径,然后伴随着形势的变化,黏合资源,处理问题。
所以他的人生就呈现出一种清晰的直路。
张学良成人后,接过的是一个巨大的盘子,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为什么?因为他玩不转,接下这么大底盘、几十万陆军、空军,以及无数的算计、矛盾、遗留问题,他该怎么办?他张学良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该做什么?他没有想清楚,当全国的老大,他没胆。
于是,改旗易帜,投靠革命军。
第二、张作霖能做大事,更能做小事。
张作霖年轻的时期当小兵、当土匪,被追着打,想留条狗命养活妻儿都很难。
所以他不嫌利益小,再小的事他能俯下身子去做,再琐碎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