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兔罝
诗经国风兔置的原文及注释

诗经国风兔置的原文及注释《国风;周南;兔罝》是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是先秦时代的民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诗歌表现了当时诸侯领主手下武士的勇武气概。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兔置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国风兔置的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肃肃兔罝1,椓之丁丁2。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3。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4。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5。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6。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7。
【译文】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
是那公侯好心腹!【注释】1.肃肃:整饬貌,密密。
罝(jū居):捕兽的网。
2.椓(zhuó浊):打击。
丁丁(zhēnɡ争):击打声。
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3.公候:周封列国爵位(公、候、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通“捍”。
干城,御敌捍卫之城。
4.逵(kuí魁):九达之道曰“逵”。
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囗。
5.仇(qíu求):通逑。
6.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中林,林中。
7.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诗经国风兔置赏析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
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
《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
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
”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
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
诗经《兔罝》原文及赏析

诗经《兔罝》原文及赏析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
是那公侯好心腹!注释⑴肃肃(suō):整饬貌,密密。
罝(jū居):捕兽的网。
⑵椓(zhuó浊):打击。
丁丁(zhēnɡ争):击打声。
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⑶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⑷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盾牌。
城:城池。
干城,比喻捍卫者。
⑸逵(kuí魁):九达之道曰“逵”。
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⑹仇(qiú求):通“逑”。
⑺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中林,林中。
⑻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鉴赏作者:佚名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
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
《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
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
”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
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
”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
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
“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
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
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
“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
《诗经周南兔罝》译注赏析

《诗经·周南·兔罝》译注赏析2009年10月14日诗经赏析2009-10-14 19:33:00《诗经·周南·兔罝》译注赏析   《诗经·周南·兔罝》译注『咀华庐』整理题解:诗人赞扬武士的勇猛。
原文译文注释肃肃兔罝1, 椓之丁丁2。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3。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4。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5。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6。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7。
兔网结得紧又密, 布网打桩声声碎。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
是那公侯好心腹!1.肃肃:整饬貌,密密。
罝(jū 居):捕兽的网。
 2.椓(zhuó 浊):打击。
丁丁(zhēnɡ 争):击打声。
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3.公候:周封列国爵位(公、候、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通“捍”。
干城,御敌捍卫之城。
4.逵(kuí 魁):九达之道曰“逵”。
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囗。
5.仇(qíu 求):通逑。
6.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中林,林中。
7.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诗经《兔罝》赏析

诗经《兔罝》赏析导读: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1、肃肃:严密的样子。
罝(居jū):捕兔的网。
2、椓(拙zhuó):敲。
丁丁(争zhēng):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
4、施(意yì):布置。
中:语助词。
逵(葵kuí):四通八达之道。
泛指大道。
5、仇:同“逑”。
诗经《兔罝》赏析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
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
《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
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
”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
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
”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
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
“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
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
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
“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的原文、注释及译文《国风;周南;兔罝》是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周南》中的一篇,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周南兔罝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国风周南兔罝的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肃肃兔罝1,椓之丁丁2。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3。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4。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5。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6。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7。
【译文】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
是那公侯好心腹!【注释】1.肃肃:整饬貌,密密。
罝(jū居):捕兽的网。
2.椓(zhuó浊):打击。
丁丁(zhēnɡ争):击打声。
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3.公候:周封列国爵位(公、候、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通“捍”。
干城,御敌捍卫之城。
4.逵(kuí魁):九达之道曰“逵”。
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囗。
5.仇(qíu求):通逑。
6.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中林,林中。
7.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赏析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
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
《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
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
”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
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
”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兔罝》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周南·兔罝》先秦:佚名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译文】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
是那公侯好心腹!【注释】肃肃(suō):整饬貌,密密。
罝(jū居):捕兽的网。
椓(zhuó浊):打击。
丁丁(zhēnɡ争):击打声。
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盾牌。
城:城池。
干城,比喻捍卫者。
逵(kuí魁):九达之道曰“逵”。
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仇(qiú求):通“逑”。
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中林,林中。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赏析】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
“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
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
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
“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
“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
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
诗经兔罝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车前子儿呀鲜艳动人,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 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鲜艳动人,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 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摇曳生姿,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 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 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 无仅有的。
白话译文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 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 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 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 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 言捋之。
白话译文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 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 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 全她。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虎
词句注释
⑴肃肃(suō):整饬貌,密密。罝(jū 居):捕兽的网。 ⑵椓(zhuó浊):打击。丁丁(zhēnɡ 争):击打声。 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⑶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 泛指统制者。干:盾牌。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者。 ⑷逵(kuí 魁):九达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达 的路叉口。 ⑸仇(qiú求):通“逑”。 ⑹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⑺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 言襭之。
词句注释
诗经中描述勇猛的诗句

诗经中描述勇猛的诗句《诗经·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①肃(suō)肃:端庄严正的样子。
兔罝(jū):捕兔子的网。
②椓(zhuó):敲、槌击。
丁(zh ēnɡ)丁:打桩之声。
③赳赳:武勇的样子。
④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治者。
干城:盾牌与城郭。
比喻捍卫者或者御敌的将士。
⑤逵(kuí):四通八达的道路。
⑥仇(qiú):同伴,伴侣。
⑦中林:林中。
⑧腹心:比喻身边可以信赖的人。
即心腹、亲信。
【白话译文】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
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赏析】《兔罝》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打猎的场景,但是其中的意义却不单是打猎,而是借打猎这种行为来锻炼兵士,因此,打猎也就是一场大练兵,《兔罝》是一首赞美武士的诗。
虽然到了现在,人们会觉得,将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先秦时期,狩猎shòu liè本就是对行军布阵和指挥作战的一种演练。
因为狩猎和行军打仗一样,是需要排兵布阵的,捕猎就是一场真实、危险的实战演习。
《兔罝》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利用智谋进行捕猎的捕兽大战。
将士们将用于捕虎的网结得又紧又密,然后安置在岔路口、林中,静静等待猎物。
身为公侯心腹的将士们个个意气昂扬,他们一边紧张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一边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从第一节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三节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都表明一场紧张的狩猎行动即将开始。
诗中“椓之丁丁”“施于中逵”“施于中林”几句着重描写猎手安装“兔罝”的景状,他们为了防止老虎逃脱,将网结得非常紧密,然后小心翼翼埋下网桩,再用力敲打,使它们变得更加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赏析:兔罝
【作品介绍】
《兔罝》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从首章
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
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
“兔”
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更多《诗经》欣
赏文章敬请注重“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题解及原文】赞美武士有才华,能捍卫国家,成为公侯的心腹。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释】
1、肃肃:严密的样子。
罝(居jū):捕兔的网。
2、椓(拙zhuó):敲。
丁丁(争zhēng):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
4、施(意yì):布置。
中:语助词。
逵(葵kuí):四通八达之道。
泛指大道。
5、仇:同“逑”。
【白话翻译】
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
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
好干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宽阔大路旁。
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
好勇将。
装好张张捕兔网,设在广漠山林中。
威猛武士雄赳赳,保护公侯
作心腹。
【讲解】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
兀了些。
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
《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
司马以旗致民,
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
”其他如“中夏”、“中秋”、
“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
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实行。
按孔子
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
狩(打猎)而习之。
”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
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
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
“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
“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
“於菟”的习惯。
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
就该是啸声震谷
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
“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
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
而在这恢
宏有力的敲击声中,不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
然跳向了对“超赳武夫”的热烈赞美。
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
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
《郑风·大叔予田》就曾描摹过“火
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
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
猛兽情景。
这些,都可在本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
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又将怎样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
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动,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
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
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
《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觉得《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