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中的《河图》和《洛书》探源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

《河图》《洛书》之谜,河洛数字能推算生死(图解)导语: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大多都被当做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视为中华文明之源的河洛两幅图,其影响渗透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但是河洛两图的来历和意义时隔多年来众说纷坛,到至今都是一个谜团~~河图洛书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载,直到有考古学家发现证据,终于可以揭开其神秘面纱。
接下来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之谜《河图》《洛书》是古代中国流传多年的两幅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这两幅图最早出现记录是在《尚书》中,之后便是《易传》,后来诸子百家中就多有河洛两图的记载。
河洛两图不知有多少智人哲者先后为之探讨玄机伤透脑筋,不过就图上的那一连串的黑白相见的小点就花费了好多时间。
研究之书籍文稿,也不知有几千万字。
但问题不外乎在以下几点:1、河图洛书的生成年代、地点以及发明者?2、它的原始含义和与宇宙本原的关系?3、它和八卦和阴阳五行的关系,谁先谁后?4、它与天地之间的关系?5、它与人的关系和对人的影响?6、它的“象、数、理”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做过具体的说明。
《尚书。
顾命篇》记载:周康王即位,从周成王那里继承了八件国宝:“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这里首次提到“河图”。
《尚书。
中候》说:“元龟负书出”,则与“洛书”有关。
《系辞传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把河图洛书并列一起。
在古代的文献中,上自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
但河图洛书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说。
倒是经过不断的谶纬迷信式渲染演绎,河图洛书成了荒诞的神话怪谈。
宋代传出《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不但没有消除环绕在河图洛书上的重重迷雾,反而又引发了易学界对《河图》、《洛书》的真伪的争议。
遂后形成的“图书”学派,尽管作出种种解释,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周易竟如此简单—“河图、洛书”简介(1)

周易竟如此简单—“河图、洛书”简介(1)最近一直讲解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而且比较难懂,以后有时间在补讲,今天给大家谈谈卜筮里面比较重要的两个“河图”“洛书”,在讲解具体由来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历史。
我们在前文说到过,宋以前是没有图示的,图示是在送以后,也就是陈抟以后,而根据南宋朱震的说法就是,陈抟创先天易图,传给钟放,钟放以后分为三支:一支是传河图、洛书到刘牧,一是先天图到邵雍,一是太极图到周敦颐。
前文我们已经说了太极图和先天图示,今天我们聊聊河图和洛书。
“河图”、“洛书”究竟是什么?1.河图是玉器宝物最早记录河图的书籍是《尚书—顾命篇》: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
此处的河图是和大玉、夷玉、天球在一起的玉器,元代的俞琰、清代刘宝楠都从此说;2.河图是瑞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的重孙是这么解释的:圣人受命则风鸟至,河出图,今无此瑞。
而到了《史记—孔子世家》引用孔子的话就变成了:“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己矣乎”在孔子眼中河图和洛书是一种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表现,而且《管子—小匡》:昔人之言受命者,龙龟假河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有见者”,管子也是当做祥瑞,《墨子—非攻下》:“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
’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
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
《淮南子-俶真训》:上古之时,人民安居乐业,洛出丹书,河出绿图,所以由上面的话可以分析出都是一种瑞祥的象征。
3,河洛是八卦九畴汉代儒家依据《周易》和《尚书》记载,将河图洛书与八卦、九畴联系起来,根据我们前面的基本在汉代以前的文章是没有河洛与《周易》之间的关系,系辞里面也只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与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史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
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河图洛书起源与传说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
古今认识不一。
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礼记·礼运》:“河出马图”。
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
郭彧:《周易》的“河图”和“洛书”很神奇,究竟是怎么回事?

郭彧:《周易》的“河图”和“洛书”很神奇,究竟是怎么回事?郭彧著《易学百问》之十三13.问:很多人说《周易》的“河图”和“洛书”很神奇,究竟是怎么回事?答:有关“河图”这一名词的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尚书·顾命》里面说“河图在东序”;一是《周易·系辞》里面说“河出图”。
宋代之前,多数人都认为所谓的“河出图”或“洛出书”是一种祥瑞。
现在人们奢谈的《河图》与《洛书》,差不多都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图书,所以,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朱熹的《易学启蒙》一书谈起。
《易学启蒙·本图书第一》里面列出了所谓的《河图》与《洛书》如下。
图12. 朱熹的《河图》图13. 朱熹的《洛书》《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究竟《尚书》中所谓的“河图”是个什么样子,没有详细描述,后人推测说是“地图”者有之;说是“方册”者有之,等等。
“河图”概念之外还有“河出图”和“河不出图”的概念。
《易传·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至于“河出图”、“洛出书”是怎么回事,因为许多“纬书”里面说伏羲、黄帝、尧、舜,乃至周成王的时候都有“龙马负图”或“神龟负书”,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周易·系辞》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就是“祥瑞”。
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面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者,如郑康成之义,则《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
”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显然,唐代的孔颖达并没有“圣人则河图画卦”的疏解。
宋真宗时期的太常博士彭城刘牧在《易数钩隐图》书中就:何氏谓“天生神物,圣人则之”一也;“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二也;“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三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四也。
今谓此四事,圣人易外别有其功,非专《易》内之物。
显然,北宋真宗时期的太常博士彭城刘牧根本没有什么“圣人则河图画卦”的疏解。
易经:河图和洛书的奥秘

易经:河图和洛书的奥秘提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当然是无可争议的《易经》。
而说起《易经》的来源,则要追溯到两幅由原始数字组成的图案,那就是河图和洛书。
正是由这两幅画,才逐渐衍生出了日后庞大的中华文明对终极规律的认知,从阴阳、八卦、天干地支、五行等基础理论,到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天文、时令、医学,社会学、占卜预测等实际应用,它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依然生机勃勃,依然让现代人为之惊叹。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河图和洛书。
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尚书》中,其次是在《易传》中,另外在诸子百家的众多著作中也都有记述。
《易.系辞上》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关于河图和洛书的来历,有很多相关的传说,但传说终归是传说。
在易学领域,我向来的认知原则是:一,对于不能以确切史料佐证的,一概不去人云亦云,现在这个时代还老是以各种神话传说当证据,是极其幼稚的;二,如果没有史料,就以实际应用为准,它有用,就接受它的理论指导,反向论证。
如果既没有史料,又没有实际用处,那么再天花乱坠的东西,于我们都是浪费时间。
那么,河图和洛书到底有没有史料?答案是,有。
1985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一位村民在给去世的母亲挖墓地的时候,在村子一处土岗上陆续挖出一批玉器和石器,自此这座5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的重要遗址被发现。
1987年开始,考古队前后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多件奇形怪状的玉器,比如编号为87m4的大墓中,就有一件玉龟,这件玉器完全模仿了龟的形体,由背甲、腹甲组成。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龟的背甲与腹甲上均有钻孔,而且这些钻孔似乎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规律。
编辑切换为居中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此外,在两块龟甲间,还夹着一块形状特别的长方形玉板,玉板的中心有八角星纹,向外有一大一小的同心圆,同心圆之间有八个玉龟形的图案,并以直线划分成八等分,分别指向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
考古人员经过一番研究,最终认定,这玉板上刻的图案,应该就是四象八卦最原始的版本,但让人疑惑的是,玉板的边缘同样也存在着密密麻麻的钻孔,其数量与分布,似乎也存在着某种规律,后来经过多方的对照,考古人员终于发现,这些钻孔,正是宋朝道士陈抟所记载的河图洛书。
“图书”来源于河图洛书

“图书”来源于河图洛书最近,学习《河图》《洛书》,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图书”一词,原来是从《河图》《洛书》无字天书演化而来的。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然而,根据河图洛书文化传承体系的观点,认为《河图》《洛书》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比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还要早2000年,可谓古老久远也。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由黑白圈点组成,系一副数字图像(见图)。
河图、洛书数字的排列顺序是:1、河图:1、6居下,2、7居上,3、8居左,4、9居右,5、10居中。
其数之和五十有五。
2、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腹。
《河图》《洛书》将一至十的十个数按四方和中央来排列。
凡5以内的数都用“生”字来联系五行,居内;5以外的数则用“成”字来联系五行,居外。
“生”表示产生,“成”表示完成。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共宗而居于北,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七同道而居于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为朋而居于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为友而居于西,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十同途而居于中。
由于河图洛书是由两幅图来表示的,没有文字记载,因此被称为“无字天书”,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应用这些理论。
而图书一词也就由此产生。
但“河洛”所说图书,于现在讲的图书还不太一样。
《辞海》把图书解释为:地图和法令、户籍等文书。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独先入收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书.五行志》中直接说“河洛出图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易图,多数是为解释《易》的符号即八卦、六十四卦而作的。
这些易图凝聚了古人、近代人和现代人的智慧,是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在众多易图中,首推《河书》、《洛图》。
《河书》、《洛图》是易学界争议最大、最为复杂的图,至今易界仍达不到共识。
宋·陈抟始将《河书》、《洛图》以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世,朱熹在《周易本义》公诸于世,这在易界引发了近千年的“河洛之争”。
(一)河、洛综述古籍对河、洛的记载《易传·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做学问是慎重的,他说此话,可能他见过这两张图。
史籍最早有记载的是《尚书·顾命》,说在成王逝世的葬礼上,陈列了许多宝器、用具,其中“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列。
”与河图并排的“天球”是否就是《洛书》,这还有待于研究。
河洛之说在先秦典籍中就多有记载: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
故天降膏露,地出澧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礼记·礼运》)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管子·小臣》)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
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
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
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
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皆合于十五。
(《易纬·乾凿度》)……。
这些论述说明,《河书》、《洛图》渊源甚古!河、洛之争宋代《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一面世,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出现了“疑古派”和“图书派”的大论战,这一战就是九百年!首先发难的是“疑古派”先驱、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他在《童子问》中说:敢问八卦之说,或谓伏羲已授《河图》,又俯仰于天地,观取于人物,然后画八卦尔。
二说虽异,会其义则一也,然乎?曰不然。
河图洛书什么意思

河图洛书什么意思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是两幅中国古代文明图案。
《易·系辞上》里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圣人是指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里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河图”,然后又有一神龟从洛水里浮出来,背着“洛书”。
伏羲根据这“图”、“书”创造出八卦,后来周文王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还有传说,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境内,洛河中有一只神龟,背着'洛书'出来,献给大禹。
大禹根据洛书的内容进行治水,并且成功,最后划分天下为九州。
大禹还根据洛书的提示,制作了九章大法,治理天下,这些章法流传下来后,被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如果去分析伏羲八卦和九章大法,就可以发现其实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使用了数字性和对称性这种数学里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它的基本内涵是“和”或“差”的计算。
但历代的人因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为它们添加了神秘性。
“河图”和“洛书”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长什么样子,因为时间实在太久远,一直是中华文化的千古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洛文化中的《河图》和《洛书》探源
《河图》、《洛书》这两个怪物,幽灵般在神州大地上出现。
近千年来,搞到我们的先贤头昏脑胀,手足无措,可说是费尽心思。
弄来弄去,始终不知其所以然。
古籍六经之首的《易经》系辞中云: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能出图?是哪一条河?黄河?渭河?汾河?
洛能出书?是那个地方?云南省有巴洛;西川有俄洛,洛古;西藏有洛扎……等地。
人们说,洛书是洛河出的,我却不信;若是真的话,那应该叫做《洛图》,而不是洛书。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圣人们用来卜卦,预测吉凶的书。
河图,洛书,圣人用它预测,预测什么?怎样预测?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东方赋》中云:
龙图受羲,龟书裨益。
历来人们都认为,龙图就是河图,龟书即是洛书。
羲,即伏羲。
不是大禹,而是女娲。
我国很多民族有着同样的神话故事:在一次全地球性的大洪水中,上一轮地球人类,只有伏羲女娲兄妹,逃脱厄运,成为本届地球的祖先。
那么,龙图,龟书。
这两件宝贝,确实是地球上一届人类的智者,授予伏羲兄妹带着逃生的。
龙图不是河出的图,洛书也不是洛地出的书
汉书《五行志》中云:
伏羲惟天而望,受河图儿画之,八卦是也。
赐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
伏羲为什么去望天?望天就得到了河图和洛书?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天人送的?根据“受”和“赐”二字之意。
好像是外星人赠送给伏羲的。
神话,毕竟是神话。
而神话常常要比历史的记载来得更真实。
根据人们口中相传的神话,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猜想:
茫茫宇宙,无垠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中的生命呢?宇宙中的人类呢?
茫茫的宇宙,有无数的星系;难道只有太阳系的地球,才有生命,才有人类?其他的星系呢?
四十八亿多年的地球上,只有现在才有生命,才有人类。
那
么,在亿万年的过去呢?
不知是在哪年、哪月,盘古发现了地球。
大地上阳光普照,流水淙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植物、动物生机蓬勃。
在高山的岩洞里还生存着站立行走的人类。
当然,那时候的地球人,尚处在极为低级的原始状态。
盘古飞回他的星球,向他的主子报告了关于地球的神秘。
于是,主子便作出决定:派遣伏羲,女娲来到了地球,以促进地球人类走向文明。
伏羲、女娲来到地球,改变了地球人类的滥交乱婚现象,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是过着穴居生活。
于是伏羲氏向他的文明家乡发出了讯号,让遂人氏,神农氏,有巢氏先后也来到了地球。
遂人氏教导人类用火,地球人类由原始的生吞,转为熟食。
神农氏教导地球人类,种植五谷,饲养禽畜,用草药治病。
有巢氏则教导人类,用草木建造居宅。
使地球人结束了住山洞的穴居生涯。
河图,洛书。
也许是有巢氏从外星带来的有关住宅的先进科技。
伏羲时代,距今约一万五千多年。
轩辕黄帝时代,距今约五千五百多年。
周文王演卦,距今为三千多年。
河图,洛书真正面世是在北宋,距今为九百五十多年。
也就是说,河图,洛书在人类的历史上,失踪了一万多
年。
它为什么会失踪?如何失踪?
有人说,河图,洛书是宋人伪造的,上古时代根本就没有它的存在。
周朝摆设的河图,那是河流分布图。
有人说,河图不是图,是书。
洛书也是书,是两卷小册子,
那是王者实施统治的秘文。
不管人们怎么说,这两个图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
河图、洛书。
龙图、龟书。
洛书是书,河图也是书。
河图是图,洛书也是图。
那么张衡所说的龙图,是指洛书;他说的龟书,指的是河图。
正因为如此,北宋刘牧所得到的河图,洛书与南宋朱熹、蔡元定所得到的河图、洛书。
图式基本相同,但名称各异,就是其原因所在。
唐朝以前,河图、洛书是怎么样的,谁也不知道,谁也没见过。
直到九百五十多年前,北宋的著名学者刘牧,才把河图,洛书公诸于世,为一般的读书习文者所知。
从此,河图、洛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刘牧所公开的河图、洛书,图式如下:
河图,张衡说它是龟书。
戴九覆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三八为足,中五立极。
本身已是八卦的模式,为伏羲氏画八卦的最好样板。
洛书,张衡称它为龙图。
五立于中(十个黑点显然是加上去的)。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
北宋刘牧的河图,洛书,是从那儿来的?
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文中说:
抟(即陈抟老祖,北宋著名道学家),传仲放,放传李溉,
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昌传刘牧。
刘牧据河图、洛书,著《易钓隐图》,方为一般读书人所知。
陈抟,出生于唐朝末期,为宋初道士。
可知河图、洛书,是被道家一直保存下来的。
在风水术书中,有一篇重要经典——《青囊经》,传说为黄石公所作,授予赤松子的。
《青囊经》上卷云:
天尊地卑,阳奇阴偶。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
五十同途。
阖闾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
八体弘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箔,水火不相射。
中五立极,临制四方。
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青囊经》虽然没有具体的图像,却用文字把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五行,都做了具体的描述。
这就证明:
(1)河图、洛书并不是宋朝文人伪造的。
(2)河图、洛书以及八卦,在汉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于
道家了。
因为黄石公确有其人。
据史载,张良行刺秦皇失败后,
逃至下邳,遇一老人(黄石公)于圯上,受良以《太公兵法》。
张良是汉初重臣,曾说“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这
说明黄石公、赤松子、张良是同一时代不同年龄的人物。
黄石公既有《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把《青囊经》传给赤松子也是极有可能的。
《太公兵法》,即周朝的开国元老姜太公的兵法。
姜太公,名尚,本姓吕,又名吕尚。
曾于昆仑山从元始天尊学道,学成下山,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那个时候,信仰道家的人,都是隐居在高山大野中修炼。
秦始皇焚书坑儒,也难及他们。
故一些古籍被道家保存了下
来。
到了南宋。
大理学家兼易学泰斗——朱熹,派遣了他的学生和好友
蔡元定,前往西川寻访异人。
蔡元定从异人手中,也得到了河图和洛书。
其图式与刘
牧所得的图式基本相同,但其名称却相反了。
蔡元定的图式如下:
据说,这位西川异人的河图,洛书。
同样是传自华山道士陈抟。
朱、蔡氏的河图变成了: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
洛书则变作: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中五立极。
归根到底,那一个为河图,那一个是洛书?是以朱蔡氏的为准?还是以刘牧的为真?好像是再没有办法去做任何的考证了。
但是,从南宋以来的八百多年中,易学家及其各种术家所论,也不难找出真正的河图、洛书来。
王红旗同志在《神奇的八卦·文化与游戏》一书中说:
历代对河图、洛书的研究兴趣一直不衰,并形成一门专门的河洛之学。
一般认为河图为圆,象征天;洛书为方,象征地;并且与八卦,五行相配。
雾灵叟在他的《易经探微》一书中,也说:
天圆地方,河图是圆形,洛书就是方形。
从南宋到现代,我国的易学家、堪舆家、医家以及命相学家、择日家,他们一直的讲法及论著,都是:
河图为圆形,代表天。
洛书是方形,代表地。
这种说法,若以北宋刘牧的河图、洛书论之,那是十分正确的。
若是以南宋朱、蔡二氏的河图论之,便是大错特错的了。
可悲的,他们都是按朱、蔡的二图而论。
万物有象必有数。
河图、洛书本身就是一种数理图。
是圆、是方,关键在于数。
只要列出各自的数理图便一目了然。
上面两个数理图,那个是圆,那个是方?连小学生都明白。
戴九履一,右七左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五立极。
纵横交错,相加相等,均为十五。
我们知道只有圆形的物体通过中心的直径才是相等的。
既然是河图之数,为代表圆、代表天,这个数理与刘牧的河图相吻合。
不用多说,刘牧的河图才是真的,正确的。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
纵数相加为三十一;横数相加为三十九。
这是一个长方形。
若说地是方形,这个数理图便是方形。
它与刘牧的洛书相吻合,故刘牧的洛书才是真的,正确的。
其实河图,洛书各自均代表天,也代表地。
河图代表并展示的是大天地,即宏宇宙。
洛书代表并展示的是小天地,即元宇宙。
这个元宇宙,就是人类的住宅,居室。
古今人类,无论何时何地,总得生活在两个天地里。
大天地是圆形的;小天地——人类的住宅则是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