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精讲—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惊心动魄:生死肉骨:滴水穿石: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山有小口,才通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句:1. 富国强兵:2. 强兵足食:3. 丰衣足食: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5.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病: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安老怀少: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名词先用如动词,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例:A.1.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3. 生死肉骨肉:使……长肉。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做王。
B.1.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意动用法(一)名词意动: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例:1. 幕天席地:2. 草菅人命:3. 鱼肉百姓:4. 千金一刻:5. 友风而子雨:6. 稍稍宾客其父:7. 孟尝君客我: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越国以鄙远:(二)形容词意动: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 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 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换而言之,即此 时宾语与谓语是主谓关系。使动用法 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或形容词 来充当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 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动词的使动 用法是最常见的。 例句:却匈奴七百余里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烛之武退秦师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 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 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会盟而谋弱秦
以愚黔首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使动用法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译为 “让/使+宾语&在古汉语里很少见, 在形式上和一般动宾结构没什么区别,区别 只是在意义上。如果有些及物动词读音的改 变(一般变为第四声),往往是使动用 法。 例句:序八州而朝同列 中军置酒饮(yì n)归客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 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古代汉语 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文言文词类活用:使动、意动

文言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一、使动用法1.定义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使动有名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动词使动。
2.什么时候需要使动?当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是(或不能)由主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来施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动。
(一句话概括:句子中,动作不是由主语来施行,而是由宾语来施行,这时需要使动。
)3.翻译形式使动一般译为“使……怎么样”。
4.举例说明【例1】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分析】“却”有退却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主语是蒙恬,宾语是匈奴,“退却”这个动作实际上是匈奴来施行的,而不是蒙恬,因为是匈奴“退却”了,并不想蒙恬“退却”了,所以此处“却”应翻译成“使退却”,句意是:(蒙恬)使匈奴退却了七百多里。
【例2】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分析】此句中“‘行’仁义”是由主语(周文王)施行的动作,因此直接翻译就行,“施行仁义之举(策略)”,不需要使动。
若改为使动来翻译,便是“使仁义施行”这显然翻译不通。
“仁义”(宾语)是由“周文王”(主语,此句省略了)来“行”(动词,动作),而非“仁义”自己来施行,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怀”有“关怀;安抚”之意,此处引申为“归顺”。
而此句中,谁作为归顺的对象是翻译的关键。
显然是“西戎”归顺,而非是省略的主语周文王,这里便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周文王不施行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怀”(归顺),而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西戎)施行,所以这里需要使动,翻译成“使西戎归顺”,而不能译成“使周文王归顺”。
二、意动用法1.定义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在于意念上的想法或看法,而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意动有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
2.什么时候需要意动?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状,或主语对宾语作主观看法、评价。
动词使动用法概念

动词使动用法概念在我们学习语文,尤其是古代汉语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动词使动用法”这个概念。
那什么是动词使动用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它本来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在这里却用作了动词,意思是“使江南岸绿”,也就是春风使江南岸变绿了。
再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并不是说“臣活”,而是“臣使之活”,也就是“我使他活下来”。
动词使动用法的特点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主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不是天地自己惊,鬼神自己泣,而是“(某事)使天地惊,使鬼神泣”。
那么,为什么会有动词使动用法这种语言现象呢?这和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以及语言的简洁性有关。
在古代,人们在表达某些意思时,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就会采用这种使动的方式。
它能够用一个动词就清晰地表达出主语对宾语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在理解和判断动词使动用法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
比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从”不是沛公自己“从”,而是“使百余骑跟从”。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我们能知道沛公是带着一百多骑兵来的,所以这里的“从”就是使动用法。
再比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亡”字不是郑国自己亡,而是“使郑国灭亡”。
要判断这个“亡”是使动用法,就需要我们对整个句子的意思有清晰的把握。
当时的情况是有人在讨论是否要灭掉郑国,如果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亡”就是灭亡,那就会误解句子的意思。
动词使动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比如《论语》中的“杀鸡为黍而食之”,“食”在这里就是使动用法,是“使之食”,也就是“让他吃”的意思。
还有《史记》中的“李牧连却之”,“却”是“使……退却”的意思。
在现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其实也能看到动词使动用法的影子。
比如“这条消息震惊了所有人”,“震惊”就有使动的意味,是“使所有人震惊”。
使动用法 课件

今天我们来学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使动用法 ”
古镇高级中学 郑琳珍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指的是用作谓语中心语的 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 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行为(或 具有这个性质、状态),即表示“主语 使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使宾语成为什 么”。
例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生:使(之)生。
(2)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使……跟从,或意译为带领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使……承担,或意译为救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 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用法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 ( 1 )子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 · 襄公二十二 年》) [译文:先生真是让死人复生、叫白骨长肉的人。] ( 2 )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 · 赤壁之战》) [译文:曹操的军队正把战船连接在一起,可以用 火烧船来使(他)败逃。] ( 3 )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 · 上德 》 [译文:使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使狗吃那食品 ,狗便死掉。]
使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不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所谓使动 用法 ,是指 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 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 的内容。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 直译,使……;一种为意译, 用相应的及物动词代替。
可用图示为:
主 语 谓 语中心 语 使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 记· 苏秦列传》) [译文:所以,大王不如使苏秦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 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秦了。] (2)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使这些百姓得到好处。]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奇:认为……奇特
(4)既来之,则安之。来:使……到来;安:使……安定
(5)吾从而师之。
师:把……当作老师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使……称王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把……当作伴侣/朋友
(9)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乐:以……为快乐
(10)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C.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史记•淮阴侯列传》
总结规律
关键点: 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
谢谢观赏
课本淘金
【使动用法】
翻译为: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形容词) 主语+使+宾语+施行……动作(动词)
【意动用法】
翻译为:
把+宾语+当作……(名词)
以+宾语+为……
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形容词)
课本淘金
(一)知识擂台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称王
(2)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下来
(3)梁以此奇籍。
锦囊妙计
(一)怎样区别一般动词与动词的使动
用法?
1.
请识解别释方下面法两一组:句要子根中据的上加下点文字 语境判
(断1),孟如子果将其朝动王作。动行词为,由朝宾拜语发出, 且武丁受朝主诸语侯支。配使,动为,使使…动…用朝法拜
(2)阳货(季氏手下的大臣)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
使动,使……谒见
动词,谒见
A.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
使动用法是汉语中的一种动词结构,通过使用“使”字,表示主语促使或让宾语进行
某种动作。
以下是关于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 判断宾语:首先需要确定被“使”促使的是什么事物或者人。
宾语可以是名词、
代词、动词短语或从句等。
2. 判断语境:需要分析句子所处的语境,确定“使”字的使用是否表示了主语的促
使或者让宾语进行某种动作。
3. 注意动作主体:观察句子中的主语,看看谁是促使者,谁是被促使者。
这有助于
确定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
4. 看后续动作:在使用“使”字的句子中,需要看后面是否有跟随的动作,这有助
于理解句子的整体含义。
5. 分清主谓宾:要分清整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便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义。
6. 观察上下文:有时候,“使”字的使用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观察前后句子
以及相关语境有助于正确理解使动用法的句子。
7. 区分语气:有时“使”字的使用可能带有不同的语气,例如命令、劝诱、让步等,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进行判断。
8. 看动词搭配:观察“使”字后的动词,确定动词和“使”字的搭配是否合理。
9. 注意主谓关系:观察“使”促使的是谁做什么,弄清主谓关系,有助于理解整个
句子的语义。
10. 分析语气:在判断使动用法时,要分析句子的语气是积极的促使行为还是被动的
让步意味。
以上是关于使动用法的判断方法及详细描述。
通过对句子结构和语境的分析,能够更
好地理解使动用法在汉语中的使用方式。
使动用法

解析 : 是余音使潜蛟与嫠妇舞、泣。 意为“使----起舞”“使—哭泣”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解析:“亡”的是秦族,秦族不会主动灭亡自己, 是并起的山东豪俊使秦族灭亡。 意为“使---灭亡”
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解析:是江东父老使我为王。 意为“使---成为王”
5、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成语解析使动用法 1、汗牛充栋 解析:书太多,使牛累的出汗。意为 “使----出汗”
2、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解析:是美人的容貌使月躲进云里, 使花羞惭,使鱼沉入水底,使雁落下 沙州。
3、飞沙走石
解析:是风使沙粒飞起,使石滚动
使动用法典例分析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是上天使心志、筋骨、体肤苦、劳、饿。 意思分别是“使---受苦”“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 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 生”,遂恶之。
解析 :是庄公使姜氏受了惊吓。 意为“使----受了惊吓”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是臣使他活,意为“使----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
文言语法(一)
词类活用
2020考纲是怎么要求的——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词类活用现象。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大学语文(公共课)考试要求》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有三个前提:
①都活用为动词;
②都带有宾语(个别可能有省略);
③都可以翻译成:“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叫……(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从事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行为动作。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
“活之”即“使之(项伯)活了下来”
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后面的宾语省略)(《荀子·天论》)
“病”即“病之”,“使之生病”的意思。
如: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饮赵盾酒”即“使赵盾饮酒”。
“饮”破读为yìn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之”即“使之食(吃)”,“食”破读为sì
“见其二子”即“使其二子见(拜见)子路”,“见”破读为xiàn
练习: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来:使动用法,使……来
2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管晏列传》)——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桓公信守,守信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垓下之围》)——亡:动词的使动,使…灭亡
4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张中丞传后叙》)——降:动词的使动,使…投降
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致:动词的使动,使…达到,实现
6水则(能够)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先秦诸子语录》)——覆:使……倾覆
7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生:使……产生
8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受到惊吓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
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
“弱秦”即“使秦国弱”。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州》》
“绿江南岸”即“使江南岸绿”。
练习: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2富国强兵(《管晏列传》)——使……富;使……强
3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先秦诸子语录》)——静:使……安静
4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强:使……强大
5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广:使动用法,使……扩大
6王(四声,名作动)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明:使……明显、显著7于是梁王虚上位(《冯谖客孟尝君》)——虚:使动用法,使……空着
8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察传》)——正,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雅正(和谐)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
“王我”即“使我当王(君王)”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肉骨”即“使白骨上生肉”
练习:
1何以至今不业也(《赵威后问齐使》)——业,使动用法,让……当官,成就功业
2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戊午上高宗封事》)——使动用法,使…变成臣妾、刘豫那样
3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4子元元,臣诸侯(《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子:使动,使…为子民;臣:使动用法,使……臣服、称臣
注意:用为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
“臣”即“臣之”,“使之成为臣”的意思。
“友”即“友之”,“使之成为朋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