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的正常变异及异常

合集下载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

小脑后静脉
小脑后静脉是小脑静脉中最小 的一条,主要收集小脑半球下 面外侧缘部分的血液。
它从小脑半球下面外侧缘开始 ,沿小脑半球后面前行,汇入 岩静脉或直接汇入大脑后静脉 。
小脑后静脉沿途与小脑下动脉 分支伴行,收集小脑表面的血 液。
小脑后静脉在小脑半球下面外 侧缘部分的分支较少,变异较 小。
05
中脑静脉
01
中脑静脉是脑干静脉中的一支, 主要收集中脑的血液,并将其回 流至相应的脑静脉。
02
中脑静脉通常与中脑动脉伴行, 为中脑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中脑静脉在解剖学上具有一定的 复杂性,与邻近的神经和血管结 构关系密切。
03
中脑静脉在脑干静脉中占据重要 位置,对于维持中脑的正常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
02
大脑静脉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上静脉是大脑静脉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集大脑
上半部分的血液回流。
它通常与大脑表面的浅静脉相 连接,将血液导入到上矢状窦
等较大的静脉窦中。
大脑上静脉对于维持大脑的正 常功能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如脑外伤或脑 出血,大脑上静脉可能会受到 压迫或损伤,导致颅内压升高 或脑水肿等并发症。
04
04
小脑静脉
小脑上静脉
01
小脑上静脉是小脑静脉中最大的一条,主要收集小脑半球上面部分的 血液。
02
它从小脑半球背外侧向内下方走行,与小脑中脚交叉后汇入岩静脉。
03
小脑上静脉沿途与小脑中动脉和小脑前动脉分支伴行,收集小脑表面 的血液。
04
小脑上静脉在小脑半球上面部分的分支较多,变异较大,有时可分成 两支或一支较小的支进入小脑半球内侧面。
延髓静脉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广泛性多棘慢复合波
6 尖波
与棘波类似,但时限比棘波长,而又在 1/5s以下者,称为尖波。以1/14s作为棘 波与尖波得分界线,就是为了方便起见,两 者得意义无大得差异。
负相尖波得出现与负相棘波同样,其部 位近于癫痫源病灶。
尖波
癫痫样波(异常快波)
1 限局性癫痫样波; 2 广泛性癫痫样波; 3 特殊癫痫样波。
见于—化脓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严重缺氧、 外伤、脑水肿等;
慢波程度、数量反映了弥漫性脑病得严重程度; δ频带为主得持续性高波幅慢波提示损伤严重伴意识 障碍。
背景活动异常 慢波性异常
广泛间断性慢波活动 表现为间断、节律性得
δ活动(IRDA),频率为2、5-3Hz,波形正弦或锯齿样。 波幅逐渐增高后逐渐降低。
• 病灶中心部分得慢波通常比病灶周围得慢波更 持续,频率更慢,但波幅不一定就是最高得。一 般不被睁眼抑制。
• δ波病灶周围常为θ波,此种θ波可能对睁眼有 反应。
1 局灶慢波异常
意义—皮层、皮层下白质有局限性病 灶(功能障碍或结构异常)。
1 局灶慢波异常
疾病 幕上肿瘤;部分性癫痫—发作后数 日;脑脓肿;偏头痛;单纯疱疹脑炎—颞 区;脑出血或梗塞急性期;一过性全面遗 忘症。
3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爆发性异常)
按照频率、波形和有无规律性分为: 1)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波 2)有频率变动得3赫兹棘慢波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
4 不规则性棘慢复合波(爆发性异常)
棘慢复合波爆发,频率不一定在3赫兹 附近而就是不规则地变化,称之为不规则 得棘慢复合波。这种波与癫痫失神发作 无直接得关系。
一侧前额病变常扩散到对侧。
背景活动异常 慢波性异常

脑部正常、基本病变

脑部正常、基本病变

神经影像教研室
均匀强化 斑状强化 环状强化 不规则强化 脑回样强化
3、脑水肿(brain edema)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强化
4、占位效应(space occuping effect)
脑室、脑池扩大
脑沟改变
5、脑积水(hydrocephalus)
6、脑萎缩(brain atrophy)
➢血容量 ( Blood Volume, BV ) ml/100g ➢血流速 ( Blood Flow, BF ) ml/ 100g /min ➢平均通过时间 ( Mean Transit Time, MTT ) s ➢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s ➢表面通透性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1.灰质:32 ~ 40Hu 2.白质:28 ~ 32Hu 两者平均相差7.0Hu
脑叶的界标 border of brain lobe
• 小脑幕:小脑与大脑半球 • 中央沟:额叶与顶叶 • 侧脑室顶:颞叶与顶叶 • 外侧裂:额叶与颞叶 • 侧脑室后角:颞叶与枕叶
脑脊液系统
(一)脑室
1.侧脑室:左右各一 体部 前角 下角 后角 三角区
• DCE-MRA(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RA) DCE-MRV
3D TOF MRA
DCE MRA
颅神经成像
4 Functional imaging
•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 弥散张量成像 Diffusion-tensor imaging, DTI
(1)原因:外伤、炎症、肿瘤、血管性疾病等 (2)表现:
低密度区,无强化,分界不清

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

附: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由于脑动静脉畸形盗血,造成畸形周 围的正常脑供血不足,使脑组织慢性 缺血。因而这部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 丧失了自动调节能力。一旦动静脉畸 形被切除,或其主要输入动脉被闭塞, 原来被动静脉畸形盗血的血液重新流 入慢性扩张的血管,一高流量注入微 循环,是病理性扩张的血管不能耐受 这种改变,导致血管源性水肿,毛细 血管破裂,脑实质出血 ❤
护 理 措 施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病情观察及护理(血压、癫痫、头痛)等
护 理 措 施
术后护理: • 体位:全麻未清醒患者取侧卧位,意识清醒者抬 高床头15-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 病情观察及护理:神外术后常规护理 • 血压控制:术后估计有可能出现正常灌注压突破 现象危险者,可维持全身适度低血压4-7天 • 管道护理:引流管、尿管、cvc等 • 基础护理:口腔、会阴、皮肤等 • 营养和补液:流质--半流质--普食并静脉补液 • 用药护理:脑血管痉挛、抗生素、脱水药等 • 并发症的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 (AVM)
神经外一科 汪亭
脑动静脉畸形定义
•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
管发生的变异,在病变部位脑动脉与脑静 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直接与静 脉相接,形成了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 产生一系列脑血流动力学上的紊乱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 男性稍多于女性
脑AVM临床表现
AVM临床表现
出 血
癫 痫
头 痛
神经功能障 碍及其他症状
脑AVM临床表现
• 出血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畸形血管破裂可致脑内、脑室内和蛛网膜 下腔出血,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 吐等症状:少量出血时症状不明显
• 发生率:68% 死亡率第一次10%.第二次13%.第三次 20%

MR灌注成像评价发育性静脉异常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MR灌注成像评价发育性静脉异常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MR灌注成像评价发育性静脉异常脑组织血流动力学
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发育性静脉异常(DV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脑血管畸形,它通常被认为是血管形态发育的正常变异,并且其大多数患者是没有症状的。

然而,也有一些情况下DVA可导致脑出血、癫痫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DVA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MR灌注成像是一种常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然而MR灌注成像在DVA评价中的应用仍不清楚。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MR灌注成像评价DV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并探讨MR灌注成像在DVA评价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收集10例DVA患者的MR灌注成像数据和10例对照组的MR灌注成像数据。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包括动态对比增强和纯灌注成像。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预期结果: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MR灌注成像可以准确地评价DV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

2.MR灌注成像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用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

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

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
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通常表示动脉阻力较高,但不一定代表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正常变异: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可能是正常变异,即个体差异所致。

尽管这种
情况较为少见,但在某些人身上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测量误差:血流频谱的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超声波的束角、血流速度和探
头位置等。

因此,偶尔出现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所致。

3.病理情况: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单峰可能是由于某些病理情况所致,如脑血管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或烟雾病等。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动脉阻力升高,从而在血流频谱上表现出单峰。

脑血管病变—脑内常见的出血性病变-冯逢

脑血管病变—脑内常见的出血性病变-冯逢

血红蛋白及其崩解产物
• 含铁血黄素
– 由正铁血红蛋白演变而来 – 巨噬细胞吞噬 – 为重的载铁蛋白,具有高顺磁性
血肿演变的MRI特点(1)
• 超急性期(mins)
– 未凝固血液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急性期(48hr)
– 去氧Hb磁敏感性T2WI低信号
• 亚急性早期(3~5d) (正铁HB细胞内期)
女/39岁,双眼视力模糊,听力减退1年,胡言乱语1月,颅压升高
T1WI
GRE
14
2012/6/5
T2Cor fs
M/27岁,双耳听力下 降、行走困难4年, 双侧眼球水平眼震, 双侧肌张力增高, 病理征阳性
梯度回波
小结
• 颅内出血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意义重大
– 血肿的部位、大小、时期等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Loevner LA. Brain Imaging, Mosby, 2009
男,6岁,发作性神志恍惚4年,怀疑颞叶癫痫
55883
55883
海绵状血管瘤
女/12岁,阵发性右侧肢体麻木多年
• Haemangioma • 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 • 由增大的血窦间隙构成,缺乏正常内皮紧 密连接,其间无正常结构,低压、慢流速 • 有家族倾向,多偶然发现 • MRI是其检出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女/26岁,三脑室占位,偶然发现右侧小脑静脉异常
产后静脉瘤血栓
脑淀粉样血管病
•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 • 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多见于60~70岁), 血压正常的老年患者反复脑出血时应考虑 本病 • 病理:脑皮层表面和软脑膜的小血管或中 等大小血管的中层和外层出现淀粉样沉积, 形成微小动脉瘤及纤维样变性,血管丧失 弹性,增加脆性,易再发出血 • 影像学特点为皮髓交界区多发性、不同时 期的出血,常不发生在基底节区或脑干

脑电图正常变异

脑电图正常变异
脑电良性变异
正常成人变异脑电
• 健康成人可以记录到一些偏离前述正常 范围的脑电图,但是没有任何症状,所以 虽然有脑电图的异常,不能够做出任何疾 病的诊断。 • 包括:低电压脑电图; 慢活动; 爆发性活动。
正常成人变异脑电:低电压脑电图
• 定义:无自发的高于20uv的脑电活动。 1 低电压不规则脑电 无α活动;少量α活动(<5%);成串α 活动( <25% ) 2 低电压快活动脑电 β活动为主
Hale Waihona Puke 尖样波脑电良性变异的基本概念
• 虽为一种痫式样表现,但可能为: 1 正常脑电; 2 正常变异(良性变异); 3 意义不能确定的脑电活动。 • 意义:不能够把所有良性变异都简单视为 正常(14/6Hz例外)。
脑电图良性变异分类
1 节律变异; 2 波形变异。
1 中央区节律
中央区节律
1
2 缺损节律
正常成人变异脑电:慢活动
部分健康人有后头部慢波。 1 后头部节律性慢波:出现率0.2-2% 与α活动并存,α节律(10Hz)的 1/2,呈节律性,50-100uv。 2 后头部复合慢波:出现率6-18% α节律的1/3或1/4,其上重叠低波 幅α波。 分布及生理反应与α波一致。
枕波慢
后头部复合慢波:出现率6-18%, α节律的1/3或1/4,其上重叠低波幅α波
6Hz和14Hz正相棘波
正常成人变异脑电:爆发性活动
2 其它爆发性活动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 4~7Hz的带有切迹的节律性电活动。 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 成,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 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节律性颞区Theta暴发(精神运动变 异型)
14—6Hz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的常见变异及先天异常
介入病房
主动脉弓
• 起自左心室底部,在胸骨 后方斜行上升至第二胸肋 关节水平,后向左后弯曲 下行,接于降主动脉
• 从右到左分支为: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 脉
• 常见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 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
• 先天异常 双干主动脉弓 右位主动脉弓 双主动脉弓
常见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
常见变异
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左颈总与左锁骨下之间
先天异常
双干主动脉弓
先天异常
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行左锁骨下动脉
先天异常
双主动脉弓
颈外动脉
• 于C4水平起自 颈总动脉,先 位于颈内动脉 的前内侧后转 向后外
• 主要分支
颞浅动脉”发卡”、” 螺旋”
舌动脉“U型”弯 曲
胚胎起源的大脑 后动脉,伴P1 段发育低下
孤立的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分段及分支
常见变异
大脑前动脉优势血流征
大脑中动脉
• 分段及分支
• 常见变异 水平段早分叉 • 先天异常 大脑中动脉重复症 有孔型大脑中动脉
早分叉
重复症
椎-基底动脉
• 起自锁骨下动脉,向 上后行走,进入横突 孔经枕大孔入颅 • 分段:骨外段、横突 孔段、椎外段、硬膜 内段 • 分支: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 下后动脉、穿支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两袢”
先天异常
有孔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
充分认识的意义
• 指导神经介入中,导管的选择(脑管、猎 人头管、西蒙管、胃左管) • 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 • 加深对疾病更加系统的认识
颈内动脉发育低下伴小的骨性颈动脉管
颈段异常
永存舌下动脉
颈段异常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
岩段异常
迷行岩段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异常
原始三叉动脉
Willis环
• 组成:前交通动 脉、双侧大脑前 动脉、双侧颈内 动脉、双侧后交 通动脉、双侧大 脑后动脉、基底 动脉
• 正常变异 多位于Willis环的后部 后交通动脉缺如、发育低下 起始部“漏斗” 胚胎起源的大脑后动脉 孤立的颈内动脉
常见变异
枕动脉起自左椎动脉
常见变异
脑膜中动脉起自眼动脉
颈内动脉
• 于C4水平起自 颈总动脉,先位 于颈外动脉的后 外侧后转向其内 侧 • 分段 • 分支
• 常见变异 分叉变异 内侧颈内动脉
先天异常
• 原始颈内动脉与椎-基 底动脉吻合异常 • 颈内动脉发育低下伴 小的骨性颈动脉管 • 迷行岩段颈内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