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趣 , 种 陶 醉 。 正 的美 应 当是 纯 洁 的 , 一 真 真实 的 , 良的 。他 能使 善 人 的 内心 产 生 无 比 的喜 悦 和 兴 奋 , 欣 喜 中受 到 启 迪 , 悟 生 活 在 领 的真 谛 , 而完 善 自己 的道 德 , 冶 自己 的情 操 。 从 陶
在 审 美 教 育 中 ,审美 对 象 总 是 以具 体 可 感 知 的 形 象 方 式 存 在 的 , 开 了具 体 的感 性 形 象 。 不 可 能 成 为 审 美 对 象 。 离 就 因此 , 美 感 的获 得 。 先 在 于 对 形 象 的 感 知 。有 些 课 文 , 首 学生 可 以 依据 语
这样 ,才 能使 语 言 文 字 中蕴 含 的 思 想 性 和 情感 性如 润 物 无声 的
感 。 材 以 图辅 文 , 凝 冻 的瞬 间 , 存 瑞 威 武 高 大 的 形 象 , 铸 教 在 董 钢 般 的脸 , 毅 的 目光 , 坚 整体 透 出 这 伟 大 战 士坚 定 的 革 命 信 念 , 大 无 畏 的牺 牲 精 神 , 吞 山河 的英 雄 气 概 。 教 学 时 , 过 对 插 图 的 气 通 欣赏 , 能使 学生 获得 主人 公 的 整 体 的 形 象感 知 , 解 他 为 人 民 的 理
国 , 啊 !” 靠 这 样 的 描 述 , 生 很 难 形 成 清 晰 的意 象 , 起 美 冲 单 学 唤
象 , 师语言缺乏美感 , 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 师语言深奥 , 教 学 教 学生 就难 以接 受 和 理 解 。所 以 , 一位 好 的语 文 老 师 , 言 应具 有 语 强烈 的艺 术 感 染 力 , 课 堂 上要 尽量 做 到 语 言 准 确 、 明 、 动 、 在 鲜 生 形象 , 有逻辑性 , 富 富有 吸 引 力 , 条 有 理 , 有 声音 抑扬 顿挫 。 只 有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在其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的重要性、美育渗透的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古诗又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审美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等多个方面。
在古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赏析和理解古诗,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体验古诗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
2. 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赏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等方面,让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其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其审美水平。
3. 培养古诗的创造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古诗美育的渗透:1.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布置情境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可以邀请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朗读古诗,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表演等,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古诗的美和魅力。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摘要:自从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深化推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诉求越来越迫切。
美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同时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语文学科知识点为基础给学生渗透美育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呢?该文就这个课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途径1导言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情感,还能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同时小学语文也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以美育理论为指导方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逐渐渗透美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美育因素,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美育带来的享受,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现实意义2.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美育同样属于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
语文学科教学就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其通过课堂教学实现。
就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大都是名家名作,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以及凝练优美的词句等,这些都是美育教育较好的形式与内容,能起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2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相当必要,美育教育在发展学生智育、德育以及体育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将学生道德认知与审美情感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形成优良品德。
其次,通过美育教育学生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使其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知识,体会学习乐趣。
最后,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意识到形体美,使其在学习中体会体育教育的意义,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功,还能够为他们提供美育教育的机会。
古诗教学的美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鉴赏古诗的美学价值古诗的美学价值是其艺术魅力的体现,也是古诗教学中重要的美育教育内容。
通过欣赏古诗,学生能够领略到其丰富的情感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诗中“万籁此俱寂,惟闻钟鼓声”这一情景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静谧中的华美。
同时,让学生体会文人墨客们对于生活的正面态度。
二、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教学中,通过教授古诗的词语、句式等,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古诗的美感。
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把握语言中的美感,引导他们品味别样的美。
例如,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烟波江上使人愁”,“家在巴陵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其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爱好。
例如,在教学《登高》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诗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发掘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文化情感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化的璀璨和历史的沉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通过诗中描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和时间背景,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
总之,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古诗的过程中体验美的感受、发掘文化内涵、培养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黼
旭
培 养 学 生 的 审美 敏 感 可 从 以 下几 个 方 面 入手 :
3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审美创造力。~篇好的作文, 中 就是学生的一项审美 1 利 用视 听 教 具 , 养 审 美 感 受 力 。 学 生 的 审 美 感 受 力 , 审 美 感 官 创造。学习完一篇课文, . 培 是 学生在认识和体验课文中美的形象、 学 美的情境后, 就
、
把 情 感教 育 作 为 素 质教 育 的一 个 方 面提 出 , 是 现 代 教 育 改 革 的 一 大 发现 美 并 受 到 陶 冶 。 这
率
三 、 发 思 想情 感 , 养 学 生 的 审 美创 造 力 激 培 突破。事实上 , 教师作为学生与教材 之间的 “ 中介 ” 在 深入 钻研和具体 讲 , 授教材的流程 中, 心灵必定 受到 深浅不 同的感染 , 情动于衷 , 起情波 , 激 乃 审美创造力, 是指学生按照“ 美的规律” 直接创造美 的事物 的能 力。在 一 学 获 另 至引起语气 声调的诸种变化 , 随着教材所蕴 感情 变化, 应相应地做 出或忧 教 学 中 , 方 面 , 生受 到 了美 的 熏 陶 , 得 了 丰 富 的 精 神 食 粮 ; 一 方 面 , 或 喜 、 褒或 贬 等 不 同 的 反 映 或 评 价 。 教 师 只 有 动 情 地 教 , 能 拨 动 学 生 也 学 习 了文 学 作 品 的表 现 形 式 , 表 达 方 式 的 选 择 、 材 立 意 、 局 谋 篇 、 或 才 在 选 布 心 中 的情 弦 , 他 们 发 出心 声 。 让 健 康 向上 的 情 感有 赖 于 健 康 正 确 的 审美 观 。正 如 鲁 迅 评 《 楼 梦 》 红 所 遣 词 造 句 、 辞 等方 面 有 所 收 获 。 修 1 通 过 声情 并 茂 的 朗 诵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创 造 力 。学 生 在 朗 诵 过 程 中 . 表 其 言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 “ , 才子看见 缠绵 , 革命 家看见排满 , 流 再 现 情 境 、 现 美 , 审 美 理 想 在活 动 中升 华 。 2 通 过 激发 审 美 想 象 培 养 审 美 创 造 力 。 在 教 学 中 , 须 完 成 “ 换 ” . 必 转 言 家 看见 宫 闰 秘 事 。 因此 , 师在 教 学 中 应 利 用 教 材 的 思 想 情 感 , 学 生 ” 教 对 进 行正 确 的 审 美 观 的教 育 。 “ 充 ” 再 创 造 ” 程 , 文 字 符 号 转 换 为 立 体 的 、 鲜 的 画 面 , 作 者 没 补 “ 过 把 新 把 徐 二 、 用 艺术 作 品 , 养学 生的 审 美 敏 感 利 培 有 直 接说 明 的意 思 补 充 完 整 , 生 才 能 领 会 其 中 蕴 含 的 言 外 之 意 , 外 学 弦 审美 敏感 是 ~ 种 善 于 在 生 活 、 然 、 术 中 发 现 美 的 能 力 。 语 文 教 学 之音 。 自 艺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的易受感 染性等特 征 ,因而从作者 的情感 ( 即课文 中所蕴含 的情感 )
惯 。在教学过程 中,使 学生受到爱 国主义教育 ,社会 主义思想 品德 到学生 体验到其 情感 ,其 间不可缺 少 ” 中介 ” 。其 ” 中介 ” 即是 教 教育和科学思 想方法 的启蒙教育 ,培养学生 的创 造力 ,培养爱美的 师情 感的 ” 投入 ” 和” 外射 ” 。所 以 ,在小学 语文教 学中 ,教师 首 情趣 ,发 展健 康的个性 ,养成 良好 的意 志品格 。”由此可见 , “ 培 先应 当进入 ” 角色 ” ,积极 ” 投入 ” ,与作者悲欢与共 ,这样才能激
物 、事等 ,有丰富多彩 的艺 术形象 ,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 ,凝炼生 学 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大海 的美丽 。再通过 逐层朗读 :第一次读 动的优美词句 , 强烈感人 的抒情色彩。所有这些 ,都是美育 的极好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河子 的成 长源于一个美好 的故事 ;第二 次读 让 内容和形式 ,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堂教学 中的美育 ,能把美感 直觉 的形象性 ,经验的理论性 ,心理现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 的观察力和敏感性 不强 ,缺乏鉴别能力 ,有时往 象和积淀的系列性 以及耳濡 目 染 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 ,使教师 往见 丑事容易 ,见美难 ,甚至美丑不分 。因些 , 对 于语文教学 中学 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 活动产 生更 多的吸引力 ,更强烈 的感召力 ,更 生 美的创造 一 作文 来说 ,观察是 前提 。用审美 的眼光来 观察 ,灿 浓的诱导力 ,将学生带进 引人人 胜、欲罢不能的情景 ,从而使学生 烂 的阳光 是美 ,和煦的春风是美 ;鲜艳 的花 朵是美 ,飘零的落叶是 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促进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 一) 启 发想像 , 感 知美 的形 态 感知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 的直接途径 和心理基 础。唯有形状 、 而获得 对事 物美的认识 和判 断 , 产 生审美感知 。 美 ;丰硕的果实是美 ,肥 沃的黑土地也是美 …. .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 到大 自然 中去 ,到生活中去 ,留心观察 ,就能发现各种各样 的美 , 促进美的创造。 总之 ,在小 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 ,不仅是培养 时代人 才 的审美观 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又能很好地激 发学生对语 提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7d0c0deff9aef8941e0650.png)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才能让学生去领悟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呢?根据我平常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以下几点做法:一、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视频突出“荷花”、“荷叶”两景,让学生感知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使学生感悟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诗情画意”的含义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一丝不苟的观察插图,然后,我播放漓江景点的幻灯片,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一股爱自然,爱祖国的感情便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了。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捷克古时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觉开始,一切美的事物应尽量在感官跟前。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一
五 在 变化的课堂 中去感受美育教育
一
在大 自然中去感受美育教影 响美 感 ,即
苏 霍 姆林 斯基 说 : “ 大 自然 是对 儿 童 进 行 审美 教 育 的绿 色 课 使 是 一 些 优 秀 的教 学 模式 也 应 该 随 着 内容 的 变化 ,相 应 地 改 变教 堂 。” 只有经 常观 察周 围 的事物 ,才 能激 发心 灵 的感触 ,积 累人 生 法 ,推 陈 出新 ,使 学 生永 远 保 持 一 种耳 目一 新 的感 觉 ,尤 其 在导 的经 验 。作 为他们 的启 蒙者 ,我 们何 不指 引着 他们 走进 美妙 的大 干 语 、结 语 的设计 ,教 学 内容 的处理 ,教 学方 法 的选择 都应该 具 有多 世 界 ,让他们 用 自己好 奇 的眼 睛去 看个 够 呢?正所 谓 “ 百 闻不 如一 样化 。灵 活运 用合作 学 习 、小组讨 论 、动手 操作 、社 会调 查 、社会 见 ” ,只有 亲 眼所 见 的事 物 ,才能 在孩 子 的心 中留下 深刻 的印 象 。 实践 等形 式和 方法 ,可 使课 堂更 具有 活力 ,让班 级 充满 生机 。把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日期:
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摘要》,美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语文的教学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提炼教材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适时给学生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让学生从美的情感体验中去习得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某种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务更是责无旁贷的。
它的作用也许会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更重大、更深刻。
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热爱生活的美好体验。
总之,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语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此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挖掘教材美
小学语文教材的美是丰富的,有形式上的美,有语言的美,有内容上的美,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各角度挖掘美的因素,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1、形式美。
新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图画美。
书中有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有雄伟壮观的祖国山水画,有繁华美丽的都市风景画,有幽静秀逸的田园风光等,这些优美而富有童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插图,带给学生强烈的审美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此外,新教材还具有音乐美,书中编入大量的诗歌、儿歌、散文、饶口令和谜语等,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巧妙的把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融入的文章,能带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有利条件。
2、内容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充满着美的内容,是语文美育的最大资源。
教材中有描绘辽阔的原野、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的诗文,有描写邱少云、黄继光、雷锋、张思德等赞美英雄模范的故事,有歌颂伟大、平凡、善良、纯洁等人性闪光点和鞭笞丑恶、落后、黑暗、等社会弊端的文章……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形象,反映了社会、自然、心灵、行为、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的文
章,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得到美与善的滋养。
3、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几乎都是语言的佳作。
词语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这些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美,是语文美育极好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从语言的内涵和运用技巧两方面挖掘出美的因素。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凝聚了民族全部的智慧,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中语言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感染、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震撼。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技巧和文采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汉字的形象生动,词语的丰富多彩,句式的灵活多变、修辞方法纷呈,章法布局富有变化,都是语言的技巧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鉴赏各中文章的语言技巧,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如《桃花心木》的清新隽永、《观潮》的气势磅礴、《匆匆》的简洁凝炼,富有诗意、《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严肃悲壮,《丑小鸭》的质朴通俗,富有童趣。
《背影》中的舐犊情深等。
(二)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一堂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的课关键是要组织并掀起教学高潮。
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策划,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感到振奋、感到愉悦,
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强烈,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来组织并掀起教学高潮。
1、创设情境体验美。
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情育”。
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
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
讲授《桂林山水》时,让学生先进行一场通过课件带来的视觉盛宴,在脑海中努力想象它的美,进而通过阅读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从文字中欣赏了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而这美丽的一切来自于大自然。
利用,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情感。
然后结合生活实践,展示水源遭到污染、环境遭到破坏,提示人类的家园正处在危险中,逐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美丽的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知美、赏美、爱美、创美的情趣。
2、借助多媒体感悟美。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应当针对不同题材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教材中写景状物的文章要通过朗读,讲解,并配以图片、幻灯片、课件、录像来引导学生看、听、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深意和文章的艺术特点,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自然美。
而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则可以配以录音朗读、音乐、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捕捉课文传运的情感信息,丰富想象与联想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3、游戏
表演再现美。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编排课本剧,设置情景让他们演一演,以动移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一种富有情趣的精神享受,并通过他们个性化的表演,再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生动美。
例如,在教《挑山工》着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就运用了“表演”这一手段,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词句的基础上让一些学生表演挑山工登山时的样子,让其他学生边看边说文中的语句,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美化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
驾驭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驾驭语言能力较弱的教师纵然满腹经纶,也是词难达意,语不传情。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必须美化教师的语言艺术。
美化教师语言艺术要做到:1、语音上,要做到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流利圆润,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出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思想感情。
2、语调上,要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之后,对该声音的感受力就会降低,导致人的疲劳。
因此教师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才能有力、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3、选词造句上,要做到精细准确。
汉语的词汇丰富,句型多样化,表现力强。
教师要结合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仔细分析推敲,精心选择最佳的词句,使教学语言明快、清楚、精炼、活泼,带给学生美的听觉享受。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写道:“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
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
’……”教学这一课,老师启迪学生:自然界和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美,就看人们会不会善于发现。
小鸡、小狗的脚印,在不动脑筋的同学看来只是脚印,在“小画家”的眼里就是美丽的梅花、竹叶。
学生听了点头称是。
4、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协调的手势、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这也是语言艺术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